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摘要:地理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意味着地理课程权利的重新分配,意味着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重组。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地理教师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主导与决定性的作用。
地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和途径有:教材资源、师生互动中生成的资源、生活资源、地理教师资源、校本资源、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
关键词: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和途径引言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仅仅是地理教材、参考书、练习册、地图册的利用。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教与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单一的,而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学习要特别注重过程和方法。
因此,在地理课程实施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现有条件开发切合学生实际的地理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寻找一切能进入地理课程编制过程中的资源及能进入课程的资源。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地理课程实施的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1 地理课程资源概述1.1地理课程资源的含义根据信息资源学的观点,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和存在物。
与此相应,地理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和直接的条件,它包括直接决定地理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社会对于环境的认识与支持状况等因素。
[1]现实中的许多地理课程资源往往包含着地理课程的要素来源,也包含着地理课程实施的条件,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课程资源。
1.2地理课程资源的分类在地理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地理课程资源的范围是很广的。
地理课程中学生资源的开发摘要:学生本身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
开发学生资源,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创设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开发;学生资源;创设活动;激发兴趣学生本身就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
学生作为地理课程建设的主体,其表现为:首先,学生是地理课程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
其次,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是主体,他们创造校园文化的过程,就是加工课程资源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踏入学校时,都带着他过去生活的经验、情感、兴趣。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与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有不同的经验,生活在高原、平原、山区、海边的孩子,其经验也各有不同。
教师将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经验融合,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并且可以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开发身边地理知识,引发学生兴趣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发兴趣,以引进要讲述的教材。
如讲“季风的形成”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冬天在屋里一开门就会感受到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这是因为屋内外气温差异造成气压高低差异而产生的空气流动,就类似于冬季风;让学生课外调查本社区的人口增长状况,认识人口增长快这一问题;让学生了解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电的开发等。
开发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创设地理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地理课程应注重地理活动的设计安排,以其新颖独特、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地理课本知识的理解、消化,帮助其解决一些课本上疑难问题,巩固课本知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具体做法有:1.鼓励学生把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方式搜集地理信息,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的结果,编辑成地理小报、地理墙报、板报;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并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中学课程资源第5期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与地理相关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乡土课程资源在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也随之升高。
为了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地理教师应重视这项工作,以生活为基础,以地理学科体系为支架,充分挖掘身边的地理事物,使乡土资源与地理知识交相呼应,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当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成果甚少,效果欠佳,所以教师更应该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探析。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述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可以将其总结为一个区域在长久的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的自然财富与社会财富。
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动的一切。
由此得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指乡土课程资源中对地理课程具有创造性价值的内容。
二、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意义基础课程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乡土课程就成为地理学科新的探究方向。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能展现出区域的自然特色和社会特色,弥补基础课程过于普通的缺点,同时能够达到展示地方独特风采和实现个性教育的目的。
地理教师应当明确这项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地理教材的建设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所使用的地理教材主要有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
各种版本教材中所设的自学窗、案例分析、自主活动仅能体现特定地区的特点,对于全国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相对困难。
地理乡土教材是地理教学中很重要的工具,既有助于增加地理教材的版本,使全国地理教师在教学时有更多的借鉴资源,又有助于地理教材适应本区域的教学,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教学内容。
各地区可依照自身情况,或编写整本地理乡土教材,或以现存某种版本的地理教材为主体,对其中的活动、案例进行修改,使其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地理教材。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并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包括除教材以外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必备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机、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东西两半球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与交通图、中国地形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图、本县(市)地图、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等。
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特别是地理信息资源的积累。
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和教学软件,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电教软件等。
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教学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
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三)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区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员演讲、座谈,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浅析新课改下地理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摘要】地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即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以及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地理课程实施,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的的教育资源。
本文从地理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分类出发,解析了新课改下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近年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功能、评价标准等方面提出新的理念。
在此基础之上,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被正式提出,而且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的加强,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已日渐明显。
然面,我国对于课程资源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课程资源对广大教师而言也是新事物。
1.地理课程资源概述1.1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要了解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首先需要弄清课程资源概念。
课程资源是一个内涵十分宽泛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
现列举几种代表性的说法如下:“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发展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因素来源的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综上所述,地理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概念也应该包含上述三层涵义。
地理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即广泛蕴藏于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以及自然中的所有有利于地理课程实施,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的的教育资源。
1.2地理课程资源的分类地理课程资源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划分方法:依据功能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依据性质可划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依据空间分布可划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依据呈现方式可划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地理课程资源依据其他标准还可以划分为相应的类型,在此不一一涉及。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作者:王瑶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03期摘要:本文针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新课程所依托的课程资源,提出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包括对地理课程资源开放利用创新的认识,以及创新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地理;课程资源;创新;原则;途径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3-0102-02新课改从2001年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校、各个教研组、各位教师都逐渐地参与到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来,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不少的资源。
8年过去了,当我们面对资源库里的海量资源时,有多少是实效的呢。
那些过时的数据和影像、模糊不清的字迹和图片、粗糙浅显的动画游戏,看起来是不是已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呢。
回忆当初,这些资源都是一点一滴积攒而得,而且,有一点多媒体信息资源就如获至宝般珍藏起来。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发展和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当代教育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责任。
试问,如果不进行地理课程资源的创新,怎能有以创新性地理课程资源为前提和依托的创新性地理教学。
没有不断的创新性地理教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思维的激活势,必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动力减弱,长此下去,我们怎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怎能为培养出时代需要的接班人,助上地理教育的一臂之力呢。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地理课程资源。
如何实现呢?简单说来,创新地理课程资源,就是在原有地理课程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再配置,再整合(新增、替代、改进),进而提高现有地理课程资源的实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五条原则和途径与老师们交流。
一、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原则1.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童心、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和积累新奇、鲜活、直观、形象的事实或现象。
不断地用那些新的,乐不可支的笑话,忍俊不禁的漫画、惊讶疑惑的奇闻、为之一震的影像,来新增或替代原有的教学素材。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策略及建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策略和建议,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 多角度开发资源: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资源开发。
教师可以寻找与地理有关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杂志,从中选取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资料。
可以考虑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资源,如地理网站、地理博客、地理教育软件等。
通过多角度的资源开发,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关注地理实地考察:地理实地考察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川、河流、湖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带领学生到城市的地理景点进行参观学习。
可以利用地图和模型等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式体验地理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利用地理教学媒体资源:地理教学媒体资源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电视、录像、幻灯片等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清晰、生动的地理图像和地理现象。
可以利用地理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地理学习和实验。
通过利用地理教学媒体资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学生在课外进行地理拓展学习,可以通过阅读地理相关书籍、观看地理纪录片和参加地理兴趣小组等方式实现。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推荐一些优秀的地理书籍和电影,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通过课外拓展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地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5. 利用地理游戏和地理竞赛:地理游戏和地理竞赛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效的课程资源。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地理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和热情。
通过利用地理游戏和地理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龙源期刊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作者:张丽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9期◆摘; 要: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学校、地理科组、地理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自主开发各种教学材料、工具、场所等地理教学资源,旨在科学高效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体现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突出学校的课程特色。
本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利用人力资源、校内各类资源、校外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及人文地理资源、媒体资源库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协调机制,探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途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索,同时也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有利于教学相长,形成学校地理学科的办学特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充分利用人力资源1.使地理教师成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充分调动和鼓励地理教师学习课程理论,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主动开发校本地理课程资源。
加强地理教师的团结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提高学校地理教师开發与运用校本地理课程资源的总体力量。
地理教师要提高课程理念素养,了解地理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在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地理教师不仅要成为校本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而且也应该是学生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2.发挥学生在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在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角色定位。
学生应是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地理学习的主人;学生应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与探索性活动服务;学生应成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带动家长成为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充分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地理经验,特别是对于移民城市来说,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经历、见闻、生活经验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资源极易开发,但又经常被忽略,应将此类资源加以优化整合。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强效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中地理教师已经逐步意识到对课程教学进行多维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一系列工作可以被形象地概括为“开源+疏流”,其中“开源”所指的便是对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进入高中阶段后,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难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更需要学生形成均衡性和全面性的素养框架。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一、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现状(一)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挖掘力度不足“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这是在教育界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自然也同样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
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却发现,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中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习惯于以“牵引”的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将自己和学生完全打造为知识的“输出者”和“接收者”,且很少为学生提供自主理解、消化的机会和时间,遑论帮助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来形成独特的认知成果。
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阶段追求思维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当中已经暴露出了很大的弊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会大大受限,无法真切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同时也会感受到过大的课堂学习压力,其地理认知的积极性亦会被严重挫伤,最终导致他们学习进度放缓乃至完全停滞。
(二)课外资源引入、利用程度不够从本质上来说,高中地理是一门以自然和人类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课程,这就意味着地理知识在广阔的天地中都有着巨大的“存在感”,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提炼出有益于学生地理素养提升的“养料”。
但是出于对高中地理知识容量的片面认知,很多教师都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课内资源的开发中来,忽视了对课外资源的有机引入和深度利用,很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必要的拓展,也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学习视野拓展到课本之外。
如此一来,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无法得到有效的拓展,对很多知识、技能的理解也只能从有限的几个角度出发,很难构建起富有实际效用的课程思维认知框架,让自己的成绩提升失去了更多的支点。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研究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使学生对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
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一、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意义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主要是指将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有效的开展地理课程教学。
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1.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丰富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亲近地理知识,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3.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
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通过对本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的研究,可以使学生理解和关注本地区的地理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
二、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借助于多种方法和手段。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实地考察与调查。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本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的现状和特点。
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感受地理环境,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图像资料的利用。
将图像资料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可以利用卫星影像、地理地图等图像资料,展示本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等地理现象。
3.本地区特色活动的开展。
利用本地区的特色活动,如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等,开展相关的地理教学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策略及建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下面就是一些策略和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
1. 多样化资源:教师应该利用各种类型的资源,包括教科书、地图、图表、实地考察、多媒体资料等。
多样化的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活字资料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地理相关的文章、新闻报道、杂志等,作为教学资源。
通过阅读这些活字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地理发展和地理事件,增加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关注和深入了解。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自然地理景观或人文景观进行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地理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地理景观、地理过程和地理事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
5. 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地理学习网站、地理模拟软件等,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和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进行在线地理学习和交流,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
6. 学生主导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7. 教学设计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保持灵活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和教学策略。
地理教学应该是因材施教的,教师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资源、实地考察、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供丰富的地理学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高效地进行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
一、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1. 整理已有资源学校或教育机构通常已经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包括地图、教科书、多媒体资料等。
教师可以先整理这些已有资源,了解每个资源的内容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
2. 制作新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制作新的地理教学资源。
例如,可以制作交互式PPT、教学视频、虚拟实验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寻找外部资源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途径,寻找外部地理教学资源。
例如,可以找到相关的学术论文、专业书籍、地理数据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地理知识,为地理课程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案例。
二、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1. 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地理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使用多媒体等视听工具,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激发学生的思考地理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地理问题。
例如,可以利用地图等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地理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展示实时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4. 提高地理素养地理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技能。
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增加他们的地理见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5. 促进学习评估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
例如,通过设计在线测验、制作交互式练习题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式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证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地理课程实施的效果和水平。
过去,由于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内容和价值认识不够,导致大量有教育意义的地理课程资源闲置与浪费,其教育功能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与发挥。
随着人们对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倍受关注和重视。
一.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 开发乡土地理教材
乡土地理教材即是根据本乡本土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状况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发展而编写的,能鲜明突出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的材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乡土地理教材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可以起到强化作用,使学生在熟悉家乡地理事物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增强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通辽市地理》的编写中,设计了通辽市经济区位图,通过区位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出通辽市经济位置的优势。
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等过程,合作设计通辽市经济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使学生不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了创新精神,而且激发了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的热情[5]。
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历史较长,在其进一步的开发过程中,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注意符合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地方乡土特色;在科学性原则基础上,体现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多设计一些自主性、参与性、探究性活动等,从而有利于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2 . 构建情景要素信息库
情景要素信息库即是将具体事例设置为教学情景或场景,以光盘、图片等形式储存,并通过现代化手段加以再现,随时为地理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情景要素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案例,即教师创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策略等;二是教学资源,即教学中所需用的图片、材料等。
由于情景要素由实际案例构成,既可以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也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进行地理学习。
例如,讲解“天气和气候”一课时,教师就可根据主题创设情景: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与卫星云图,判别不同天气符号,让学生争做天气预报员等,营造地理学习氛围,使本课程在情景中深化学习、深入探究。
创建情景要素信息库,应针对地理课程教材、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地理事象、数据、景观图片以及歌曲、诗词等创设情景,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储存,以便及时快速地提取,灵活机动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情景要素信息库的构建是随着地理课程改革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在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所收集的案例应该真实、典型,所设置的情景应该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才能激发探究欲望,实现资源共享。
3.建设地理实践基地地理实践基地是学校或地方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精心策划而逐渐建成的地理实践场所。
学生在地理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实习、考察活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锻炼各种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例如,重庆市的南泉实践基地,内容极其丰富,教育功能全面。
围绕烈士墓的瞻仰、地史的探索、经济发展成果的参观、花溪河污染的调查和南泉经济发展的设想,可对学生进行国情、乡情、爱国主义、环保等教育;观察褶皱、断层、河流的侵蚀堆积,温泉、溶洞、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参观地质科普馆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调查等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南泉山清水绿,石美洞异,泉奇瀑飞,景色迷人,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
由于地理实践基地主要是为了配合乡土地理教学,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实践环境。
因此,地理实践基地应选择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的场所,例如,缙云山侧重是植物实践基地,华莹山主要是地质实践基地等。
另外,地理实践基地还应便于学生进行地理科学探究、地理考察等实践活动,一般选择在学校或所在地周边地区,可以节省开支。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对其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更新的过程,对其开发利用也需要在动态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因此,地理教学中应积极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地理课程资源优势,从而有助于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式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学校、教师的共同参与,三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
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际上也是如何把课程资源引入教学活动的过程。
可供参考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问题――探究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电视、广播、工厂、农村等丰富的课程资源,提倡探究式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地理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时,让学生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展开讨论,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了“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后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
又如,学习“世界的人种”时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在网络上分别查找和整理三大人种的资料,将查到的资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成计算机展示作品是后学生轮流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2、实践――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地图”时让学生踏勘并绘制学校的平面图:讲“等高线”时让学生利用泡沫塑料、沙土制作等高线模型,识别等高线上的山峰、山脊、山谷;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自学地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
3、情境――陶冶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的。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学习“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国内外环境现状的音像和图片,也可以与当地环保机构联系,带领学生考察环保先进和落后的企业及周围环境、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
当学生目睹因滥伐森林而导致动植物减少、自然灾害加剧,因工业污染而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面对这样的真实情境,学生的心灵必然受到震撼,从而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师还可结合重大环境节日,如“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环境日”出版宣传橱窗,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书法、摄影、演讲、征文和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