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生物效应-放射生物学 夏寿萱主编 知识点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生物学效应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布喇格电离峰P6:粒子的速度控制着能量丧失的速度。快速运动的粒子的电离能力要比慢速运动的小。ɑ粒子质量较大,运动较慢,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在短距离内引起较多的电离。当ɑ粒子穿入介质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和更多电离事件的发生,能量耗失,粒子运动变慢,而慢速粒子又引起了更多的电离,这样就形成了通常称为的布喇格电离峰。

2.活性氧P24 :从强调O2对机体不利一面的角度出发,将那些较O2的化学性质更为活跃的O2的代谢产物或自由衍生的含氧物质称为活性氧。

3.靶学说P46 :靶学说认为辐射生物效应是由于电离粒子包括电磁波击中了某些分子或细胞内的特定结构(靶)的结果。

4.细胞凋亡P178: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既包括生理性的程序死亡,又指由外来因素诱发的细胞自杀。

5. 辐射增敏剂P270:主要指那些能够增加机体或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的化学物质,临床上用于增强射线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6.染色体畸变P319:当人员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后,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中早期即可见到染色体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之为染色体畸变。

7.辐射的遗传效应P413:辐射对生物体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损伤,即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可能会在子一代(F1)中表达为各种先天性畸形,而且还会在以后的许多世代中出现,这就是辐射的遗传效应。

8. 水的辐解反应P26:辐射可使水分子分解为·OH和·H两种自由基,这一过程与液相中水分子的自发性电解有着明显区别,因此称为水的辐解反应。

9. 细胞坏死P178:通常是由突然及严重的损伤所造成的细胞意外死亡。

10. 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P28:是指来自放射源的能量或粒子直接作用于溶质分子、并造成结构与功能损伤的过程。

11. 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P28:指的是水的辐解反应产物与溶质分子之间发生的可能导致溶质分子结构变化的各种反应。

12. 氧效应:P12:受照射的生物系统或分子的辐射效应随介质中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氧效应。

13. 重组修复P113:当DNA双链发生严重损伤时需要另一种机理来完成正确的修复。一种情况是两条链同时受到损伤;另一种情况是单链损伤尚未修复时发生了复制,造成对应于损伤位置的新链缺乏正确模板;此时需要重组酶系统将另一段未受损的双链DNA移到损伤位置附近,提供正确的模板,进行重组。这便是重组修复。

14. 细胞存活曲线P58:描述辐射剂量与细胞存活分数之间的关系。

15. 辐射防护剂P261:辐射损伤的化学防护或称药物防护,通常是指机体或某一生物系统受电离辐射前给予某种化学物质以减轻其辐射损伤,促进其恢复。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合物或药物,一般称为辐射防护剂。

16. 辐照杀菌:即利用射线(包括X射线、γ射线和加速电子束等)的辐照来杀灭有害细菌的一项技术。

17. 辐射育种:射线引起植物遗传结构的变异,使原有的品种获得一些新特性,如早熟、矮杆、抗病、优质等,经过选择就可育成新品种。

二、填空或判断

1. 辐射生物学是研究射线引起的电离辐射对生物作用的科学。

2. 辐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磁辐射,另一类是粒子辐射,它们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

本粒子,或者是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

3. X射线和γ射线与物质作用后可产生自由电子,这两种射线的生物效应主要是通过这

样的电离过程而引起的;β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和外照射效应也是由电子引起的。

4. 诊断用的X射线的能量一般选在光电效应占主要地位的范围内;而对放射治疗,却主

张用高能范围的光子,这时康普顿效应占绝对优势。

5. 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是指射线直接将能量传递给生物分子,引起电离和激发,导致分

子结构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6. 电离辐射的原初作用过程:物理、物理化学、化学三个阶段。

7. 氧效应机理主要包括两种假说:氧固定假说和电子转移假说

8. 生物效应的大小与LET值有重要关系。一般来说,LET值越大,生物效应也越大。

9. 在剂量相同时,高LET辐射的生物效应大于低LET辐射的。

10. 所有含氧自由基都是活性氧,但活性氧不一定都是自由基,如H2O2。

11. 水合电子是还原性极强的还原剂,故也被认为是一种自由基。

12. DNA分子中的碱基、核糖和磷酸二酯键都可能遭受自由基的攻击,造成碱基与核糖氧化、键断裂、与蛋白质交联等多种类型的损伤。

13. 在四种碱基:胸腺嘧啶,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中,胸腺嘧啶是最易受到e aq-自由基损伤的。

14. 基因组DNA是靶分子,生物膜是另一个辐射靶。

15. 脂质的过氧化产物醛类物质可造成蛋白质中巯基和氨基的氧化性损伤。由于脂类过氧化由自由基引起,因此醛类物质对蛋白质中的损伤应看作是自由基作用的结果。

16. 脂质过氧化反应链遇到超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A、E等抗氧化物后就会终止。

17. 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都可催化转变为H2O的反应。

18.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催化•O2-转变为H2O2和O2的岐化反应。SOD称作“一线抗氧化酶”。

19. 按照靶学说可以由受到一定照射剂量的生物体比例来计算靶分子或靶结构的大小。

20. DNA双链断裂模型的建立可以看作是经典靶学说的发展。

21. 在X射线诱发下,染色体断裂点在浅G带中畸变率较高,而在深带和可变带中的畸变率则较低。

22. 由于染色质结构上的某些特点和缔合蛋白质的某些特性,靶区DNA双链断裂可诱发DNA重组和染色体畸变。而非靶区DNA则不能。

23. 细胞膜也被认为是一个辐射靶,这主要是从膜的生物功能的重要性和膜对电离辐射的高度敏感性提出的。

24. D37为在细胞群体中引起63%细胞死亡的剂量。

25. 由于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存在,分次照射时的细胞存活率比一次照射时明显提高。在肿瘤放疗中正是利用这种修复制定出合理的分次照射方案,使之有利于杀死肿瘤细胞并修复正常细胞。

26. 使用酶探针可以特异地识别细胞DNA的碱基损伤并进行定量。

27. •OH是在充氧溶液中照射后唯一作用于脱氧戊糖的活性反应基团。脱氧戊糖每个碳原子和羟基上的氢都与•OH反应。

28. 链断裂是电离辐射所致DNA损伤中常见的和重要的形式。分单断裂和双链断裂。

29. 氧效应增加了羟基自由基的产量,致使DNA链断裂增加。

30. DNA链断裂数虽然与细胞辐射敏感性无直接关系,但辐射敏感性不同的细胞DNA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