标准工时及工时测定(1)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0
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工时概要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生产计划;(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
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
如下图(1)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
标准工时的定义标准时间的概念来源于泰勒的“公平的一天工作量”(a fair day's work)的理论。
标准工时(Standard Allowed Minutes),作为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绩效测评尺度,19世纪后期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经历不少后继管理学家的改进,标准工时的运算和评估方法已越来越具有科学性,而且运用。
据调查,日本的制造企业100%都拥有标准工时评估系统,而且20%的知名企业还建立了个性化和高精度的标准工时管理系统。
就中国企业来说,基本的情况是30%的企业根本没有,60%的企业有而不精,10%的企业根本还不了解标准工时是什么,标准工时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效果。
因此,一些企业对成本管理、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加工费测评等缺少根本性的有效工具和科学性。
标准工时的概念是:标准工时(ST)是一个100%熟练工人,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用正常速度去完成一项特定工作(可接受品质水平)所需的时间。
对概念的理解:(1)100%熟练工人:是指操作者必须是熟练手,而不是刚进工厂的新手;(2)正常的作业或加工条件:是指物料准备充足,设备加工条件或精度正常,以及正确的作业或加工方法等;(3)正常的工作环境:是指作业所需的照明条件、温度、湿度、水、电、气等均在正常状态;(4)正常的作业(或加工)速度:是指满足产品加工精度的转速和作业熟练程度。
标准时间的特性可理解为:(1)客观性:对应于某一标准化了的作业操作(通过方法研究),标准时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一个量值;(2)可测性:只要将作业标准化了,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操作过程进行测定(如秒表测时、工作抽样、PTS技术等),以确定标准时间的量值;(3)适用性:因为标准时间是普通工人以正常速度能完成某项作业的劳动标准时间,不强调过分先进或十分敏捷的动作完成某项操作,所以它应该是易于被大多数人接受的。
二、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为了能够体验什么是标准,什么样的速度能够算作标准时间,可以做以下两种“正常速度”的体验。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一、标准工时定义标准工时指对于必要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即是在下列条件下,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 1.采用标准作业及标准设备 2.在标准化的作业条件下3.作业者均具备制程所要求的熟练度和适应度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況下熟练度与适应度5.以企业所设定的正常作业速度,完成一個单位作业量二、标准工时的角色三、标准工时的构成四、宽放时间种类a. 生理宽放:又称私事宽放。
标准工时标准准备时间标准主体时间净准备时间宽放时间净作业时间宽放时间一般时间特殊时间特殊时间一般时间标准工时工厂管理外包价格的決定标准价目格的決定进货价格的決定设备管理设备机种的选定设备台数的決定设备定位的決定生产管理生产计划日程计划作业管理适当的人员配置作业制程改善效率管理工程管理价格管理效率与生产性能的评价奖励津帖的策略价格的预估b. 疲劳宽放:分为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c. 管理宽放:又称连接宽放。
d. 以上三种宽放以外的各种情况,一般不列入标准工时宽放范围。
ILO国际劳动组织变动疲劳宽放表项目区分男女立姿操作1% 2%不自然姿势稍不舒适 2% 3% 悬挂向上 5% 5% 很不舒适 7% 7% 重量 5磅以上 0 1% 阻力10磅以上1%2%表1一般情况下的宽放率生理宽放疲劳宽放管理宽放 5%6% 4%表2五、标准工时测定方法a. 秒表测时法b. PTS测时法(多采用MTM法)c. MOD测时法标准工时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各IE作业者由于喜好及运用熟练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动作方法。
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操作中往往结合运用。
a. 秒表测时法秒表测时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测时方法,目前多数企业广泛采用。
1.局限性1> 必须在生产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采集到数据才有效。
2> 评比比较困难,人为因素较多。
3> 采集数据周期比较长,时间成本耗费较大。
2.优势性1> 采集数据简单,较为直接,操作比较简单。
产品标准工时测定与测定方法
产品标准工时的测定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并为制定生产计划和分配生产资源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时测定方法:
1. 秒表测量法:此方法使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器对完成单个作业所需的时间进行直接观测和记录。
观测人员需对作业者进行反复多次的观测测量,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这是最传统、常用的工时测定方法,适用于工序级的工时确定和过程分析。
2. 录像观测法:通过录像设备记录作业过程,然后对录像进行解析,以获得每个作业动作的时间消耗。
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成本也较高。
3. 抽样推算法:通过抽样观测作业者一段时间内的作业情况,根据观测数据推算出标准工时。
此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相对较低。
4. 标准资料法:利用已有的标准作业资料,结合实际作业情况进行工时测定。
此方法适用于间接时间研究。
5. 预定时间标准法:根据作业性质和复杂度,预先设定时间标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方法简单易行,精度较高,适用于间接时间研究。
在进行产品标准工时测定时,需要综合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作业者的技能水平、机器设备的性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同时,还需要对测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标准工时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