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圆明园在哭泣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4 KB
- 文档页数:23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教案(浙江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圆明园在哭泣》屯留树人小学陈君慧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的侵略给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的屈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教师:收集近代史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定格新闻,引发思考1.播放新闻片段。
2.提出质疑的文物怎么会被法国拍卖呢?(二)美景重现,惊叹辉煌1.通过法国作家雨果的文章,初步了解圆明园。
2.通过影像资料感受圆明园的面积大、景色美、珍宝多。
3.请学生交流心中的感叹。
(使学生感受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壮观)(三)走进历史,直面毁灭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思考这把火烧毁了什么?2.通过影片关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资料,此时你想对英法联军说什么?(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四)研究史料,体验屈辱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2.请学生谈谈不平等之处,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平等条约?(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的屈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五)聆听哭泣,深悟文理请大家畅谈感受,为了不让历史重现,你有何理想?(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1
《圆明园在哭泣》(第1课时)
教材说明:
贯穿5年级下品社课本的主线是历史的进展。
《圆明园在哭泣》这课所处单元的第1课介绍了四大发明的,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与制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
我们将要展现的《圆明园在哭泣》则是第二课的第一课时。
试图通过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典型的事例——英法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的暴行,让学生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蹂躏而愤慨,激发勿忘国耻的信念。
学情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5年级的学生。
尽管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当中,差不多对中国古代的文明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他们对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不甚了解。
因此,在课堂上要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的调动,使得学生能亲身走进历史,在课堂中为他们打开中国近代史的大门,走进那段不堪的历史,树立“勿忘国耻”的信念。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学生对入侵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了解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入侵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
教学过程:。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圆明园在哭泣》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主要为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圆明园在哭泣》。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风貌;
2.获得汉族民族文化和历史知识;
3.了解文物、文化的珍贵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读书法和讲解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圆明园。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教案和教学设计;
2.准备PPT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宣布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第二步:活化知识
1.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
2.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景点。
第三步:品味文化
1.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讲述圆明园的建筑、景观等;
2.分享文物、文化的珍贵性,激发学生的爱民族文化的意识和情感。
第四步:加深认识
1.与学生一起回顾圆明园遭受的历史劫难;
2.通过人物的描述、图片、进行讲解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圆明园历史的
感同身受。
第五步:思考与展示
1.引导学生思考文物、文化的价值;
2.结合班级实际和社会现实,讨论如何保护文物、弘扬文化等。
第六步:反思与总结
1.提出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所学内容;
2.综合全课内容,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主要景点,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并培养了爱民族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等优秀品质。
浙教版品社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繁荣与危机”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历史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圆明园的历史离他们生活较远,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认识圆明园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民族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历史资料等。
2.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程度,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播放圆明园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及反思《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巨龙腾飞”中的第三课。
教材通过介绍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知道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撰写反思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3)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知道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直观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小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法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反思日记法 通过撰写反思日记,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写作能力。
1. 2. 3. 1. 2. 1. 2. 3. 4. 5.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2)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在哪里吗?它为什么会被毁灭呢?讲授新课 (1)介绍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讲解圆明园被毁灭的原因和过程。
(3)展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毁灭。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圆明园在哭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材。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3.教具:PPT、课件。
4.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学生们的课桌和椅子排列整齐。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通过播放短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入圆明园的话题,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并带领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探究(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探究并汇报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供学生参考。
2.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学习(25分钟)1.呈现知识:通过PPT或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呈现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阅读材料:将相关阅读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3.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每个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
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拓展(15分钟)1.视频观看:播放与圆明园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短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物保护工作。
2.小组演绎:学生分组进行小品或短剧表演,表达对圆明园的爱和对文物保护的重视。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创意和努力。
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能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开,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课时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分二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再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第二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的屈辱。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基础教案个性设计一、新课导入师: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他有着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像四大发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有中国古代的建筑,这你认识么?(出示图片)对,这就是圆明园。
揭示半课题:圆明园(板书)(设计说明:承接第一课,让学生继续感受中国昔日的辉煌与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直接导入建筑成就圆明园。
)二、多维对话,惊叹辉煌。
1.圆明园的美景师:你知道圆明园么?看看课本中是怎么介绍圆明园的吧?谁能来说一说?知道哪一点就说说哪一点。
师:你知道圆明园有多大么?它占地5200亩。
我们的实验小学占地22.5亩,你算算有多少个实验小学?(231个)(通过计算出的数字,体会圆明园面积之大。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圆明园在哭泣一、教学目标:1.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知道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近代中国由于政府的腐败,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致命国土流失、民不聊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1.圆明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2.清政府签署的六个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3.组织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和《林则徐》等电影。
学生准备:1.查找6个不平等条约签署的年代和主要内容。
2.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和邓世昌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教师出示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和成为废墟后相对比的图片。
2.师:看了圆明园的图片和电影《火烧圆明园》后,你有什么感受?3.学生交流。
(二)展开辩论1.师:你认为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为什么?2.学生可以分正方、反方就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
(三)不忘屈辱1.师:由于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圆明园成为了一片废墟,自1842年起,旧中国历届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逼迫下,先后签署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你知道其中著名的《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署的年代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填写教科书中的表格。
3.学生交流各条约的内容,并讲述自己的感想。
(四)向民族英雄学习1.师:面对列强侵略者,清政府卖国求荣,而中国人民却从没有放弃过斗争,林则徐和邓世昌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2.学生介绍林则徐和邓世昌不屈不挠的抗敌故事。
(五)实践活动观看《林则徐》和《甲午风云》等电影,学生交流感受。
2、圆明园在哭泣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2、知道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培养民族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近代中国由于政府的腐败,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致使国土流失、民不聊生。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如介绍景点、珍宝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出示圆明园废墟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及感受。
(教师点击“圆明园废墟”图)在谈话中顺势揭示课题:圆明园在哭泣。
二、展开辩论1、多维对话,惊叹辉煌。
⑴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圆明园的资料。
⑵ 教师出示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
(点击“辉煌的圆明园”)⑶ 昔日的圆明园有哪些辉煌?学生自由发言。
2、走进历史,直面毁灭。
⑴ 可是,今天当我们走进圆明园,看到的就只剩下了这些。
(点击“圆明园”)⑵ 让我们重新回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一起了解事情的真相。
(点击《火烧圆明园》)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占领圆明园。
联军在园中大肆劫掠,一场灾难性的浩劫开始了……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如何历史可以回到从前,你想对清政府说些什么?你想对英法联军说些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⑶ 华丽的丝绸和衣服被抢光烧光了;历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被抢光烧光了;上致先秦,下致唐宋元明清,历代奇珍异宝被抢光烧光了;精美的建筑物被火烧塌了……圆明园在哭泣,中国在哭泣,世界在哭泣。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圆明园在哭泣》教案.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平顺县青羊中心校圆明园在哭泣《》导学案14 圆明园在哭泣内容教学内容:课本p10——课时安排: 2课时主备教师:任晓燕本课是浙教版第一单元文明【课标要求与内容分析】:古国的荣辱的第二课,“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能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开,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再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第二层“小调查”让学生通过调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第三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第二部分是“屈辱史”。
教材中列举的六个不平等条约充分展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旨在告诫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三部分可让学生通过观看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电影等方式了解两位民族英雄――林则徐和邓世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
增知识与技能: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在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交流的过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程中,渗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予社会的能力。
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教学重难点:的屈辱。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自学课文,查找想要了解的知识,比如学情分析:圆明园是如何兴建的、有何价值、怎么被焚毁的等等,搜集、阅读、概括。
学生通过搜集、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媒体演示和课堂讨论、互相交流,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
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组织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等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电影,了解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
深入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前因后果,搜集资料,了解不平等条约的签署的原因、年代、主要内容等,搜集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资料,做好课件。
导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情揭题:师: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搜集并阅读了相关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A、圆明园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B、我很生气,英法联军太可恶了,竟然把圆明园珍藏的宝物抢的抢,砸的砸,毁的毁,多可惜呀。
C、圆明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被毁灭了,最后只化作一片灰烬,我愤怒!……师:是啊,圆明园被烧、被毁,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听一听圆明园哭泣的声音,想一想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圆明园哭泣的原因,出示课题:圆明园在哭泣。
二、走进圆明园:(一)圆明园的辉煌师:(出示圆明园废墟图),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146年,然而却只是圆明园的一角。
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交流:A、我感到很痛惜,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啊!B、我感到很难过,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啊。
……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呢?为何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呢?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或图片。
教师相应地点拨、提升、出示相关课件。
A、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
几代清帝不知耗费了多少天下的财力物力,来建造这座历代王朝前所未有的皇家园林。
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
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
园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
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
师点拨:刚才同学说圆明园面积是5200亩,1亩=666.67平方米。
我们来估算一下,我们的教室是30平方米的话,一下圆明园大概相当于多少个教室?学生猜测。
师出示:5200×666.67=3466684 (平方米)3466684÷30=115556.133(个)师小结: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1万个教室这么大,可见圆明园有多大。
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B、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也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出现了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
中国园林可称风景式和建筑式的混合形式,既不同于西洋园林以建筑为主,又不同于日本园林以风景为主。
圆明园正是兼备中、日和西欧三种造园风格,其盛名早已传播到西方,与法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国凡尔赛宫齐名,被誉为“万园之园”。
师点拨:三园内有100多个风景点,其中国内外名胜40景。
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师:光这40景的名称读一读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
我看得一个月。
师:出示课件,让我们一同欣赏游览几处景点吧。
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师小结:我们漫步园内,就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C、园内还珍藏有许多孤本秘籍,名人字画,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瓷古玩,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
师点拨: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奇异宝,样样具有。
师: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生估算。
师小结:是啊,“两千多年”,要多出好几百年哪,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
想想会有多少的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哇!学生交流所知道的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师出示课件,欣赏。
师:处处美丽迷人的景点,这一件件珍贵罕见的历史文物,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a、“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饰以珐琅,饰黄金,施以脂粉。
……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b、“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人们常说:希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也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宛如在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的剪影。
”c、“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d、“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二)圆明园的毁灭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然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一场灾难性的浩劫开始了……英法联军是怎样洗劫、焚毁圆明园的呢?学生交流资料图片。
A、参与劫掠的是英法军官和士兵。
据记者回忆,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
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
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
B、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
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
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
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带走的东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C、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D、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杀。
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
”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
”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
1860年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平顺县青羊中心校浙江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天,余烟月余不息。
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
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
师:出示课件,这熊熊大火烧掉了什么?学生回答:会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会烧掉许多画家、书法家的作品;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