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圆明园在哭泣1第一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3.44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1
《圆明园在哭泣》(第1课时)
教材说明:
贯穿5年级下品社课本的主线是历史的进展。
《圆明园在哭泣》这课所处单元的第1课介绍了四大发明的,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与制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
我们将要展现的《圆明园在哭泣》则是第二课的第一课时。
试图通过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典型的事例——英法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的暴行,让学生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蹂躏而愤慨,激发勿忘国耻的信念。
学情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5年级的学生。
尽管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当中,差不多对中国古代的文明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他们对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不甚了解。
因此,在课堂上要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的调动,使得学生能亲身走进历史,在课堂中为他们打开中国近代史的大门,走进那段不堪的历史,树立“勿忘国耻”的信念。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学生对入侵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了解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入侵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
教学过程:。
圆明园在哭泣第一课时学情分析:贯穿五年级品德社会的主线是历史的发展。
《圆明园在哭泣》这课所处单元的第一课介绍了四大发明,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第二课和第三课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史。
而我和学生要学习的《圆明园在哭泣》则是第二课的第1课时。
试图通过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典型的事例——英法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的暴行,让学生为近代中国遭受的侵略蹂躏而愤慨,激发勿忘国耻的信念。
学生在上学期语文课中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对那段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年龄和见识的局限,对近代屈辱史毕竟是了解甚少,而且由于时代的阻隔,如何激发学生的愤慨、痛惜之情,并继而在学生心灵深处烙下“勿忘国耻”的印痕,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教学难点:借助各种资料,尽力走进这段屈辱史,激发民族自尊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能思辨历史,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视频设计学生搜集的思路学生:1、搜集圆明园辉煌的相关资料。
2、调查搜集侵略者是怎样洗劫焚毁圆明园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已知,重现辉煌一、小小解说员,重现园林辉煌1.看幻灯图片,整体回顾——同学们,首先我们来静静地欣赏一组图片,——这都是哪儿的?(板书:圆明园)2.活动一:小小解说员——上这节课前,我们又做了一番资料整理,让我们来做一做小小解说员,根据这些画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圆明园,怎么样?(大小屏互动直播学生带来的文物彩图)3.进一步体会园的辉煌,由衷赞叹:(播放视频)看着这样的画面,听着伟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你是不是也想由衷地赞叹一下呢?板块二呈现残破还原屈辱一、播放图片,感受残破,抒发愤慨1.过渡:我也和大家一样,惊叹着,骄傲着,自豪着。
《圆明园在哭泣》教案课件教学设计《圆明园在哭泣》教案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英法联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帝国主义列强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立志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中国近代史上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圆明园和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思想旅行”1、导入:今天我们将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思想旅行”[课件出示:“思想旅行”]我们先到什么地方去旅行呢?同学们还是去了以后再来猜一猜吧。
2、播放课件:颐和园的风光。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带大家看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介绍北京现在最大的一座园林——颐和园的,美吗?其实,还有一座叫圆明园的园林,比这大得多,也美得多。
老师这儿有一组介绍圆明园的图画,我们也来看一看。
4、教师介绍: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一些绘画作品画的就是圆明园,这是一座清代的皇家园林,外围周长约10000多米。
园中凿湖堆山,种植着各种奇花异木,有国内外名胜四十景,而且珍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被称为“万园之园”。
5、讨论:看了这一组图画,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一组图片都是绘画作品,没有一张是实地拍摄的照片,这是为什么呢?)6、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作了一次收集,有同学找到了这样的内容,下面我们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大家欢迎![第一批嘉宾上场]7、为了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老师在课前也去收集了一些资料。
我这儿也有几张圆明园的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8、同学们,你看了这几张照片,又有什么新的疑问吗?(先请嘉宾说,再请观众席的同学说。
)[第一批嘉宾下场]9、小结:是呀,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满目的荒凉,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走进历史,作一番探航吧。
[课件出示:“史海钩沉”]二、“史海钩沉”1、老师在课前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找到了这样的资料,我们请上他们,来给大家作一个介绍,……大家欢迎![第二批嘉宾上场]2、嘉宾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事,再请观众席学生来介绍。
浙教版品社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繁荣与危机”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历史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圆明园的历史离他们生活较远,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认识圆明园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民族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历史资料等。
2.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程度,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播放圆明园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圆明园在哭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搜集、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通过教师引导、媒体演示和课堂讨论、互相交流,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消灭过程,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消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
2、在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堂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予社会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组织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等电影。
2、深入了解火烧圆明园的前因后果,搜集资料,做好课件。
3、打印雨果《写给布特勒上尉的信》发给学生。
学生准备:1、看电影前去查看一些中国近代史的书籍,了解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
2、自学课文,查找想要了解的知识,比方圆明园是如何兴建的、有何价值、怎么被焚毁的等等,搜集、阅读、概括。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情揭题:师: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搜集并阅读了相关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A、圆明园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B、我很生气,英法联军太可恶了,竟然把圆明园珍藏的宝物抢的抢,砸的砸,毁的毁,多可惜呀。
C、圆明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被消灭了,最后只化作一片灰烬,我愤怒!……师:是啊,圆明园被烧、被毁,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圆明园消灭的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听一听圆明园哭泣的声音,想一想圆明园哭泣的原因,出示课题:圆明园在哭泣。
二、走进圆明园:〔一〕圆明园的辉煌师:〔出示圆明园废墟图〕,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146年,然而却只是圆明园的一角。
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交流:A、我感到很痛惜,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啊!B、我感到很难过,圆明园的消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啊。
……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呢?为何曾被誉为“万园之园”呢?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或图片。
教师相应地点拨、提升、出示相关课件。
A、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圆明园在哭泣》教案一、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能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开,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再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第二层“小调查”让学生通过调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第三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第二部分是“屈辱史”。
教材中列举的六个不平等条约充分展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旨在告诫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三部分可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等方式了解两位民族英雄――林则徐和邓世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共2课时完成。
二、教学课时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的屈辱。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愤慨之情,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五、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查找6个不平等条约签署的年代和主要内容。
教师:相关课件,清朝疆域图若干张,关于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预设(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曾经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它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奇迹, 它曾经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它在我们中国,它在中国的北京,它在北京的西郊。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悲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明园的建立、毁灭以及其历史价值。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圆明园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自豪感有所提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毁灭的原因,认识圆明园的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毁灭的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明园的历史,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圆明园的毁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圆明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的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营造。
2.资料:搜集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3.课堂活动用品:如白板笔、板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圆明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第二课圆明园在哭泣一、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能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开,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再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第二层“小调查”让学生通过调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第三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第二部分是“屈辱史”。
教材中列举的六个不平等条约充分展示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旨在告诫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三部分可让学生通过观看电影等方式了解两位民族英雄――林则徐和邓世昌,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共2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的屈辱。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教师:相关课件,记号笔若干支,清朝疆域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预设:(一)定格图片,引发思考1.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2.出示图片、文字,学生质疑:圆明园因何哭泣……(二)多维对话,惊叹辉煌1.学生看书,了解圆明园原有的面貌。
2.感受圆明园的面积大、景色美、珍宝多。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悲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圆明园的毁灭和重建展开,通过分析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原因以及重建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圆明园的历史可能只有表面的认识,缺乏深入的感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情感态度目标为主,引导学生从情感上深入体验圆明园的历史沧桑,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原因和重建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圆明园的历史变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原因和重建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圆明园的历史沧桑,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圆明园的毁灭为背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原因和重建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体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圆明园的历史沧桑。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实际行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明园的毁灭与重建1.历史背景2.毁灭原因3.重建过程4.爱国情怀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圆明园历史知识的掌握。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圆明园在哭泣
教材分析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能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开,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课时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分二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再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第二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
”,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八、、
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的屈辱。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基础教案个性设计
一、新课导入师: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他有着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像四大发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有中国古代的建筑,这你认识么?(出示图片)对,这就是圆明园。
揭示半课题:圆明园(板书)
(设计说明:承接第一课,让学生继续感受中国昔日的辉煌与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直接导入
建筑成就圆明园。
)
二、多维对话,惊叹辉煌。
1圆明园的美景
师:你知道圆明园么?
看看课本中是怎么介绍圆明园的吧?
谁能来说一说?知道哪一点就说说哪一点。
师:你知道圆明园有多大么?它占地5200亩。
我们的实验小学占地22.5亩,你算算有多少个
实验小学?(231个)
(通过计算出的数字,体会圆明园面积之大。
)师: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中国人,都说圆明园好。
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
我们来看看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描写。
(出示内容,师配乐朗读)
师:在雨果的眼中,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佛个仙境/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
师:让我们随着这段文一起穿越时空,看看150 年的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吧?
(教师出示复原的圆明园视频,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
)师:你看到了吗?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罗列国内外名胜四十景;/独创形式的庭院建筑;/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2•圆明园的珍宝
师:圆明园不仅看着美!而且那些建筑,那些陈列在园中的物品都价值连城!想去看看吗?
(课件出示珍宝视频,学生闭息凝视,欣赏,感叹!)定格在图片上
师:这就是圆明园。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对圆明园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它是一座艺术品的宝库;/博物馆;/中国文明,文化的结晶;……这里面无数的奇珍异宝,不知凝聚着古今中外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
他
还收藏了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历代著名书法家、 画家的作品。
) 师:是呀,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 园林,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啊!珍宝无数的圆明园 啊! 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 眼前的却是只是一片废墟…… (设计说明:通过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 面积大、景色美、珍宝多这几个角度全面了解圆 明园。
) 师:(教师点击 圆明园残片”)在残落的余辉下, 这些零落的碑石,静静地与土草依偎缠绵,圆明 园在无声的哭泣! 揭全题:在哭泣(板书) 师:他们在哭泣着什么,你知道吗?(先让学生 说) 你看到价值连城的珍宝了吗? 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建筑了吗? 仙境般美丽的园林又在何方? 我们的圆明园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模样了! 师:让我们重新回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一 起了解事情的真相。
(教师点击《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同学们,看到这,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
心情么?
生:愤怒,侵略者太可恨了! /心痛,……被毁
了。
/悲愤交加。
/痛恨。
……
师:大作家雨果是法国人,是侵略者的同胞,他 是
怎么看待“火烧圆明园”的?
师:你觉得雨果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生:在这位法国人眼里,他的同胞成了强盗 /
野蛮人/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英法联军进入圆明
园是一次偷窃行为)!将中国的珍宝摆放在他们 的
口袋箱箧里!)三、走进历
史,直面毁
灭。
师:这帮英法强盗在我们的园中想抢就抢,抢不 走的就砸,他们最
后还放火烧毁了圆明园,他们 为什么要放火烧?(掩盖罪行。
)
师:(出示图片陵园般)我们的圆明园在哭泣! 追问:圆明园除了
哭泣珍宝的流失,被毁,他还 在哭泣什么?
(为清政府无力保护而哭泣;/为侵略者的可耻而 哭泣;(他在告
诉我们这些侵略者是多么的无耻, 可恶!……)
师:就是这样一座被称为 月宫”像仙境一样的 园林,圆明园,整三
天的燃烧,只剩下这满目疮 痍,残垣断壁。
师:听,圆明园在无声的哭泣!(课件出示) 让我们一起说出他的
心声。
(师生齐读)
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 是中国的耻辱。
随
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 发展,有许多人对这一段历史已经淡忘,为此就 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问题在网上开展了一些 争论。
你觉得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生:该/不该。
) 预设生: 该建的理由: 发展旅游事业; 重现圆明园的辉煌; 师:是啊!让世人再看看这辉煌的圆明园,展示 着我们中国站起来了!
不该建的理由:
1•圆明园的修复难度很大,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罪证;(让
侵略者的子孙后代看看自己的祖先曾 经犯下怎样的滔天罪行。
让我们中国的后代知道 这段历史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 3•我们历史的教训;(让我们牢记历史的教训,落 后就要挨打。
) ................
师:历史不可以复制;文化不可以复制;圆明园
四、观点辩
论,引发思
考,总结提
升。
被毁是中国的耻辱,是侵略者留下的罪证,这是一段永远不可磨火的历史。
(设计说明:通过辩论主要是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和愤慨。
)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用心铭记这段耻辱的过去!
(出示:勿忘国耻)
板书设计圆明园在哭泣
面积大
万园之园景色美废墟珍宝多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
让学生对圆明园被抢劫、焚烧前后的情况进行了解,初知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的原因,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并牢记国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搜索与整理资料,再加以巧妙梳理,对“圆明园被洗劫、焚毁”的原因作了较为具体的介绍与分析,将历史知识与品德教育融合起来,体现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