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研究进展-审批版 - 复件
- 格式:pptx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38
免疫学与器官移植的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常常导致移植失败。
因此,免疫学与器官移植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免疫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器官移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损坏或功能障碍的器官替换为健康的器官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差异,移植后免疫系统常常将移植器官识别为异物并发起免疫排斥反应。
这就需要免疫学的应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可以抑制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这些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减弱免疫反应,而免疫抑制剂则抑制T细胞的活性,阻断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这些药物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二、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机制研究免疫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对移植后的免疫反应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免疫排斥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
在移植后,供体的抗原会激活受体的T细胞,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这包括T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趋化等过程,最终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如何抑制或干预T细胞的免疫反应。
三、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发进展传统的免疫抑制药物虽然可以有效抑制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但其副作用也较为明显。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并减少副作用。
在近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减少排斥反应。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PD-1/PD-L1或CTLA-4等信号通路,使免疫细胞无法与抗原结合,从而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而且,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小,成为新一代的免疫抑制药物。
四、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除了免疫抑制药物的研究外,研究人员还致力于寻找免疫耐受的方法,以减少免疫排斥的发生。
肾移植术后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附4例报告)陈栋;张伟杰;卢峡;朱兰;宫念樵;魏来;王大卫;陈刚;明长生;陈知水【期刊名称】《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年(卷),期】2017(5)2【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病例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cute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AMR)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分析4例肾移植术后AAMR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 2例为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阳性,2例为PRA阴性患者,其中3例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来源供体,1例为亲属母亲供肾.术后出现尿少,血肌酐升高,经检测PRA、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al antibody,DSA)和移植肾穿刺活检联合诊断为AAMR,经过应用硼替佐米、血浆置换、输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后,其中2例患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未能脱离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AAMR是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总页数】3页(P130-132)【作者】陈栋;张伟杰;卢峡;朱兰;宫念樵;魏来;王大卫;陈刚;明长生;陈知水【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清B细胞刺激因子及C3d结合型供者特异性抗体在肾移植术后慢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诊断价值 [J], 范博涵;杨晓勇;钱小松;张希诺;刘航;王玮;胡小鹏;张小东2.肾移植术后抗体监测和移植肾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J], 傅茜;黄刚;陈立中;王长希;李军;何润钧;刘龙山;邓素雄;费继光;邱江;陈国栋3.西罗莫司治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余意;聂海波;胡卫列;吕军4.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刘天来;刘永光;赵明;郭颖5.血浆置换与联合用药序贯疗法治疗肾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护理对策 [J], 李烟花;段亚哲;濮世俊;周苗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4卷 第3期2023年5月Vol. 14 No.3May 2023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 ·移植前沿·巨噬细胞在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任滌非 廖涛 苗芸【摘要】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病变的最佳方法,然而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物存活的重要因素。
目 前,针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但对慢性排斥反应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长期慢性排斥反应可能导致移植物失功,严重影响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
近年来,巨噬细胞在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对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病理变化、参与慢性排斥反应巨噬细胞的多样性及功能差异、巨噬细胞参与慢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巨噬细胞相关慢性排斥反应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巨噬细胞在器官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器官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巨噬细胞;纤维化;炎症反应;移植物血管病;修复;肌动蛋白【中图分类号】 R617,R3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3)03-0006-06【Abstract 】 Organ transplantation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end-stage organ failure. Nevertheless, rejection remain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allograft survival. At present, acute rejection may be effectively treated, whereas no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are available for post-transplantation chronic rejection. Long-term chronic rejection may lead to graft failure and severely affect long-term survival rate of allografts.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 of macrophages in post-transplantation chronic rejection has gradually captiva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is article,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hronic rejection, the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differences of macrophages involved in chronic rejection, and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macrophages in chronic rejection were reviewed, and research progresses on macrophage-related treatment for chronic rejection were summariz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macrophages in post-transplantation chronic rejection.【Key words 】 Organ transplantation; Chronic rejection; Macrophage; Fibrosis; Inflammation; Graft vascular disease; Repair; Actin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 of macrophages in post-transplantation chronic rejection Ren Difei *, Liao Tao, Miao Yun. *Department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Nanf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MiaoYun,Email:*******************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0784、82070770、82170767);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2121242)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任滌非、廖涛、苗芸);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任滌非)作者简介:任滌非(ORCID :0000-0002-3759-8507),八年制博士,研究方向为肾移植,Email :****************通信作者:苗芸(ORCID :0000-0003-3592-4695),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肾移植,Email :*******************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 ,CR )主要在器官移植术后6个月后发生,长期CR 引起的不可逆损伤可能导致移植物失功[1]。
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机制及新进展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为许多患有终末期器官衰竭的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然而,免疫排斥反应一直是器官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
了解免疫排斥机制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对于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
一、免疫排斥机制1、细胞免疫排斥T 细胞在免疫排斥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外来器官被植入受体体内时,抗原提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会摄取并处理器官上的抗原,然后将其呈递给 T 细胞。
T 细胞被激活后,分化为效应 T 细胞,包括细胞毒性 T 细胞(CTL)和辅助性 T 细胞(Th)。
CTL 能够直接攻击和破坏移植器官的细胞,而 Th 细胞则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促进免疫反应。
2、体液免疫排斥B 细胞在免疫排斥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被激活的 B 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针对移植器官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导致免疫排斥,例如激活补体系统,直接损伤移植器官的细胞,或者促进吞噬细胞对移植器官的吞噬作用。
3、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在免疫排斥反应中,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例如,Th1 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IFNγ)可以增强CTL 的活性,促进免疫排斥反应;而 Th2 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则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助于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4、非免疫因素除了免疫因素外,一些非免疫因素也可能影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创伤、感染等都可能导致移植器官的炎症反应,从而加重免疫排斥反应。
二、免疫排斥的临床表现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排斥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发生在移植后的数天至数周内,表现为发热、移植器官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慢性排斥反应则发生在移植后的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移植器官的逐渐纤维化和功能减退。
三、免疫排斥的诊断免疫排斥反应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肝脏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徐春扬;宋少华;丁国善【摘要】体液性排斥反应即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造成移植物失功的重要因素.针对肾脏移植术后AMR的诊断与治疗,移植专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肝脏移植术后AMR近年来才逐渐引起关注.肝脏与肾脏移植术后AMR既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肝脏移植术后AMR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急性排斥反应(AHR)、慢性排斥反应(CHR)及适应状态4种类型.本文对其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断要点(临床表现、常用血清学指标以及病理标准等)进行分析,对不同类型肝移植术后AMR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类型肝移植术后AMR的预防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umoral rejection,or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graft failure.Transplant experts have accumulated some experienc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MR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However,AMR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until recently,and its pathogene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different from AMR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In the research progress,the AMR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classified into hyper acute rejection,acute humoral rejection,chronic humoral rejection and the state of accommodation.The immunity mechanism of AMR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lso described.The different kinds of AMR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re diagnosed b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serum tests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Moreover,the risk factors of them were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Then we also introduce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MR after livertransplantation.Therefore,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AMR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we analyz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progress.【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2)010【总页数】5页(P920-924)【关键词】肝移植;体液免疫;排斥反应【作者】徐春扬;宋少华;丁国善【作者单位】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经典免疫学理论认为,移植术后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异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引言:异种器官移植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技术,可以拯救许多患有器官衰竭的患者。
然而,由于人类和供体间存在差异,免疫系统会抗拒异体器官,导致移植失败。
因此,了解和研究异种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对改善移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免疫排斥反应的原理和机制1. 特征标志物:在免疫排斥反应中,供体器官与受体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免疫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主要通过特定细胞、分子及化学因子进行。
2. 免疫细胞参与:在移植手术后,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会受到参与机体防御的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
3. 免疫相关基因: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与T淋巴细胞接触后,会激活免疫细胞,并介导排斥反应。
二、免疫抑制策略1. 理解移植抗原差异:通过提前了解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选择更匹配的供体器官,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2. 免疫抑制药物: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T细胞功能,并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3. 其他策略:利用体外循环、化学物质和局部治疗等方法进一步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
三、新型治疗手段1. 全身免疫耐受性诱导治疗:通过特定治疗措施改变机体对移植器官的免疫状态,达到长期耐受移植物而不需要维持大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
2. 组合干细胞与器官移植:组合使用干细胞和器官移植可以改善免疫排斥反应,促进组织再生和移植物的存活。
3.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供体动物中删除引起排斥反应的基因,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四、免疫监测与个性化治疗1. 免疫监测:通过检测特定的免疫指标(如激素、细胞因子和明确的抗原)来评估移植器官免疫状态,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 个性化治疗:根据受体个体情况,进行精准调节剂量和种类的药物治疗。
此外,针对受体具体情况可采取其他个性化治疗手段,如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工程等。
第12卷 第3期2021年5月Vol. 12 No.3May 2021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 )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排斥反应类型,诊断及治疗相对棘手,其明确诊断必须借助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学诊断和精确的抗体检测分析。
由于AMR 病变表现程度不一、抗体检测技术水平的局限、C4d 染色方法的稳定性等因素,AMR 的免疫损伤机制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得以揭示。
2005年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首次明确【摘要】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亦称体液性排斥反应,是由抗体、补体等多种体液免疫效应因子参与所致的排斥反应免疫损伤。
AMR 在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排斥反应中均发挥了重要的致病作用。
本文对AMR 的基本定义、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中AMR 病理学的研究历程及其主要成果以及移植肾AMR 的主要病变特征进行综述,旨在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AMR 提供依据,以保障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关键词】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 );供者特异性抗体(DSA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 );T 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CMR );Banff移植病理学诊断标准(Banff标准);C4d ;血栓性微血管病;慢性移植物血管病【中图分类号】 R617,R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1)03-0003-10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郭晖·Banff移植病理学·【Abstract 】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 also known as humoral rejection, is an immune injury caused by rejection involved with multiple humoral immune effectors, such as antibodies and complements, etc . AMR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hyperacute, acute and chronic rejec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AMR,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major achievements on AMR pathology according to Banff classification on allograft pathology (Banff classification), and main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R in renal allograft were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AMR, and guarante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renal graft and recipients.【Key words 】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 Donor specific antibody (DSA);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T cell-mediated rejection (TCMR); Banff classification on allograft pathology (Banff classification); C4d;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Chronic allograft vasculopathyPathology of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in renal allograft Guo Hui. Organ Transplantation Institute,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Wuhan 430030,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GuoHui,Email:**************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1.03.003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9PT320014)作者单位: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通信作者:郭晖,研究方向为移植病理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Email :**************郭晖.移植肾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病理学·263·第3期提出了AMR这一移植肾独立的并发症类型,并将AMR分为急性AMR和慢性活动性AMR(chronic active AMR,caAMR),2017年Banff标准在AMR 的诊断类别命名上做了更新,取消了急性(acute)的冠名,而采用活动性(active)这一命名,即活动性AMR(active AMR,aAMR)和caAMR。
· 综述·非HLA 抗体相关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张淑宇 李月红【摘要】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是由HLA 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产物,定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是异体免疫的主要靶点,但HLA 抗体阳性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肾移植排斥反应。
非HLA 抗体是同种异体肾移植中供者基因表达的产物,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异体和自身免疫相互作用、细胞外囊泡的介导作用等都可以触发免疫系统反应,促使非HLA 抗体产生。
多项研究表明非HLA 抗体是诱发排斥反应、影响肾移植结局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就肾移植非HLA 抗体类型及形成机制进行综述,总结非HLA 抗体相关肾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肾移植术后非HLA 抗体相关排斥反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肾移植;排斥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供者特异性抗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外囊泡【中图分类号】 R617, R39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45(2023)05-0014-06Research progress o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associated with non-HLA antibody Zhang Shuyu, Li Yuehong.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 Beijing Tsinghua Changgu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2218,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Yuehong, Email: ******************.cn【Abstract 】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is a product encoded by HLA gene complex,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6 and is the main target of alloimmunity. However, positive HLA antibody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ll kinds of rejections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Non-HLA antibody is the product of donor gene expression in allogeneic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traoperativ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lloimmunity and autoimmunity and the media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ay trigger immune system response and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non-HLA antibody. Multipl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non-HLA antibod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inducing rejection and affecting the outcomes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onsequently, the typ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on-HLA antibody i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were reviewed,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associated with non-HLA antibody was summariz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depth study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associated with non-HLA antibody.【Key words 】 Kidney 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Donor specific antibody;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Extracellular vesicle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选择,抗排斥反应治疗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第13卷 第4期2022年7月Vol. 13 No.4Jul. 2022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目的 探讨肺移植术后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 )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肺移植术后早期出现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 )受者的资料,分析其诊疗经过。
结果 受者因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终末期间质性肺病接受右肺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 )Ⅰ类阳性(11%),术前未行特殊预处理,手术当日及术后予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
术后早期受者康复顺利,术后13 d 出现胸闷、气促,并呈进行性加重,迅速进展为Ⅰ型呼吸衰竭,PRA Ⅰ类上升为58%,并出现dnDSA ,其位点为A24:02,平均荧光强度(MFI )值为2 110,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指南,拟诊为(可能)AMR 。
予血浆置换、蛋白A 免疫吸附、糖皮质激素冲击、利妥昔单抗及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等综合治疗后,PRA 及DSA 水平逐渐下降,术后20 d DSA MFI 值为0,受者临床情况逐渐好转,呼吸困难消失,气促逐渐缓解,呼吸衰竭纠正,肺部渗出影逐渐吸收;术后45 d ,受者完全康复出院。
随访1年,受者状态良好,生活质量与同龄健康人相同,PRA Ⅰ类为5%,Ⅱ类为阴性,未出现DSA 。
结论 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蛋白A 免疫吸附治疗,能有效去除受者循环血液中的DSA ,减轻靶器官损害,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理想。
针对肺移植术后AMR ,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联合免疫吸附,可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关键词】 肺移植;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血浆置换;免疫吸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 );群体反应性抗体;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中图分类号】 R617,R4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22)04-0016-06蛋白A 免疫吸附治疗肺移植术后新生DSA 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徐钰 练巧燕 陈奥 王晓华 徐鑫 何建行 巨春蓉·论著·【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n de novo donor specific antibody (dnDSA) mediated acute rejection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 recipient with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 early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ere assessed. Results The recipient underwent right lung transplantation due to systemic sclerosis-associated end-stag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Preoperatively, class Ⅰ 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 was positive (11%). No pretreatment was given before transplantation. Antithymocyte globulin induction therapy was delivered on the day of transplantation and postoperatively. The recipient was properly recovered early after transplantation. Chest tightness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occurred at postoperative 13 d, which were progressively worsened and rapidly progressed into type Ⅰ respiratory failure. Class Ⅰ PRA was increased toProtein A immunoadsor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 novo DSA-mediated acute rejection after lung transplantation Xu Yu, Lian Qiaoyan, Chen Ao, Wang Xiaohua, Xu Xin, He Jianxing, Ju Chunro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Respiratory Health,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piratory Disease, Guangzhou 510012,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JuChunrong,Email:******************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22.04.016基金项目: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ZNSA-2020013);广州呼吸健康研究所基金(2019GIRHZ04)作者单位:510012 广州,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徐钰,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肺移植术后并发症,Email :****************通信作者:巨春蓉,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终末期肺病肺移植术前评估与术后并发症诊治,Email :******************徐钰等.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肺移植术后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第4期·517·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数据显示,约有1/3的肺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至少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1],其中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acute cellular rejection,ACR)最为常见,但随着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
AT1R自身抗体介导血管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AT1R自身抗体(AT1R-AAb)是一类自身免疫性质的抗体,它们可以结合AT1R 并产生激活剂效应,具备激活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能力,并引起血管紧张,从而引发血管性排斥反应。
AT1R-AAb是肾移植等器官移植血管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临床上,AT1R-AAb的检测可以为预测血管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提供依据。
因此,对AT1R-AAb的研究,不仅对于治疗血管性排斥反应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开发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AT1R-AAb介导血管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
通过分离和鉴定AT1R-AAb,研究AT1R-AAb的生物学特征和分子机制,探究AT1R-AAb跨膜信号传导途径。
最终,我们期望进一步了解AT1R-AAb在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为AT1R-AAb引起的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等方法从移植肾中提取AT1R-AAb。
2.建立AT1R-AAb的相关检测方法。
3.利用细胞学实验技术,探究AT1R-AAb对AT1R信号通路的影响。
4.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研究AT1R-AAb靶向蛋白的表达模式和功能。
5.建立血管性排斥模型,观察AT1R-AAb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机制。
四、研究意义:1.本研究将深入探究AT1R-AAb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特性,为其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2.为AT1R-AAb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促进一个更好的了解移植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