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7
《中国可持续发展》说课稿今天我讲授的是鲁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型是新授课,需一课时。
这节课学习主题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必修3立足于必修一,2 ,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节课主要带领大家探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始终要贯彻的一个理念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基于我对教材的分析,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教学要求和高中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2.说明我国针对国情,为解决全国性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
3.通过分析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自己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过程和方法1.学生收集近期有关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新闻资料,并且以小组调查(拍摄照片、查阅资料)我国或本地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大家进行讨论和分析出国家现阶段的国情,试着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积极承担起作为公民的责任。
3.培养学生重视实践、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和要求。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是: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涵义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本课的重难点,因为人口、资源、环境国情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从容说课本节教材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节,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
本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教学时可用参考资料中的例子引入对本节课的学习。
然后向学生提供“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概况”,供学生讨论分析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将图6.13及教材100页的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中国2l世纪议程》是指导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行动方案,通过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是具体、可操作的。
指导学生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些战略框架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集约型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P100的活动是对本节第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考。
该活动也可放在本节教学的开始,让学生讨论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在教学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时,可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以清晰地印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
关于清洁生产需要强调两点:(1)清洁生产是全过程的,从自然资源开采到加工;(2)清洁生产的概念是相对的,是与现行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
对产业的发展而言,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清洁生产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分析案例2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对清洁生产的过程分析、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也可启发学生搜集清洁生产的案例讨论、分析,或为某个企业设计清洁生产模式,画出流程图;如果当地有清洁生产企业,也可组织学生参观、访谈。
在分析案例3时,引导学生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虑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效益。
《可持续发展》说课稿《可持续发展》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
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正确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
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要求,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学会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节约资源的习惯,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依据: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不但给当前的人类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这种困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依据:由于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够,因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显得尤为重要。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新《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第六课的主题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共设置了两个项目的内容:第一个项目“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主要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正确选择,是我国的战略决策;第二个项目是“我们在行动”,主要讲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对公民的要求。
第一个项目是第二项目的铺垫,有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才能在行动中贯彻实施。
我所说的第一的项目有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
第一个层次“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感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并对这些状况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
第二个层次“可持续发展是正确的选择”,是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进而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整节课内容是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地进行,沿着“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编写。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意识,从而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意识。
(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
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严峻性是本课的重点,因为人口、资源、环境国情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学习的难点,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关系。
从理论本身的抽象程度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抽象程度较高,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是高中地理必修 2 第六章的内容。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通过学习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规律,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后续学习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2)理解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产生的背景、核心观点及影响。
(3)能够运用案例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在实践中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图表和案例,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观点及演变历程。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1)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2)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经对人地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和内涵缺乏系统的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基本脉络和主要观点。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不同人地关系思想的理解。
可持续发展(优秀5篇)篇一:可持续发展篇一第16课时走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战略。
[课前预习]1. 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什么?2. 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是什么?3.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4. 如何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5. 简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知识点讲述]1. 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答: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是什么?答: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再加上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3.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答: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智力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加大。
负面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4. 如何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答:①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也就是既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既要注重人类当前的利益,也找注重人类未来的利益。
③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5. 简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