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1
十大安全目标解读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顺口溜:一识二术三用药,四感五危六沟通,七伤八参九不良,装备信息切莫忘)1.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1.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正确1. 1. 1至少同时釆用两种方法核对患者:①腕带法; ②反问式核对法(患者或家属参与:自己说出姓名、手术部位等信息)。
1. 1.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方法识别患者: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不得釆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识别方法01.1.3确保手术通知单和手术病历信息与患者腕带信息完全一致。
1. 1.4对精神病患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婴幼儿等特殊手术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识别等),同时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员参与身份确认。
1.2在输血、标本送检、植入物使用等操作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身份。
2.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2.1术前评估和准备检查患者皮肤、过敏史、免疫等八项生化检查;检查仪器、设备、物品、耗材、植入物等的准备情况。
,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后方可进行手术。
2.2手术部位标记手术部位应由术前在病房实施手术的医生进行标记。
标记应在患者清醒、意识清楚(或患者家属知晓)的情况下进行,标记规范按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和手术流程要求执行。
2.3手术安全核査由麻醉医生或手术医生主持,根据所在医院规范,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间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逐项核査。
离室前核查结束后,由三方签名确认。
2.4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核查医嘱、过敏史、皮试结果、药物等。
2.5手术前、闭合体腔前、闭合体腔后、缝合皮肤后检查手术项目时机。
目标一: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一、预防措施(一)、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三)、手术病人接送程序严格遵守广东省卫生厅编写的《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对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
(四)、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设立《广东省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手术专科护理单。
(五)、按照《术前准备单》内容,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六)、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定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工作指引:(一)手术前确认1.核对时间:(1)病人离开病房前(2)进入手术室等区前(3)送入手术间前(4)手术开始前2.核对根据:病人手腕识别带、影像资料、部位标示、病人自述(或病人家属代病历述)、手术通知单。
3.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年龄、姓别、住院号、手术名称、诊断、部位、体位4.核对内容:(1).病人离开病房前,病房护士要认真核对病人资料;(2).进入手术室等候区前,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交接、核对;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3).送入手术间前,巡回护士或洗手护士核对;(4).手术开始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同时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并由执行核对的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分别签名。
5.核对方法:以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方式,让病人自己说出姓名,不适的问题或部位、肢体,并确认其叙述资料与腕带记录相符;病重、虚弱、智力不足、意识不清的与腕带记录相符。
病人腕带资料如下: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术前诊断。
(二)、做好核对记录和病人转运交接记录,严格病区与手术室护士的交接班交接核查程序应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手术病人查对制度,按照《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中的《术前准备单》内容及求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手术室是医院中最关键的区域之一,保障手术室的安全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手术室的十大安全目标:1. 手术室清洁卫生-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消毒和清洁手术台、设备和环境,以防止感染传播。
2. 患者身份确认- 在手术前确保患者身份正确,采用多种识别方式如检查ID、核对姓名、出生日期等,避免误诊和误操作。
3. 手术安全检查- 在手术开始前进行全面的手术安全检查,包括确认手术部位、手术程序、所需设备和人员等,确保手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麻醉安全- 麻醉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由专业的麻醉医生操作,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麻醉监测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5. 设备和器械安全- 手术室中使用的设备和器械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减少设备故障和操作风险。
6. 手术室团队协作- 手术室团队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多个职业群体,应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各项操作和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7. 术中安全记录- 在手术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患者的体征、用药情况、手术操作过程等关键信息,以备后续追踪和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8. 应急准备和处理- 手术室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包括熟悉应急设备和药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应急处置程序。
9. 放射性物质管理- 手术室中使用放射性物质时,应遵守相关的管理和安全规定,包括合理使用防护措施和正确处置废弃物,以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10. 持续质量改进- 手术室应建立质量改进的机制和流程,定期进行手术质量评估和追踪,从中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水平。
以上质量目标列举了手术室的安全关注点,通过实施这些安全目标,可以提供更安全和高质量的手术护理服务。
十大安全目标1.手术前必须进行正确的手术安全核查,核查内容包括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核查结果应在手术记录上有明确标注。
2.手术室内应有独立的手术准备区,手术前必须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点,确保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手术室内应有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清点,手术器械的使用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4.手术室内应有标准化的手术流程,手术室内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手术规范。
5.手术室内应有独立的手术标本区,手术标本必须正确标识,避免手术标本混淆和误诊。
6.手术室内应有独立的手术后处理区,手术后必须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点,确保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目标五、提高输血安全1.输血前必须进行正确的输血安全核查,核查内容包括患者身份、输血血型、输血量等,核查结果应在输血记录上有明确标注。
2.输血室内应有独立的输血准备区,输血前必须对输血血液进行清点,确保输血血液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输血室内应有专人负责输血血液的准备和清点,输血血液的使用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4.输血室内应有标准化的输血流程,输血室内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输血规范。
5.输血室内应有独立的输血标本区,输血标本必须正确标识,避免输血标本混淆和误诊。
6.输血室内应有独立的输血后处理区,输血后必须对输血血液进行清点,确保输血血液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目标六、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管理1.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手卫生程序进行操作,避免手部污染和交叉感染。
2.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管理制度,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3.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4.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病房清洁管理制度,对病房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
目标七、加强病情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异常情况1.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异常情况。
2.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记录,确保病情记录的完整和准确。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以下是手术室中的十大安全目标,有助于确保手术室运作的安全和顺利。
1. 病人识别准确识别每位病人的身份是手术安全的关键。
使用至少两种独立的身份确认方法,如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或独特识别编号,并与手术安排和患者身份确认一致。
2. 预防手术错误手术错误是手术室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因此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手术部位标记和确认,以及手术工具和设备的清点和验证。
3. 感染控制手术室是感染传播的潜在场所,因此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包括手术准备前的患者皮肤消毒、术中洗手和穿戴适当的手术防护设备。
4. 药物安全确保手术室中使用的药物安全是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正确的药物储存、准确的药物配药、正确的药品标识和正确的药物给予方式。
5. 麻醉安全安全的麻醉管理是手术室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包括麻醉监测设备的正确使用、麻醉剂的正确给予和合适的麻醉药物管理流程。
6. 操作室设备安全手术室的设备安全是保证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础。
确保手术室设备的定期维护、测试和校准,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有故障的设备。
7. 环境控制手术室的环境控制是保证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确保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测和维护环境控制设备。
8. 人员培训和合作为手术室工作人员提供充分培训和持续教育,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保证手术室运作的安全和顺利。
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促进协作和相互支持。
9. 手术室文档和记录完整、准确的手术室文档和记录是确保手术质量和事后追溯的重要依据。
确保手术室的记录完整、准确,并进行及时存档和归档,以便于后续审查和分析。
10. 事故和不良事件报告任何手术室中的事故和不良事件都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
建立健全的事件报告和研究机制,以便从中吸取教训并改进手术室安全措施。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因此确保手术室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手术室的十大安全目标:1. 手术操作的正确确认:在手术开始之前,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程序,以减少错误操作的风险。
手术操作的正确确认:在手术开始之前,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程序,以减少错误操作的风险。
2. 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手术室,降低细菌和感染的传播风险,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手术室,降低细菌和感染的传播风险,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3. 手术器械和设备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经过正确的清洁和消毒,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患者的安全。
手术器械和设备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经过正确的清洁和消毒,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患者的安全。
4. 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正确使用和管理手术室内的药物,包括准备和储存药物、避免药物混淆和误用,以及正确记录使用情况。
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正确使用和管理手术室内的药物,包括准备和储存药物、避免药物混淆和误用,以及正确记录使用情况。
5. 手术室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确保手术室人员接受到相关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护理。
手术室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确保手术室人员接受到相关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护理。
6. 手术室的紧急情况响应:建立紧急情况响应机制,包括培训手术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和急救情况,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应对和处理能力。
手术室的紧急情况响应:建立紧急情况响应机制,包括培训手术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和急救情况,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应对和处理能力。
7. 手术室的手卫生和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感染控制政策,包括正确佩戴手套和口罩,消毒手术区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手术室的手卫生和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感染控制政策,包括正确佩戴手套和口罩,消毒手术区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手术室是医院中对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手术室的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核心。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医院和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安全目标。
下面将介绍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
首先,确保手术室清洁卫生是手术室安全的首要目标。
手术室应保持无菌环境,避免感染的发生。
其次,正确实施患者标识是手术室安全的关键。
手术前应核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以及手术部位,以避免手术错误。
第三,手术室应具备充足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并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在手术期间,医护人员需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第四,手术室的医疗设备应保持高效运行,确保准确的手术操作和监控。
第五,合理使用放射性设备是手术室安全的重要目标。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放射性设备的使用规范,避免对患者和自身造成伤害。
第六,预防手术火灾是手术室安全的重点之一。
手术室中应严禁使用易燃物品,并定期检查和维护火灾预防设施。
第七,手术室要确保患者正确的手术准备和麻醉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麻醉计划和用药管理。
第八,手术室的医疗垃圾管理是手术室安全的关键环节。
医院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医疗垃圾进行分类和处理,以保护环境和人员健康。
第九,手术室要确保患者的隐私和保密。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保密法规,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最后,手术室应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手术室的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核心,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安全目标来确保手术室的安全。
以上介绍的十大安全目标包括确保手术室清洁卫生、正确实施患者标识、充足的应急设备和药品、良好的医疗设备运作、合理使用放射性设备、预防手术火灾、患者的正确手术准备和麻醉管理、医疗垃圾管理、患者隐私和保密以及安全培训和继续教育。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这些目标,以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和手术操作。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及措施一.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1. 以核对病人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识别标示的依据。
2. 手术病人接送严格遵守手术室接送病人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准确掌握手术病人基本信息。
3. 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
4. 接病人时,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交接术前用药及带入手术室物品等。
5. 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二、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1. 建立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 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中“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在手术开始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包括器械的螺钉、螺帽),并逐项准确记录。
3. 器械护士应做到在使用各种器械、敷料前、后均检查其完整性。
4. 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
5. 关闭空腔脏器、关闭切口前、后,器械护士交接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告之医师,方可关闭切口。
6. 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两位护士按照相同次序,完全摊开纱布并同时发出声音,必须使用有X光显影的纱布,台上纱布不得剪切,不得拿出手术间外。
7. 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征求手术医师意见采取适当措施如借助X光查找,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术中特殊记录”栏中记录备案。
三、严防病人意外伤发生1、防坠床:建立手术病人安全运送工作流程,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病人必须由手术室巡回护士由平车接至手术室,急、危、重病人必须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护送;建立病人术前的坠床风险评估流程,不得让任何手术病人徒步走入手术室间,低风险病人以轮椅运送,中度风险以上病人以车床运送,并确保上好床栏,不得让有风险的病人独自留在等候室内;在全身麻醉的诱导期和复苏期这2个高危期必须保证有人在病人身边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