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圆明园在哭泣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圆明园在哭泣》教案课件教学设计《圆明园在哭泣》教案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英法联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帝国主义列强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立志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圆明园和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思想旅行”1、导入:今天我们将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思想旅行”[课件出示:“思想旅行”]我们先到什么地方去旅行呢?同学们还是去了以后再来猜一猜吧。
2、播放课件:颐和园的风光。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带大家看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介绍北京现在最大的一座园林——颐和园的,美吗?其实,还有一座叫圆明园的园林,比这大得多,也美得多。
老师这儿有一组介绍圆明园的图画,我们也来看一看。
4、教师介绍: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一些绘画作品画的就是圆明园,这是一座清代的皇家园林,外围周长约10000多米。
园中凿湖堆山,种植着各种奇花异木,有国内外名胜四十景,而且珍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被称为“万园之园”。
5、讨论:看了这一组图画,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一组图片都是绘画作品,没有一张是实地拍摄的照片,这是为什么呢?)6、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作了一次收集,有同学找到了这样的内容,下面我们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大家欢迎![第一批嘉宾上场]7、为了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老师在课前也去收集了一些资料。
我这儿也有几张圆明园的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8、同学们,你看了这几张照片,又有什么新的疑问吗?(先请嘉宾说,再请观众席的同学说。
)[第一批嘉宾下场]9、小结:是呀,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满目的荒凉,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走进历史,作一番探航吧。
[课件出示:“史海钩沉”]二、“史海钩沉”1、老师在课前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找到了这样的资料,我们请上他们,来给大家作一个介绍,……大家欢迎![第二批嘉宾上场]2、嘉宾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事,再请观众席学生来介绍。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圆明园在哭泣》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主要为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圆明园在哭泣》。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风貌;
2.获得汉族民族文化和历史知识;
3.了解文物、文化的珍贵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读书法和讲解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圆明园。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教案和教学设计;
2.准备PPT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宣布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第二步:活化知识
1.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
2.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景点。
第三步:品味文化
1.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讲述圆明园的建筑、景观等;
2.分享文物、文化的珍贵性,激发学生的爱民族文化的意识和情感。
第四步:加深认识
1.与学生一起回顾圆明园遭受的历史劫难;
2.通过人物的描述、图片、进行讲解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圆明园历史的
感同身受。
第五步:思考与展示
1.引导学生思考文物、文化的价值;
2.结合班级实际和社会现实,讨论如何保护文物、弘扬文化等。
第六步:反思与总结
1.提出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所学内容;
2.综合全课内容,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主要景点,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并培养了爱民族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等优秀品质。
浙教版品社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繁荣与危机”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历史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圆明园的历史离他们生活较远,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认识圆明园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民族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历史资料等。
2.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程度,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播放圆明园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圆明园在哭泣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掌握“圆明园在哭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4.发展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a.圆明园的建造和规模;b.圆明园的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c.圆明园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2.“圆明园在哭泣”事件a.圆明园遭到洗劫的起因;b.圆明园洗劫和烧毁的结果;c.圆明园洗劫和烧毁的影响。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圆明园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明园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遭到了破坏?第二步:学习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30分钟)1.教师讲解圆明园的建造和规模,介绍圆明园的文化底蕴和建筑艺术;2.教师出示圆明园的建筑图片,让学生欣赏和观察;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圆明园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第三步:学习“圆明园在哭泣”事件(3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在哭泣”的历史事件;2.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圆明园遭到洗劫的起因和烧毁的结果;3.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总结圆明园洗劫和烧毁的影响。
第四步:深入思考和讨论(30分钟)1.学生就“圆明园在哭泣”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包括对破坏文化遗产的反思和对历史事件的看法;2.学生就历史事件和文化价值的关系进行讨论,以及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第五步:展示和创作(30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展示圆明园的文化价值和“圆明园在哭泣”事件的讨论结果;2.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书写、诗歌等形式,表达对圆明园的情感和思考。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可以有机会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建筑和文化价值,了解“圆明园在哭泣”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文化价值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圆明园在哭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材。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3.教具:PPT、课件。
4.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学生们的课桌和椅子排列整齐。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通过播放短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入圆明园的话题,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并带领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探究(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探究并汇报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供学生参考。
2.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学习(25分钟)1.呈现知识:通过PPT或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呈现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阅读材料:将相关阅读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3.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每个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
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拓展(15分钟)1.视频观看:播放与圆明园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短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物保护工作。
2.小组演绎:学生分组进行小品或短剧表演,表达对圆明园的爱和对文物保护的重视。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创意和努力。
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哭泣的圆明园优秀作文哭泣的圆明园优秀作文(精选33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哭泣的圆明园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哭泣的圆明园优秀作文篇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她深深地恋上了这个不属于她的世界,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大理石,汉白玉是我的脸;各种宝石拼成了我的眼睛;雪松是我的头发;“大水法”中喷涌出的水是我温热的血液;神殿是我的肩;花园是我的腹;亭台楼阁是我的腿;各种神仙洞府构成我的脚。
绸缎编织成围巾,琉璃串成项链……我的外表近乎完美,我不得不爱上这个赐予我美丽的地方,不得不感谢创造我的帝王们。
可不知为什么,几代帝王都拼命地在我身上下功夫。
今天加一点,明天加一点,我感觉我的身体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沉重,胀得难受。
眼皮一天比一天沉重,我感觉我就是个定时炸弹,随时要爆炸,只不过没到时间而已。
有一天,一个外国传教士来了。
好像叫什么什么尼的,外国名字太复杂了,我记不清了。
那个什么尼对我的心脏——“大水法”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我的血液循环。
从他那炽热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欲望,对我的占有欲。
不知是不是我听错了,他说我不该出生在清朝,我应该归属于他的国家——大英帝国。
他走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很清楚,我的国家是个腐败守旧的国家,可是,在守旧的国家,守旧的人手中,我诞生了,完美到连我自己都会赞叹。
我要是在所谓的“大英帝国”,我还会是我吗?终于,那个“尼”又来了,带着无数军队。
同时,我也找到了答案……那些士兵好残忍,他们不停地挖我的身体,一部分人甚至为了我的内脏打了起来,我看得出,他们似乎对解剖学很感兴趣。
因为,我在他们眼中,看出了兴奋,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喜悦。
我的身体,断臂残肢,我真的好痛,好痛……止不住眼泪,我开始后悔我的华丽,恨我的创造者,既然给了我灵魂,给了我希望,他们却无法保护我!我好恨!终于,我的血液干涸了。
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及反思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掌握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参观、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讲解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组织学生讨论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3.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
组织学生参观圆明园博物馆。
4. 考察法组织学生考察圆明园周边的环境和生态状况。
组织学生考察圆明园周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圆明园吗?你们对圆明园有什么了解?2. 讲授讲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讲解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组织学生讨论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4. 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圆明园遗址公园。
组织学生参观圆明园博物馆。
5. 考察组织学生考察圆明园周边的环境和生态状况。
组织学生考察圆明园周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6. 总结总结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结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章。
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的文章。
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圆明园在哭泣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激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的使命感。
,。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共3课时,建议从“圆明园被焚烧”“不屈的抗争”“小小辩论会”三个层面开展教学。
第1课时“圆明园被焚烧”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图片入手,运用被焚烧前后的对比方法,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
《火烧圆明园》录像片断,最好能播放,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情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震憾力。
第2课时“不屈的抗争”可从电影《林则徐》或《甲午风云》的片断播放入手,通过他们的言行,感受“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激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第3课时安排一个“圆明园要不要重建”的辩论会,意在通过人人的参与,来巩固已有的认识和情感,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思想旅行”
1、导入:今天我们将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思想旅行”[课件出示:“思想旅行”]我们先到什么地方去旅行呢?同学们还是去了以后再来猜一猜吧。
2、播放课件:颐和园的风光。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带大家看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介绍北京现在最大的一座园林——颐和园的,美吗?其实,还有一座叫圆明园的园林,比这大得多,也美得多。
老师这儿有一组介绍圆明园的图画,我们也来看一看。
4、教师介绍: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一些绘画作品画的就是圆明园,这是一座清代的皇家园林,外围周长约10000多米。
园中凿湖堆山,种植着各种奇花异木,有国内外名胜四十景,而且珍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被称为“万园之园”。
5、讨论:看了这一组图画,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一组图片都是绘画作品,没有一张是实地拍摄的照片,这是为什么呢?)
6、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作了一次收集,有同学找到了这样的内容,下面我
们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大家欢迎![第一批嘉宾上场]
7、为了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老师在课前也去收集了一些资料。
我这儿也有几张圆明园的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8、同学们,你看了这几张照片,又有什么新的疑问吗?(先请嘉宾说,再请观众席的同学说。
)[第一批嘉宾下场]
9、小结:是呀,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满目的荒凉,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走进历史,作一番探航吧。
[课件出示:“史海钩沉”]
二、“史海钩沉”
1、老师在课前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找到了这样的资料,我们请上他们,来给大家作一个介绍,……大家欢迎![第二批嘉宾上场]
2、嘉宾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事,再请观众席学生来介绍。
3、相机插播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4、同学们听了同学的介绍,看了电影,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先请嘉宾说,再请观众席的同学说。
)[第二批嘉宾下场]
5、小结: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把偌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偌大的一批艺术瑰宝,偌大的一份世界遗产化为了灰烬。
圆明园在哭泣,中国在哭泣,世界也在哭泣!
三、“历史回眸”
1、过渡:火烧圆明园的事件发生在1860年的10月,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事实上,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这样的屈辱事件又何止这一次呢?你还知道这样的事吗?就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
[课件出示:“历史回眸”]下面我们要请上第三批嘉宾,请他们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大家欢迎![第三批嘉宾上场]
2、嘉宾学生介绍,再请观众席学生来介绍。
3、教师可以补充有关资料(相机插入“中国近代史大事记”和“部分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
4、讨论:从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数据与资料来看,你认为圆明园变成废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先请嘉宾说,再请观众席的同学说。
)
5、小结:回眸我国的历史,我们自豪地发现:中国在历史上曾有过非常辉煌的成就,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的地位。
但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我们国家逐渐走向衰落,所以当外国列强用鸦片和大炮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只能蒙受屈辱。
这是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呀!
四、“我抒我心”
1、[课件出示:“我抒我心”]按照我们的惯例,在我们的谈话快结束的时候,
我们每人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的这次谈话,你想说一句什么话呢?(请嘉宾说,再请下面的同学说)。
[第三批嘉宾上场]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不禁让我记起了那一句老话:“国弱被人欺。
”这更让我记起了另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老师真的很希望我们大家都能记住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