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活动:《我把妈妈弄丢了》,小班教案(陈凤老师分享)
- 格式:docx
- 大小:7.0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家人不见了》教案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家人不见了》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家人不见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家人不见了》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与家人走散时的应对方法。
2、能根据情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配班老师排练情景表演;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表演,提出问题。
(1)两位教师表演幼儿与家人走势的场景。
主班教师扮演幼儿,配班教师扮演妈妈。
妈妈带着小朋友出去玩,小朋友看见路边的玩具店,就自己跑过去,玩了一会儿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小朋友慌张的四处张望。
(2)在情景中引发幼儿的思考。
教师:(1)这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呢?谁来给他出出主意?(2)如果大声哭喊,让别人都知道自己找不到妈妈了会怎么样?(3)如果有陌生人来说带自己去找妈妈,怎么办?(4)你找不到妈妈了,妈妈一定在着急的找你,如果这个时候你到处去找妈妈会怎么样?2、观看教学挂图,学习正确的应对方法。
教师:(1)请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这个小朋友站在原地等妈妈,他脸上看起来怎么样?有没有大声的哭喊?(3)这个小朋友找到了谁来帮助他?你们觉得这个做法怎么样?3、教师介绍新经验。
教师:(1)其实还有一种很好的办法找到爸爸妈妈,就是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这也能帮助我们找到爸爸妈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吗?你知道自己家的家庭住址吗?(2)今天就请小朋友回家以后,问问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然后牢牢记住它,明天告诉老师,好吗?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家人不见了》教案2活动目标:1、喜欢参加装扮活动,体验装扮的乐趣。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和爸爸妈妈交流。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如果你喜欢的人不见了,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二、基本部分1、观察感受(1)情境表演:妈妈不见了。
幼儿园教学反思:我把妈妈弄丢了一、事前准备不足在活动前,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虽然我们事先强调了不要离开老师的视线,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了疏漏。
我没有预计到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险欲望,导致小宝在追逐玩耍中逐渐远离了我们。
二、现场应对不当当发现小宝不见时,我第一时间组织其他老师寻找,但并没有及时报警。
我天真地以为,小宝可能只是躲在一个角落里玩耍,或者是被哪个热心人抱走了。
这种侥幸心理导致我们错过了最佳寻找时间。
三、心理疏导缺失找到小宝后,我虽然安慰了他,但并没有深入地进行心理疏导。
小宝当时情绪激动,满脸泪水,我简单地以为他只是受到了惊吓,没有意识到他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这种处理方式,让小宝在之后的日子里,每当提到“妈妈”二字,都会显得格外紧张。
四、反思与改进1.加强安全教育: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重视安全教育,让孩子们明白离开老师视线可能会带来的危险。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应急预案:针对类似情况,我会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报警、寻找、心理疏导等环节,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3.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幼儿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孩子们的安全和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4.加强家园沟通:我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状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必要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五、幼儿园教学反思:我把妈妈弄丢了那天阳光明媚,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笑声此起彼伏。
小宝,那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总是跑在最前面。
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欢快的身影,心里暖洋洋的。
可就在这时,一转身,小宝不见了。
我的心猛地一紧,立刻组织老师们四处寻找,而小宝的妈妈,就在不远处焦急地等待着。
我回想起那一刻,心里满是自责。
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他不见了?为什么没有在他耳边多叮嘱几句?为什么没有更仔细地观察他的动向?这些问题像小石头一样,重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小班科学我把妈妈弄丢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班科学:我把妈妈弄丢了
一、活动目标
1.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2.初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与家人走失以后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PPT。
2.收集妈妈背影的照片。
三、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故事
1.菲菲和妈妈到公园里去玩,结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谁来帮助菲菲找?菲菲找到了妈妈吗?
(二)分段理解故事
1.边看PPT边提问:
(1)菲菲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她是怎么做的?丢了妈妈的菲菲心里会怎么样?
(2)警察叔叔来帮菲菲找妈妈,假山前的哪个人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3)出示图片三:菲菲的妈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菲菲最喜欢妈妈什么?
(4)出示图片四:菲菲在哪里找到了妈妈?他看见妈妈是怎么做的?(扑向妈妈的怀抱)。
幼儿可以学一学其动作。
2.找到了妈妈,菲菲应该对妈妈说些什么?
3.议议:如果你走丢了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办法。
(三)生活经验交流
1.说说自己妈妈的样子,最喜欢妈妈的什么?你有把妈妈弄丢的时候吗?在哪儿?后来是怎么找到的?
2.每天放学的时候,你有把接你回家
的人弄丢吗?
(四)游戏:猜妈妈背影
出示照片,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谁的妈妈背影?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幼儿园小班教案《妈妈不见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理解并学会如何应对家庭成员失踪的情况;学习如何安全自救,学会求助亲朋好友,并且提高在不安全环境下的应对本领,加强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通过小班园丁的“寻人启事”“安全自救”“亲朋好友帮忙”及“加强安全意识培育”四个环节,引导孩子们理解“妈妈不见了”这个现象,并学习如何防备和应对。
三、教学过程:1. 寻人启事园丁老师说:“今日我们的主题是‘妈妈不见了,大家知道什么是不见了吗?”园丁老师会请一些孩子上去表演什么叫“不见了”,另一部分孩子要用手势来回答老师询问。
园丁连续问,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最紧要的吗?有很多人都由于不注意被不安全来到本身身边。
园丁会用可爱的动画片:“巴巴父亲找妈妈”来告知孩子们,Mia和她的妈妈去逛街,结果Mia由于外界的干扰不听妈妈的话,当她再回头时,妈妈已经不见了。
孩子们要擅长听家长的话,不要逃离妈妈,陪着妈妈一起,还要看好身边的环境。
2. 安全自救孩子们要学会如何在不安全时判定,走出逆境。
园丁会请一位肢体语言较好的孩子上去现场演示如何脱离不安全,不能言语的形式让孩子本身能思考自我保护。
3. 亲朋好友帮忙孩子们还要学会在不安全时怎样向四周的亲朋好友求助和寻求帮忙,在家里提前做好表演,老师会发放演出道具和小剧本,孩子们会在小道具和周边场景中演出求助。
让孩子们在小剧中体验被帮忙的感觉,从而加强他们碰到困难时的应对本领。
在大脑局部异常时需要的应对方式也需要度化入儿童心灵。
4. 加强安全意识培育孩子们要以有趣味、简单、形象的方式了解家庭客人安全意识,并在游戏中巩固学习安全意识。
四、教学评价:本堂课采纳了形象化教学法,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小班园丁的“寻人启事”“安全自救”“亲朋好友帮忙”及“加强安全意识培育”四个环节,引导孩子们理解“妈妈不见了”这个现象,并学习如何防备和应对。
幼儿园小班语言《我把妈妈弄丢了》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我把妈妈弄丢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2、初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与家人走失以后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PPT。
2、收集妈妈背影的照片。
三、活动过程(一)完整欣赏故事1、菲X和妈妈到公园里去玩,结果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谁来帮助菲X找?菲X找到了妈妈吗?(二)分段理解故事1、边看PPT边提问:(1)菲X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她是怎么做的?丢了妈妈的菲X心里会怎么样?(2)警察叔叔来帮XX找妈妈,假山前的哪个人是菲X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3)出示图片三:菲X的妈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菲X最喜欢妈妈什么?(4)出示图片四:菲X在哪里找到了妈妈?他看见妈妈是怎么做的?(扑向妈妈的怀抱)。
幼儿可以学一学其动作。
2、找到了妈妈,菲X应该对妈妈说些什么?3、议议:如果你走丢了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办法。
(三)生活经验交流1、说说自己妈妈的样子,最喜欢妈妈的什么?你有把妈妈弄丢的时候吗?在哪儿?后来是怎么找到的?2、每天放学的时候,你有把接你回家的人弄丢吗?(四)游戏:猜妈妈背影出示照片,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谁的妈妈背影?幼儿园小班语言我把妈妈弄丢了教案2活动目标:1.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
2.能结合自己的赣州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活动准备1.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一、完整欣赏故事1.有位小朋友名叫菲X,一天,妈妈带她到公园里去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谁来帮助菲X找妈妈?菲X最后找到妈妈了吗?3.看第一幅挂图,欣赏故事(1)菲X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2)菲X把妈妈弄丢了,她是怎么做的?4.看第二幅挂图,欣赏故事警察叔叔来帮菲X找妈妈,假山前的那个人是菲X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呢?5.看第三幅挂图,欣赏故事(1)短头发的阿姨是菲X的妈妈吗?为什么?(2)菲X妈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3)对菲X笑眯眯的阿姨是菲X的妈妈吗?(4)菲X最喜欢妈妈的什么?6.看第四幅挂图,欣赏故事(1)菲X的妈妈对菲X说过什么?(2)菲X在哪里找到了妈妈?二、谈话:我和我的好妈妈菲X的妈妈总是背着一个包,包里总装着好吃的东西;头发长长的、香香的、软软的,还有一点卷;笑起来甜甜的,会唱好听的歌,会轻轻地和菲X说话。
妈妈不见了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妈妈不见了”这个主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一个小孩子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小孩子不小心和妈妈走散了,小孩子四处寻找妈妈的经过。
2. 生词:公园、走散、寻找、担心、团聚等。
3. 句型:Where is my mother? Can you help me find my mother? I lost my mother.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生词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句型的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情景对话。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教学法: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要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生词:学生跟读生词,教师解释生词的含义。
3. 学习句型:学生跟读句型,教师举例说明句型的用法。
4. 情境演练: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妈妈的故事,感受亲情。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教育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用自己的语言编写一个关于“找妈妈”的故事,并画出插图。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生词的掌握,句型的运用。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指标:能够正确表达故事情节,熟练掌握生词,能够运用句型进行情景对话。
七、教学拓展1. 活动名称:亲情绘画比赛2.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3. 活动步骤:a. 教师发放画纸,学生根据自己的故事创作插图。
小班教案小班社会活动《我把妈妈弄丢了》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学会应对突发情况,在
家长失踪时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寻找帮助,同时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一个模拟家庭环境的场地,包括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
•铃铛、手表、电话、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几名成人志愿者扮演角色。
活动时间
约1个小时
活动人数
小班幼儿,每组6-8个幼儿,可以适当增减数量。
活动过程
活动引导
在活动前,老师可以和幼儿们进行预备教育,告诉他们什么是安全,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并让他们画一些安全标志或场景,以便在
活动中使用。
角色扮演
1.活动开始前,老师请几名成人志愿者扮演家庭成员,分别
是爸爸、妈妈、外婆、阿姨等,每个人拥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2.幼儿分成小组,并在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模拟家庭环境中
进行游戏。
这个任务是:在指定时间内,幼儿们要找到“失踪”的妈妈,并回答问题。
3.在游戏的指定时间内,老师以妈妈的身份与幼儿们互动,
让幼儿们在寻找妈妈的同时了解安全常识,回答些关于个人身体安全的问题。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本次活动,问答回顾,提问并总结出这次活动学到了什么,同时夸奖优秀的小组,并让每个小组获得奖品,让孩子们感到开心满足。
活动效果
经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理解到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生活安全,从中了解到安全方案和策略,并在快乐的游戏中发展了自己的思考和合作精神。
同时,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有效的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勇气,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幼儿园小班语言《我把妈妈弄丢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优质获奖教案】
目的要求1、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
2、能结合自己的赣州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准备1、挂图第2号,故事磁带。
内容与指导1、完整欣赏故事(1)有位小朋友名叫菲菲,一天,妈妈带她到公园里去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谁来帮助菲菲找妈妈?菲菲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2、看第一幅挂图,欣赏故事(1)菲菲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
(2)菲菲把妈妈弄丢了,她是怎么做的?
3、看第二幅挂图,欣赏故事(1)警察叔叔来帮菲菲找妈妈,假山前的那个人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呢?
4、看第三幅挂图,欣赏故事(1)短头发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
(2)菲菲妈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
(3)对菲菲笑眯眯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
(4)菲菲最喜欢妈妈的什么?
5、看第四幅挂图,欣赏故事(1)菲菲的妈妈对菲菲说过什么?
(2)菲菲在哪里找到了妈妈?。
我把妈妈弄丢了教案教案:我把妈妈弄丢了教学目标:1. 能够听说读故事中的词汇和短语,并理解其意义。
2. 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1. 热身启动活动(15分钟)- 游戏:带领学生玩“找母亲”的游戏,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隐藏的图片,找到母亲图片的同学可以拿到一个小奖品。
- 提问:谁是你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为什么?2. 导入故事(15分钟)- 展示故事图片:出示故事中的关键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学生的帮助下描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
- 提问:根据图片,猜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什么?3. 听故事与阅读练习(15分钟)- 播放故事录音或由老师讲解故事:通过听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 全班齐读故事:分段让学生阅读故事,并带领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4. 小组活动(2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孩子是如何把妈妈弄丢了?孩子和妈妈最后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陈述他们的讨论结果。
- 评价和讨论:老师与学生一起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并讨论各组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有何不同。
5. 语言运用(15分钟)-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故事中的孩子和妈妈,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并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想。
- 分享与讨论: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他们的角色扮演表演,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6. 总结和延伸活动(20分钟)- 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出现过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并进行巩固练习。
- 延伸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自己迷路或弄丢重要的人物。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或制作海报,介绍如何在公共场所保护好自己和重要的人。
7. 课堂反思(10分钟)- 学生填写反思表格:学生们每人填写一份反思表格,反思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和学到的知识。
- 学生分享:可让有兴趣的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反思和感受。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活动:《我把妈妈弄丢了》,小班教案(陈凤老师分享)
小班语言活动:《我把妈妈弄丢了》
活动目标:
1.能有意识地注意妈妈的特征。
2.能结合自己的赣州来描述妈妈的典型特征。
活动准备
1.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故事
1.有位小朋友名叫菲菲,一天,妈妈带她到公园里去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谁来帮助菲菲找妈妈?菲菲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3.看第一幅挂图,欣赏故事
(1)菲菲怎么会把妈妈弄丢的?
(2)菲菲把妈妈弄丢了,她是怎么做的?
4.看第二幅挂图,欣赏故事
警察叔叔来帮菲菲找妈妈,假山前的那个人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呢?
5.看第三幅挂图,欣赏故事
(1)短头发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为什么?
(2)菲菲妈妈的头发是怎么样的?
(3)对菲菲笑眯眯的阿姨是菲菲的妈妈吗?
(4)菲菲最喜欢妈妈的什么?
6.看第四幅挂图,欣赏故事
(1)菲菲的妈妈对菲菲说过什么?
(2)菲菲在哪里找到了妈妈?
二、谈话:我和我的好妈妈
菲菲的妈妈总是背着一个包,包里总装着好吃的东西;头发长长的、香香的、软软的,还有一点卷;笑起来甜甜的,会唱好听的歌,会轻轻地和菲菲说话。
你们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