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1.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如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互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阶段性原则。
(4)从概念到行动: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什么?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口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资源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资源问题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2.了解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联系“中国21世纪议程”,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3.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战略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的损失,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2.让学生讨论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2.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3.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措施。
难点1.绿色GDP、人类发展指数。
2.掌握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损失的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文字资料和漫画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结合实例归纳分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接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是它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的这幅漫画,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态度和责任?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新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在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中,共同组成了复合系统。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项目: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1、我国面临着怎样的严峻人口形势?(或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了沉重的负担。
(2)就业压力越来越大;(3)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我国面临什么样的资源形势?)(1)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2)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加上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3、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或我国面临什么样的环境形势?)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4、我国环境问题的危害(影响)怎样?环境恶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或: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我国应怎么做?为了让天更蓝、山更秀、水更清,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第二项目:我们在行动1、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实行了什么国策?这一基本国策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第一课时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目标点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提高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解读重、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学法推介:、通过图片、案例等材料感受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2、通过具体的情景交流、探讨解决的具体方法。
学前准备:、收集与人口、资源、环境有关的资料。
2、调查当地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学习流程:(一)自主构建、我发现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并将需要掌握的问题在教材中标注下来)2、知识结构整理:(二)展示交流、阶段小结: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的任务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小组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
对组内共疑的问题在班内寻求答案。
2、(1)身临其境:观看下面的图片资料,想一想,它们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还收集到了哪些相关资料?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公交站台招聘市场最近统计我国新增人口:每年:北京+青海每月:一个大县每周:一个小县每天:4.1万每小时:1721人每分钟:29人流泪的地球土地沙化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非常严峻。
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
土地沙漠化已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污染的河流工厂的浓烟我国目前82%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20%已完全丧失使用功能。
上面的图片分别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篇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文章来源课件 w ww.5y k j.co m九年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l 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l 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能力目标:l 能深刻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l 能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l 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l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l 结合我国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提高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继承并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图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进一步归纳出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探讨的话题。
严重问题现状影响人口问题人口过多过快增长资源、环境、就业压力、经济、综合国力、人民生活资源问题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总体恶化、局部改善、远远赶不上、逐渐扩大自然灾害、生态平衡、身体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二、学习新知(一)自主学习和讨论1、自主学习:学生对照导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本p78—84,独立完成“学习新知”中的7个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3)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及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4)我们在行动中的“我们”都包括谁?(5)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分别是什么?(6)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第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在行动)教学设计第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时我们在行动目标点击: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科学发展观,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落实各项环保行动。
2、能力目标:能够针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指定的方针、政策;明确自己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责任。
解读重、难点:“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做出贡献”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学法推介:1、通过具体的情景探讨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方法。
2、调查当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分析这样做的必要性。
学前准备:1、收集与落实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宣传标语。
2、收集节约资源的小窍门与大家分享。
学习流程:(一)自主构建1、我发现的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并将需要掌握的问题在教材中标注下来)2、知识结构整理:(二)展示交流1、阶段小结: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的任务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小组形成简单的知识网络。
对组内共疑的问题在班内寻求答案。
2、(1)小调查:三代人兄弟姐妹数量调查调查对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数量①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②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算一算: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我国少生了4亿人,并使13亿人口日推迟4年到来。
①估计一下,我们每天的平均花费是多少?一年呢?十八年呢?4亿人呢?②现身说法:实行计划生育对家庭和国家分别有哪些好处?③通过了解这些知识,你有何感想?(三)、重点探究:2008年1月8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的通知》指出,鉴于塑料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今后各地人民政府、各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所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
(1)我国为什么要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2)请你列举:近几年党和国家还采取了哪些节能减排具体措施?(3)国家如此重视节能减排活动说明了什么?(4)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我校拟举行“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主题活动。
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在行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贡献力量。
2.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行动。
3.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或黑板白板;•教学素材: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图片、案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实例。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可持续发展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可持续发展对我们和地球环境很重要?步骤二: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课件或者黑板白板,向学生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重点包括:•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够保护地球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等。
步骤三:原则和方法(15分钟)向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包括:•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倡循环经济;•增强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加强教育和培训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步骤四:可持续发展行动(20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实例,如:•减少废物产生,进行垃圾分类;•灭灯节能;•多乘公共交通工具;•餐厅不打包剩饭剩菜;•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你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了哪些可持续发展行动?•你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步骤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梳理和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引导他们思考:•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你以后会在哪些方面采取可持续发展行动?5.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编写一个小小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列举自己将要采取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并说明其意义和目标。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教案主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间: 3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
2. 着重介绍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等方面。
3. 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骑自行车代替开车、节约用水,把废物分类等。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性。
2. 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真正做到环保。
2. 如何让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并互动,学生互动练习。
2. 小组合作,研发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Step 2.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通过讲课,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
Step3. 着重介绍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等方面通过ppt展示,讲解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以前,如节能减排、环保意识、低碳生活等方面,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Step4. 小组讨论,研发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实践可持续发展,例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节约用水,把废物分类等。
然后让小组代表展示出来,由其他学生进行投票,并进行探讨。
Step5. 实践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例如:在家庭中实践节约用水,把废物分类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体现所学知识,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建立起环保的意识。
Step6. 总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强化适当练习。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拥护者,让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评估:1. 通过每堂课的小组讨论和展示,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2. 通过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估,看学生到底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九年级政治教案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内容标准:三4.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法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为依法保护环境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二)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懂得环保行动中自己的责任。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
本课时是从法律层面上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依法保护环境的基本措施,增强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依法保护环境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
本课的两个课时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是本单元知行合一教育目标的落脚点。
第一层次“我国已形成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立法状况,了解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第二个层次“我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主要帮助学生增强依法保护环境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依法保护环境。
教学活动课前:拉近师生距离,问:同学们好,大家对电影感兴趣吗?我就先来发个《叶问》,你们是90后,我是80前,咱们相聚一起是部什么电影呢?••••••我们这些《大兵小将》今天组建的思品课堂,必定《非常完美》。
(一)导入:图片对比,震撼心灵,引发思考: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请看一组对比图片问:如果你就生活在图片所在地,你愿意生活在哪里?生:好的环境中。
为什么?——破坏严重师: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优美的环境当中,但是如今人类确实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步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能力:培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我国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我国保护环境、资源的国策
科学发展观
难点: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十六届六中全会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指出,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中指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自主复习
1、学生复习课本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学生一人到黑板板演
2、小组内交流知识结构
3、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结构,教师补充相关材料
三、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情景一:洪水滔天―――无情的洪水吞噬了房屋,庄稼、田园―――一个人在洪水中死死的抱住一棵树,拼命喊“救命啊!”―――可是,他的声音马上被巨浪淹没。
于是他又紧紧的抱着那棵树,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发现被救上来,人们说“你真多亏了它呀―――”
情景二:洪水退走了,几个月后,被救上来的这个人兴冲冲地拿着斧子,,挥动斧子三下五除二就砍掉了那棵树,扛着还没长成大树的木头,卖钱去了,嘴里还唱着歌―――
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活动:
活动一:根据情景一寻找恩人。
请你把寻找到的恩人写道横线上,并对恩人做一件回报的事。
恩人是:A武警官兵B亲朋好友C党和政府D―――
作回报的事
活动二:寻究原因。
请对求生者四心裂肺地呼喊“救命啊”原因各抒己见。
活动三:请你以“恩将仇”报为主题,设计两道简答题。
四、材料推荐
长期以来,资源的过渡消耗和浪费严重,所浪费资源比实际使用要多功10倍。
有研究表明,我们购买和消耗的物资中有93%没有物尽其用,80%产品经一次使用后被弃置。
每年全世界对资源的浪费超过10亿美元。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和小康社会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
如果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国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国家竞争力难以持续,
国家安全难以保证。
所以一定发展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从“排除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循环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循环经济覆盖所有的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涉及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企业、每个地区乃至整个民族。
例如,一个家庭的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一幢办公大楼的节能、利用太阳能、中水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等;企业的节约降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等,都属于广义的循环经济。
狭义的循环经济则是通过废物资源化来发展经济,相当于“废物经济”、“垃圾经济”范畴。
我国要推进的循环经济,不应属于狭义的循环经济范畴。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