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断裂 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1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什么是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反复受到应力载荷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之前的最大应力强度。
疲劳断裂是指材料在反复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突然断裂,它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失效模式。
为什么要研究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在机械设计中,许多工作条件会引起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机械零件受到疲劳应力的作用。
如果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不够高,就会发生疲劳断裂,导致机械零件失效。
因此,研究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是为了保证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的因素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1.材料特性: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疲劳寿命等特性会影响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
一些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和疲劳韧性,而一些非金属材料则较低。
2.载荷特性:载荷的频率、幅值和载荷类型(拉伸、压缩、扭转等)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有着重要影响。
高频率和大幅度的载荷容易导致疲劳断裂。
3.制造工艺: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如裂纹和夹杂物)会使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降低,从而增加疲劳断裂的风险。
4.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腐蚀等因素也会影响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
如何评估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评估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借助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1.实验方法:通过设计和进行疲劳试验,可以获取机械零件在不同应力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和断裂情况。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不同材料和设计方案的疲劳强度,并提供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数据。
2.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可以预测机械零件在特定工况下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情况。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并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阶段优化零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选择。
如何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为了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较高疲劳强度和疲劳韧性的材料,例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等。
第三部分疲劳断裂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型式,典型焊接结构疲劳破坏事例表明疲劳断裂几率高,具有广泛研究意义。
疲劳破坏发生在承受交变或波动应变的构件中,一般说来,其最大应力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点,因此断裂往往是无明显塑性变形的低应力断裂。
疲劳断裂过程的研究表明,疲劳寿命不是决定于裂纹产生,而是决定于裂纹增大和扩展。
因此,本章将在介绍疲劳断裂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利用断裂力学原理着重分析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规律、影响因素及疲劳寿命估算。
§3-1疲劳的基本概念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金属结构产生的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为防止结构在工作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疲劳设计采用σ―N曲线法确定疲劳强度。
一、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1、应力疲劳在低应力、高循环、低扩展速率的疲劳称为应力疲劳,也叫弹性疲劳。
七特点是在应力循环条件下,裂纹在弹性区内扩展,且裂纹扩展速率低。
2、应变疲劳在高应力、低循环、高扩展速率下的疲劳称为应变疲劳,也叫塑性疲劳。
其特点是应变幅值很高,最大应变接近屈服应变,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达每次循环10-2mm),寿命短(小于104周)。
二、疲劳强度和疲劳极限1、乌勒(Wöhler)疲劳曲线(1)结构在多次循环载荷作用下,在工作应力σ(σmax)小于强度极限σb时即破坏,在不同载荷下使结构破坏所需的加载次数N也不同,表达结构破坏载荷σ和所需加载次数N之间的关系(σ―N)即为乌勒(Wöhler)疲劳曲线。
(2)疲劳曲线在加载次数N很大时趋于水平,若以σ―lgN表示则为两段直线关系(3)图示(略)2、疲劳强度(条件疲劳极限)(1)疲劳曲线上对应于某一循环次数N的强度极限σ即为该循环下的疲劳强度(σr)(2)σr =f(N)σr对应σmax,一般N<1073、疲劳极限(1)结构对应于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破坏的强度极限即疲劳极限(2)为σ―lgN疲劳图中的水平渐近线三、应力循环特性1、应力循环中各参数及应力循环特性系数① σmax ―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值,σmax=σm+σa ② σmin ―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值,σmin=σm-σa ③ σm=(σmax+σmin )/2--应力循环中平均应力值 ④ σa=(σmax-σmin )/2―应力循环中应力振幅 ⑤ r=σmin/σmax ―应力循环中应力循环特性系数 2、特殊循环特性(1) 对称交变载荷,r=-1,疲劳强度σ-1 (2) 脉动载荷,r=0,疲劳强度σ0(3) 拉伸变载荷,0<r<1,疲劳强度σr拉伸变载荷σmin 和σmax 均为拉应力,但大小不等,0<γ<1,其疲劳强度用σr ,脚标γ用相应的特性系数表示。
疲劳断裂的概念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看起来坚固无比的东西,怎么就突然坏掉了呢?就像你每天都骑的自行车,某一天脚蹬子突然断了,害得你差点摔个狗吃屎。
又或者是那座你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的大桥,要是有一天桥的某个钢梁断了,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这里面可能就藏着一个“大坏蛋”——疲劳断裂。
啥是疲劳断裂呢?咱先打个比方。
人要是长时间干活,累得不行了,身体就会出毛病,对吧?材料也是这样。
你看那飞机的机翼,在天空中一次又一次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就像一个人不停地扛着重物,而且是无数次地扛。
每次承受压力,虽然可能看起来都没有造成什么大的破坏,但是就像在材料的身体里种下了一颗颗小“种子”。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是个机械工程师。
有一次他就跟我抱怨说,他们厂子里有一批机械零件,看着都好好的,在测试的时候却老是出问题。
一开始,他们以为是材料本身的强度不够,就换了更高级的材料。
结果呢?还是不行。
小李那叫一个头疼啊,头发都掉了好几把。
后来经过深入研究才发现,原来是疲劳断裂在捣鬼。
那些零件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承受住压力,可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就像一个马拉松选手跑到后半程一样,渐渐体力不支,最后就断了。
你再想象一下,材料就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疲劳断裂就像是一种慢性病,不是一下子就要了它的命,而是慢慢地折磨它。
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零件,发动机一启动,这些零件就在那里不停地工作,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转个不停。
每一次的运转,都对零件有一点点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小到你都察觉不到,就像小蚂蚁咬了一口,不痛不痒的。
可是时间一长,这无数个小蚂蚁咬的小伤口加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大伤口,最后零件就断裂了。
这时候你就会想,哎呀,这东西怎么说坏就坏呢?其实啊,它早就被疲劳断裂这个“病魔”给缠上了。
那疲劳断裂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里面的原因可不少。
一方面是材料本身的特性。
有些材料天生就比较“脆弱”,就像那些娇弱的花朵,经不起太多的风吹雨打。
而另一些材料可能比较“强壮”,但是也架不住长时间的折磨。
金属疲劳断裂的微观机理分析一、金属疲劳断裂的基本概念金属疲劳断裂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重复或循环加载作用下,经过一定周期后发生的断裂现象。
这种现象在工程结构中极为常见,对材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金属疲劳断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到材料的微观结构、应力状态、加载条件等多种因素。
1.1 金属疲劳断裂的定义与分类金属疲劳断裂通常可以分为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两种类型。
低周疲劳是指在较少的循环次数下,材料因塑性变形累积而发生断裂;而高周疲劳则是在大量的循环加载下,材料在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断裂。
此外,根据断裂的微观机制,金属疲劳断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
1.2 金属疲劳断裂的影响因素金属疲劳断裂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晶粒大小、应力集中、加载频率、环境条件等。
这些因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材料的疲劳寿命和断裂行为。
1.3 金属疲劳断裂的研究意义深入研究金属疲劳断裂的微观机理,对于提高工程结构的可靠性、预测和防止疲劳失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优化材料设计、改进加工工艺、采用合理的加载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延长材料的疲劳寿命,减少因疲劳断裂导致的损失。
二、金属疲劳断裂的微观机理金属疲劳断裂的微观机理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对金属疲劳断裂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揭示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和最终断裂的内在机制。
2.1 疲劳裂纹的萌生机理疲劳裂纹通常在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应力集中区域萌生。
在循环加载作用下,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微观缺陷(如夹杂、孔洞、晶界等)会逐渐发展成为微裂纹。
微裂纹的形成和发展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应力状态和加载条件密切相关。
2.2 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当微裂纹形成后,会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逐渐扩展。
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裂纹的微观扩展、宏观扩展和快速断裂。
在微观扩展阶段,裂纹主要沿着晶粒内部扩展,受到晶粒取向、位错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No.1疲劳与断裂的概念1.疲劳:金属材料在应力或应变的反复作用下发生的性能变化称为疲劳。
2.疲劳断裂:材料承受交变循环应力或应变时,引起的局部结构变化和内部缺陷的不断地发展,使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最终导致产品或材料的完全断裂,这个过程称为疲劳断裂,也可简称为金属的疲劳。
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一般很低,疲劳断裂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高度局部性及对各种缺陷的敏感性等特点。
No.2疲劳断裂的分类1.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如果作用在零件或构件的应力水平较低,破坏的循环次数高于10万次的疲劳,称为高周疲劳。
例如弹簧、传动轴、紧固件等类产品一般以高周疲劳见多。
作用在零件构件的应力水平较高,破坏的循环次数较低,一般低于1万次的疲劳,称为低周疲劳。
例如压力容器,汽轮机零件的疲劳损坏属于低周疲劳。
2.应力和应变分析应变疲劳——高应力,循环次数较低,称为低周疲劳;应力疲劳——低应力,循环次数较高,称为高周疲劳。
复合疲劳,但在实际中,往往很难区分应力与应变类型,一般情况下二种类型兼而有之,这样称为复合疲劳。
3.按照载荷类型分类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拉压疲劳、接触疲劳、振动疲劳、微动疲劳。
No.3疲劳断裂的特征宏观:裂纹源→扩展区→瞬断区。
裂纹源:表面有凹槽、缺陷,或者应力集中的区域是产生裂纹源的前提条件。
疲劳扩展区:断面较平坦,疲劳扩展与应力方向相垂直,产生明显疲劳弧线,又称为海滩纹或贝纹线。
瞬断区:是疲劳裂纹迅速扩展到瞬间断裂的区域,断口有金属滑移痕迹,有些产品瞬断区有放射性条纹并具有剪切唇区。
微观:疲劳断裂典型的特征是出现疲劳辉纹。
一些微观试样中还会出现解理与准解理现象(晶体学上的名称,在微观显象上出现的小平面),以及韧窝等微观区域特征。
No.4疲劳断裂的特点(1)断裂时没有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前没有明显的预兆,往往是突然性的产生,使机械零件产生的破坏或断裂的现象,危害十分严重。
(2)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很低,往往低于静载时屈服强度的应力负荷。
材料力学中的断裂与疲劳问题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的力学特性和行为的学科,其中断裂与疲劳问题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对断裂与疲劳问题的探讨,介绍材料力学中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应用。
一、断裂问题断裂是指物体在受到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破裂的过程。
在材料力学中,我们经常关注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两个指标。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载荷破坏的能力,而韧性则是指材料在断裂前能够吸收的能量。
断裂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断裂力学和断裂力学试验。
断裂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下的断裂行为,包括了断裂的形态、断裂的机理等。
断裂力学试验则是通过实验来测量和评估材料的断裂性能。
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
二、疲劳问题疲劳是指材料在反复加载下产生损伤和破坏的现象。
与断裂不同,疲劳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往往在受到载荷作用后的多次循环加载中产生。
疲劳过程中,材料的强度和韧性会逐渐减小,最终导致破坏。
材料的疲劳性能与加载作用、材料结构、工艺等因素有关。
不同材料对于疲劳的抵抗能力也不同。
在疲劳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应力-寿命曲线来描述材料的疲劳寿命。
应力-寿命曲线是指在不同应力水平下,材料经受多少次循环加载会导致破坏。
研究疲劳问题的目的在于确定材料的疲劳极限,从而预测材料的使用寿命。
这对于很多工程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三、断裂与疲劳的联系断裂与疲劳问题在材料力学中常常被联系在一起研究。
事实上,疲劳往往是导致断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疲劳加载下,材料会逐渐发生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在加载过程中会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断裂。
断裂与疲劳之间的联系也可通过断裂韧性来解释。
在疲劳加载下,材料的韧性会逐渐降低,这意味着材料更容易发生断裂。
因此,了解和研究材料的断裂行为对于预测和控制疲劳问题至关重要。
四、应用与进展断裂与疲劳问题的研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领域,对材料的断裂与疲劳行为进行研究和控制,可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导线疲劳断裂分析报告模板一、概述该报告通过分析某导线的疲劳断裂原因和机理,总结了导线断裂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了解决疲劳断裂的建议。
本报告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参考。
二、疲劳断裂原因1. 导线材料质量不良导线材料质量不良是导致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低劣材料和粗糙表面的导线会加速氧化和腐蚀的过程,并且会被重复使用。
这些因素会导致杆塔、导线、嵌件、地线扣的形状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压缩导线的结构,加速疲劳断裂的风险。
2. 外力因素导线受到外力的影响,例如风、雨、雪、冰等,会导致导线的振动和变形。
当导线在长时间内受到外力的作用时,疲劳断裂也会发生。
当风速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导线的运动就会超过它的标准运动范围,导致导线的疲劳断裂。
3. 断线、斜拉导线的断线和斜拉是导致疲劳断裂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导线上的箍圈和钢绳上的绞线断裂时,就会造成导线的拉力不平衡,导致导线疲劳断裂。
三、导线疲劳断裂机理导线的疲劳断裂是由于材料的不断应力循环引起的。
当导线受到外力影响时,它的形状和结构会发生轻微变化。
当导线经过长时间的振动和变形后,会导致其疲劳强度下降,从而导致疲劳断裂。
四、疲劳断裂检测在日常管理中,检测杆塔上导线出现疲劳断裂是非常重要的。
在检测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定期检查纹绳和箍圈的外观;•检查导线的弯曲区域是否有明显变形;•当有机械装置与导线接触时,需要设立隔离器以防止导线直接与机械装置接触;•段塔检定时,对导线进行拉测试以检查导线强度是否正常。
五、解决方案为了有效地解决导线疲劳断裂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优化材料选择和优化导线结构;•定期检查导线的表面质量和弯曲程度。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建立防护措施,例如在导线和机械装置之间设置绝缘材料以减小导线的运动幅度。
六、结论导线疲劳断裂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定期检查和建立防护措施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预防和解决导线疲劳断裂问题。
疲劳断裂的定义和特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疲劳断裂”。
啥叫疲劳断裂呢?简单说,就是一个东西被反反复复地折腾,最后突然就断啦!比如说,你有根橡皮筋,你不停地拉它、松它,拉它、松它,次数多了,某一次“啪”的一声,它就断了,这就是疲劳断裂啦!
疲劳断裂啊,它有好些特点呢。
首先就是隐蔽性超强!就好像一个隐藏
的小怪兽,你平时根本注意不到它,等它突然冒出来搞破坏的时候,你才惊觉:哎呀,咋回事呀!想象一下,一辆汽车在路上跑着跑着,突然某个零件就因为疲劳断裂出问题了,多吓人啊,这不是害人嘛!
还有呢,它具有累积性。
就跟你存钱似的,一次存一点,时间长了就攒
了好多。
零件也是这样,每一次的使用,每一次的受力,都在给疲劳断裂“存钱”呢,等存够了,“哗啦”,就断掉啦!这不就像是你天天熬夜,一天两天觉得没啥,时间久了,身体就撑不住了,出问题啦!
而且疲劳断裂一旦发生,往往后果很严重啊!你想想,飞机在天上飞着,要是哪个关键部件疲劳断裂了,那不得出大事儿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
咱可得重视疲劳断裂这个事儿呀!在平时就要做好预防,该保养保养,该检查检查。
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对不?我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对疲劳断裂保持高度警惕,不能让它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搞破坏呀!咱得把这个小怪兽给牢牢看住,不能让它得逞!。
机械工程中的材料疲劳与断裂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工程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机械设计中,材料的疲劳与断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工程中的材料疲劳与断裂分析,从材料疲劳过程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材料断裂模式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来谈谈材料的疲劳过程。
疲劳是材料在循环加载下逐渐累积损伤并最终发生断裂的现象。
常见的疲劳过程可以用疲劳曲线来描述,即S-N曲线。
疲劳曲线显示了应力与循环寿命之间的关系。
在开始加载时,材料会逐渐发生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扩展。
当裂纹达到一定长度时,材料就会发生断裂。
因此,对于机械设计师来说,准确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我们将讨论常见的材料断裂模式。
根据断裂的特点和模式,材料的断裂可以分为拉伸断裂、压缩断裂、剪切断裂和扭曲断裂等几种类型。
拉伸断裂是指材料在拉伸载荷下发生断裂,其特点是断口平整且具有明显的颈缩。
压缩断裂则是材料在压缩载荷下发生断裂,其断口呈现出一些平行的薄片结构。
剪切断裂是材料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其断口呈现出倾斜和切割痕迹。
扭曲断裂则是材料在扭转载荷作用下发生断裂,其断口呈现出螺旋形结构。
通过对这些不同的断裂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破坏的机理,并从中获取有关材料强度和韧性的信息。
进一步谈及材料疲劳与断裂的分析方法。
在机械工程中,有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来评估材料的疲劳和断裂性能。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将材料分割成小的有限元,然后利用数学模型和方程求解材料在加载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通过模拟循环加载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材料的疲劳寿命和断裂特征。
此外,还有一些实验方法,如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等,可用于模拟材料的实际工况,并获得其疲劳和断裂性能的数据。
这些分析方法共同为机械工程师提供了评估和改善材料设计的有效工具。
最后,我们还应关注工程实践中的材料疲劳与断裂问题。
第三部分疲劳断裂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型式,典型焊接结构疲劳破坏事例表明疲劳断裂几率高,具有广泛研究意义。
疲劳破坏发生在承受交变或波动应变的构件中,一般说来,其最大应力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点,因此断裂往往是无明显塑性变形的低应力断裂。
疲劳断裂过程的研究表明,疲劳寿命不是决定于裂纹产生,而是决定于裂纹增大和扩展。
因此,本章将在介绍疲劳断裂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利用断裂力学原理着重分析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规律、影响因素及疲劳寿命估算。
§3-1疲劳的基本概念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金属结构产生的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为防止结构在工作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疲劳设计采用σ―N曲线法确定疲劳强度。
一、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1、应力疲劳在低应力、高循环、低扩展速率的疲劳称为应力疲劳,也叫弹性疲劳。
七特点是在应力循环条件下,裂纹在弹性区内扩展,且裂纹扩展速率低。
2、应变疲劳在高应力、低循环、高扩展速率下的疲劳称为应变疲劳,也叫塑性疲劳。
其特点是应变幅值很高,最大应变接近屈服应变,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达每次循环10-2mm),寿命短(小于104周)。
二、疲劳强度和疲劳极限1、乌勒(Wöhler)疲劳曲线(1)结构在多次循环载荷作用下,在工作应力σ(σmax)小于强度极限σb时即破坏,在不同载荷下使结构破坏所需的加载次数N也不同,表达结构破坏载荷σ和所需加载次数N之间的关系(σ―N)即为乌勒(Wöhler)疲劳曲线。
(2)疲劳曲线在加载次数N很大时趋于水平,若以σ―lgN表示则为两段直线关系(3)图示(略)2、疲劳强度(条件疲劳极限)(1)疲劳曲线上对应于某一循环次数N的强度极限σ即为该循环下的疲劳强度(σr)(2)σr =f(N)σr对应σmax,一般N<1073、疲劳极限(1)结构对应于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破坏的强度极限即疲劳极限(2)为σ―lgN疲劳图中的水平渐近线三、应力循环特性1、应力循环中各参数及应力循环特性系数①σmax―应力循环中最大应力值,σmax=σm+σa②σmin―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值,σmin=σm-σa③σm=(σmax+σmin)/2--应力循环中平均应力值④σa=(σmax-σmin)/2―应力循环中应力振幅⑤ r=σmin/σmax―应力循环中应力循环特性系数2、特殊循环特性(1)对称交变载荷,r=-1,疲劳强度σ-1(2)脉动载荷,r=0,疲劳强度σ(3)拉伸变载荷,0<r<1,疲劳强度σr拉伸变载荷σmin和σmax均为拉应力,但大小不等,0<γ<1,其疲劳强度用σr,脚标γ用相应的特性系数表示。
四、疲劳强度表示法为了表达疲劳强度和循环特性之间关系,可绘出下列几种形式的疲劳图,从其图中可得出各种循环特性下的疲劳强度,表示某种材料疲劳性能。
1、疲劳图概念表示在一定循环次数下疲劳强度σr与应力循环特性系数r之间关系的曲线即疲劳图,有四种表示法:σmax―r、σmax―σm 、σa―σm、σmax―σmin。
2、疲劳图意义(1)工程上可用疲劳图查找疲劳强度用于结构设计(2)用于疲劳断裂机理探讨3、疲劳强度表示法已知应力循环特性r要求会用疲劳图求疲劳强度σr,并熟练掌握特殊循环特性的疲劳强度σ1、σ、σ-1。
(1)σmax―rσmax和r表示的疲劳图(如图6所示),它能直榜的将σmax和r的关系表示出来。
图4疲劳强度和疲劳极限图5具有不同循环特征的变动载荷(2) σmax ―σm用σmax 和σm 表示的疲劳图如图7所示,横坐标表示平均应力σm ,纵坐标表示应力σmax 和σmin ,在与水平线成45角的方向绘一虚线,将振幅的数值σa 对称地绘在斜线两侧,两曲线相交于C 点表示振幅σa=0,其疲劳强度为静载强度σb ,线段ON 表示对称循环时的疲劳强度σ-1,此时σm 等于零,线段O ¹N ¹表示脉动循环时疲劳强度σ0。
从该疲劳图上可以用作图法求出任何循环特性系数(r )下的疲劳强度,自0点作一与水平线成α角的直线,使tg α=σmax/σm=2σmax/(σmax+σmin )=2/(1+r )则直线与图形上部曲线交点的纵坐标就是r 循环特性下的疲劳强度σr 。
(3) σa ―σm用σa 和σm 表示的疲劳图如图8所示。
横坐标为σm ,纵坐标为σa ,曲线上各点疲劳强度σr=σa +σm 。
纵坐标A 交点为对称循环时疲劳强度σ-1,横坐标B 交点为静载强度σb ,从0作45射线与曲线交点C 表示脉动循环,其疲劳强度σ0=σa +σm=2σa=2σm 。
若自0点作α角射线与曲线相交,并使tg α=σa/σm=(1-r )/(1+r ),则交点的σa +σm=σr ,即为r 时的疲劳强度。
(4) σmax ―σmin用σmax 和σmin 表示的疲劳图如图9所示,由原点0出发的每条射线代表一种循环特性,如原点向左与横坐标成45°的直线表示交变载荷,r =σmim /σmax=-1,它与曲线交于B 点,BB ¹即为σ-1;向右与横坐标成45的直线表示静载r=l ,它与曲线交于D 点DD ¹即为静载强度σb ,而纵坐标本身又表示脉动载荷r =0,CC ¹即为σ0。
(5) 实例图10为σmax ―σmin 疲劳图应用实例。
该钢种的静载强度为60kgf/mm 2(588Mpa),200万次脉冲循环的疲劳强度为3lkgf/mm 2(304Mpa),而其交变载荷r = -1的疲劳强度为20kgf /mm 2(196Mpa)。
对于r=1/2疲劳强度,根据ADEC 线的交点即可找出为42kgf /mm 2等。
同样在图上也可找出n=100万次的图6用σmax 和r 表示的疲劳图 图7用σmax 和σm 表示的疲劳图图8用σa 和σm 表示的疲劳图 图9用σmax 和σmin 表示的疲劳图各种循环特性的疲劳强度值。
图10 σmax―σmin疲劳图§3-2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及疲劳破坏的基本特征一、疲劳裂纹扩展过程整个疲劳断裂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微裂纹产生→疲劳裂纹扩展→断裂1、初始微裂纹产生(1)位置:疲劳裂纹在应力最高强度最低的基体上产生,焊接结构产生裂纹的时间很短。
(2)标准:疲劳机理标准:电镜1000Å工程实用标准:金相显微镜:10×2、稳定扩展阶段(1)稳定扩展阶段疲劳裂纹扩展时间即认为是结构的使用寿命。
(2)塑性钝化模型:每经过一次加载循环,疲劳裂纹尖端即经历一次锐化→钝化→再锐化过程,裂纹扩展一段距离,疲劳断口表面产生一条辉纹(Laird-Smith模型)。
a)未加载荷裂纹闭合形态;b)在加载段拉应力作用下,裂纹张开,裂纹尖端两个小切口使之向45º角滑移;c)拉应力达最大值时,裂纹因变形使应力集中效应消失,裂纹尖端滑移带变宽,裂纹前端钝化,呈半圆状(即是所谓的泊松效应),此时产生新的表面,裂纹向前扩展;以上三个阶段为塑性钝化阶段。
d)去载拉应力下降,沿滑移带向相反方向滑移;e)加载后半周处于压应力,形图3-1 Laird-Smith模型成新表面被压向裂纹平面,形成新的切口,结果造成新的疲劳纹,其间距为c,即为辉纹宽度,该理论认为每一次循环加载,就产生一道辉纹。
以上二个阶段为塑性锐化阶段。
(3)该阶段裂纹扩展稳定,扩展速度较低,受温度影响较小。
3、失稳扩展阶段(1)当裂纹尺寸足够大结构有效受力截面小到不足以承受所加载荷时,即为断裂阶段。
该阶段可为延性断裂也可为脆性断裂。
(2)断裂阶段标准:承载构件:不能再承受工作载荷压力容器:产生泄漏二、疲劳破坏的基本特征1、疲劳破坏是经多次交变载荷作用形成的,裂纹扩展缓慢;2、结构疲劳强度与应力集中关系密切,对应力集中十分敏感,与温度的关系不大;3、疲劳破坏时变形小;4、疲劳破坏的断口特征。
(1)宏观上有辐射状的疲劳纹,呈“年轮状”花样,其辐射条纹的起点就是裂纹的起源点(2)微观上有疲劳扩展的辉纹,呈“海滩状”花样。
(3)疲劳裂纹扩展断面为细晶区,较为平滑,由于空气及介质的氧化或腐蚀作用,使其颜色较深,而凸起部分则因扩展过程的摩擦和挤压作用逐渐被磨光,出现条纹(贝壳)状的光滑表面,即所谓的“海滩状”、“年轮状”花样。
(3)瞬时断裂区为粗晶区,颜色较灰暗§3-3疲劳破坏的影响因素一、结构构造刚柔相济重点注意提高结构相互连接接头的平滑、圆润、柔韧程度。
二、应力集中的影响1、结构表面形状突然变化对接接头对接接头形状变化不大,应力集中比其他形式接头小,一般焊缝余高过大、过渡角过大会使接头疲劳强度下降。
若保证焊透并使焊缝向母材平滑过渡或经机械加工使其过渡平滑,则其疲劳强度可接近或达到母材强度。
丁字和十字接头丁字和十字接头焊缝向母材基本金属过渡处有明显的截面变化,其应力集中系数比对接接头的高,因此其疲劳强度远低于对接接头。
未开坡口的角焊缝的十字接头,危险截面有两个:母材与焊缝趾端交界处、焊缝根部。
当焊缝承受工作应力(垂直于焊缝方向)时,疲劳断裂发生在焊缝(a/δ≤0.6~0.7)的薄弱环节或母材与焊缝趾端交界处(a/δ>0.7)。
适当提高焊角尺寸可使疲劳断裂发生在母材与焊缝趾端交界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疲劳强度;若开坡口并焊透使焊缝在焊趾处向母材平滑过渡,则其疲劳强度可明显提高。
搭接接头仅有侧面焊缝的搭接接头疲劳强度最低,只达到基本金属的34%。
正面焊缝的焊脚为1:1、1:2、1:2(表面机加工)、1:3.8(表面机加工)的搭接接头疲劳强度分别为基本金属的40%、49%、51%和100%。
采用所谓“加强”盖板的对接接头是不合理的接头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对接接头加盖板后疲劳强度只达到原对接接头疲劳强度的一半。
一般应避免用搭接接头,若必须采用搭接接头时要保证焊缝比例(1:2)并经机械加工使其过渡平滑。
2、缺陷的影响焊接缺陷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大小与缺陷的种类、尺寸、方向和位置有关。
缺陷形状:片状缺陷(如裂缝、未熔合、未焊透)比带圆角的缺陷(如气孔等)影响大。
缺陷种类:表面缺陷比内部缺陷影响大。
缺陷方向:与作用力方向垂直的片状缺陷的影响比其它方向的大。
缺陷位置:位于残余拉应力区内的缺陷的影响比在残余压应力区内的大;位于应力集中区的缺陷(如焊趾部裂纹)的影响比在均匀应力场中同样缺陷影响大。
材料影响:缺陷对缺口敏感性强的材料的疲劳强度影响比对一般缺口敏感性材料影响大,所以高强钢强度高而实际疲劳强度并没有提高很多。
3、角变形和错边的影响1)余高或角变形过大使熔合线的应力集中增加,即局部应力增大2)产生附加弯矩,出现弯曲应力3)角变形或错边处的材料韧性差4、表面粗糙度三、材质纯度与塑性和韧性材质塑性和韧性影响裂纹的萌生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