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27.50 KB
- 文档页数:94
失效分析知识点第一章概论1.失效的定义:当这些零件失去其应有的功能时,则称该零件失效。
2.失效三种情况:(1).零件由于断裂、腐蚀、磨损、变形等从而完全丧失其功能;(2).零件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部分的失去其原有功能,虽然能工作,但不能完成规定功能,如由于磨损导致尺寸超差等;(3).零件能够工作,也能完成规定功能,但继续使用时,不能确保安全可靠性。
3. 失效分析定义:对失效产品为寻找失效原因和预防措施所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
也就是研究失效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找出失效的模式和原因。
4. 失效分析过程:事前分析(预防失效事件的发生)、事中分析(防止运行中设备发生故障)、事后分析(找出某个系统或零件失效的原因)。
5. 失效分析的意义:(1).失效分析的社会经济效益:失效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质量低劣、寿命短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提高设备运行和使用的安全性。
(2).失效分析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促进产品质量提高;(3).失效分析有助于分清责任和保护用户(生产者)利益;(4).失效分析是修订产品技术规范及标准的依据;(5).失效分析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促进作用:材料强度与断裂;材料开发与工程应用。
第二章失效分析基础知识一.机械零件失效形式与来源:1.按照失效的外部形态分类:(1)过量变形失效:扭曲、拉长等。
原因:在一定载荷下发生过量变形,零件失去应有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2)断裂失效:一次加载断裂(静载荷):由于载荷或应力超过当时材料的承载能力而引起;环境介质引起的断裂:环境介质和应力共同作用引起的低应力脆断;疲劳断裂(交变载荷):由于周期作用力引起的低应力破坏。
(3)表面损伤失效:磨损:由于两物体接触表面在接触应力下有相对运动,造成材料流失所引起的一种失效形式;腐蚀: 环境气氛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引起。
(4).注:断裂的其他分类断裂时变形量大小:脆性断裂、延性断裂;裂纹走向与晶相组织的关系:穿晶断裂、沿晶断裂;2.失效的来源:(1).设计的问题:高应力部位存在沟槽、机械缺口及圆角半径过小等;应力计算错误;设计判据不正确。
1 5.1疲劳断裂失效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5.2疲劳断口形貌及其特征5.3疲劳断裂失效类型与鉴别 5.4疲劳断裂失效的原因与预防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2Î按应力循环次数当Nf>105时为低应力高周疲劳(通常所指) 当Nf<104时为高应力低周疲劳Î按服役的温度及介质条件机械疲劳、高温疲劳、低温疲劳 冷热疲劳、腐蚀疲劳Î基本形式切断疲劳:面心立方在单向压缩、拉伸及扭转条件下多以切断形式破坏正断疲劳:大多数的金属构件的疲劳失效都是以此形式进行的,特别是体心立方金属3Î疲劳断裂的突发性Î疲劳断裂应力很低Î疲劳断裂是一个损伤积累的过程Î疲劳断裂对材料缺陷的敏感性Î疲劳断裂对腐蚀介质的敏感性4典型的疲劳断口一般有三个区,即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时破断区。
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与静载破坏的脆性断口相似,无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
5Ø疲劳核心是疲劳破坏的起点,它总是位于零件强度最低或应力最高的地方。
Ø零件承受弯曲、扭转疲劳负荷时,最大应力区是在零件的表面。
Ø零件表面的加工刀痕、凹槽、尖角、台肩等处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成为疲劳源。
Ø如果零件内部存在缺陷,如脆性夹杂物、白点、空洞、化学成分的偏析等,则可能在零件内部产生疲劳源。
1、疲劳核心(或称疲劳源)6Ù疲劳源的数目可以不止一个,在名义应力较高或是应力集中较为严重时,在高应力区域就可能产生几个疲劳源。
Ù疲劳源的位置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就能判断,一般在疲劳区中磨得最光亮的地方。
Ù在断口表面同时存在几个疲劳源的情况下,可按疲劳线的密度来确定疲劳源产生的次序,疲劳线的密度越大,表示起源的时间越早。
7疲劳断口上最重要的特征区域该区域上常有疲劳断裂独特的宏观标志,如贝纹状、蛤壳状、海滩波纹等。
贝纹线以疲劳源为中心,向四周推进呈弧形线条,垂直于裂纹扩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