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生物效应复习题 (1)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8
绝密★启用前2021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1(附答案)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题目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对于60Co,137Cs和192Ir三种放射性核素,他们的半衰期由短至长排列顺序为().A:60Co,137Cs和192Ir B:192lr,60Co和137Cs C:137Cs,60Co和192Ir D:192Ir,137Cs和60Co2、在外照射条件下,下述粒子或射线,其危害作用最小的是A:y B:β C:a D:中子3、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下列不属于电离辐射源的有().A:天然放射性核素 B:人工放射性核素C:紫外线机 D:X线机4、关于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B: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C: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相似于太阳,电子相似与绕太阳运动的行星D: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β射线的辐射权重是().A:1 B:5 C:10 D:156、以下不是电离辐射的是A:粒子 B:a粒子 C:y射线 D:可见光7、我国职业照射有效剂量限值规定5年不能超过().A:50mSv B:100mSv C:20mSv D:1mSv8、.辐射导致患癌属于()效应.A:急性 B:遗传C:随机性 D:确定性9、.中子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可能会发生().A:光电效应 B:裂变效应 C:康普顿效应 D:电子对效应10、《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要求》(GBZ165-2012)规定CT机房的墙壁应有足够的防护厚度,距离机房外表面0.3m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μSv/h.A:0.5 B:2.5 C:3 D:1.511、下列哪个效应是存在阀值的效应().A:随机性效应 B:确定性效应C:光电效应 D:康普顿效应12、器官或组织接受单位当量剂量照射引起随机性损伤效应的几率是().A:危险度 B:死亡率 C:严重遗传疾患的发生率 D:相对危险度13、当Y光子通过物质的原子核附近时,与原子核的核外电子相互作用,光子将其全部能量传递给一个轨道电子,使其发射出去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光子消失,这个过程称为A:光电效应 B:电子对相应C:康普顿效应 D:湮灭14、有效剂量E为人体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的组织权重因数后的和,有效剂量的(). A:单位为J,专有名为希[沃特](Sv) B:单位为J,专有名为戈[瑞](Gy)C:单位为Jkg-1,专有名为戈[瑞](Gy) D:单位为Jkg-1,专有名为希[沃特](Sv)15、典型成年受检者AP腰椎X射线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为A:10mGy B:20mGy C:30mGy D:40mGy16、.工作场所X、y外照射的监测,最好选用下述检测仪.A:便携式周围剂量当量率仪 B:空气比释动能率仪C:空气吸收剂量率仪 D:表面污染监测仪17、《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 )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A:新建、改建、扩建B:改建、扩建C:施工新建D:规划建设18、下面哪种粒子的穿透力最弱A:y光子 B:粒子 C:a粒子 D:中子19、.外照射的防护基本方法有().A:空间防护、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 B: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C:距离防护、空间防护和组织防护 D: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和组织防护20、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下列选项中属于直接电离辐射的粒子为().A:a、β带电粒子 B:y光子、中子C:a带电粒子、中子 D:y光子,α、β带电粒子,中子21、只适用于间接致电离辐射的是().A:照射量 B:吸收剂量 C:比释动能 D:当量剂量22、审管部门或健康监护机构认定某一工作人员由于健康原因不再适于从事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时,用人单位应:A:让其继续从事原放射性工作 B:为该工作人员调换合适的工作岗位C:开除该工作人员23、国家标准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剂量控制水平的要求中,一般应急行动不大于A:20mSv B:50mSv C:100mSv D:500mSv24、比释动能是为了描述()过程的辐射量.A: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将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B: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将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C:次级带电粒子将从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授予物质D:次级带电粒子将从不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授予物质25、以下关于随机性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机率与剂量无关B: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C:不存在剂量闭值D:接受正常照射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发生随机性效应26、吸收剂量专用名称为()A:Kev B:Gy C:Bq D:Sv27、辐射权重因子是()而引入的.A:为了考虑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B:为了比较放射性的能量C:为了比较放射性的强弱D:为了用同一尺度表示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2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应该大于()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天.A:1,2 B:2,4 C:2,3 D:2,229、下列射线中,从外照射防护角度考虑,最容易防护的是().A:X射线 B:中子射线 C:y射线 D:a射线30、.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是().A:有效剂量 B:剂量当量 C:吸收剂量 D:集体当量剂量31、当量剂量是用吸收剂量乘以().A:反映物质性质的参数-密度B:反映组织对射线敏感性的因子-组织权重因子C:反映射线照射于组织引起随机效应的几率-危险度D:反映射线种类和能量的因子-辐射权重因子32、在单位时间内(),称为放射性活度,也称衰变率,表征放射源的强弱.A:发生衰变的次数 B: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目C: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放出的粒子数 D:原子核衰变放出的能量总和33、发生放射事故时,集体()可用来估算人群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A:当量剂量 B:有效剂量 C:照射量 D:剂量当量工作场所中的某些设备与用品,经去污使其表面污染水平降低到GB18871-2002中所要求的工作场所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的----以下时,经审管部门或审管部门授权的部门确认同意后,可当作普通物品使用.A:三十分之一 B:四十分之一 C:五十分之一 D:六十分支一34、固定式辐射剂量(率)监测仪:用于().A:固定伽马射线探伤室、源库、作业现场的辐射剂量(率)定点监测或巡测B:固定伽马射线探伤室的辐射剂量(率)监测C:剂量(率)超闽报警D:累计剂量常规监测35、1居里(Ci)=()贝可(Bq) A:3.7×10E+9 B:3.7×10E+10 C:3.7×10E+11 D:3.7×10E+1236、一个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随时间增加而().A:指数地衰减 B:指数地增加 C:正比地衰减 D:正比地增加37、外照射个人剂量常规监测周期一般为A:3个月,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B:6个月C: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D: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38、放射性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计佩戴位置为().A:左胸侧 B:腰间 C:可能接受照射最大处 D:任何地方都可以39、中等质量的核素的B(结合能)/A(质量数)与轻核、重核相比().A:都小 B:都大 C:相同 D:不可比40、下列辐射生物学效应属于随机性效应而不是确定性效应的是A:皮肤水泡 B:白内障 C:遗传疾病 D:不育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根据GBZ128-2016,职业照射的职业分类包括().A:医学应用B:工业应用C:国防活动D:天然源2、a粒子和β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差别是().A:β粒子的比电离较α粒子小得多B:β粒子的散射角可以很大C:β粒子的辐射能量损失大得多D:a粒子会有韧致辐射E:β粒子不与物质发生作用3、适用于屏蔽X、Y射线的防护材料是().A:铅B:混凝土C:石蜡D:棚E:聚乙烯4、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健康检查必检项目是().A:血常规 B:晶体裂隙灯检查 C:淋巴组织 D: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5、. 工作场所监测分类有A:运行前的本底调查B:竣工试运行期的竣工验收监测C:正式投入运行后的常规监测D:场所退役终态监测E:事故工况下的应急监测6、比释动能可用来度量以下哪些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能量转移A:X射线 B:中子 C:β粒子 D:a粒子 E:以上均可7、组织权重因子的作用是().A:组织权重因子反映了全身受到均匀照射下,个组织或器官对总危害的相对贡献B:组织权重因子反映了不同组织或器官对发生辐射随机效应的敏感性C:辐射权重因子与辐射种类和能量有关,与组织或器官无关D:组织权重因子与辐射种类和能量有关,也与组织和器官有关E:性腺的组织权重因子是0.208、放射源失去屏蔽和a放射源弥散事故的潜在辐射危害和响应行动有A:在辐射评价人员到场前不动源B:隔离放射源周围10m 以内区域C:请辐射评价人员到场支持D:辨识可能受照射的人E:检测并恢复源9、.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定义的防护量有A:剂量当量B:当量剂量C:有效剂量D:待积剂量E:照射量10、电离辐射的工业应用主要有A:工业辐照B:工业射线探伤C:核子仪D:放射性测井E:放射性示踪11、辐射监测按其对象进行分类,分为A:环境监测B:工作场所监测C:流出物监测D:个人剂量监测12、.射线与物质作用的效应有().A:光电效应B:康普顿效应C:电子对效应D:离子对效应E:韧致辐射效应13、对实施GB18B71放射防护基本标准负有主要责任多有()A:许可证持有者 B:工作人员 C:执业医师 D:用人单位 E:法人14、根据受照剂量、病程特点和严重程度可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分为A:神经型B:骨髓型C:皮肤型D:肠胃型E:脑型15、y或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形式有A:光电效应 B:电子对相应 C:康普顿效应 D:激发 E:电离16、天然辐射源主要来自于A:宇宙射线B:宇生放射性核素C:原生放射性核素D:核爆炸E:医疗照射17、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是().A:食入 B:吸入 C:通过皮肤 D:以上都不是18、关于电离辐射对生物物质的电离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是直接使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发生电离作用,继而引发辐射效应的出现B:也可以使机体内环境的水分子发生电离作用并产生活性基团,继而引发辐射效应的出现C: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转移并沉积在生物大分子上,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与激发,导致核酸、蛋白质等分子结构的改变D:离辐射将自身的能量转移至水分子,并引起水分子的电离与激发,产生原发辐解产物,这些活性产物进一步攻击生物大分子,引起后者的结构功能破坏E: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方式19、常用来测量Y射线的能量和强度的是().A:硫化锌ZnS (Ag)B:锂玻璃闪烁体Li20·2SiO2(Ce)C:碘化钠Nal(TI)探测器D:碘化铯CsI(TI)探测器E:蒽(C14H10)20、诊断慢性放射病需要考虑因素A:辐射接触史B:临床表现C:实验室检查D:剂量估算绝密★启用前2021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1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B.2、C3、C4、C5、A,6、D7、B8、C9、B10、B11、B12、A13、A14、D15、A16、A17、A,18、C19、B,20、A,21、C22、B23、B24、B25、A,26、B27、C28、D29、D30、A31、D,32、B33、B,34、B,35、B,36、A,37、C38、A,39、B40、C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A,B,C,D,2、A,B,C3、A,B4、A,B,D,5、A,B,C,D,E6、A,B7、A,B,C,8、A,B,C,D,E,9、A,B,C,D,10、A,B,C,D,E11、A,B,C,D12、A,B,C,13、A,B,C,D14、BCE15、A,B,C16、A,B,C,17、A,B,C18、A.B.C.D.E.19、C,D20、A,B,C,D,。
辐射防护习题(附答案)1、公众的有效剂量连续5年内平均值为()MSv/a,任何一年的最大值为()mSv/a。
A、1,4B、2,5C、2,4D、1,5答案:D2、根据射线装置分类,中子发生器属于()射线装置。
A、I类B、III类C、II类D、V类答案:C3、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发展与改革B、标准化C、生态环境D、卫生答案:C4、以下时间段作为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最合适的是()。
A、9个月B、1.5年C、3年D、6个月答案:B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仅从事免于辐射安全监管的活动的单位,也需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B、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中的放射源如发生个别丢失,被盗,应作为辐射事故处理C、年销售量不超过豁免水平100倍或者持有量不超过豁免水平10倍的单位,也需要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D、符合《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含V类放射源设备,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进口总代理单位可填写《含源设备有条件豁免备案申报表》,向生态环境部申报备案。
答案:D6、公众的外照射剂量一般依靠测定环境剂量率和统计公众的()来估算。
A、计数率B、污染水平C、性别D、停留时间答案:D7、在整个事故应急期间,各类人员所受的()需统一监测,登记和管理A、外照射剂量B、体表污染水平C、内照射剂量,D、总剂量答案:D8、关于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出现一般均较快B、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早期效应越远期效应C、按照射方式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D、按照射剂量率大小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答案:A9、电子对效应是()A、光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B、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C、正负电子对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D、正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答案:A10、对于控制区,在进出口及其它适当位置处设立()、符合规定的警告标志,并给出相应的辐射污染水平和污染水平的指示。
A、大的B、橙色的C、醒目的D、小的答案:C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辐射防护模拟试题(附答案)1、α放射源火灾事故的主要响应行动错误的是()A、让非必要人员离开事故区域B、按常规灾害应对程序处理,首先灭火、救人C、隔离事故区域D、为防止受到污染,先找仪器监测,确认没有环境污染,再灭火、再救人答案:D2、下列关于辐射防护的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限制一切有关辐射照射的实践活动B、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降低到合理可达尽可能低的水平C、保护环境D、保护人类答案:A3、下面关于原子核的稳定性正确的是,()A、轻核都是稳定的B、较重的原子核没有稳定的C、重核都是稳定的D、对于Z小于20的核素,N与Z的比值接近1的核素是稳定的答案:D4、职业人员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为()mSv/a.A、50B、100C、500D、200答案:C5、国家标准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剂量控制水平的要求中,一般应急行动不大于A、500mSvB、50mSvC、20mSvD、100mSv答案:B6、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中,需要控制的放射性物质是()。
A、X放射性物质B、α放射性物质和β放射性物质C、γ放射性物质D、密封源答案:B7、典型成年人受检者x射线摄影的剂量指导水平胸部后前位(PA)投照每次摄影入射体表剂量为()mGy。
A、0.4B、1C、0.6D、0.8答案:A8、关于韧致辐射说法正确的是()A、韧致辐射的产生的γ能谱是个连续谱B、高速β粒子穿过物质时,会发生韧致辐射C、韧致辐射通常发生在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D、韧致辐射会产生一个粒子答案:B9、()作为辐射安全辐射第一责任人。
A、市级生态环境部门B、核技术利用单位C、省级生态环境部门D、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答案:B10、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公告2017年第66号),兽用X射线装置属于()类射线装置。
A、ⅠB、ⅡC、ⅢD、其他答案:C11、为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现行的基本安全标准是()。
2024年《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1. 电离辐射的来源不包括以下哪项?A. 自然辐射B. 人工辐射C. 热辐射D. 放射性核素答案:C2. 下列哪个单位不是电离辐射剂量的单位?A. 戈瑞(Gy)B. 西弗(Sv)C. 瓦特(W)D. 贝克勒尔(Bq)答案:C3. 下列哪种辐射类型穿透能力最强?A. α粒子B. β粒子C. γ射线D. 中子答案:C4.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辐射防护材料?A. 铅B. 水泥C. 玻璃D. 纸张答案:D5. 在辐射防护中,下列哪个原则不是基本原则?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防止辐射泄漏答案:D二、填空题6. 电离辐射的计量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戈瑞(Gy)、西弗(Sv)、贝克勒尔(Bq)、雷姆(rem)7. 辐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8. 辐射防护中,个人防护用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口罩9.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遗传效应、致癌效应三、判断题10.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辐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答案:正确11. 电离辐射的剂量越大,生物效应越明显。
()答案:正确12. 辐射防护中,距离防护的原理是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答案:正确13. 辐射防护材料的选择原则是密度越大,防护效果越好。
()答案:错误14.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可以互相替代。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5. 简述电离辐射的来源。
答案:电离辐射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然辐射:来自地球表面的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等;(2)人工辐射:核反应堆、核武器、核医学、工业辐射等;(3)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物质的自然衰变产生的辐射。
一、单项选择题1.放射生物学中的4“R”代表什么:A.RBE,OER,SER,PRB.在分次治疗期间肿瘤和正常组织细胞出现的一些动态变化的概括C.正常组织细胞的放疗反应的几种情况D.肿瘤对射线的几种不同效应的表现E.肿瘤放射生物学的四大要素2.放射治疗医师除了了放射治疗外,还应具备基本的临床知识,因为:A.肿瘤病人往往有其它合并症,须即时发现及处理B.因为产生放射反应C.因为可能产生放射损伤D.因为常合并心脑疾病E.因为常合并糖尿病3.使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肿瘤时,其总剂量是:A.与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一样B.高于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C.低于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D.参照外照射剂量E.与外照射剂量直接相加4.钴-60 的半衰期是:A.5.28年B.5.53年C.5.21年D.5.24年E.5.32年5.现代近距离治疗的特征:A.放射源微型化B.遥控后装C.高剂量率D.微机进行优化治疗计划设计E.有上述四个特点6.钴-60r线与加速器X线相比,钴-60半影大的原因是:A.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大B.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高,旁向散射小C.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低,旁向散射小D.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小E.钴-60源直径大,准直器穿射半影相同,旁向散射大7.临床剂量学四原则是:A.处理靶区与正常组织间受照剂量关系B.规定靶区、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标准C.确定靶区、治疗区、照射区的范围及剂量大小D.评价治疗方案优劣的方法E.用于确定治疗方案所采用的照射技术8.放疗中最佳靶区剂量定义为:A.肿瘤的最大致死剂量B.肿瘤得到最在控制率的剂量C.无正常组织并发症的剂量D.得到肿瘤最大控制几率而无并发症的剂量E.不超过正常组织耐受量的肿瘤最大剂量9.织吸收剂量单位的描述是:A.GyB.KvC.MevD.MVE.R10.鼻咽癌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施源器安装:A.尽量贴近靶区B.贴近靶区,但尽量在辐射剂量下降较平坦段内C.置于照射区与正常区之间D.尽量远离靶区E.不必考虑放置部位11.前列腺癌外照射配合内分泌治疗的好处是:A.减低Gleason分级B.降低PAS值C.放射增敏D.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减少远处失败率E.提高局部控制率12.放射治疗宫颈癌,直肠受量参考点的位置是:A.阴道源中心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10cmB.阴道源中心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5cmC.阴道源末端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10cmD.阴道源末端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5cmE.阴道源上端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5cm13.现代近距离治疗机:A.操作复杂B.性能差C.治疗时间长D.省事E.安全、准确、可靠且简便14.组织间照射、外照射及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合并症发生率:A.根治术最低B.外照射最低C.组织间照射最低D.外照射与根治术一样E.组织间照射与外照射一样15.低线性能量传递(LET)射线照射哺乳动物细胞存活曲线:A.呈指数曲线B.有个肩区后呈指数曲线C.没有一定规律D.剂量与存活无关E.剂量曲线无规律16.氧增强比(OER)是指:A.给氧后肿瘤放射疗效增加的比例B.无氧条件下肿瘤的放射效应的改变C.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达到同样的生物效应所需要照射剂量之比D.X线与r线照射剂量之比E.有氧及无氧条件下敏感性之比17.哺乳动物细胞以死亡为标准,对辐射最敏感的是:A.G0期B.G1期C.G2期D.S期E.M期18.亚致死损伤与潜在致死损伤:A.相同B.基本上无大差别C.有微小差别D.有较大差别E.根本不同的损伤形式19.钴-60机中采用复式准直器的目的是:A.减少钴-60机的穿射半影B.减少钴-60机的散射半影C.减少钴-60机的漏射线D.减少钴-60机的几何半影E.改善钴-60机的射线质20.X(r)线电子束混合照射的结果是:A.提高治疗增益比B.减低正常组织的剂量C.靶区剂量相同条件下,合理地改善了靶区前后正常组织的剂量关系D.提高了肿瘤剂量E.减低了全身积分剂量21.脑胶质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星形细胞瘤B.少枝胶质瘤C.室管膜瘤D.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E.髓母细胞瘤22.儿童幕下最常见的恶性肿瘤:A.脉络膜瘤B.胶质瘤C.髓母细胞瘤D.脑膜瘤E.血管网状细胞瘤23.宫颈癌传统腔内治疗属于:A.高剂量率腔内照射B.低剂量率腔内照射C.高剂量率照射D.中低剂量率照射E.中剂量率照射24.宫颈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指征为:A.盆腔淋巴结阳性B.切缘不净C.肿瘤侵及宫颈深肌层D.手术切缘不充分E.包括以上各项25.膀胱癌术后放疗中最易产生放射损伤的器官是:A.残存膀胱B.直肠C.尿道D.小肠E.骨盆26.对早期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作用是:A.术前放疗,减少手术范围B.术后放疗,降低术后复发C.根治性放疗,保留阴茎维持生理功能D.放疗仅能起到姑息作用E.放疗仅能作为辅助治疗27.早期乳腺癌患者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宜选择保守手术+根治性放疗:A.乳腺单发病灶,直径等于3cmB.有单个活动的腋窝淋巴结C.病人年龄小于35岁D.病人年龄大于55岁E.有乳腺癌家族史28.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A.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B.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C.对局部控制率影响不大D.可能提高生存率,仅对病变在内象限、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E.可能降低生存率29.胸片见肺周边有一直径为2cm结节影,密度较淡伴有细毛刺,无钙化与卫星病灶,下列哪个诊断可能性最大:A.肺结核球B.肺错构瘤C.支气管囊肿D.肺鳞癌E.肺腺癌30.宫颈癌放疗时选择A、B两点作剂量参考点,它们分别位于:A.A点位于穹隆上2cm,子宫中轴外2cm;B点在A点同一水平,再向外3cmB.宫颈外口上方2cm,中线旁开2cm为A点,再向外3cm为B点C.子宫腔放射源末端上方2cm,中线旁开2cm为A点,再向外3cm为B点D.A点位于阴道穹隆上2cm,中线旁开2cm;B点位于盆腔E.A、B两点依患者的体型及肿瘤情况不同而不同31.电子直线加速器与电子回旋加速器相比,其特点是:A.直线加速器的输出剂量率较低B.直线加速器的能谱特性较差C.直线加速器的能谱特性较好D.直线加速器的照射野较大E.直线加速器的射线能量较高32.组织间治疗不适用于:A.病变局限B.病理分化好C.肿瘤侵犯骨D.肿瘤侵犯软组织E.肿瘤体积肯定33.肝癌用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比单独介入治疗好,原因为:A.增敏作用B.协同作用C.互补作用D.再充氧E.改变肿瘤的微循环34.不属于晚期反应组织的是:A.肺B.心脏C.肾D.小肠E.肝35.不属于放疗禁忌症:A.恶病质B.大量浆膜腔积液C.脓毒血症D.转移性肿瘤E.白血病36.X线模拟定位机模拟照射野位置和照射范围的装置是:A.射野“井”形界定位线B.遮线器装置C.多叶准直器D.铅门E,钨门37.Co-60治疗机放射源发射的是:A.电子线B.中子C.γ射线D.质子E.α射线38.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线的能量范围:A.1MeV以下B.1-4MeVC.6-18MeVD.4-25MeVE.4-18MV39.早期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放射治疗B.手术切除C.术前放疗D.术后放疗E.插值治疗40.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后死亡的细胞,弱照射后环境条件改变出现可存活现实:A.潜在致死损伤B.亚致死损伤C.致死损失D.未知原因E.未出现损失41.等中心给角(SAD)照射技术与固定源皮距(SSD)照射技术比较,其特点为:A.SAD技术受体位影响小,受机架转角的影响较大B.SAD技术受体位影响小,受机架转角的影响亦较小C.SAD技术受体位影响大,受机架转角的影响较小D.SAD技术受体位影响大,受机架转角的影响较大E.SAD技术易于摆位42.钴-60r线与200KV—400KV—X线相比,其优点为:A.穿透力强,皮肤剂量低,骨和软组织吸收相同,旁向散射大B.穿透力强,皮肤剂量低,骨和软组织吸收相同,旁向散射小C.穿透力强,皮肤剂量高,骨和软组织吸收相同,旁向散射小D.穿透力强,皮肤剂量高,骨和软组织吸收相同,旁向散射大E.穿透力强,皮肤剂量低,骨和软组织吸收不相同,旁向散射小43.体外照射与体内近距离照射比较,具有下述特点:A.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低,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大,正常组织损伤大B.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高,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大,正常组织损伤大C.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高,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小,正常组织损伤大D.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高,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大,正常组织损伤小E.治疗距离长,放射源强度高,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影响小,正常组织损伤小44.使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肿瘤时,其总剂量是:A.与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一样B.高于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C.低于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D.参照外照射剂量E.与参照外照射剂量直接相加45.目前肿瘤放射治疗都采用分次照射的方法,因为:A.一次大剂量照射所需的剂量上不去B.一次照射正常组织损伤太大C.分次照射可以用大的总剂量,更好地杀伤肿瘤D.分次照射可以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E.肿瘤细胞的乏氧和有利于正常组织的修复46.医用加速器中采用X线均整器的目的是:A.滤去X线中的低能部分B.改善X线的能谱分布C.扩大有用照射野的范围D.增大X线的穿透能力E.减低X线的输出剂量47.宫颈癌放疗中出现严重的放射性直肠反应,首先应考虑的措施为:A.减量放疗B.暂停放疗C.消炎、止泻等对症处理D.注意调节饮食E.密切观察48.宫颈癌放疗中A、B两点代表的治疗区分别是:A.宫颈肿瘤剂量、盆壁剂量B.宫颈肿瘤剂量、闭孔淋巴结区域剂量C.宫旁三角区剂量、闭孔淋巴区盆壁剂量D.宫旁肿瘤剂量、宫旁肿瘤结节剂量E.宫颈肿瘤剂量、盆腔淋巴结剂量49.暂时性放射性脊髓炎有症状一般出现在放疗后的:A.一个月以内B.2-3个月C.3-6个月D.6个月以上E.2年以上50.快中子治疗具有高LET的:A.物理特点,Bragg峰B.生物特点C.具有物理及生物特点D.无何特点E.与低LET治疗一样51.高能X线照射时组织填充一般是用于:A.减轻皮肤反应B.提高百分深度剂量C.提高肿瘤(靶区)的百分深度剂量D.提高皮肤剂量E.代替组织补偿器52.X(r)线.电子束混合照射的物理原理是:A.电子束的较高皮肤剂量和X(r)线的较高的深部剂量B.X(r)线的较低的皮肤剂量和电子束的有效治疗漃.深度C.X(r)线的指数吸收规律和电子束的相对剂量坪区D.电子束的有效治疗深度和X(r)线的指数吸收规律E.电子束的有效射程53.颈段食管癌常见转移部位是:A.食管旁淋巴结B.气管旁.颈深及锁骨上淋巴结C.腹腔淋巴结D.气管.支气管淋巴结E.肺门淋巴结54.乳癌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复发中最常见的部位为:A.腋窝淋巴结B.锁骨上淋巴结C.胸壁D.内乳淋巴结E.手术疤痕处55.鼻咽癌颅底骨破坏,海绵窦受侵时最易影响的一支颅神经是:A.外展神经B.三叉神经C.滑车神经D.动眼神经E.视神经56.全脊髓照射,下述哪一种方法不合理:A.以椎管为中心,用高能X射线背侧垂直照射B.以椎管为靶区,用高能X射线和电子线背侧垂直照射C.以椎管为中心,用左右两后斜野交叉加适当楔形板D.以椎管为中心,用高能电子线(如20Mev)背侧垂直照射E.以椎管为中心,用高能X射线前后野对穿照射57.宫颈癌组织间插植的优点是:A.局部肿块消除快B.止血效果显著C.根据肿瘤形状调整插植排列D.操作简便.无需麻醉E.以上各项58.纵膈五区分法中,上.下界的标准是什么:A.胸骨角与胸5椎体连线B.胸骨切迹与胸5椎体连线C.主动脉窗水平D.胸骨角与胸4椎体连线E.胸骨角与胸3椎体连线59.乳腺常用的早期普查手段是A.B超B.X线钼靶C.CTD.MRIE.PET-CT60.近距离治疗疗效最好的是;A.肺癌B.食管癌C.胆管癌D.子宫颈癌E.肝癌二、多项选择题1.超分割放射治疗不可以使:A.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的效应差别进一步分开B.早反应减轻C.晚反应增加D.总照射剂量减少E.总治疗时间延长2.与放射敏感性有关的主要因素是:A.肿瘤细胞的固有敏感性B.是否乏氧细胞C.肿瘤的转移D.乏氧克隆细胞所占的比例E.肿瘤放射损伤的修复3.放疗敏感性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疗敏感性仅受组织来源的影响B.放疗敏感性仅与贫血关系重要C.感染导致放疗中断,影响敏感性极为重要D.“慧星”技术分析是准确的检测方法E.多种因素影响放疗敏感性4.高LET射线的优点为:A.剂量曲线具有Bragg峰B.氧增强比低C.对细胞生长周期依赖小D.亚致死损伤修复低E.经济,实用5.影响射线百分深度量的因素有:A.射线的种类B.射线的能量C.照射面积D.照射部位E.源皮距离6.对一些消退慢的肿瘤,治疗刚结束时,对其控制情况很难下判断,因这可能是下列情况之一:A.为残留的基质块B.残留肿瘤C.肿瘤细胞已死亡,但丢失慢D.炎性肿块E.纤维疤痕7.不是决定肿瘤生长率的主要因素为:A.细胞周期的长短B.生长比例C.细胞丢失率D.免疫因素E.细胞的群集程度8.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不适合于:A.永久性植入治疗B.后装治疗C.体积大的肿瘤D.治疗时间长的肿瘤E.碘-125植入治疗9.单一高活度放射源需要保证的是驻留点及驻留时间的:A.连续性B.准确性C.间歇性D.不确定性E.永久性10.对放射治疗不正确的说法是:A.优于手术治疗B.仅仅是治疗恶性肿瘤C.单独放射治疗适应症很广泛D.可治疗部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E.只用于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
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电离辐射的特点?A. 穿透力强B. 生物效应明显C. 热效应明显D. 能引起物质电离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放射性物质控制答案:D3.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方法适用于γ射线?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4. 下列哪种放射性核素属于低毒性核素?A. 钚-239B. 镭-226C. 铯-137D. 钴-60答案:C5. 下列哪种放射性核素属于高毒性核素?A. 钚-239B. 镭-226C. 铯-137D. 钴-60答案:A6.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方法适用于α粒子?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B7.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方法适用于β粒子?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8.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方法适用于中子?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9.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方法适用于质子?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10.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方法适用于γ射线?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二、多选题1. 下列哪些属于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A. 细胞损伤B. 基因突变C. 癌症D. 患者不适答案:A、B、C2. 下列哪些属于辐射防护的方法?A. 时间防护C. 屏蔽防护D. 放射性物质控制答案:A、B、C、D3. 下列哪些属于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放射性物质控制答案:A、B、C、D4. 下列哪些属于辐射防护的三大要素?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放射性物质控制答案:A、B、C5. 下列哪些属于放射性核素的分类?A. 低毒性核素B. 中毒性核素C. 高毒性核素D. 毒性核素答案:A、B、C三、判断题1.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与辐射剂量成正比。
辐射防护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对于操作模拟定位装置辐射工作人员而言,主要的源项有()和漏射线。
A、直射线B、散射线C、初级射线D、有用射线正确答案:B2、放射性是指()A、原子分裂了B、不稳定核素发生衰变,同时发射出特有的射线C、原子电离了D、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正确答案:B3、放射源的国内流通可控性强,由()管理。
A、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B、市级生态环境部门C、县级生态环境部门D、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正确答案:D4、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延续的,应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并提供材料,其中不包括()A、环境影响评价文件B、许可证延续申请报告C、监测报告D、许可证有效期内的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总结正确答案:A5、关于个人剂量监测周期,说法正确的是()A、最长不得超过4个月B、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C、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D、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正确答案:C6、以下属于I类放射装置的是?A、工业伽马辐照装置B、工业移动X射线探伤机C、后装治疗机D、医用回旋加速器E、CT正确答案:A7、介入X射线设备机房(DSA)的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和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分别是()。
A、3,2B、1,1C、2,1D、2,2正确答案:D8、一般而言,以下哪种材料中放射水平最低?()。
A、铀矿石B、花岗岩C、石煤渣D、木头正确答案:D9、218PO.214BI.214Po是()发射体,内照射危害大。
A、α粒子B、β粒子C、γ粒子D、X射线正确答案:A10、用于几何放大乳腺摄影的X射线设备应配备能阻止使用交皮具小于()的装置,A、30cmB、20cmC、15cmD、25cm正确答案:B11、用于几何放大乳腺摄影的X射线设备,应配备能阻止使用焦皮距小于()的装置。
A、30cmB、20cmC、15cmD、25cm正确答案:B12、放射性活度是指()。
A、核素的寿命长短B、核素的化学性质是否活跃C、稳定核素是否发生衰变的概率D、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正确答案:D13、()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考试试卷姓名:部门:工号分数:一、单选题(共5题,每题5分)1、辐射,是以(A )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能量的统称。
A、波或粒子B、电荷C、分子D、原子2、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将辐射分为( C )。
A、光辐射与热辐射B、太阳辐射与电离辐射C、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D、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3、以下哪项是辐射当量剂量的国际标准(SI)符号( B )。
A、eVB、SvC、BqD、rad4、按照潜在的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五类,其中Ⅲ类表示(C )。
A、极高危险源B、高危险源C、危险源D、低危险源5、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几类(B )。
A、2类B、3类C、4类D、5类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10分)1、电离辐射分为(AB )。
A、粒子辐射B、高能量电磁波C、低能量电磁波D、超声波2、下列属于电离辐射的有(ABC )。
A、α粒子B、γ射线C、X射线D、红外线3、辐射污染对人体带来哪些危害(ABCD )。
A、使细胞的衰亡加速B、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C、造成细胞畸形D、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4、辐射的生物效应按照照射剂量率分为(CD )。
A、早期效应B、远期效应C、急性效应D、慢性效应5、影响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的生物因素包含哪些(ABC )。
A、不同种系B、不同发育阶段C、不同细胞、组织或器官D、照射方式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5分)(√)1、中枢神经系统对辐射的敏感性为轻度敏感。
(√)2、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在不过分限制既伴有辐射照射又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效地保护人类及其环境,避免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3、电离辐射防护的三要素:时间、距离、屏蔽。
(√)4、辐射防护三原则:实践的正当性、个人剂量限值、辐射防护最优化。
(×)5、电离辐射主要来自于设备或装置运行时所产生,如X射线发生器,加速器等;当设备或装置开启时,会产生有害射线;当设备或装置关闭后,仍然会产生有害射线。
辐射防护考试模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辐射对生物体的损伤最小?A. β射线B. γ射线C. α射线D. 中子射线答案:D2.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时间防护B. 空间防护C. 物质防护D. 能量防护答案:D3. 下列哪种物质的防护效果最好?A. 铅B. 铁C. 木头D. 塑料答案:A4. 当辐射强度相同时,下列哪种辐射的生物效应最小?A. 连续辐射B. 脉冲辐射C. 低LET辐射D. 高LET辐射答案:C5. 辐射防护中,以下哪种单位用于表示辐射剂量?A. 戈瑞(Gy)B. 雷姆(R)C. 希沃特(Sv)D. 库仑(C)答案:C6.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措施是错误的?A. 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B. 增加辐射防护材料厚度C. 提高辐射源的功率D. 采用屏蔽措施答案:C7. 辐射防护中,以下哪种辐射防护措施最为有效?A. 时间防护B. 空间防护C. 物质防护D. 综合防护答案:D8. 下列哪种物质对γ射线的防护效果最好?A. 铅B. 混凝土C. 木头D. 塑料答案:B9. 辐射防护中,以下哪种单位用于表示辐射剂量率?A. 戈瑞/小时(Gy/h)B. 雷姆/小时(R/h)C. 希沃特/小时(Sv/h)D. 库仑/小时(C/h)答案:C10.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措施是正确的?A. 尽量减少与辐射源的接触时间B. 增加辐射防护材料厚度C. 降低辐射源的功率D. 采用透明材料进行防护答案:A二、判断题1.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防止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确保辐射安全。
(正确)2.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时间防护、空间防护、物质防护和能量防护。
(错误)3. β射线、γ射线、α射线和中子射线对生物体的损伤依次递增。
(错误)4. 辐射防护中,希沃特(Sv)是用于表示辐射剂量的单位。
(正确)5. 辐射防护中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
(错误)6. 铅对γ射线的防护效果最好。
(错误)7. 辐射防护中,辐射剂量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接受的辐射剂量。
辐射考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辐射是电离辐射?A. γ射线B. 无线电波C. 可见光D. 微波2. 下列哪种物质能吸收辐射能量并转化为热能?A. 木材B. 玻璃C. 铅D. 空气3.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方法是错误的?A. 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B. 采用屏蔽材料C. 提高辐射检测设备的灵敏度D. 直接面对辐射源4.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用品是用来防护β射线的?A. 铅围裙B. 防护眼镜C. 防辐射服D. 防辐射手套5.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措施是针对外照射的?A. 固定源防护B. 移动源防护C. 内部防护D. 外部防护6.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原则是错误的?A. 时间防护B. 距离防护C. 屏蔽防护D. 越大越好7. 下列哪种辐射检测设备是用来检测γ射线的?A. 剂量计B. 辐射报警器C. 辐射光谱仪D. 辐射检测笔8.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材料具有最好的屏蔽效果?A. 铅B. 混凝土C. 铁D. 木材9.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措施是用来防护中子的?A. 铅围裙B. 防中子服C. 屏蔽材料D. 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10. 下列哪种辐射防护方法是用来防护y射线的?A. 铅围裙B. 防护眼镜C. 防辐射服D. 防辐射手套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辐射按照能量高低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种类型。
12. 外照射防护通常采用____、____和____等方法。
13. 辐射防护的三原则是____、____和____。
14. 放射性物质衰变时会释放出____、____和____等粒子。
15. 辐射防护材料需要具备____、____和____等性能。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辐射防护的目的主要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17. γ射线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可见光快。
()18. 内部照射防护的主要措施是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
()19. 辐射防护设备的使用可以完全避免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1.辐射有哪些化学效应及生物学效应答:化学效应:1.水分子:水分子对辐射很敏感,当它接受了射线的能量后,水分子首先被激活,然后由激活了的水分子和食品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2.蛋白质:射线照射到食品蛋白质分子,很容易使它的二硫键、氢键、盐键、醚键断裂,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三级、二级结构,改变物理性质。
3.脂肪:辐射对脂类所产生的影响可分为三个方面:理化性质的变化;受辐射感应而发生自动氧化;发生非自动氧化性的辐射分解。
4.碳水化合物:一般来说相当稳定,只有大剂量照射下才引起氧化和分解。
在食品辐射保藏的剂量下,所引起的物质性质变化极小。
5.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中以VC的辐射敏感性最强,其他水溶性如VB1,VB2,泛酸,VB6,叶酸也较敏感,VB5(烟酸)对辐射很不敏感,较稳定。
脂溶性维生素对辐射均很敏感,尤其是VE,VK更敏感生物学效应:1.微生物微生物接受辐射后细胞内DNA受损,即DNA分子碱基发生分解或氢键断裂等。
由于DNA分子本身受到损伤而致使细胞死亡或细胞内膜受损膜内由蛋白质和脂肪(磷脂),这些分子的断裂,造成细胞膜泄露,酶释放出来,酶功能紊乱,干扰微生物代谢,使新陈代谢中断,从而使微生物死亡;当水分子被激活和电离后,成为游离基,起氧化还原反应作用,这些激活的水分子就与微生物内的生理活性物质相互作用,而使细胞生理机能受到影响。
2.酶没大部分由蛋白质构成,所以与其原理相似3.病毒用γ-射线照射有助于杀死病毒。
4.真菌酵母与霉菌对辐射的敏感性与无芽孢细菌相同。
霉菌会造成新鲜果蔬的大量腐败,用2kGy左右的辐射剂量即可抑制其发展。
酵母可使果汁及水果制品腐败,可用热处理与低剂量辐射结合的办法杀灭。
5.昆虫辐射对昆虫的效应是与其组成细胞的效应密切相关的。
对于昆虫细胞来说,辐射敏感性与它们的生殖活性成正比,与它们的分化程度成反比。
辐射对昆虫总的损伤作用是致死,“击倒”(貌似死亡,随后恢复),寿命缩短,推迟换羽,不育,减少卵的孵化,延迟发育,减少进食量和抑制呼吸。
电磁辐射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电磁辐射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1)等效辐射功率:答:①在1000 MHz 以下,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对半波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的乘积。
《辐射生物效应》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生活史: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
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来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灭菌: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物理、化学手段将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芽孢和孢子全部杀死。
新陈代谢——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转变成细胞组分,同时产生废物并排泄到体外的过程。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
生物固氮:常温常压下,固氮生物在体内固氮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大气中的分子态N2还原成为NH4+的过程。
生活史: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前后相继,有规律地循环的全部过程。
原始生殖细胞: 产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早期细胞。
辐射诱变育种:生物的种类、形态、性状,均受其自身的遗传信息所控制。
辐射育种(radioactive breeding techniques)是利用射线处理动植物及微生物,使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产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生物体有关性状的变异,然后通过人工选择和培育使有利的变异遗传下去,使作物(或其它生物)品种得到改良并培育出新品种。
这种利用射线诱发生物遗传性的改变,经人工选择培育新的优良品种的技术就称为辐射育种。
相对生物效应RBE:由于各种辐射的品质不同,在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辐射的生物效应是不同的,反映这种差异的量称为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effectiveness, RBE)。
相对生物效应是引起相同类型相同水平生物效应时,参考辐射的吸收剂量比所研究辐射所需剂量增加的倍数。
微小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发现累积剂量在以下的单次或持续低剂量率的X线、γ线辐射,可以诱导产生与大剂量辐射明显不同的效应。
证明低于该剂量水平的辐射可以刺激动物的生长发育、延长动物寿命、提高生育能力,还可以增强动物和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发生率等。
这些现象称为兴奋效应(hormesis)。
微小剂量辐射的适应性反应:经微小剂量(如50~75mGy)辐射预处理的细胞、脏器或整体动物,当它相继接受较大剂量辐射时,能够对损伤产生抗性,尤其在增强DNA的修复能力和减轻染色体损伤等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这种现象称之为适应性反应(adaptive response)。
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通过互补DNA克隆分析获得的短序列。
是cDNA的3端或5端的序列。
生物监测:是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角度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评价和预警。
指示生物:又叫做生物指示物(bioindicator),指那些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能通过其特性、数量、种类或群落等变化,指示环境或某一环境因子特征的生物。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之前,在不同生物学水平(分子、细胞、个体等)上因受环境污染物影响而异常化的信号指标,是以研究污染物作用下生物体内各种指标的变化为特征的。
生物修复:广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利用各种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性,吸收、降解、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的治理技术。
狭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降解、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技术。
生物吸附:生物体特别是微生物菌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超富集植物:是指那些能够超量积累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植物,通常指对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吸收量超过一般植物 10~500 倍以上的植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植物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答:减数分裂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减速数分裂是与植物的有性生殖相联系的,它发生在特殊的细胞中,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速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二个配子相结合,形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
这样周而复始,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和类型。
因此,减速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前提,是保持物种稳定性的基础。
同时,在减速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交叉和片断互换,从而使同源染色体上父母本的基因发生重组,双而产生了新类型的单倍体细胞,这就是有性生殖能使子代产生变异的原因。
2.植物的种子在萌发前为什么要经过“休眠”这一相对静止阶段答:种子在萌发前经过休眠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A 由于种皮阻碍了种子对水分和空气的吸收,或是种皮过于坚硬,使胚不能突破种皮外伸长;B 由于种子内胚尚未成熟,或种子的后熟作用。
C 由于某些抑制性物质的存在,阻碍了种子的萌发。
3.简述哺乳动物的分类。
答:现代哺乳动物的特征是具有毛发、乳腺、特化的牙齿、三个中耳听小骨等。
大部分学者认为白垩纪中期的哺乳类分化为2个亚纲:原兽亚纲和兽亚纲;兽亚纲下属3个次纲:鸟子宫次纲、后兽次纲和真兽次纲;而真兽次纲下属12个目,其中包含了绝大部分现代哺乳动物,如食肉目、灵长目、偶蹄目、奇蹄目、啮齿目、贫齿目、兔型目等。
4. 简述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
答:机体受辐射作用时,根据照射剂量、照射方式以及效应表现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常将生物效应分类表述。
按照射方式分:外照射与内照射;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按照射剂量率分:急性效应,慢性效应按效应出现时间分:早期效应,远期效应按效应表现的个体分:躯体效应,遗传效应按效应的发生和照射剂量的关系分: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5. 简述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答:辐射因素:辐射类型、剂量和剂量率、照射方式机体因素:种系差异、性别、年龄、生理状态、健康状况介质因素:辐射防护剂、辐射增敏剂6. 简述辐射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答:辐射育种是采用人工创造新的变异类型,具有打破性状连锁、实现基因重组、突变频率高、突变类型多、变异性状稳定快、方法简便且缩短育种年限等特点。
辐射育种是核技术在农业中的最主要的应用,中国在这一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全球通过辐射育种方式培育了2376个品种,我国建立了完整的辐射育种程序,培育了645个,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
与此同时,创造出两千多份优异突变新种质、新材料,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作为原始材料用于新品种选育,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辐射诱变良种作物每年为中国增产粮食近40亿公斤、棉花约亿公斤、油量亿公斤。
7. 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作用的基本原理答:电离辐射对生物分子的作用包括直接和间接作用。
前者指辐射直接在生物分子上沉积能量,引起分子和原子的电离和激发,导致分子结构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也就是说,吸收能量和出现损伤发生于同一分子上。
若吸收能量的是某一分子而受损伤的却是另一分子,这就是间接作用。
换言之,辐射吸收的原初过程发生于损伤分子的“环境”中。
这个环境物质可以是同它紧邻的其它生物分子,也可以是作为介质的水。
辐射能被“环境”物质吸收后,通过分子间能量传递,或通过释放可扩散的高活性自由基(包括水的辐解产物和生物分子自由基)再攻击生物大分子,从而间接地引起损伤。
8. 电离辐射引起DNA分子损伤的类型答:电离辐射可导致生物DNA发生各种损伤,主要包括碱基损伤、链断裂和交联。
(1)碱基变化(DNA base change):有下列几种:碱基环破坏;碱基脱落丢失;碱基替代,即嘌呤碱被另一嘌呤碱替代,或嘌呤碱被嘧啶碱替代;形成嘧啶二聚体等。
(2)DNA链断裂(DNA molecular breakage):是辐射损伤的主要形式。
磷酸二酯键断裂,脱氧核糖分子破坏,碱基破坏或脱落等都可以引起核苷酸链断裂。
双链中一条链断裂称单链断裂(single-strand breaks, SSBs),两条链在同一处或相邻处断裂称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 DSBs)。
双链断裂常并发氢键断裂。
(3)DNA交联(DNA cross-linkage):DNA分子受损伤后,在碱基之间或碱基与蛋白质之间形成了共价键,而发生DNA-DNA交联和DNA-蛋白质交联。
9. 简述生物监测的特点及优势答:(1)能够监测污染物毒性。
物理化学监测技术只能检测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无法反映污染物的毒性及对其生物风险进行评价。
(2)具备实时在线监测的功能。
(3)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物理化学监测技术往往需要定点定时进行采样分析,难以做到实时在线监测及预先报警的功效。
与物理化学监测技术相比,生物早期预警系统不需要化学试剂,运行和维护费用都比较低,更容易普及。
因此、生物监测具有敏感性、长期性、连续性、经济性、非破坏性和综合性等优势,目前已在生态系统环境监测、总量控制、环境风险评价、环境污染早期预警、突发事件监测和环境标准制定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
10. 简述转录图谱意义答:可以了解基因的精确位置和功能;可以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了解不同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了解正常情况与不正常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情况;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序列图谱一起成为破译基因这部天书,了解生命的真谛的基石11. 简述HGP 可能给人类带来的隐患答:主要体现在社会平等与基因歧视、科技进步与基因技术滥用、社会公正与基因成果利益的均等分配、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基因安全等几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基因武器、基因歧视、基因掠夺、基因专利、基因伦理等。
12. 简述植物修复技术的定义和主要修复机理。
答: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功能将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分解、富集和稳定的过程。
由于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和环境行为不同,加之植物新陈代谢的各异,植物修复污染物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总体上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转化、植物稳定和植物根际过滤。
三、论述题(每题16分)1、植物修复铀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
答:就铀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而言,影响植物修复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植物种类、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土壤改良剂、铀的化学形态和农业施肥措施。
不同植物对铀吸收能力与累积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如向日葵和印度芥菜相比其他植物积累较多的铀,被认为是铀富集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铀的累积也不同,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较多铀,而木本植物铀主要累积于根部。
土壤理化性质,如质地、有机质、土壤水分、pH 值等对铀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影响。
土壤粘滞性强、有机质含量高、水分含量低、过高或过低的土壤pH通常会降低铀的生物有效性,抑制植物对铀的吸收。
微生物作为植物根部的共生体,通过增加根际产生的CO2、释放有机酸等螯合物、降解矿石、分解有机物等途径,会间接影响着土壤中铀的形态,从而影响植物对铀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