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第四章 间歇运动机构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11
《机械设计基础》填空部分复习题第一章运动简图1、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按照其接触特性,又可将它分为低副和高副。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平面机构中又可将其分为回转副和移动副。
两构件通过点或直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2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自由度等于原动件个数,且自由度>0。
3、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称为失效。
机械零件在不发生失效的条件下,零件能安全工作的限度,称为工作能力。
4、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变应力,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变应力称为循环变应力。
按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应力可分为静应力和变应力。
变应力可归纳为对称循环变应力、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和脉动循环变应力三种基本类型。
变应力的五个基本参数是 σmax 、σmin 、σm、σa、r。
应力循环中的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可用来表示变应力中应力变化的情况,通常称为变应力的循环特性r。
当r=+1表示为静应力,r=0表示为脉动应力,它的σmin=0,σm=σa=σmax/2;当r=-1表示为对称应力,它的σmax=σa;σm= 0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的r变化范围为-1~0和0~+1之间。
5、在变应力中,表示应力与应力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材料的疲劳曲线。
在变应力作用下,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破坏。
在静应力下,塑性材料的零件按不发生塑性变形条件进行强度计算,故应取材料的屈服极限作为极限应力;而脆性材料的零件按不发生断裂的条件进行计算,故应取材料的强度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变应力下,零件的许用极限应力与零件材料的疲劳极限有关,同时还应考虑应力集中系数、尺寸__系数和表面状态系数。
6、一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其σmax=100N/mm2,σmin=-50N/mm2,计算其应力幅σa= 75N/mm2,平均应力σm=__25_N/mm2,循环特性r= -0.5。
第二章连杆机构1、铰链四杆机构中的固定件称为机架,与其用回转副直接相连接的构件称为连架杆,不与固定件相连接的构件称为连杆。
机械原理A间歇运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是一种能将连续运动转换为间歇运动的机构。
在间歇运动机构中,驱动轴连续旋转,但输出轴仅在特定的间歇时间内工作。
一、机械原理A间歇运动机构的构成:1.柱齿轮机构:柱齿轮是实现间歇运动的核心部件。
它由凸轮和摇杆组成。
凸轮由驱动轴上的齿轮驱动,因此凸轮会不断旋转。
摇杆则以其中一种特定的方式固定在凸轮上,并且连接到推锥环机构上的推动杆。
当凸轮旋转时,柱齿轮就会变换角度并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推动推动杆。
2.推锥环机构:推锥环机构位于柱齿轮机构下方,与柱齿轮机构相连。
它由推动杆和推锥环组成。
推动杆由柱齿轮的摇杆通过其中一种机械连接机构推动,而推锥环则通过推动杆的作用来控制输出轴的运动。
推动杆在柱齿轮的作用下来回运动,从而使得推锥环的位置不断变换。
推锥环的位置决定了输出轴的运动状态,当推锥环达到一些特定的位置时,输出轴会开始工作,否则输出轴会处于停止状态。
二、机械原理A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当驱动轴上的凸轮旋转时,柱齿轮会跟随凸轮的动作进行旋转,并改变柱齿轮的角度。
柱齿轮的角度变化会导致推动杆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推锥环的位置。
当推锥环的位置达到一些特定位置时,它会开始推动输出轴进行工作。
输出轴的工作时间由推锥环的位置决定,一旦推锥环超过了工作时间,输出轴将停止。
在停止状态下,柱齿轮会继续旋转,直到再次推动推锥环,使输出轴再次开始工作。
三、机械原理A间歇运动机构的应用:机械原理A间歇运动机构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间歇运动的机械设备中。
例如,在包装机械中,间歇运动机构常被用于控制产品的进给、封装和出料等动作;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间歇运动机构可以用来实现输送带的进给和停止等控制;在印刷设备中,间歇运动机构可以控制印刷板的进给和停止等操作。
总之,机械原理A间歇运动机构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机械原理A间歇运动机构是一种能将连续运动转换为间歇运动的机构。
它由柱齿轮机构和推锥环机构组成,通过凸轮的旋转和推动杆的作用来控制输出轴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