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25.50 KB
- 文档页数:26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2015年09月18日18:08 卢婷婷点击:[308]《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of Marxism、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编码:S0305202学分:2 总学时:36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主讲教师:潘建屯(副教授)、刘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1、课程地位作用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楚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与精神实质的内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规律的科学。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必定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与策略理论的新探究,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究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与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在不同历史时期上发展的特不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与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与科学内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概述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ﻫ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ﻫ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与方法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时安排:2学时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马克思传》,分组讨论学习马克思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必定性。
第十讲斯大林评传自称为“钢人”(Stalin)的斯大林,与其他许多居于领导地位的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同,也与此前的许多国外马克思主义者迥异,作为一国执政党的领袖,他的一生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伟绩,也有许多令人遗憾之事。
世人对他功过是非的争议也最多。
他出生在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有着不愿提及的家世和并不幸福的童年。
母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神父,九岁把他送到哥里神学校学习。
之后因学业优异,被保送到第比利斯神学院,在那里表现出了许多特点:出众的智能、勇敢顽强的个性、讨论时的缺乏耐心和极其善于压抑自己的感情。
在神学院,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社会民主党组织“麦撒墨达西社”。
1899年被神学院开除以后,就献身于革命工作,作为一名十分重要的地下工作者,他曾多次遭到被捕和流放。
他从社会民主党一开始发生分裂,就拥护布尔什维克,属于布尔什维克派。
所以1912年他当选为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并在十年以后当上了党的总书记。
一、斯大林党建理论的来源1.马克思恩格斯党建理论对斯大林的影响19世纪末,俄国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工农斗争运动的兴起,像星星之火一样,在广阔的原野上蔓延。
而随着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传播逐渐深入。
斯大林15岁参加革命斗争时,正是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由国外向国内、由地下转入地上传播的时期,当时侨居国外的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译成俄文,在国外刊印后秘密散发在俄国国内。
而沙皇政府欢迎批判民粹派,这就给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著作开了方便之门。
正如列宁所说,“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一本又一本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的杂志和报纸相继创办起来了。
”1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在俄罗斯大地意想不到的可以“合法”传播的现象,使正在中学读书的斯大林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攻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而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高加索一代的革命者,成了斯大林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老师。
第五单元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渗透时空观念,通过地图、时间梳理等方式,把握同时段内,相互渗透、互为因果的历史线索,拉大格局,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阐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提升阅读能力,进而利用各种文字资料获取所需信息,培养历史解释的能力。
3.结合时空,通过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阶级和思想背景。
2.难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教法:讲述法、直观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归纳法学法:分析归纳、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四、课型、课时和教具课型:讲授新课课时:40分钟教具:多媒体、欧洲地图五、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计划用时2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片来体现贫富差距,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教师(导入语):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先来看两幅对比鲜明的图片,左边是工人们在一天的劳累的工作后,只能挤在脏乱不堪的贫民窟里;而富人们,却好像生来就该享受一样,悠闲品尝着自己的下午茶。
教师提问:这两张图片给我们一个很直观的印象,是什么一种印象呢?学生:贫富差距教师:没错,就是贫富差距,那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的腐朽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有关系的。
于是一些人就会开始思考,有没有一种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来改变这样一种现象呢?逐渐地,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那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呢?它的主要的内容有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在实践当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篇一、马克思主义起源的时代背景【设计意图】:通过看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通过图表、史料阅读和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提升学生分析、概括、总结和历史解释能力。
第十一讲漫谈美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第一节美国革命(文明)导言:1、我国早期关于美国史研究中对于独立战争的意识形态化: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理论解释美国独立战争,强调普通民众、黑人、妇女地位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动力”2、美国历史的开端问题:—印第安土著居民历史与美国历史的关系,是背景还是有机组成部分?美国历史上端与欧洲封建社会连接,因而印第安人历史不能算美国历史。
—印第安人历史是美国古代史,美国历史的开端以殖民地建立为开端,印第安人历史属于世界古代史。
3、美利坚民族形成问题:同独立战争性质、起因有直接关系:资产阶级民族解放战争,如果美利坚民族都没有形成,那不存所谓独立问题。
4、中国给美国起了100多个名字,亚美利加、花旗国,930万平方公里,没有遭受外地入侵,除了珍珠港和911,但150多次把他的军队送到世界各地追求利益。
一、关于独立战争1、关于殖民主义(1)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初衷是扩张实力、传播基督教、安置过剩人口、发展贸易增加财富。
政治管理轻松,自我依靠、自我治理、自我维持。
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受到英国的殖民控制,送审的法律只有5.5%被废止。
(2)英国在北美的殖民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渐次建立的13个不同法人和政治实体,是根据英王特许状英王的下属领地,与英国是平等的。
(3)1763年以前英国在北美没有驻常备军,并没有暴力强制,而是基于国家认同和利益需要的一种自愿选择。
自认是北美人并以此自豪,受到英国宪法保护享有英国人权力。
2、关于独立战争的性质(1)不是民族解放运动而是脱离母国的政治独立运动。
独立运动领导人在独立运动爆发一年后,对脱离母国的正当性还没有充分信心,希望通过联盟或联邦来重新界定殖民地和母国的关系。
二元帝国,汉密尔顿呼吁在帝国框架内结束争论尽快和解共同拥戴英王实现永久互利联盟。
(2)是北美社会力量的成长、和自主意识的增强,使自治倾向达到极点而导致独立。
(3)富兰克林认为:只有土地少而人口密度大的国家才必须以制造业发达来养活居民,所以美洲不需要制造业,重商主义对殖民地没有损害,土地廉价、劳动力昂贵,殖民地从英国进口货物质量好而且价格比自己制造还要便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2、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回答: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的概念:⑴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⑴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⑵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⑴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②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⑵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的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十一单元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及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政治、经济、思想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该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时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1.经济方面(1)两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到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殖民扩张,把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及资本输出场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政治方面(1)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完善与扩展。
英美法等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完善;俄国、日本、德意志、意大利等通过改革或统一战争,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经济、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民族解放运动: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18世纪末19世纪初,继美国独立战争后,拉美人民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的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开始觉醒,非洲人民也英勇反抗列强的侵略,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
3.国际关系(1)早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开始了殖民扩张活动。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衣俊卿观后感衣老师一上来讲这西方马克思主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以前我就知道马克思主义,觉得那是一种特别高大上、充满力量的理论。
可这西方马克思主义啊,就像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大家族里一群很有个性的成员。
我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
它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西方社会各种各样的毛病。
比如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变得特别异化。
就好像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真正在干啥,成了生产线上的一个小零件,被社会这个大机器支配着。
这让我一下子就联想到自己有时候忙得晕头转向,好像也有点那种异化的感觉呢。
衣老师在讲的时候,就像一个超级导游,带着我们在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里穿梭。
每个流派都像是一个独特的小星球,有着自己的风格和想法。
像法兰克福学派,那些学者们就像是社会的医生,拿着马克思主义这个听诊器,给西方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看病。
他们指出消费主义怎么把大家变得只知道买买买,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这就好比是我们看到身边很多人,被各种广告忽悠着,买了一堆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还觉得挺开心。
还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就更有意思了。
它把存在主义那种关注个人内心的焦虑、自由等概念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我就想啊,这就像是给马克思主义穿上了一件更时尚、更贴合个人感受的衣服。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纠结自己的存在意义,这个流派就像是在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也能帮我们解答这些关于个人存在的困惑呢。
在看的过程中,我还忍不住想,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可真是敢想敢说啊。
他们不害怕挑战传统,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在思想的海洋里开辟新的航线。
虽然他们的理论有些复杂,有些还互相争论,但正是这种多元性和活力,让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像一场热闹的思想派对。
看完这个概论,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都变了。
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书本上那些生硬的文字,而是像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打开理解社会、理解自己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