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顺阀切换措施

单顺阀切换措施

单顺阀切换措施
单顺阀切换措施

单顺阀切换技术措施

由于在较低的同一负荷下,用单阀方式运行时比用顺序阀方式运行时的第一级蒸汽温度大约高40℃~60℃。并且此温差会逐渐减小,直到“阀全开”工况时温差消失。

合理选择和使用阀门控制方式,运行人员能够在各运行阶段尽量减小第一级的温度变化,这样,使高压转子和其它零件的热应力减小。

一、单/顺阀切换前的检查:

1.热工专业认真检查机组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DCS主机及现场表计、接线,尤其是主机的保护系统、DEH控制系统、轴系监视系统等运行良好,无任何故障。

2.机务专业认真检查主机运行良好,尤其是主机轴系系统、主机阀门、及主机本体运行良好,无任何故障。

3.运行专业认真检查机组运行稳定,汽温、汽压、润滑油压等参数运行正常,无参数超标现象,现场机组运行稳定,无异常情况。

4.空冷系统运行正常,气象条件稳定,外界无大风、高温等恶劣天气。

二、单顺阀控制方式的选择:

1.机组在升速并网及带初始负荷暖机阶段应用单阀控制方式,以保证主机的金属加热均匀,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及满足机组寿命要求。

2.汽机在最初运行的6个月内,应采用单阀方式来控制,只有检查确认所有的测点、控制装置和主机系统运行正常后,才可将机组改为顺阀控制。

3.当机组处于停机阶段,负荷低于330MW时,应采用单阀控制方式,以减少机组调节级处的应力,保证汽缸的受热均匀。

4.在机组的正常负荷变化期间,如果负荷变化率大于10MW/MIN或者负荷变化频繁,应采用单阀控制方式,以保证汽缸的受热均匀减少热应力。

5.在机组的负荷在330MW~660MW正常变化时,且主汽压力大于14MPa,机组负荷变化平缓或机组的负荷长期保持在低负荷时,机组可采用顺阀控制方式。

6.在机组停机时,如果为了保持机组的缸温在较高水平,应先切换为单阀控制方式然后再降负荷停机。

7.在机组停机时,如果为了使机组的缸温降低到一个较低水平,应先采用顺阀控制方式,当负荷小于330MW时,再切换为单阀控制方式。

三、单阀向顺阀切换的的条件:

1.机组运行稳定,不在协调方式。锅炉燃烧稳定,未投油枪助燃,汽压稳定且大于14MPa。汽温稳定为额定值。

2.DEH的功率闭环投入正常。

3.锅炉控制置于手动方式。

4.机组运行稳定,负荷保持稳定并且大于330MW且主汽压力大于14MPa。

5.DEH处于OA方式。

四、单阀向顺阀切换的操作:

1.检查机组协调切除,运行稳定。DEH投入功率闭环回路。即在“控制回路选择”画面上将“功率闭环”块投入,查其灯亮。

2.点击“阀门管理”画面上将“切顺序阀”点出,选择为顺阀方式并确认。

3.“切顺序阀”按钮变黄并闪烁。

4.阀门状态显示消失,高调阀按顺阀曲线分别开启或关闭(GV1/GV2→GV3→GV4)。

5.当阀门状态显示为“顺阀”时切换结束,“切顺序阀”按钮停止闪烁。

6.整个切换过程大约为10分钟,负荷变化应小于3%。

五、顺阀向单阀切换的条件:

1.机组运行稳定,不在协调方式。锅炉燃烧稳定,未投油枪助燃,汽压稳定且小于14MPa。

汽温稳定且接近于额定值。

2.DEH的功率闭环投入正常。

3.锅炉控制置于手动方式。

4.机组运行稳定,负荷保持稳定小于330MW且主汽压力小于14MPa。

5.DEH处于OA方式,发电机功率大于63MW。

六、顺阀向单阀切换的操作:

1.检查机组协调切除,运行稳定。DEH投入功率反馈回路。即在“控制回路选择”画面上将“功率闭环”块投入,查其灯亮。

2.点击“阀门管理”画面上将“切单阀”点出,选择为单阀方式并确认。

3.“切单阀”按钮变黄并闪烁。

4.阀门状态显示消失,高压调节阀按照单阀曲线分别开启或关闭,最终将使所有调阀处于同一开度。

5.当阀门状态显示为“单阀”时切换结束,“切单阀”按钮停止闪烁。

6.整个切换过程大约为10分钟,负荷变化应小于3%。

七、阀门切换时的注意事项:

1.在升负荷阶段,在由单阀向顺阀切换时,当机组的负荷、压力达到要求时,应立即从单阀方式向顺阀方式切换,使转子内部的温度变化最小。

2.在降负荷阶段,在由顺阀向单阀切换时,应将机组的负荷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时,只有在调节级后的金属温度与蒸汽温度都达到此负荷的稳定状态时,才能将机组的控制方式由顺阀切换为单阀控制,以减少汽缸转子的冷却。

八、安全措施:

1.在阀门切换过程中,要密切监视各个参数的变化,尤其是主机轴系参数的变化,当主机轴承温度、振动、回油温度及其它规程规定的参数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阀门切换,将阀门控制方式切换为单阀控制方式。

2.在阀门由单阀向顺阀切换过程中,如果发现阀门未按顺阀的开启顺序(GV1/GV2-GV3-GV4)开启,则应立即停止切换,改为单阀运行,并联系热工检查处理。

3.在阀门由顺阀向单阀切换过程中,如果发现4个高调阀最终未能达同一开度时,应联系降负荷并通知热工检查处理。必要时再将运行方式切为顺阀运行。

4.在单阀向顺阀切换过程中或阀门已处于顺阀方式时,如果汽机跳闸或出现任一个GV 紧急报警状态,即实际阀位和阀位指令之间偏差大于设定的限值时,则DEH强行将阀门置于单阀控制方式。

5.主机阀门切换过程中及正常运行当中,应加强检查各个运行参数在正常范围内,无大的变化且无超限报警。如有异常应检查分析,通知有关人员处理。达到机组紧停条件,应坚决紧停。

6.在作阀门单/顺阀切换之前,应对主机的阀门进行阀门活动试验。

7.各个专业作好事故预想,万一发生跳闸,应查明原因,组织重新启动。

九、机组在顺阀运行期间注意事项:

1.在机组负荷大幅度变化期间,运行人员密切注意机组的轴系参数的变化,尤其是轴承振动、轴承温度等参数变化,如发现参数超过报警值,应立即汇报有关领导及专业人员。

2.在机组顺阀进行负荷变化进,要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保证负荷率、高、低限正常。

3.发现机组的轴系统参数达到报警值,在汇报专业人员的同时,切换为单阀运行,如机组达到规程规定,应坚决执行紧停规定。

单阀与顺序阀切换的实实现

单阀和顺序阀的对比 1、单阀控制方式即所有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都经过几个同时启闭的调节阀后进入第一级喷嘴,也称节流配汽方式。节流配汽的汽轮机在工况变动时第一级的进汽度是不变的,因此可以把包括第一级在内的全部级作为级组,也就是说除了工作原理不同外,调节级与其余各级并无其他区别。采用节流配汽的汽轮机在设计工况下调节阀全开,机组的理想焓降到最大值;低负荷时调节阀关小,减少汽轮机的进汽量,主蒸汽受到节流作用使第一级级前压力下降,其值与蒸汽流量成正比。此时,汽轮机的理想焓降减小但并不是很多,可见节流配汽主要是通过减少蒸汽流量来降低负荷。当然,理想焓降的减少虽然不是很多,但仍然使机组的相对内效率降低,且负荷越低,节流损失越大,机组效率也就越低。因此,节流配汽方式的应用范围不太广泛,一般用于小功率机组和带基本负荷的机组。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在启动初期为使进汽部分的温度分布均匀,在负荷突变时不致引起过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也经常使用节流配汽方式。 2、顺序阀控制方式即蒸汽经过几个依次启闭的调节阀后再通向第一级喷嘴,也称喷嘴配汽方式。这种配汽方式在运行当中只有一个调节阀处于部分开启状态,而其余的调节阀均处于全开(或全关)状态,蒸汽只在部分开启的调节阀中受到节流作用,因此,在部分负荷时喷嘴配汽方式比节流配汽方式效率高,所以被广泛应用。

采用喷嘴配汽方式时,第一级喷嘴的通流面积随着调节阀的开启数目不同而变化。调节级的变工况特性也和其余各级有很大区别。当调节级通流面积改变时,蒸汽流量将发生变化,达到调节机组负荷的目的。同时,在部分开启的调节阀中蒸汽流量受到节流作用,改变了理想焓降,但因流经该阀的蒸汽流量只占总流量的一部分,因此蒸汽 焓降的改变对机组功率的影响较小。 采用喷嘴配汽方式时,在第一只调节阀刚刚全开时调节级的压力比为最小,调节级的理想焓降为最大,此时,通过第一组喷嘴的蒸汽流量也达到最大值,故第一组喷嘴蒸汽流量和焓降的乘积也达到最大值,工作在其后的动叶片所承受的应力也达到最大值。可见,调节级的危险工况并不是在最大工况下,而是在第一只调节阀刚刚全开时。 3、单阀、顺序阀控制方式的应用 实际生产中,汽轮机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时喷嘴配汽方式比节流配汽方式的效率高,且较稳定。但在变工况下采用喷嘴配汽方式会使汽轮机高压部分的金属温度变化较大,调节级所对应的汽缸壁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从而降低了机组快速改变负荷的能力。为了发挥两种不同配汽方式的优点,我们采取了节流配汽——喷嘴配汽联合调节的方式,即第一只喷嘴和第二只喷嘴同时开启,使汽缸均匀受热。待第一、二只调节阀全开后再根据机组负荷需要依次开启其他调节阀。这样,就同时发挥了节流配汽和喷嘴配汽两者的优点。

浅谈汽轮机顺序阀门控制

浅谈汽轮机顺序阀门控制 The Discussion About Turbine Sequence Valve Control (江苏太仓环保发电公司 江苏 太仓 215433)刘铁祥 摘要:介绍电厂汽轮机顺序阀门控制原理,列举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经验,揭示了汽轮机阀门管理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在调试和应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关键词:电厂 汽轮机DEH 阀门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orduces the principle of turbine sequence valve control and lists some application experiences, interprets the scientificity of turbine valve control as well as the knowledge should be know in commiss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 power plant; turbine DEH; valve control 1 前言 现代大、中型发电机组中汽轮机均采用数字电液控制系统即DEH进行控制,各进汽阀门是由电信号控制、高压油动机驱动。其中进汽阀门的管理显然是DEH系统的重要功能,特别是顺序阀控制其管理程序更为科学和复杂。在调试和实际应用中顺序阀控制的参数整定同样非常严谨。如果参数整定不当则单阀与顺序阀的切换扰动过大,汽轮机主要运行参数出现异常,影响机组的安全。由此顺序阀门控制的参数整定是DEH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2 DEH阀门管理功能 新建机组在试运期间一般采取全周进汽的单阀运行方式,使得转子和定子的温差较小,在变负荷运行时温差影响较小,有利于机组初期的磨合。另外在机组启动过程或调峰方式运行时,也同样需要采用单阀控制。但单阀运行,高压调节阀都参与开度调节,且一般高压调门开度不大,蒸汽通过调节阀门时有较大的节流损失。机组运行要求尽量减少调节阀门的节流损失,提高汽轮机的效率。通常阀门的节流损失在阀门接近全关或接近最大流量时达到最小。顺序阀门控制方式下,只有一个高压调节阀进行开度调节,其余的调门保持全开或全关,这样减少了节流损失,提高机组热效率。下图为顺序阀门控制和单阀控制的热效率比较曲线。从中能明显的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降低 ( 热 效 率 ) 50 60708090100(负荷百分率)

离子交换柱层析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的应用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主要是利用各种分子的可离解性、离子的净电荷、表面电荷分布的电性差异而进行选择分离的。现已成为分离纯化生化制品、蛋白质、多肽等物质中使用最频繁的纯化技术之一。 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简称为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是目前生物化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层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化物质如氨基酸、蛋白、糖类、核苷酸等的分离纯化。 1.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中可交换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也可以认为是蛋白质分子中带电的氨基酸与带相反电荷的介质的骨架相互作用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主要依赖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带电分子中电荷的微小差异而进行分离,具有较高的分离容量。几乎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是极性的,都可使其带电,所以离子交换层析法已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中等纯化及精制的各个步骤中。 由于离子交换层析法分辨率高,工作容量大,并容易操作,因此它不但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成为独立的操作单元,也已成为蛋白质、多肽、核酸及大部分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目前,在生化分离中约有75%的工艺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 2.离子交换层析介质: 离子交换层析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剂,它是由一类不溶于水的惰性高分子聚合物基质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共价结合上某种电荷基团形成的。离子交换剂可以分为三部分:高分子聚合物基质、电荷基团和平衡离子。电荷基团与高分子聚合物共价结合,形成一个带电的可进行离子交换的基团。平衡离子是结合于电荷基团上的相反离子,它能与溶液中其它的离子基团发生可逆的交换反应。平衡离子带正电的离子交换剂能与带正电的离子基团发生交换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剂;平衡离子带负电的离子交换剂与带负电的离子基团发生交换作用,称为阴离子交换剂。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的某种离子基团可以把平衡离子置换出来,并通过电荷基团结合到固定相上,而平衡离子则进入流动相,这就是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置换反应。通过在不同条件下的多次置换反应,就可以对溶液中不同的离子基团进行分离。下面以阴离子交换剂为例简单介绍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分离过程。 阴离子交换剂的电荷基团带正电,装柱平衡后,与缓冲溶液中的带负电的平衡离子结合。待分离溶液中可能有正电基团、负电基团和中性基团。加样后,负电基团可以与平衡离子进行可逆的置换反应,而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而正电基团和中性基团则不能与离子交换剂结合,随流动相流出而被去除。通过选择合适的洗脱方式和洗脱液,如增加离子强度的梯度洗脱。随着洗脱液离子强度的增加,洗脱液中的离子可

如何对汽轮机的进行单阀和顺序阀进行切换

?如何对汽轮机的进行单阀和顺序阀进行切换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轮机的使用效率,经常会 需要对汽轮机进行单阀和顺序阀的切换,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本文就简单介绍如何对汽轮机进行单阀和顺序阀的切换。 单阀方式下,蒸汽通过高压调节阀和喷嘴室,在360°全周进入调节级动叶,调节级叶片加热均匀,有效地改善了调节级叶片的应力分配,使机组可以较快改变负荷;但由于所有调节阀均部分开启,节 流损失较大。 假设阀门切换过程中汽机运行工况稳定,即真空和主蒸汽参数不变,不考虑抽汽的影响,汽机的负荷仅由蒸汽流量决定,而各个调节阀所控制的流量也只和阀门开度有关,那么可以认为汽机负荷进仅是阀门开度的单函数。单阀系数乘以单阀开度指令与顺序阀系数乘以顺序阀开度指令相加后得到的就是各个阀门实际的开度指令。单阀指令和顺序阀指令是当前负荷指令分别经过单阀曲线和顺序阀曲线转换 后得出的。 在实际的阀门切换过程中,上述分析中的假设条件是难以成立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负荷扰动;但如果投入闭环控制,负荷扰动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改善,即如果投入功率闭环回路,当实际功率与负荷设定值相差大于4%时,切换自动中止;当负荷调节精度达到3%以 内时,切换又自动恢复。投入调节级压力控制回路与此类似。 对于定压运行带基本负荷的工况,调节阀接近全开状态,这时节

流调节和喷嘴调节的差别很小,单阀/顺序阀切换的意义不大。对于滑压运行调峰的变负荷工况,部分负荷对应于部分压力,调节阀也近似于全开状态,这时阀门切换的意义也不大。对于定压运行变负荷工况,在变负荷过程中希望用节流调节改善均热过程,而当均热完成后,又希望用喷嘴调节来改善机组效率,因此这种工况下要求运行方式采用单阀/顺序阀切换来实现两种调节方式的无扰切换。 电力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掌握汽轮机单阀和顺序阀间切换的规律,保障汽轮机即高效又安全的运行。

单阀顺序阀切换

单阀/顺序阀切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和快速性,实质是通过喷嘴的节流配汽(单阀控制)和喷嘴配汽(顺序阀控制)的无扰切换,解决变负荷过程中均匀加热与部分负荷经济性的矛盾。单阀方式下,蒸汽通过高压调节阀和喷嘴室,在360°全周进入调节级动叶,调节级叶片加热均匀,有效地改善了调节级叶片的应力分配,使机组可以较快改变负荷;但由于所有调节阀均部分开启,节流损失较大。顺序阀方式则是让调节阀按照预先设定的次序逐个开启和关闭,在一个调节阀完全开启之前,另外的调节阀保持关闭状态,蒸汽以部分进汽的形式通过调节阀和喷嘴室,节流损失大大减小,机组运行的热经济性得以明显改善,但同时对叶片存在产生冲击,容易形成部分应力区,机组负荷改变速度受到限制。因此,冷态启动或低参数下变负荷运行期间,采用单阀方式能够加快机组的热膨胀,减小热应力,延长机组寿命;额定参数下变负荷运行时,机组的热经济性是电厂运行水平的考核目标,采用顺序阀方式能有效地减小节流损失,提高汽机热效率。 对于定压运行带基本负荷的工况,调节阀接近全开状态,这时节流调节和喷嘴调节的差别很小,单阀/顺序阀切换的意义不大。对于滑压运行调峰的变负荷工况,部分负荷对应于部分压力,调节阀也近似于全开状态,这时阀门切换的意义也不大。对于定压运行变负荷工况,在变负荷过程中希望用节流调节改善均热过程,而当均热完成后,又希望用喷嘴调节来改善机组效率,因此这种工况下要求运行方式采用单阀/顺序阀切换来实现两种调节方式的无扰切换。 假设阀门切换过程中汽机运行工况稳定,即真空和主蒸汽参数不变,不考虑抽汽的影响,汽机的负荷仅由蒸汽流量决定,而各个调节阀所控制的流量也只和阀门开度有关,那么可以认为汽机负荷进仅是阀门开度的单函数。单阀系数乘以单阀开度指令与顺序阀系数乘以顺序阀开度指令相加后得到的就是各个阀门实际的开度指令。单阀指令和顺序阀指令是当前负荷指令分别经过单阀曲线和顺序阀曲线转换后得出的。 在实际的阀门切换过程中,上述分析中的假设条件是难以成立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负荷扰动;但如果投入闭环控制,负荷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改善,即如果投入功率闭环回路,当实际功率与负荷设定值相差大于4%时,切换自动中止;当负荷调节精度达到3%以内时,切换又自动恢复。投入调节级压力控制回路与此类似。上述限制过程对运行人员的操作没有任何要求。这样,阀门切换过程中如果投入功率闭环,则功率控制精度在3%以内;如果投入调节级压力闭环,则调节级压力控制精度在1.5%以内。单阀/顺序阀切换也可以开环进行,显然,此时负荷扰动的大小与阀门特性曲线的准确性及汽机运行工况有关。 在单阀向顺序阀切换过程中或阀门已处于顺序阀方式时,如果汽机跳闸或出现任一个GV紧急状态,即实际阀位和阀定位卡的阀位指令之间偏差大于设定的限值,则强行将阀门置于单阀方式。这种情况下强制成单阀方式可以减小负荷扰动。

汽轮机高调门流量特性优化试验方案

汽轮机高调门流量特性优化 试验方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汽轮机高调门流量特性优化试验方案 2013年4月10日

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 汽轮机高调门流量特性优化试验方案 负责单位:安徽科讯电力技术服务中心 协作单位: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 起日期:2013年4月10日14:00——20:00 负责人:张兴 工作人员:张兴、施壮 编写 ____________ 审阅 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

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 汽轮机高调门流量特性优化试验方案 1、试验目的 为提高皖能马鞍山发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根据合同要求,我单位计划于2013年4月10日对2号机组汽轮机高调门进行流量特性测试及优化,并完成2号机组汽轮机进行单/顺阀切换试验。 2、试验条件 (1)、机组在设计的正常工况下稳定运行,负荷能从额定负荷(汽机高调门全开时)至60%左右的额定负荷范围之间变化。 (2)、试验过程中由运行人员手动控制燃料量维持主汽压力稳定。 (3)、信号测量设备应满足精度要求并有效期内的检定合格证书。数据记录通过分散控制系统进行。 (4)、历史数据站工作正常,能完成对主汽压力、调节级压力、给定值、流量指令、阀位指令/开度、功率等参数的采集,并能生成*.csv或*.xls格 式文件,且数据分辨率满足测试要求。 3、试验内容 通过汽轮机高调门流量特性测试及参数优化试验,根据机组实际特性及标准流量参考线对多阀、单阀流量特性进行统一整定。 4、试验方法及步骤 各高调门单个流量特性测试

电厂汽轮机单阀顺序阀切换的实现

电厂汽轮机单阀/顺序阀切换的实现 作者: 时间: 2010 年 2 月

电厂汽轮机单阀/顺序阀切换的实现 摘要:汽轮机单阀/顺序阀切换的逻辑,是电厂节能降耗的手段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汽轮机的单阀/顺序阀切换逻辑的分析、存在问题的提出、分析以及解决过程,及切换功能的实现进行全过程论述。 关键词:单阀顺序阀切换逻辑 一.概述 “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要比“十五”末期下降20%,衡量一个发电厂经济性的好坏,就是要看它的综合指标——发电成本,即对外供1度电所需的成本费用。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作为能量转换的中间设备,运行方式的优化是节能降耗的主要手段,对保证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到关键作用。 **发电厂隶属**,电厂的主要设备是:锅炉采用**锅炉厂高温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单汽包自然循环、****蒸汽锅炉(YG—***/13.74—M),汽轮机采用**汽轮机厂的超高压、单轴、双缸双排汽、一次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N***—**.24/***/***型),发电机是**发电设备厂的WX**Z-073LLT。热控系统主网主要采用DCS集散控制方式,辅网采用PLC控制系统。汽轮机采用DEH控制方式,DEH控制系统为纯电调系统,整套系统采用北京ABB贝利控制有限公司的Symphony控制系统(软硬件由北京ABB贝利控制有限公司提供),液压部分采用常规低压透平油系统。直接由DEH通过电液转换器进行控制调节汽阀油动机,以达到控制汽机转速和负荷的目的。 **积极响应国家的节能降耗的政策,立足于本厂实际,多方面、全方位的实施全厂的节能降耗各项工作。本文重点介绍汽轮机单阀/顺序阀切换功能的实现。 所谓汽机单阀控制方式,是指根据负荷的给定值,经过汽机阀门管理程序的逻辑判断,所有高压调门开启方式相同,且各高调门的开度均一致。因控制汽阀沿汽轮机的径向对称布置,因此这种方式将使汽轮机的高压缸第一级汽室内温度的分布比较均匀,在负荷变化时汽轮机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温差最小,减少了机组的热应力,使机组可以承受较大的符合变化率。但是,从机组的运行经济上看,

离子交换层析

实验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兔血清IgG 【原理】 DEAE-Sephadex A-50 (二乙氨基- 乙基- 葡萄糖凝胶A-50 )为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用NaOH 将Cl - 型转变为OH - 型后,可吸附酸性蛋白。血清中的γ 球蛋白属于中性蛋白(等电点为pH6.85 ~7.5 ),其余均属酸性蛋白。pH7.2 ~7.4 的环境中。酸性蛋白均被DEAE-Sephadex A-50 吸附,只有γ 球蛋白便可在洗脱液中先流出,而其他蛋白则被吸附在柱上,从而便可分离获得纯化的IgG 。 【试剂与器材】 1. DEAE-Sephadex A-50 2.0.5mol/L HCl 和NaOH 3.0.1mol/L pH7.4 PBS 4.0.1mol/L Tris-HCl(pH7.4)

5.0.02 %NaN 3 6.PEG 7. 无水乙醇 8. 紫外分光光度计 9.1cm×20cm 玻璃层析柱 10. 自动部分收集器 【操作步骤】 1 .DEAE-Sephadex A-50 预处理称DEAE-Sephadex A-50 (下称A-50 )5g ,悬于500ml 蒸馏水内,1h 后倾去上层细粒。按每克A-50 加0.5mol/L NaOH 15ml 的比例,将浸泡于0.5mol/L NaOH 液中,搅匀,静置30min ,装入布氏漏斗(垫有 2 层滤纸)中抽滤,并反复用蒸馏水抽洗至pH 呈中性;再以0.5mol/L HCl 同上操作过程处理,最后以0.5mol/L NaOH 再处理一次,处理完后,将A-50 浸泡于0.1mol/L pH7.4 PBS 中过夜。

2 .装柱 ( 1 )将层析柱垂直固定于滴定架上,柱底垫一圆形尼龙纱,出水口接一乳胶或塑料管并关闭开关。 (2 )将0.1mol/L Tris-HCl(pH7.4) 沿玻璃棒倒入柱中至1/4 高度,再倒入经预处理并以同上缓冲液调成稀糊状的A-50 。待A-50 凝胶沉降2 ~3cm 高时,开启出水口螺旋夹,控制流速1ml/min ,同时连续倒入糊状A-50 凝胶至所需高度。 ( 3 )关闭出水口,待A-50 凝胶完全沉降后,柱面放一圆形滤纸片,以橡皮塞塞紧柱上口,通过插入橡皮塞之针头及所连接的乳胶或塑料管与洗脱液瓶相连接。 3 .平衡启开出水口螺旋夹,控制流速 4 滴/min ,使约2 倍床体积的洗脱液流出。并以pH 计与电导仪分别测定洗脱液及流出液之PH 值与离子强度,两者达到一致时关闭出水口,停止平衡。 4 .加样及洗脱启开上口橡皮塞及下口螺旋夹,使柱中液体缓慢滴出,当柱面液体与柱面相切时,立即关闭出水口,以毛细滴管沿柱壁加入样品(0.5ml 血清,体积应小于床体积的2% ,蛋白浓度以<100mg 为宜)。松开出水口螺旋夹使面样品缓慢进入柱内,至与柱面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原理及步骤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原理及步骤 离子交换层析实验方法 阴离子交换剂与阳离子交换剂的装柱和层析过程基本相同。交联葡聚糖的预处理只需充分溶胀和平衡,不需要除去细粒碎片和酸碱处理。其他步骤也基本同离子交换纤维素。 1. 剂型的选择 根据蛋白质在所用缓冲液pH值下带电荷的种类选择,如pH高于蛋白质等电点,应选阴离子交换剂,反之应选阳离子交换剂。一般情况下,DEAE-纤维素用于分离酸性蛋白,而CM纤维素用于分离碱性蛋白质。 下面以DEAE-纤维素操作为例,介绍试验方法 2. 膨胀活化 此步的目的在于除去杂质,暴露DEAE-纤维素上的极性基团。DEAE-纤维素的用量则根据柱容积的大小和所需过柱样品的量来决定。一般是1.0g DEAE-纤维素相当于6ml~8ml柱床体积。 表1-4 分离的血清与所需DEAE—纤维素量及其他条件的大致关系 血清样品量(ml) DEAE需用量(g) 选层析柱规格(cm) 选脱液量(ml) 1~2 2 1×25 100~150 5 5 2×12 200~300 10 10 2×20 300~400 20 20 2×37

400~800 称取所需的量,撒于0.5Mol/L NaOH溶液中(1g DEAE—纤维素干粉约需15倍NaOH液),浸泡1h左右,不时搅拌。抽滤(以布氏漏斗加两层滤纸或尼龙纱布抽滤),以蒸馏水洗涤,再抽滤,直至滤液近中性为止,再将纤维素浸泡于0.5Mol/L HCl中1h,同样抽滤液至近中性。再将纤维素浸于0.5Mol/L NaOH液中,同样处理,洗至中性。 3. 平衡 将DEAE—纤维素放入0.0lMol/L pH 7. 4 PB液中(即起始缓冲液),静止1h,不时搅拌,待纤维素下沉后,倾去上清液或抽滤除去洗液,如此反复几次至倾出液体的pH值与加入的PB液的pH值相近时为止。 4. 装柱 层析柱的选择要大小、长度适当。一般而言,柱长和柱直径之比为10∶1~20∶1,柱的内径上下要均匀一致。用前将层析柱在清洁液内浸泡处理24h,然后依次用常水、蒸馏水、起始缓冲液充分洗涤。 装柱时,先剪一块圆形的尼龙纱布(直径与层析柱内径一致),放入层析柱底部。将柱下端连接细塑料管,夹上螺旋夹。把层析柱垂直固定在三角铁架上,倒入起始缓冲液至一半的柱高,除去死区及塑料管内的气泡。再将平衡的DEAE-纤维素糊状物沿管壁倒入柱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如有气泡应排除或重装。拧开螺旋夹,使流速至1ml/5min,待缓冲液快接近纤维素面时,继续倒入纤维素糊,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表面层,以免使两次加入的纤维素形成分界层,通过进出缓冲液调节流量,也可通过塑料管的升降来控制,至柱床体积不变为止。剪一圆形滤纸(与柱内径大小一致),从柱的上端轻轻放入,使其沉接于纤维素床表面,以免在加样时打乱纤维素层。装好柱的柱面应该是平整的,无倾斜,整个柱床内无气泡、不分层。继续平衡,使流出液的pH值与流入液的pH值完全一致为止。 5. 上样 要层析的样品首先必须用起始缓冲液(4℃)平衡过夜,中间可换液数次。将柱的上端打开,用吸管将纤维素柱上面的缓冲液吸出,不要吸净,留一薄层液面,以免空气进入。沿管壁缓缓加入样品,注意不要打乱纤维素表层。拧开下端的螺旋夹,使样品进入交换剂中,快要进完时,加1ml~2ml缓冲液冲洗柱壁,随即用多量的洗脱液洗脱。 样品的加量与DEAE—纤维素有一个最适比的关系,超过这个比值,吸附就不完全,直接影响到分离的纯度。经过粗提的—球蛋白50mg~100mg,用干重约4g DEAE-纤维素装柱分离,可获得理想结果。

离子色谱法测核电站各成分

离子色谱法测核电站各成分 关键词:离子色谱氟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镍基合金低合金钢标准物质北京标准物质网 1结果与讨论 1.1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 在离子色谱分析中,淋洗液流速和浓度、分离系统温度均会对待测离子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产生影响,结合待测离子和干扰离子的保留特性及特点,经过调试选择淋洗液流速为 1.2 mL/min,选择 80 mmol/L 硼酸溶液与表 1 中梯度变化的氢氧化钾浓度在线生成梯度变化的四硼酸钾淋洗液,选择柱箱温度和色谱柱温度分别为25℃和 30℃。待测离子的定量是基于其峰面积的大小,在选定的淋洗液流速和浓度条件下,进样量和电导池温度均会对色谱峰的峰面积产生影响,经调试选择进样量为1 mL,电导池温度为 35℃。 根据硼酸和氢氧化钾发生化学反应的比例关系, 4 mmol/L 硼酸与 2 mmol/L 氢氧化钾生成 1 mmol/L 的四硼酸钾,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四硼酸钾的浓度是依据氢氧化钾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氢氧化钾浓度为 6 mmol/L 时淋洗液组分为 3 mmol/L的四硼酸钾和过剩的硼酸溶液;当氢氧化钾为 40 mmol/L 时淋洗液组分为 20 mmol /L 的四硼酸钾溶液,硼酸溶液全部参与反应,没有过剩的硼酸溶

液;当氢氧化钾浓度在 6~40 mmol/L 之间梯度变化时,四硼酸钾和过剩硼酸的浓度也在梯度变化。 结合淋洗液的浓度及梯度变化过程,选择抑制器电流为 120 mA,抑制器采用外加水模式,以纯水作为阴极侧和阳极侧的电解液,而不是将经电导池测量后流出的废液作为抑制器的电解液。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仪器的背景电导稳定在3.235~3.658 μS 之间,系统压力稳定在 14.4~14.7MPa (2 094~2 128 psi) 之间。 1.2方法的干扰及消除 在待测的 F–, Cl–, SO42-标准溶液中加入 NO2–, NO3–, PO43-干扰离子,进样分析,色谱图如图 1 所示。在选定的仪器配置及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 F–, Cl–, SO42-,NO2–和PO43-有很好的分离和选择性。虽然进样体积较大 (1 mL),导致出现一个较大的水负峰,但在对 F –进行积分时并不受水负峰干扰,并且与弱保留的有机酸离子可以很好地分离。虽然 NO3–和 CO32-的色谱峰重合,但由于 NO3–和 CO32-不是检测目标,不干扰 F–, Cl–, SO42-的测量,因此不予考虑。 在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一回路冷却剂中添加了硼酸和氢氧化锂,并且硼酸浓度和氢氧化锂浓度不断变化。为验证加入硼酸和氢氧化锂是否对待测离子积分有影响,分别配制 10 μg/L F–, Cl–, SO42-标准溶液,硼含量为 1 000 mg/L 的 10 μg/L F–, Cl–, SO42-

离子色谱仪简介及操作规程

ICS-1100离子色谱仪简介 型号:ICS-1100 厂商:戴安(Dionex)公司 产地:美国 购置日期:2015.04 价格:25万元RMB 主要性能参数: 分析泵和输送装置:串联式双活塞往复泵,微处理器控制定冲程,最大操作压力35MPa(5000 psi)(PEEK材质);流速范围0.00-5.00mL/min,压力范围0-5000 psi(PEEK泵头),通过变色龙软件全程控制。 AS-DV技术指标:可放置50个样品瓶,使用5、0.5mL两种,传输体积:0.1~5.0mL,速度控制:0.1~5.0mL/min。 电导检测器:微处理-数字信号控制处理器,分辨率0.00238ns,满刻度输出范围0~15000μS。 抑制器:阴、阳离子抑制器容量分别为110、200微当量/min。 功能与应用: 可对样品中无机及部分有机阴、阳离子(包括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氨根离子、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环境、电力、卫生、能源、农业、食品饮料、医药、检验、化学、工业、科研等领域。 ICS-1100离子色谱仪操作规程 一、开机 1、打开钢瓶气源开关,分压表调到0.2~0.3MPa。 2、调节淋洗液瓶上的减压阀到3~6Psi左右。 3、依次打开总电源开关、ICS-1100离子色谱仪开关、计算机电源开关。 4、计算机开启之后,待右下角变色龙服务器图标变灰色后,双击桌面的变色龙,打开控制面板。 二、平衡、运行样品 5、开泵,根据连接的柱子设定泵流速(常规色谱柱流速1.0或1.2mL/min);设定柱箱温度(一般为30度)。 6、如仪器长时间不使用或更换淋洗液后,要先打开平衡泵头上的废液阀排气泡1~2min。 7、待控制面板上显示的系统压力上升至正常水平后,打开抑制器的开关,根据条件设置电流。 8、控制面板界面中点击蓝钮开始采集基线,系统平衡30分钟左右(具体情况需根据基

单阀及顺序阀控制

单阀及顺序阀控制汽轮机控制原理 随着发电机组容量的日益扩大,对机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DEH (Digital Ele ctro- Hydraulic ControlSystem,简称DEH)系统作为控制汽轮发电机组功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技术日益成熟与完善,顺序阀控制和单阀控制作为DEH 系统控制调节汽门的基本方法,比较而言顺序阀控制方式节能效果明显 汽轮机控制原理,针对单阀及顺序阀控制的特点,重点阐述了DEH 系统两个重要参数优化对机组安全与经济运行的影响,为解决同类型问题提供了参考。 随着发电机组容量的日益扩大,对机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DEH (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System,简称DEH)系统作为控制汽轮发电机组功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技术日益成熟与完善,顺序阀控制和单阀控制作为DEH 系统控制调节汽门的基本方法,比较而言顺序阀控制方式节能效果明显,能为电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顺序阀控制方式越来越来被电厂所采纳与使用。顺序阀控制按照设定的高压调节汽门(GovernorValve,简称GV)开启顺序,对汽轮机流量指令进行计算与分配,通过按顺序调节汽轮机阀门开度进而调节汽轮机进汽流量,最终达到精确控制机组功率的目的。 1 凸轮曲线原理 从1 看出,不管是在单阀还是顺序阀控制方式,都要对阀门开度进行凸轮曲线修正,这是因为调节汽门在开启过程中,流量与阀门开度不是完全的线性对应关系,当阀门小开度、阀前/ 阀后大压差时,调节汽门内蒸汽为临界流动,此时通过调节汽门的流量线性地正比于调节汽门的开度。随着调节汽门继续开大,虽然汽门的通流面积在增大,但汽门前后的压差减小,蒸汽流量随阀门开度增大的趋势变缓。所以,即使汽门升程继续加大,由于受汽门喉部尺寸限制,蒸汽流量增加已很小。通常认为:汽门前后的压力比p(门前)/p(门后)为0.95~0.98 时,即认为汽门已全开。因此,理想情况下,应当在调节汽门接近全开时,通过阀位传动机构非线性变换,增大调节汽门升程相对于油动机行程的变化率,以校正调节汽门接近全开时流量的非线性特性。但现在厂家已基本不用凸轮或楔形斜面传动机构进行流量校正,阀门反馈装置几乎全采用直行程的LVDT(线性差动传感器)。为解决位与流量的非线性带给调节系统的影响,通常在DEH 系统内部设置电凸轮曲线进行修正,达到改变流量指令与阀门开度关系的目的。在调汽门的升程达到电凸轮拐点后,通过改变阀位指令将阀门快开至全开位置,以补充调节汽门开启不足产生的流量不足。 2 凸轮曲线修改对协调控制的影响 国华太电2×600 MW 超临界汽轮机由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STC)与西门子西屋(SWPC)联合设计制造,为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设计共有四个高压调节汽门(分别定义为GV1、GV2、GV3、GV4),在机组投产初期DEH 系统采用单阀控制,协调控制系统(CCS,coordination control system)采用滑压运行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尤其在变负荷阶段)发现高压调门很容易进入设定的电凸轮曲线拐点区,调门一旦进入拐点区后变化速率非常快,加之电凸轮曲线没有经过试验验证,实际流量与初始设计值差别较大,高压调门来回大范围波动造成调

4号机组单阀切至顺序阀的安全技术措施

4号机组单阀切至顺序阀的安全技术措施 编写: 审核: 批准: 开滦协鑫发电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日

4号机组单阀切至顺序阀的安全技术措施我厂4号机组从2015年4月30日19:45首次并网至2016年6月20日09:00,累计运行时间达到180天,计划在2016年06月21日将汽轮机的进汽方式由单阀切至顺序阀运行。 1.单阀、顺序阀规定 1)哈尔滨汽轮机厂规定机组在最初六个月的运行期间,为了提高 调节级叶片的可靠性,汽轮机应采用全周进汽,即单阀控制方 式,蒸汽通过高压调节汽门和喷嘴室,在360°全周进入调节 级动叶,调节级叶片加热均匀、温度较高,有效的改善了调节 级叶片的应力分配,使机组可以较快改变负荷,但单阀运行期 间由于所有高压调节汽门均部分开启,节流损失较大。 2)机组运行六个月后,所有控制装置已经准确投运,所有系统工 作正常时,可将汽轮机的进汽方式切换至顺序阀运行,蒸汽以 部分进汽的形式通过高压调节汽门和喷嘴室,高压调节汽门节 流损失大大减小,机组运行的热经济性明显改善,但顺序阀运 行同时会使调节级叶片处于最恶劣的工作条件下运行,容易形 成部分应力区,机组负荷改变速度受到限制,在部分负荷下, 与单阀运行相比较,调节级承受较大的机械载荷和压降。 3)我厂顺序阀运行时高压调节汽门的开启顺序为GV#1/GV#2→ GV#3→GV#4,即GV#1和GV#2同时开启,然后是GV#3,GV#4 最后开启。关闭顺序与此相反。汽轮机高压调节汽门布置见下 图:

汽机高压缸汽门布置 (由机头向发电机方向看) 2.单阀/顺序阀切换注意事项 1)单阀/顺序阀切换过程中,为尽量减少负荷扰动和对锅炉燃烧 的影响,应将机炉协调切至基本方式,投入DEH功率回路,在 功率回路投入方式下进行切换,切换过程中功率控制精度在 3%以内;单阀/顺序阀切换也可在DEH开环状态(即操作员自 动方式)下进行,但负荷扰动较大,负荷扰动的大小与阀门特 性曲线的准确性及汽机运行工况有关。 2)进行单阀/顺序阀切换操作时,应选择机组负荷在180MW~ 200MW期间进行,切换过程中保持负荷稳定、锅炉燃烧稳定。 3)单阀/顺序阀切换过程中及顺序阀运行期间,应密切监视功率、 主蒸汽压力、汽包水位、轴承振动(特别是#1、#2轴承振动)、轴承金属温度(特别是#1、#2轴承金属温度)、轴向位移、推 力轴承金属温度、胀差、调节级蒸汽压力、调节级蒸汽温度、 调节级金属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切换过程中就地安排专人 监视高调门动作情况,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将顺序阀切回单阀运

离子色谱法原理、优点和应用领域

离子色谱法原理、优点和应用领域 从一九七五年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产生到现在,快速的历经了四十多年发展,离子色谱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离子型物质、有机酸与糖类分析的常用方法。随着国家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离子色谱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后离子色谱在环境、食品、制药、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可期。现在从离子色谱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领域开始,给大家介绍离子色谱法的炫彩。 离子色谱的原理 各位深知的色谱技术是利用待分离混合物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得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因各组分随流动相前进速度不同,从而有效分离各组分(即俗称的过柱子)。而离子色谱作为一种特殊的高效液相色谱,也是基于物理分离方法。 离子色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离子交换色谱、离子排斥色谱和离子对色谱,其中应用非常广泛的就是离子交换色谱(即高效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柱主要填料类型为有机离子交换树脂。填料以苯乙烯与二乙烯苯的交联共聚体为骨架,在苯环上引入磺酸基,形成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引入叔胺基而成季胺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此交换树脂具有大孔、薄壳型或多孔表面层型的物理结构,以便于快速达到交换平衡。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是耐酸碱,可在任何pH范围内使用,易再生处理、使用寿命长,缺点是机械强度差、易溶易胀、受有机物污染。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固定相的离子色谱通常以酸性或碱性水溶液为流动相,依据不同待测离子与固定相的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异最终实现分离。各待测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的亲和力与离子半径,电荷,离子的存在形式等相关。亲和力越大,待测物在固定相中的保留时间越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可溶不可电离的物质也可通过前处理(诸如燃烧、高温水解、化学转化溶解等)转化成可检测的形态(离子态)。 离子色谱的优点 ①同时分析多种离子

单顺序阀切换总结报告

#1、#2机组主汽轮机汽机 单—顺阀切换总结报告 运行部 2005年3月23日 1.试验名称:汽轮机单阀控制—顺序阀控制切换

2.试验目的:验证机组在正常运行中进行单—顺阀切换的经济性 3.试验范围:1/2号机组 4.时间:#1机2005年3月3日,#2机2005年3月10日 5.试验过程 5.1顺序阀的调门开启顺序是#1和#2、#4、#5、#6、#3阀。 5.2进行切换的过程中,未出现负荷下降的情况。 5.4在由单阀控制切换至顺序阀控制时,未出现振动、轴向位移等急剧变化。 5.5在由单阀切换至顺序阀控制时,在255MW附近,#2轴承振动高0.145mm,270MW振动下降,300MW振动0.116mm。 6.实验结果 #1机组 #2机组 7.试验结论:在试验过程中,在升负荷时,#1机组在升至255MW时,#2瓦振

动过大,达至0.145mm,为检查机组经济性,继续升负荷。在变负荷时,在250-270MW顺序阀控制应快速通过不应保持,开门滑压防止振动继续增大。经济效率计算总体趋势看,顺序阀减小高压供汽阀门节流损失,汽机效率及机组煤耗有很大降低,大大降低煤消耗(具体数值详见附录五、附录六). 根据《300MW级汽轮机运行导则》关于蒸汽参数允许偏差控制汽缸温降率一般不超过1—1.5℃/h,根据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转轴振动位移限值表规定,#1、#2机组汽机振动符合相对位移(0.12-0.165mm)、绝对位移(0.15-0.2mm)限值规定内,可以长期运行,但应加强油质监督及过滤,加强运行调整减小机组振动、降低缸体温差变化上多做工作。 单/多阀控制及节流调节/喷嘴调节,是DEH装置中的一个主要功能。所谓节流调节即把六个高压调门一同进入同步控制,在这种运行方式下,所有阀门处于节流状态,对于汽轮机运行初期,使汽轮机各部件获得均匀加热较为有利。在喷嘴调节运行时,调节汽阀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开启,仅有一个调节汽阀处于节流状态,其余均处于全开或全关状态,这种调节发生可改善汽机的效率。 通过改变阀门控制运行方式,参照沙角A电厂300 MW机组试验结论与德州电厂滑压曲线,在变负荷下顺序阀控制与单阀控制的经济性和滑压运行的经济性分析比较,顺序阀控制方式较单阀控制方式的热耗率要低,采用多阀控制方式降低供电煤耗。 我公司投产初期一直使用单阀控制运行方式,在部分负荷下,调节级全周进汽的载荷小于在部分进汽时的载荷,同时在全周进汽的叶片温度较高,这对叶根和轮缘部位的机械载荷均匀分布有利。尽管现在大多数大型汽轮机

单阀与顺序阀切换的实实现

---------------------------------------------------------------最新资料推荐------------------------------------------------------ 单阀与顺序阀切换的实实现 单阀和顺序阀的对比 1、单阀控制方式即所有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都经过几个同时启闭的调节阀后进入第一级喷嘴,也称节流配汽方式。 节流配汽的汽轮机在工况变动时第一级的进汽度是不变的,因此可以把包括第一级在内的全部级作为级组,也就是说除了工作原理不同外,调节级与其余各级并无其他区别。 采用节流配汽的汽轮机在设计工况下调节阀全开,机组的理想焓降到最大值;低负荷时调节阀关小,减少汽轮机的进汽量,主蒸汽受到节流作用使第一级级前压力下降,其值与蒸汽流量成正比。 此时,汽轮机的理想焓降减小但并不是很多,可见节流配汽主要是通过减少蒸汽流量来降低负荷。 当然,理想焓降的减少虽然不是很多,但仍然使机组的相对内效率降低,且负荷越低,节流损失越大,机组效率也就越低。 因此,节流配汽方式的应用范围不太广泛,一般用于小功率机组和带基本负荷的机组。 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在启动初期为使进汽部分的温度分布均匀,在负荷突变时不致引起过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也经常使用节流配汽方式。 2、顺序阀控制方式即蒸汽经过几个依次启闭的调节阀后再通向第一级喷嘴,也称喷嘴配汽方式。 1/ 20

这种配汽方式在运行当中只有一个调节阀处于部分开启状态,而其余的调节阀均处于全开(或全关) 状态,蒸汽只在部分开启的调节阀中受到节流作用,因此,在部分负荷时喷嘴配汽方式比节流配汽方式效率高,所以被广泛应用。

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 一、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法是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性质相似大分子的方法之一,依据的原理是物质的酸碱性、极性,也就是所带阴阳离子的不同。由于蛋白质也有等电点,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也不同。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上,然后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等措施,将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反之阳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的蛋白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或是提高洗脱液的pH值洗脱下来。 二、方法与步骤: 1.实验试剂与仪器:可溶性蛋白质溶液、TB缓冲液、NaCl溶液、乙醇、去离子水,层析柱、移液器、尼龙纱布、离子交换剂...... 2.实验步骤 (1)装柱: 取出层析柱,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连接好管子后固定柱子;用水冲洗层析柱3-5次,每次10ml去离子水;取出填料,静止至室温后,根据需要用移液器取出3-5ml的填料进行装柱,用去离子水冲洗填料5个柱体积; (2)柱的平衡与上样: 用0.02M TB bufferA缓冲液(PH7.6)平衡Ni柱,直至流出液的pH为7.6;对处理的样品进行过滤后,缓慢上样让蛋白充分结合;

(3)洗杂蛋白: 用0.02M TB bufferA 缓冲液(PH7.6)过柱,清洗没有结合到层析柱上的杂蛋白,至流出液与缓冲液的OD值接近为止,流出液取20ul做SDS-PAGE检测;用含10mMNaCL的TB bufferA 缓冲液(PH7.6)过柱,共洗约30ml,至流出液与含10mMNaCL的TB bufferA 缓冲液的OD值接近为止,流出液取20ul做SDS-PAGE检测; 分别用含20mMNaCL、40mMNaCL、60mMNaCL、80mMNaCL、100mMNaCL 的TB bufferA 缓冲液(PH7.6)过柱,共洗约30ml,至流出液与含20mMNaCL、40mMNaCL、60mMNaCL、80mMNaCL、100mMNaCL的TB bufferA 缓冲液的OD值接近为止,流出液取20ul做SDS-PAGE检测; (4)解离目的蛋白(洗脱): 分别用含100mMNaCL、200mMNaCL、500mMNaCL、1000mMNaCL的TB bufferA 缓冲液(PH7.6)过柱,共洗约30ml,至流出液与含100mMNaCL、200mMNaCL、500mMNaCL、1000mMNaCL的TB bufferA 缓冲液的OD值接近为止,流出液取20ul做SDS-PAGE检测; (5)柱的清洗与保存: 用含1000mMNaCL的TB bufferA缓冲液(PH7.6)以冲洗层析柱,共冲洗30ml;用浓度为1.5M的NaCl溶液冲洗层析柱,共冲洗30ml;用过滤去离子水冲洗50ml;用20%乙醇冲洗30ml后于4℃20%乙醇中保存。 三、适用范围与应用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已广泛用于各学科领域。在生物化学及临床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