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圆明园在哭泣4教案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5
浙教版品社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繁荣与危机”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历史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圆明园的历史离他们生活较远,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认识圆明园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及其被毁灭的经过。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民族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历史资料等。
2.视频:准备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程度,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播放圆明园的历史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浙教版)五年级道德与社会下册教课方案第一单元文明古国的荣辱第二课圆明园在呜咽一、教材剖析:“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疼如焚、不堪回顾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可以忘记的重要历史事件来睁开,让学生懂得“落伍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豪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燃烧前的绚烂,再展现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相反的情景,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非常气愤的感情;第二层“小检查”让学生经过检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第三层“争辩会”就“圆明园该不应重修”为学生供给了一个感情开释的空间。
第二部分是“辱没史”。
教材中列举的六个不一样等合约充足展现了清政府的脆弱无能,旨在劝告学生“落伍就要挨打”的道理。
第三部分可让学生经过观看电影等方式认识两位民族英豪――林则徐和邓世昌,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英豪非常崇拜的思想感情。
共 2 课时达成。
二、教课目的:1.认识圆明园往日的绚烂和圆明园的毁坏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辱没和危害。
理解“落伍就要挨打”的道理。
2.激发对文化遗产毁坏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气愤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惋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育收集、整理、剖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三、教课要点、难点:1 / 3要点:感觉近代以来帝国主侵略中国的辱没。
懂得“落伍就要挨打” 的道理。
点:激学生帝国主列侵略、蹂中国的慨之情,立勿忘国耻、振中的国信念。
四、教课准:学生:收集有关不一样等条的料。
教:有关件,号笔若干支,清代领土若干。
教课程:(一)定格片,引思虑1.认识明园的地理地点。
2.出示片、文字,学生疑:明园因何呜咽⋯⋯(二)多,惊煌1.学生看,认识明园原有的相貌。
2.感觉明园的面大、风景美、瑰宝多。
3.学生沟通心中的感。
4.出示片、文字,追:明园因何呜咽?(三)走史,直面1.播放像《火明园》,思虑:把大火了什么?2.对于英法洗劫明园的料,沟通感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圆明园在哭泣》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力分析些初步的了解,但更多的是中国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了解的很少。
圆明园遗址留给世人的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感,通过学习,了解近代中国由于政府的腐败,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致使国土流失、民不聊生。
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挺远的。
圆明园辉煌的盛景究竟是怎样的它怎么会毁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发出控诉这些深刻的问题要让五年级的孩子来回答是有点难度的。
怎样改变传统的“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创建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经历与经验、课堂与生活联系”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策略选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生活课;如何使用好新教材,实择与设计践好新理念?是我这节课上力求突破的。
在教学设计前,首先进行口头调查,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学生们对于历史有些混淆,记忆中的侵略者就是“日本”。
也许在课外的电影、书籍中较多的是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学生知道的往往就是抗日战争时代的那段岁月,而对清朝的历史状况没有多大印象。
据此,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预设了多种学习情况。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运用了火烧圆明园的录像引导学生一方面了解当年圆明园的盛况,再对比学习1860年10月的那次浩劫。
由此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对圆明园的惋惜,对清政府的置疑。
从了解史实到激发情感,这既是学生对“圆明园的控诉”这一题眼的认识,也是本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指导的重要之处。
一、“思想旅行”1.导入:今天我们将进行的第一个环节是一一“思想旅行”[课件出示:“思想旅行”]我们先到什么地方去旅行呢?同学们还是去了以后再来猜一猜吧。
2.播放课件:颐和园的风光。
3.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带大家看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介绍北京现在最大的一座园林——颐和园的,美吗?其实,还有一座叫圆明园的园林,比这大得多,也美得多。
<<圆明园在哭泣>>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璀璨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怅惘之情,牢记“毋忘国耻”。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对圆明园的景点、珍宝等进行资料收集,简单了解近代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令人屈辱的大事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师课件出示古建筑图片)师:你认识这些古建筑吗?生:故宫、天坛、长城师:其实在北京,像这样出名的地方还有许多,圆明园就是其中一个。
二、璀璨的圆明园(师课件出示圆明园三个大字)师:你知道圆明园吗?生回答:(很美。
)师:(展示圆明园布局,介绍圆明园)(课件展示)师:是的,圆明园很美,最出名的是圆明园四十景。
当年圆明园主体工程完成之后,乾隆皇帝带着大臣游览了圆明园,才华横溢的乾隆为每一处景象题名。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名称,出示:“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你看了这些名字,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能够想象一下你眼中的那个景点的景色吗?生交流。
师:所以法国的大作家雨果还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
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屈辱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圆明园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课文内容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同时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增强国家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变迁,认识圆明园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激发学生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圆明园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历史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变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圆明园的图片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圆明园的美丽与辉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变迁。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的历史,互相交流学习。
4.情景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屈辱。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圆明园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明园在哭泣历史变迁 -> 屈辱史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学习心得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教案(浙江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圆明园在哭泣》屯留树人小学陈君慧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的侵略给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的屈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教师:收集近代史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定格新闻,引发思考1.播放新闻片段。
2.提出质疑的文物怎么会被法国拍卖呢?(二)美景重现,惊叹辉煌1.通过法国作家雨果的文章,初步了解圆明园。
2.通过影像资料感受圆明园的面积大、景色美、珍宝多。
3.请学生交流心中的感叹。
(使学生感受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壮观)(三)走进历史,直面毁灭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思考这把火烧毁了什么?2.通过影片关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资料,此时你想对英法联军说什么?(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四)研究史料,体验屈辱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不平等条约的资料。
2.请学生谈谈不平等之处,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平等条约?(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的屈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五)聆听哭泣,深悟文理请大家畅谈感受,为了不让历史重现,你有何理想?(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圆明园在哭泣》表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明园在哭泣》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的一个教学单元,通过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过程以及对其毁灭的反思,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明园的兴衰历程、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及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圆明园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文化财产的珍贵性可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国家尊严等方面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兴衰历程、毁灭原因及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掌握一些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国家尊严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明园的兴衰历程及其毁灭原因。
2.圆明园毁灭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3.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国家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明园的历史,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圆明园毁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打印好的学习资料。
3.分组讨论的教室布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圆明园的辉煌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明园会从辉煌走向毁灭。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圆明园的兴衰历程、毁灭原因及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辅导。
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圆明园在哭泣浙教版《圆明园在哭泣》(第1课时)课本说明:贯穿5年级下品社讲义的主线是汗青的成长。
《圆明园在哭泣》这课所处单位的第1课先容了四大发明的,让学生明白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与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第2课和第3课让学生明白近代中国屈辱的汗青。
我们将要展示的《圆明园在哭泣》则是第二课的第一课时。
试图议决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典范的事例一一英法联军劫夺、点火圆明园的暴行,让学生为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占蹂踵而恼怒,激发勿忘国耻的信念。
学情剖析:本文的学习工具是5年级的学生。
虽然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当中,已经对中国古代的文明汗青有了一定的明白。
但是由于年龄和知识的范畴,他们对中国近代屈辱的汗青不甚明白。
因此,在讲堂上要议决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的变动, 使得学生能切身走进汗青,在讲堂中为他们打开中国近代史的大门,走进那段不堪的汗青,树立“勿忘国耻”的信念。
传授目标:1、深入明白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历程,初步明白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占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学生对侵占者的恼怒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3、初步培育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到场社会的能力。
传授重点:深入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历程,初步明白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占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传授难点:激发学星对侵占者的恼怒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传授历程:传授板块预设活动方案表现目标说明讲堂查看与随感一、辉煌的圆明园1、出示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发言导入读一段雨果描写圆明园的文字。
2、随着这段文字走进150 年前梦幻般的圆明园。
承接第一课,让学生连续感受绚烂的古代文化,激发他们对陌生的圆明园的兴趣。
议决文字,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梦幻般神奇美好。
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心痛如焚、不堪回首的一幕,教科书在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史时就以这一不能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展开,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整课的设计旨在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并向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学习,热爱自己的祖国。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课时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分二个层次。
第一层先介绍了圆明园焚烧前的辉煌,再展示了圆明园焚毁后截然不同的景象,以激起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愤慨的感情;第二层“辩论会”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的空间。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对腐败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使学生牢记“毋忘国耻”,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带给中国的屈辱。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中国的愤慨之情,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教具多媒体课件,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基础教案个性设计
一、新课导入师: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他有着众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像四大发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水利工程,还有中国古代的建筑,这你认识么?(出示图片)
对,这就是圆明园。
揭示半课题:圆明园(板书)
(设计说明:承接第一课,让学生继续感受中国昔日的辉煌与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创造,直接导入建筑成就圆明园。
)
二、多维对话,惊叹辉煌。
1.圆明园的美景
师:你知道圆明园么?
看看课本中是怎么介绍圆明园的吧?
谁能来说一说?知道哪一点就说说哪一点。
师:你知道圆明园有多大么?它占地5200亩。
我们的实验小学占地22.5亩,你算算有多少个实验小学?(231个)
(通过计算出的数字,体会圆明园面积之大。
)
师:当年,凡目睹过其盛况的中国人,都说圆明园好。
一些西方人,对中国刮目相看,也正是从圆明园开始的。
我们来看看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描写。
(出示内容,师配乐朗读)
师:在雨果的眼中,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佛一个仙境/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
师:让我们随着这段文一起穿越时空,看看150年的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吧?
(教师出示复原的圆明园视频,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
)
师:你看到了吗?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罗列国内外名胜四十景;/独创形式的庭院建筑;/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2.圆明园的珍宝
师:圆明园不仅看着美!而且那些建筑,那些陈列在园中的物品都价值连城!想去看看吗?
(课件出示珍宝视频,学生闭息凝视,欣赏,感叹!)定格在图片上
师:这就是圆明园。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对圆明园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它是一座艺术品的宝库;/博物馆;/中国文明,文化的结晶;……这里面无数的奇珍异宝,不知凝聚着古今中外多少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心血。
他还收藏了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历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作品。
)
师:是呀,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美轮美奂的圆明园啊!珍宝无数的圆明园啊!
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只是一片废墟……
(设计说明:通过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大、景色美、珍宝多这几个角度全面了解圆明园。
)
三、走进历史,直面毁灭。
师:(教师点击“圆明园残片”)在残落的余辉下,这些零落的碑石,静静地与土草依偎缠绵,圆明园在无声的哭泣!
揭全题:在哭泣(板书)
师:他们在哭泣着什么,你知道吗?(先让学生说)
你看到价值连城的珍宝了吗?
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建筑了吗?
仙境般美丽的园林又在何方?
我们的圆明园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模样了!
师:让我们重新回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一起了解事情的真相。
(教师点击《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同学们,看到这,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么?生:愤怒,侵略者太可恨了!/心痛,……被毁了。
/悲愤交加。
/痛恨。
……
师:大作家雨果是法国人,是侵略者的同胞,他是怎么看待“火烧圆明园”的?
师:你觉得雨果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生:在这位法国人眼里,他的同胞成了强盗/野蛮人/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是一次偷窃行为)!将中国的珍宝摆放在他们的口袋箱箧里!)
师:这帮英法强盗在我们的园中想抢就抢,抢不走的就砸,他们最后还放火烧毁了圆明园,他们为什么要放火烧?(掩盖罪行。
)
师:(出示图片陵园般)我们的圆明园在哭泣!
追问:圆明园除了哭泣珍宝的流失,被毁,他还在哭泣什么?
(为清政府无力保护而哭泣;/为侵略者的可耻而哭泣;
(他在告诉我们这些侵略者是多么的无耻,可恶!……)师:就是这样一座被称为“月宫”,像仙境一样的园林,圆明园,整三天的燃烧,只剩下这满目疮痍,残垣断壁。
师:听,圆明园在无声的哭泣!(课件出示)
让我们一起说出他的心声。
(师生齐读)
四、观点辩论,引发思考,总结提升。
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的耻辱。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发展,有许多人对这一段历史已经淡忘,为此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的问题在网上开展了一些争论。
你觉得圆明园该不该重建?(生:该/不该。
)
预设生:
该建的理由:
发展旅游事业;
重现圆明园的辉煌;
师:是啊!让世人再看看这辉煌的圆明园,展示着我们中国站起来了!
不该建的理由:
1.圆明园的修复难度很大,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2.罪证;(让侵略者的子孙后代看看自己的祖先曾经犯下怎样的滔天罪行。
让我们中国的后代知道这段历史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
3.我们历史的教训;(让我们牢记历史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
师:历史不可以复制;文化不可以复制;圆明园被毁是中国的耻辱,是侵略者留下的罪证,这是一段永远不可磨灭的历史。
(设计说明:通过辩论主要是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和愤慨。
)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用心铭记这段耻辱的过去!(出示:勿忘国耻)
板书设计圆明园在哭泣面积大
万园之园景色美废墟珍宝多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让学生对圆明园被抢劫、焚烧前后的情况进行了解,初知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的原因,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并牢记国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搜索与整理资料,再加以巧妙梳理,对“圆明园被洗劫、焚毁”的原因作了较为具体的介绍与分析,将历史知识与品德教育融合起来,体现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