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2020年7月整理).pdf
- 格式:pdf
- 大小:188.22 KB
- 文档页数:3
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及分析在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依据是否承认辩证法和无产阶级使命分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的马克思主义。
最近十年内西方出现了后一意义上的许多新流派,现简要介绍如下:一、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为G.A.柯恩。
•该学派源于英国分析哲学,目前在全世界都有影响。
他们主张语义分析,认为马克思原著不准确,概念含糊,应给予加工。
强调重读和加工马克思原著,使之严谨起来。
二、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分析学派试图使马克思主义更精密,相反,解构主义则试图分解马克思主义。
该学派包括两个分支,代表人物分别是法国学者雅克.德里达和米歇尔.富科。
前者极力在语言和文本中找到社会中潜在的权力压迫关系;后者注重微观社会中权力压迫关系。
他们所关心的压迫关系不同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压迫问题。
他们不仅关心工人受压迫,而且关心男女或师生之间的压迫问题,并力图让社会中所有不受重视的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文化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英国文学教授雷蒙德.威廉斯。
该学派用马克思主义眼光看待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作品,讨论文化霸权主义,试图说明资产阶级如何用文化霸权控制人民大众,这种霸权怎样导致了人的异化。
他们在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中发现人民对这种霸权主义有一种本能的反抗。
四、社会运动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奥康纳。
该学派关注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和平主义及同性恋运动等社会运动。
尽管参加运动的人通常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但该学派极力证明这些运动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运动,试图让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为法国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娜.德尔菲。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趋势。
该学派研究阶级压迫和性压迫的关系问题,以及女人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应起什么作用。
六、马克思主义解放神学。
代表人物是美国黑人康纳.怀斯特。
该流派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符合真理,也符合正义。
他们对巴西和美洲的宗教运动进行了研究,认为信教者也相信马克思主义。
一、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柯恩(G·A·Kone)。
该学派起源于英国,是从英国分析哲学发展起来的,因此和现在盛行的分析哲学有联系。
这个学派一个重要之处是强调语言分析和语言应用,强调对概念的分析要精确,不能含糊。
他们主张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严谨准确。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原著含义模糊,这是致使许多人漠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这些人自称是没有垃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经他们加工修改后,读起来非常清楚,但再也看不到马克思主义了。
他们都痛恨辩证法,而我本人非常喜欢辩证法,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学院派在社会学、哲学领域非常有影响。
二、解构马克思主义。
这一学派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相反,他们的所为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可疑,更加模糊。
其代表人物之一的雅克·德里昂(Jacque·Delian t)探讨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在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权力结构和揭示这种权力关系:一个群体压制另一个群体。
另一个代表人物米歇尔·富克(Michel·Forker此人已去世),对潜在的权力关系也很感兴趣,他把社会当成一个切片,探寻微观中潜在的权力关系。
在他看来,这种权力关系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都存在,而人们又不重视,因而构成对人性的压抑。
他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压制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压制相比,更加具体细致。
他不仅关心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压制,也对其它的社会压制感兴趣,如男人对女人、老师对学生的压制等。
他希望社会各个领域的被压制者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自己。
解构主义在文学作品中、女权运动、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中很有影响。
德里昂很强调他本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教学前言基本内容:述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及思想家、基本思想、主要特点和社会意义等教学安排:首先总体上分析,以便有一宏观了解;继此,从历史阶段、重要性等角度选择部分思想流派和思想家进行具体深入的研讨。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观看录像、原著阅读、课程论文写作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出勤、讨论、作业),期末占60%学习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有利条件:西哲、马哲的学习基础及相关思维能力的训练困难:文化传统不同:与西方哲学(现代西哲)密切所处时代上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差异(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知识面有限: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科社、社会学、宗教、历史等众多学科和领域概论背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发展线索社会背景:理论背景:近代西方哲学等思想的困境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整个近代哲学等思想有鲜明的特征:将主客二分法,主体性原则,理性主义,思辨性和抽象性(往将现实历史的实践关系颠倒为形而上学的理论关系,企图以纯粹理论路子来解决思想的客观性和真理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思潮是盟友,共同进行了终结和消解近代形而上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有理论内容、形态和特征上共同点他们认为二者有原则性区别,马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批判和超越更坚决和彻底,所以也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等思想。
现代西哲学都打着“拒斥形而上学“的旗帜,拒绝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主义、理性主义,它们不再纠缠于形而上学的思辨,而企以各种形式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都如此,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但现代西哲并没实现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没有超越形而上学,只是以被肢解了形而上学残片反映现实生活世界,在这种已破碎的形而上学视域中,古典时代的理性蜕化为赤裸的非理性,主体性原则从人的思想和理论层次置换到人的生命和体验层次。
它们将人的生命体验,或先验化和存在论化,或将理性精神知性化和抽象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主体性原则和理性精神,而在于如何真正恢复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
一、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是柯恩(G·A·Kone)。
该学派起源于英国,是从英国分析哲学发展起来的,因此和现在盛行的分析哲学有联系。
这个学派一个重要之处是强调语言分析和语言应用,强调对概念的分析要精确,不能含糊。
他们主张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原著,使马克思主义更加严谨准确。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原著含义模糊,这是致使许多人漠视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这些人自称是没有垃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经他们加工修改后,读起来非常清楚,但再也看不到马克思主义了。
他们都痛恨辩证法,而我本人非常喜欢辩证法,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学院派在社会学、哲学领域非常有影响。
二、解构马克思主义。
这一学派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相反,他们的所为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可疑,更加模糊。
其代表人物之一的雅克·德里昂(Jacque·Deliant)探讨的重点之一,就是寻找在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权力结构和揭示这种权力关系:一个群体压制另一个群体。
另一个代表人物米歇尔·富克(Michel·Forker此人已去世),对潜在的权力关系也很感兴趣,他把社会当成一个切片,探寻微观中潜在的权力关系。
在他看来,这种权力关系在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中都存在,而人们又不重视,因而构成对人性的压抑。
他所关心的社会生活中的压制关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压制相比,更加具体细致。
他不仅关心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压制,也对其它的社会压制感兴趣,如男人对女人、老师对学生的压制等。
他希望社会各个领域的被压制者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自己。
解构主义在文学作品中、女权运动、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中很有影响。
德里昂很强调他本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三、文化的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威廉(Wilhelm几年前已去世)。
他是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早期的文学作品,讨论文化霸权问题,认为资本主义是通过文化权控制社会大众,通过压制导致社会异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讲义第一讲国外马克思主义序言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同路径1、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据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与创新;西方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与实际研究与创新;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
2、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这里面包括从现代西方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和批判马克思主义;也有从现代西方哲学回到马克思主义。
3、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研究。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流派1、分析马克思主义:英国科亨(G〃A〃Cohen)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2、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主要是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态危机的内在逻辑来批判资本主义,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主要人物是法国的高兹。
3、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同情妇女的有关观点来抨击资本主义的压迫,认为妇女的真正解放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
4、乌托邦马克思主义:认为乌托邦比苏联模式更接近社会主义。
5、后马克思主义:以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和批判解释学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并得出新的理论。
代表人物詹姆逊、德里达。
6、市场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有制与市场有机结合能同时达到公平与效率,并以此实现社会主义。
7、还有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证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三、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域: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等。
2、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对当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意义。
3、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
4、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工业文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境遇和发展,特别是与现当代西方、东方思想的关系。
四、我们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树立问题意识,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思潮一、马克思主义及其魅力1.千年马克思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千年伟人,1999年秋,英国广播公司(BBC)通过国际互联网评选过去1000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当选;路透社通过对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再度当选。
千年伟人--爱因斯坦 E=MC²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千年伟人--甘地 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win .千年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见《关于费尔巴哈》第十一条2.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学者走向马克思当代西方四大思想家共同走向马克思(1)德里达:法国哲学家、解构理论、《马克思的幽灵》、批判福山(2)詹姆逊:美国哲学家与文艺理论家、《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庆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是不合逻辑的”(3)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我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4)吉登斯:英国社会学家、“第三条道路”、改变了原先那种鲜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唯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最为深刻的分析”思考与分析千年马克思现象与当代西方著名学者走向马克思说明了什么?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更没有终结,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科学合理性);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性(价值合理性)。
马克思本人的人格魅力:梅林的《马克思传》、《回忆马克思》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关怀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表现为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个人的独立、尊严与价值的肯定。
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基本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诞生已有大半个世纪,它在中国的传播则不到20年。
时间虽短,中国人对它的理解、态度、运用却有很大的变化,这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因为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故名。
他们主要认为资本主义宣扬理性主义和工业,而理性主义和工业却并非给人们带来好处,社会出现了技术危机,人们愈来愈受到科技异化的控制,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价值。
法兰克福学派把技术理性批判进一步引向了意识形态批判,这为国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其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年代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主要有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狄奥多·阿多诺、尤尔根·哈贝马斯,美籍德国犹太人艾里克·弗洛姆等。
二、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
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
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
其代表人物除法国人让·保罗·萨特外,还有法国的列斐伏尔等。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一种社会主义,是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
1899年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首次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
民主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政治理论。
而这些党派在二战以后,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为战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的基本价值是自由、平等公正、合作互助;他们的目的是建设政治民主、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并推进国际民主的“社会主义”,形成现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即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加上社会福利国家建设;他们实现的政治手段是民主。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爱德华·伯恩施坦,俄国的梅德维杰夫等。
市场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想理论。
它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社会主义,也不同于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
它的主要特征是:1)把资源配置形式和社会制度分离开来。
把计划机制、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分开来。
他们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
2)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市场社会主义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如英国学者科亨认为:“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是因为它克服了劳动和资本的分离。
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不存在一个不拥有资本的与劳动者相对立的资本家。
”但他们对生产资料公有的具体形式有不同的看法,
如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全民股份制等。
3)他们主张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但是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何种方式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者的主张各不相同。
在西方左翼学者提出的种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影响较大的是英国学者戴维·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美国学者约翰·罗默的“证券的市场社会主义和美国学者戴维·施威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
管理学派的马克思主义
该学派关心的是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问题。
与马克思主义相比,他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早期的资本主义。
他们更热衷于把资本主义划分成不同阶段和过程,探讨每个阶段和过程中财富积累的各种模型和模式。
他们重点研究财富积累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即:资本主义财富积累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财富积累推动了其政治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又导致了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危机的加剧。
他们探讨资本主义危机实际上是探讨财富积累的危机。
与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相比,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关心的是国际分工,管理学派关心的则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二者应相互补充。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大卫·高登、法国学者米克尔·阿格雷塔等。
分析马克思主义
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国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发展潜力较大的思潮之一,是20世纪初以来流行于英美地区的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结合的产物。
该学派运用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为其确立“微观基础”。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分析哲学家G.A.科亨、美国的约翰·罗默、威廉·肖、乔·埃尔斯特等。
世界体系论的马克思主义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是新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提出的一种理论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它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与现状的总体性研究,展示一幅超越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化解南北矛盾、构建“和谐世界”这一人类社会理想的发展图景。
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和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乌托邦的马克思主义
该学派把马克思主义描绘成乌托邦的做法在西方社会从来也未中断过,但是他们所描绘的乌托邦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不同。
从理论上说,乌托邦与马克思主义是彼此矛盾的,因为马克思本人是反对乌托邦的,认为乌托邦是一种理想,没有现实可行性。
但米歇尔认为乌托邦与现实还是更接近,对现实也是很有作用的。
由于苏联崩溃给西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使人绝望。
因而,乌托邦与现实社会主义更是不能一样的,需要描绘出一个更加令人信服的社会主义蓝图。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米歇尔·赫伯特,美国学者迈斯纳等。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女权运动影响很大。
其中大多数人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是激进主义者,但是,女权运动确实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趋势。
女权运动者讨论阶级压迫与性压迫的关系。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克里斯顿·笛尔费、美国的费尔斯通等。
除此之外,还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管理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等流派丰富着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可以更为深入地和系统地进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特征
(1)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诠释马克思学说中的意识形态化和官方哲学构架,但仍然自我标榜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2)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反传统的标新立异为形式特征的。
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总是呈现出某种“异端性”和多元化倾向,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较强的变异性和浮动性。
(3)西方马克思主义企图寻找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的另一条“新道路”。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分化和发展。
他们秉承马克思“人的解放”这一伟大理想和哲学主题,立足对西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结合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本文认为,人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以不同的表现形态始终处于各种哲学的核心位置。
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境遇,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主导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