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圆明园在哭泣1教案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教案(浙江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圆明园在哭泣》屯留树人小学陈君慧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的侵略给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的屈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教师:收集近代史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定格新闻,引发思考1.播放新闻片段。
2.提出质疑的文物怎么会被法国拍卖呢?(二)美景重现,惊叹辉煌1.通过法国作家雨果的文章,初步了解圆明园。
2.通过影像资料感受圆明园的面积大、景色美、珍宝多。
3.请学生交流心中的感叹。
(使学生感受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壮观)(三)走进历史,直面毁灭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思考这把火烧毁了什么?2.通过影片关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资料,此时你想对英法联军说什么?(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四)研究史料,体验屈辱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2.请学生谈谈不平等之处,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平等条约?(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的屈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五)聆听哭泣,深悟文理请大家畅谈感受,为了不让历史重现,你有何理想?(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1
《圆明园在哭泣》(第1课时)
教材说明:
贯穿5年级下品社课本的主线是历史的进展。
《圆明园在哭泣》这课所处单元的第1课介绍了四大发明的,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与制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
我们将要展现的《圆明园在哭泣》则是第二课的第一课时。
试图通过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典型的事例——英法联军掠夺、焚烧圆明园的暴行,让学生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蹂躏而愤慨,激发勿忘国耻的信念。
学情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5年级的学生。
尽管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当中,差不多对中国古代的文明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他们对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不甚了解。
因此,在课堂上要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的调动,使得学生能亲身走进历史,在课堂中为他们打开中国近代史的大门,走进那段不堪的历史,树立“勿忘国耻”的信念。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学生对入侵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
深入了解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入侵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
教学过程:。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圆明园在哭泣》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主要为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圆明园在哭泣》。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风貌;
2.获得汉族民族文化和历史知识;
3.了解文物、文化的珍贵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读书法和讲解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圆明园。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教案和教学设计;
2.准备PPT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宣布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兴趣。
第二步:活化知识
1.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圆明园的认识;
2.通过PPT向学生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景点。
第三步:品味文化
1.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向学生讲述圆明园的建筑、景观等;
2.分享文物、文化的珍贵性,激发学生的爱民族文化的意识和情感。
第四步:加深认识
1.与学生一起回顾圆明园遭受的历史劫难;
2.通过人物的描述、图片、进行讲解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圆明园历史的
感同身受。
第五步:思考与展示
1.引导学生思考文物、文化的价值;
2.结合班级实际和社会现实,讨论如何保护文物、弘扬文化等。
第六步:反思与总结
1.提出反思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所学内容;
2.综合全课内容,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主要景点,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并培养了爱民族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等优秀品质。
浙教版品社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繁荣与危机”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历史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圆明园的历史离他们生活较远,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认识圆明园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民族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历史资料等。
2.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程度,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播放圆明园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圆明园在哭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材。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3.教具:PPT、课件。
4.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学生们的课桌和椅子排列整齐。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通过播放短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入圆明园的话题,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并带领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探究(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探究并汇报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供学生参考。
2.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学习(25分钟)1.呈现知识:通过PPT或课件等方式向学生呈现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被毁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阅读材料:将相关阅读材料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3.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每个小组代表报告讨论结果。
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提问。
拓展(15分钟)1.视频观看:播放与圆明园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短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物保护工作。
2.小组演绎:学生分组进行小品或短剧表演,表达对圆明园的爱和对文物保护的重视。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的创意和努力。
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圆明园在哭泣一、教学目标:1.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知道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近代中国由于政府的腐败,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致命国土流失、民不聊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1.圆明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2.清政府签署的六个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3.组织学生观看《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和《林则徐》等电影。
学生准备:1.查找6个不平等条约签署的年代和主要内容。
2.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和邓世昌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教师出示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和成为废墟后相对比的图片。
2.师:看了圆明园的图片和电影《火烧圆明园》后,你有什么感受?3.学生交流。
(二)展开辩论1.师:你认为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为什么?2.学生可以分正方、反方就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
(三)不忘屈辱1.师:由于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圆明园成为了一片废墟,自1842年起,旧中国历届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逼迫下,先后签署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你知道其中著名的《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署的年代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填写教科书中的表格。
3.学生交流各条约的内容,并讲述自己的感想。
(四)向民族英雄学习1.师:面对列强侵略者,清政府卖国求荣,而中国人民却从没有放弃过斗争,林则徐和邓世昌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2.学生介绍林则徐和邓世昌不屈不挠的抗敌故事。
(五)实践活动观看《林则徐》和《甲午风云》等电影,学生交流感受。
2、圆明园在哭泣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2、知道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培养民族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近代中国由于政府的腐败,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致使国土流失、民不聊生。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如介绍景点、珍宝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出示圆明园废墟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及感受。
(教师点击“圆明园废墟”图)在谈话中顺势揭示课题:圆明园在哭泣。
二、展开辩论1、多维对话,惊叹辉煌。
⑴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圆明园的资料。
⑵ 教师出示介绍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
(点击“辉煌的圆明园”)⑶ 昔日的圆明园有哪些辉煌?学生自由发言。
2、走进历史,直面毁灭。
⑴ 可是,今天当我们走进圆明园,看到的就只剩下了这些。
(点击“圆明园”)⑵ 让我们重新回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一起了解事情的真相。
(点击《火烧圆明园》)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占领圆明园。
联军在园中大肆劫掠,一场灾难性的浩劫开始了……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如何历史可以回到从前,你想对清政府说些什么?你想对英法联军说些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⑶ 华丽的丝绸和衣服被抢光烧光了;历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被抢光烧光了;上致先秦,下致唐宋元明清,历代奇珍异宝被抢光烧光了;精美的建筑物被火烧塌了……圆明园在哭泣,中国在哭泣,世界在哭泣。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表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单元,通过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过程以及对其毁灭的反思,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明园的兴衰历程、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及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圆明园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文化财产的珍贵性可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国家尊严等方面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兴衰历程、毁灭原因及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掌握一些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国家尊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明园的兴衰历程及其毁灭原因。
2.圆明园毁灭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3.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国家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明园的历史,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圆明园毁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打印好的学习资料。
3.分组讨论的教室布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圆明园的辉煌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明园会从辉煌走向毁灭。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兴衰历程、毁灭原因及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辅导。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能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开,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课时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分二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再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第二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的屈辱。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基础教案个性设计
一、新课导入师: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他有着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像四大发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有中国古代的建筑,这你认识么?(出示图片)
对,这就是圆明园。
揭示半课题:圆明园(板书)
(设计说明:承接第一课,让学生继续感受中国昔日的辉煌与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直接导入建筑成就圆明园。
)
二、多维对话,惊叹辉煌。
1.圆明园的美景
师:你知道圆明园么?
看看课本中是怎么介绍圆明园的吧?
谁能来说一说?知道哪一点就说说哪一点。
师:你知道圆明园有多大么?它占地5200亩。
我们的实验小学占地22.5亩,你算算有多少个实验小学?(231个)
(通过计算出的数字,体会圆明园面积之大。
)
师: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中国人,都说圆明园好。
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
我们来看看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描写。
(出示内容,师配乐朗读)
师:在雨果的眼中,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佛一个仙境/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
师:让我们随着这段文一起穿越时空,看看150年的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吧?
(教师出示复原的圆明园视频,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
)
师:你看到了吗?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罗列国内外名胜四十景;/独创形式的庭院建筑;/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2.圆明园的珍宝
师:圆明园不仅看着美!而且那些建筑,那些陈列在园中的物品都价值连城!想去看看吗?
(课件出示珍宝视频,学生闭息凝视,欣赏,感叹!)定格在图片上
师:这就是圆明园。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对圆明园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它是一座艺术品的宝库;/博物馆;/中国文明,文化的结晶;……这里面无数的奇珍异宝,不知凝聚着古今中外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
他还收藏了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历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作品。
)
师:是呀,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啊!珍宝无数的圆明园啊!
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只是一片废墟……
(设计说明:通过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大、景色美、珍宝多这几个角度全面了解圆明园。
)
三、走进历史,直面毁灭。
师:(教师点击“圆明园残片”)在残落的余辉下,这些零落的碑石,静静地与土草依偎缠绵,圆明园在无声的哭泣!
揭全题:在哭泣(板书)
师:他们在哭泣着什么,你知道吗?(先让学生说)
你看到价值连城的珍宝了吗?
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建筑了吗?
仙境般美丽的园林又在何方?
我们的圆明园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模样了!
师:让我们重新回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一起了解事情的真相。
(教师点击《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同学们,看到这,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么?生:愤怒,侵略者太可恨了!/心痛,……被毁了。
/悲愤交加。
/痛恨。
……
师:大作家雨果是法国人,是侵略者的同胞,他是怎么看待“火烧圆明园”的?
师:你觉得雨果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生:在这位法国人眼里,他的同胞成了强盗/野蛮人/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是一次偷窃行为)!将中国的珍宝摆放在他们的口袋箱箧里!)
师:这帮英法强盗在我们的园中想抢就抢,抢不走的就砸,他们最后还放火烧毁了圆明园,他们为什么要放火烧?(掩盖罪行。
)
师:(出示图片陵园般)我们的圆明园在哭泣!
追问:圆明园除了哭泣珍宝的流失,被毁,他还在哭泣什么?
(为清政府无力保护而哭泣;/为侵略者的可耻而哭泣;(他在告诉我们这些侵略者是多么的无耻,可恶!……)
师:就是这样一座被称为“月宫”,像仙境一样的园林,圆明园,整三天的燃烧,只剩下这满目疮痍,残垣断壁。
师:听,圆明园在无声的哭泣!(课件出示)
让我们一起说出他的心声。
(师生齐读)
四、观点辩论,引发思考,总结提升。
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的耻辱。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发展,有许多人对这一段历史已经淡忘,为此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问题在网上开展了一些争论。
你觉得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生:该/不该。
)
预设生:
该建的理由:
发展旅游事业;
重现圆明园的辉煌;
师:是啊!让世人再看看这辉煌的圆明园,展示着我们中国站起来了!
不该建的理由:
1.圆明园的修复难度很大,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罪证;(让侵略者的子孙后代看看自己的祖先曾经犯下怎样的滔天罪行。
让我们中国的后代知道这段历史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
3.我们历史的教训;(让我们牢记历史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
师:历史不可以复制;文化不可以复制;圆明园被毁是中国的耻辱,是侵略者留下的罪证,这是一段永远不可磨灭的历史。
(设计说明:通过辩论主要是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和愤慨。
)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用心铭记这段耻辱的过去!(出示:勿忘国耻)
板书设计圆明园在哭泣
面积大
万园之园景色美废墟
珍宝多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让学生对圆明园被抢劫、焚烧前后的情况进行了解,初知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的原因,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并牢记国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搜索与整理资料,再加以巧妙梳理,对“圆明园被洗劫、焚毁”的原因作了较为具体的介绍与分析,将历史知识与品德教育融合起来,体现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