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余数的除法(1)
- 格式:ppt
- 大小:417.28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讲有余数的除法(2)姓名:学校:年级:【知识要点】1.用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先求出除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那么,这个数就可以确定为商。
2.求最大余数是多少,只要比除数小1就可以了。
【经典例题】例1.44个草莓平均放在7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例2.()÷7=3……( ),根据余数写出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做什么事,一只眼开一只眼闭会比较好?【课堂练习】1.分桃子。
(1)如果把36个桃子平均分给6只猴子,每只分到()个。
(2)如果把36个桃子平均分给8只猴子,每只分到()个,还剩()个。
(3)如果把36个桃子平均分给9只猴子,每只分到()个。
(4)如果把36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分到()个,还剩()个。
2.()里最大能填几?()×5<28 ()×9<823×()<26 2×()<194×()<30 7×()<553.小朋友们乘车去春游,每辆车限坐5人,26个小朋友至少要租几辆车?4.当被除数是28时,可以写成哪几道除数是一位数并且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什么样的东西是假的,也有人愿意买?【课后作业】成绩:家长签名:1.()里最大能填几?()×7<29 ()×6<478×()<59 9×()<754×()<25 ()×8<582.用竖式计算。
56÷8 53÷6 79÷960÷7 41÷8 55÷83.每件上衣要2粒扣子,17粒扣子最多可以钉几件上衣?还剩几粒?汽球内有空气,那游泳圈内有什么?4.有52块饼干,每6块饼干装成一盒,可以装多少盒,还剩多少块?5.有15个苹果,家里来了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吃多少个苹果?还剩多少个?脑筋急转弯1.什么比乌鸦更令人讨厌?2.小明的爸爸买了一个礼物给小明小明打开看了之后就把它踢出去。
有余数的除法(一)一、精学精练1、口算3×6= 4×7= 5×8= 6×9= 9×5=81÷9= 63÷7= 24÷3= 42÷6= 28÷7=2、竖式计算56÷7 36÷4 24÷8 16÷755÷6 60÷9 38÷5 83÷93、填空(1)有10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还剩下( )个;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还剩下 ( )个;如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个,还剩下( )个。
(2)有17块西瓜,,来了3只小猪,5只小猴和2只小象,你想分给( )吃,每只分到( )块西瓜,还剩下( )块。
(3)老师拿了18个练习本,要分给班上的5个班干部,每个班干部能分到( )个练习本,还剩下( )个。
(4)小明周末和爸爸去野外采摘,采摘回来36个桃子,拿回家后想平均分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自己,问每人最多可以分到( )个桃子,还剩( )个。
二、活学活用1、( )里最大能填几。
( )×8﹤60 7×( )﹤52 ( )×9﹤75 ( )×6﹤38 8×( )﹤38 4×( )﹤34( )×7﹤38 4×( )﹤27 9×( )﹤73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商×除数+被除数=36,被除数是多少?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是除数的7倍,倍除数是商的9倍,这个除法算式是什么?4、在马路的两边有28棵树,它们的排列顺序是一棵杨树,两棵柳树,一个杨树,两棵柳树,接下去还是一颗杨树,两棵柳树;请问第28棵树是什么数?5、小明买一支钢笔和3只铅笔,共用去25元,已知一支钢笔的价钱和两只铅笔的价钱相等,一支钢笔多少钱?。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理解幵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刜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幵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幵能用除法竖式迚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准备15根小棒,尺子、白纸等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运动会,学校打算用15盆花来装扮校门口,每几盆为一组如果由你来设计摆放这些花,你打算怎样摆呢?请同学用圆圈代替花在草稿子上画一画。
设计意图:此环节问题设计的开放性、答案的自由性,以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然后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
在摆设过程中,学生会深切地感悟到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幵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如果觃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课堂真实的生成。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提问:你是怎么摆的,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你摆的结果吗?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一)、没有余数。
提问:15盆花摆完了吗?摆了几堆?可以怎样列式?15÷3=5(堆)这个5表示什么?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在除号外面写除数,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上方,与个位对齐。
三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1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要记住: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大.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先根据除数与余数的关系,由除数推出余数可能是哪些数,或由余数推出除数可能是哪些数,再根据条件与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便可解决问题.例1:在算式()÷7=()……()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解:根据答:被除数可以是. 试一试1: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3=()……()()÷4=()……()()÷5=()……()()÷6=()……()例2:在算式()÷()=() (6)中,商和除数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解:根据答:被除数最小是.试一试2: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4)()÷()=() (7)()÷()=() (8)()÷()=()……10 例3:算式12÷()=()……()中,不同的余数有几个?解:答:不同的余数共有个.试一试3:算式18÷()=()……()中,不同的余数有几个?例4:算式()÷()=15……6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解:答: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最小是. 试一试4:下列算式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4 (4)()÷()=12 (9)()÷()=2 (19)()÷()=10 (1)例5:算式()÷5=8……()中,被除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解:答:被除数最小是,最大是. 试一试5:下列算式中,被除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5=10……()()÷6=3……()()÷8=4……()()÷9=1……()例6:算式29÷()=()……5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解:答:除数是,商分别是.试一试6: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19÷()=() (5)34÷()=() (4)22÷()=() (6)47÷()=() (1)练习:1、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2=()……()()÷11=()……()2、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2)()÷()=() (5)3、算式15÷()=()……()中,不同的余数有几个?4、下列算式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2 (3)()÷()=7 (8)()÷()=18 (2)()÷()=4 (10)5、下列算式中,被除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10=7……()()÷3=9……()()÷4=6……()()÷15=4……()6、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18÷()=() (6)25÷()=() (7)34÷()=() (9)29÷()=() (9)7、甲、乙两数的和是16,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求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8、两个数相除,商是6,余数是2,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31,求除数是多少?2 / 2。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优秀10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一一、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五课时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出示10÷2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 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3………………3)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 出示: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2503314563. 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总结+练习题一、知识点回顾: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解决问题(1)余数比除数小。
例:43÷7=( )…( ),余数可能是( )或者余数最大是(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
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3)最多问题(去尾法)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4)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例:第68页例6.(5)练习十五第8题第11题(特别讲,更要让学生弄懂,很可能会考)二、小试牛刀填一填。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 )一定要比( )小。
2、★★★★★★★★★★★★★★★★★★★★★★★★★★★★(1)把这些★每8个8个的圈,圈()组,还剩()个。
(2)把这些★每6个6个的圈,圈()组,还剩()个。
3、( )里最大能填几?( )×7<36 8×( )<75 42>( )×654>( )×9 4×( )<31 39>( )×54、18朵花平均放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放( )朵,还剩( )朵。
西师大版教材《有余数的除法》精品课件1一、教学内容1.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 有余数的除法运算3. 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理解其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与整除的区别,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磁性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帮助老师分配若干物品给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发现不能整除时,会出现剩余的情况,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通过磁性黑板演示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用教材中的例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6. 课堂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1. 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2. 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步骤3. 例题及解答过程4. 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有关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其应用。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6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任务卡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1、口算并说出口诀。
18÷2=30÷6=49÷7=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15÷5=33、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2)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3)学生利用11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
用11根小棒,每()根摆成一个()形,摆了()个,还剩()根。
(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
4、揭示课题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一)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教学例1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出示图片: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怎么摆?(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练习十四弟1题。
教学目标:1.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学会用算式表示,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2. 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摆一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 独立操作。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杨老师,来自三苏故里的苏辙小学,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小棒。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小棒来摆正方形。
请先看要求:(1)用信封里所有的小棒摆成这样一个一个独立的正方形(课件出示)。
(2)如果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就把剩余的小棒放在正方形的后面。
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
2.汇报呈现。
师:摆好的同学用坐姿告诉我,看来都摆好了。
我们先请摆8根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生:有8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可以摆2个正方形。
(老师课件出示)预设1(表达完整)师:厉害!你说得真完整。
预设2(不知怎么表达,或不完整)师引导:有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请完整地说一遍。
你很聪明,一下就学会了。
师:接下来,请摆9根的同学来说一说。
生:有9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1根。
(老师课件出示)师:说得很好。
接着,请摆10根的同学来说!生:有10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2根。
(老师课件出示)师:说得很流畅。
摆11根的同学接着说。
生:有11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3根。
(老师课件出示)师:对吗?生:对。
师:接下来,应该是12根了。
别忙,同学们,先猜一猜,还剩几根小棒?生:不会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