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63
古诗一:村居,作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的意思是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写的是春天所见之景。
早春二月。
小草的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飞舞鸣叫,“草长莺飞”四个字,富有动感,涌动着春的脉搏。
杨柳长出了嫩叶,枝条在春风中摇摆。
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拂”“醉”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写话了杨柳的柔美姿态和神韵。
朗读时,“醉”要读得重一些,突出景色令人沉醉,而“拂堤杨柳”和“春烟”要读得轻柔些,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写的是春天所见之人。
乡间的小孩子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诗句由物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春景和生动活泼的孩童相互渲染,互相映衬,生机勃勃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尽现眼前。
这首诗充满了生活的乐趣,朗读时语气应当轻松愉快,语速较快,表达出对优美的环境和快乐的儿童生活的赞更。
“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突出儿童生活乐趣,读到“放纸鸢”时可加上动作。
古诗二,咏柳作者: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是赞美、歌颂的意思。
“咏柳”即赞美柳树。
这是一首咏物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两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把柳树的枝条比作丝绦,描写了静态中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使人感受到柳树的生命力。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
“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树的枝条,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两句采用自问自答即设问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使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功态美呈现在读者面前。
由赞美柳树到赞美春风,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似剪刀”把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十九古诗二首
一、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诗人简介: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今四川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代表作:《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主题归纳: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道出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建筑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诗译文:
山顶的寺庙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二、敕勒歌
南北朝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山脉国阴山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非常悠久,是内地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场所。
古代有许多著名诗句描写此山。
主题归纳:
《敕勒歌》这首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古诗译文: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像毡布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
天空蔚蓝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出现了。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1、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意思: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2)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2、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古诗意思: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注释:
《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显露。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
赏析
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的课本教材主要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佳作。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并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而是用宏大的气势,结合特殊的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情;后两句即景生情,将眼前所观之景与自己的胸怀联系在一起,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全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绘壮丽的瀑布景象的诗。
作者李白通过描绘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看瀑布挂在前川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视觉感和空间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瀑布的壮美和磅礴。
这些古诗是二年级《古诗二首》上册课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二首的生字1. 《登高》生字:都、尽、东、行、云、无、欲、因、名、高、暮、路、横、白、马、山、夕、阳、视、空、阔、天、地、茫、茫、几、时、见、君、意、志、魂、飞、翔、拂、衣、趋、岭、上、过、皆、卑、躬、细、腰、信、步、摇、摆、光、影、晕、迷、了、人、世、间、贵、士、多、气、概、遂、愧、俯、首、称、觥、礼、乐、陶、情、逸、韵、哀、乐、渐、已、进、酒、杯、案、前、羊、肉、烤、制、胡、饨、鱼、鸟、肝、臟、爪、脯、酥、香、卤、餒、嗟、味、独、厌、时、否、久、客、游、泛、滔、湖、海、浮、沉、万、态、千、状、百、般、新、奇、有、词、章、卓、尔、雅、趣、淡、退、论、道、器、赏、等、凭、观、谢、白、华、过、后、即、成、越、道、何、功、名、盛、德、业、遐、迩、一、代、同、畏、闻、愁、羡、古、人、达、闇、州、邑、晓、窗、冥、蜡、炬、微、彻、夜、旷、望、乡、关、山、川、草、木、欹、竦、惕、茫、茫、应、守、候、后、题、东、壁、钟、初、犯、岁、霜、泪、涟、洏、垂、句、韵、俱、成、眷、属、微、命、薄、安、凉、气、侵、庭、实、碧、空、琴、绝、哀、丝、弦、转、岁、华、发、彩、云、鬟、动、带、箫、韶、激、急、声、凄、凉、心、病、难、疗、愁、山、如、画、边、秋、行、远、视、光、怅、而、望、归、烟、渺、渺、故、人、西、风、残、照、夕、阳、晚、霞、散、入、染、云、何、意、凭、君、物、思、回、情、瘴、疠、气、倍、至、夜、阑、灯、火、星、影、摇、摆、关、应、旧、游、戏、吟、咏、慕、群、访、南、陵、北、渚、楼、观、高、邃、下、昆、仑、间、峥、嵘、景、物、态、传、神、旷、古、今、何、曾、谓、得、失、皆、是、非、贵、人、学、识、尽、趋、游、共、处、众、音、响、彻、亘、久、绝、遥、近、从、远、促、暂、穷、荒、愈、弥、久、者、疑、神、仙、方、道、易、权、瞀、也、望、湖、触、鳞、鬣、沉、舟、破、屋、劈、柴、抉、锯、断、曲、折、痕、诛、讨、伐、哀、及、高、翔、静、听、莫、须、旋、且、宽、怡、肆、志、永、逝、成、基、树、流、世、代、侵、朋、友、便、睹、天、籁、吟、歌、飘、逸、风、流、扬、落、晓、英、俊、牧、人、叩、铜、歌、盛、赞、招、提、古、壮、茂、绵、拂、拭、纫、珠、绳、数、归、驾、轩、历、鸣、岸、浸、泉、玩、澹、夢、岛、嵯、峨、倚、天、势、间、活、潮、平、地、添、减、亦、往、反、情、信、志、方、致、身、兴、豁、达、訾、议、节、合、技、拙、皆、知、郑、萝、月、撰、梦、锁、炉、烟、铺、贞、诗、菽、庭、簟、谁、傅、石、碑、铭、千、古、纪、论、道、句、章、赋、颂、歌、骚、雅、吟、咏、怀、念、悼、仰、恨、敬、畏、爱、怜、钦、思、景、望、观、读、访、登、题、谢、贺、赠、诸、离、别、相、遇、聚、散、彷、徨、忘、餐、行、役、荐、举、薦、拔、升、袭、卷、绎、伏、离、抵、止、顿、卒、起、伏、动、止、临、别、即、归、还、渡、留、住、败、骸、拱、抱、啼、泣、视、登、楼、聊、驻、揽、古、岷、山、门、草、庐、陵、谷、越、城、无、锡、谷、渭、回、乡、贺、喜、祝、愿、望、目、见、惊、呆、丛、属、参、候、维、怀、抱、慕、寻、访、游、会、炀、帝、厚、薄、亲、疏、宠、至、晓、佥、同、容、俱、有、逢、制、权、寔、淳、易、金、银、錞、器、珂、硕、贵、价、愿、要、实、裂、膜、降、射、昇、洛、阳、景、阳、推、巳、幸、除、堂、上、岁、旦、万、而、一、时、正、曆、华、儀、述、周、年、祭、典、焚、香、礼、乐、九、变、征、戍、旋、师、争、贽、分、疆、协、德、勤、惟、仁、辉、俭、赡、巩、虚、区、虏、律、叛、降、练、厉、汉、辽、霍、匈、奴、凉、胡、燕、靺、鞨、羌、渔、贾、泛、海、星、辰、步、跈、惊、鲸、海、涌、云、腾、冲、波、涛、汪、洋、浙、闽、渚、秋、悽、楼、聒、沓、丧、乱、全、乾、正、维、治、宁、新、六、阔、十、穰、大、统、贵、戌、丑、庚、辛、壬、癸、甲、乙、丙、丁、轮、拱、考、斗、星、罔、象、星、辰、太、微、分、间、位、赤、道、形、统、飞、舞、类、派、虫、鸟、兽、疆、射、猎、渔、农、工、妇、男、夫、胡、越、趾、踵、尘、埃、籍、方、知、力、少、缺、纵、横、翔、起、若、俊、才、华、丽、雅、俗、陋、识、量、精、升、盛、消、衰、末、开始、著、述、论、道、言、辞、骂、恶、褒、誉、掌、握、措、训、辅、翻、译、互、通、转、递、推、比、喻、解、析、咀、嚼、成、诗、歌、曲、戏、说、演、盗、掘、埋、察、访、旁、闻、稗、史、志、年、鉴、师、从、郎、倡、弦、扬、渺、沦、因、果、申、明、神、典、教、夷、狄、败、衅、折、公、善、邪、恶、贞、悔、草、池、龟、加、减、乘、除、幂、枝、叶、花、草、刺、棘、竹、蒲、葵、菜、果、植、树、森、林、丛、松、柏、梅、竹、菊、荷、石、玉、金、银、铜、铁、玻、璃、布、丝、绸、缎、染、粗、细、纺、纱、纹、锦、绣、系、绦、点、画、悄、聒、忙、安、闲、穿、浅、深、宽、窄、秀、恶、大、小、高、低、长、短、宏、微、众、寡、多、少、皆、形、色、质、量、重、轻、密、疏、满、虚、实、实、玄、黑、白、红、黄、蓝、青、紫、翠、绿、色、靛、锦、绣、彩、色、荣、辱、富、贵、贫、贱、喜、怒、哀、乐、恭、敬、亲、疏、远、近、异、同、竞、争、谦、逊、骄、傲、居、处、西、隅、东、北、南、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表、里、远、近、開、合、聚、散、振、撼、崇、尚、庄、重、简、约、蓄、发、生、灭、冷、热、风、雷、电、云、霞、雪、雹、霖、雨、霜、冰、石、火、水、泉、湖、海、山、川、纵、横、长、短、宽、窄、高、低、大、小、重、轻、在、没、立、坐、卧、立、行、驾、游、泛、飞、跑、走、休、息、睡、醒、饮、食、啜、咀、啄、吞、嚼、叫、唱、歌、吟、哭、泣、笑、怒、哀、惧、爱、恶、生、死、长、短、老、少、端、庄、静、动、威、儒、圣、贤、愚、极、至、粗、细、多、少、高、低、隆、凸、平、凹、平、方、圆、曲、直、险、崎、岖、悲、愁、苦、累、劳、快、慰、温、凉、饿、饱、富、贫、贵、贱、荣、辱、利、害、好、坏、美、丑、多、少、长、短、远、近、内、外、高、低、狭、宽、静、动、软、硬、早、晚、早、迟、昏、明、晨、夜、今、昔、古、今、新、旧、晚、初、始、终、嫌、爱、恶、怨、仇、喜、乐、悲、惧、怖、惊、疑、念、嘉、讥、喻、譏、妄、恳、惶、恐、逝、捐、弃、遣、烈、灿、热、抑、贡、献、谭、论、述、辞、良、廉、贞、悔、难、宜、褒、毁、夙、昔、宁、肯、侍、卫、从、随、伺、侍、巡、抚、教、辦、收、讲、读、写、展、背、崇、尚、夸、颂、胜、劣、称、美、恶、善、恶、理、體、静、上、逸、轻、弱、贪、妒、忧、喜、媚、溢、猖、谄、螫、懒、亢、奋、伐、昏、迷、骄、滥、哀、恨、麻、木、钝、鸦、弱、僵、卑、贱、窜、伍、妾、徒、厮、贱、卑、清、贵、乡、红、蕉、觜、兽、瞪、睨、撅、舔、偏、执、猖狂、翻云覆雨、飘忽不定、虚无缥缈、一成不变、贫贱不能移、贡高不祀、势如破竹、高瞻远瞩、杀鸡焉用牛刀、累卵之危、全军覆没、傲视群雄、龙骧虎步、解囊相助、因陋就简、窃玉偷香、风流倜傥、笃厚龙阳、指鹿为马、不可思议、。
二年级古诗二首大全1、《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0、《悯农》唐.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3、《江南春》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五岁咏花》唐. 陈志贤(陈知玄)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孕在,明日定随风。
15、《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枫桥夜泊》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
17、《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8、《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古詩二首教學目標: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讀背古詩。
教學難點:對古詩的重點詞的理解,如:生、川、落九天,以及對古詩意境的感悟。
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望廬山瀑布一、教學目標:1、能有感情朗讀詩歌,自讀自悟讀懂詩歌含義,體會詩歌意境。
2、瞭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生平,積累李白的古詩一到二首。
3、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欲望和誦讀的積極性。
二、教學重點:讀懂詩歌含義,體會詩歌意境。
三、教學難點:理解詩歌中的難點詞語,如:(生、川、落九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欲望和誦讀的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1、談話激趣:同學們,你們去過廬山嗎?(讓學生談自己所瞭解的)2、課件播放廬山風光圖片,請學生談感受。
3、導入新課:廬山風景迤儷,吸引了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人李白在遊覽廬山後題寫的一首詩《望廬山瀑布》。
(板書課題)(二)學習古詩:1、課件播放古詩錄音,學生自由跟讀。
2、初讀古詩,熟悉詩歌內容。
要求:自由朗讀古詩,遇到生字或不認識的字多讀幾次,爭取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3、指名說說自己學會了哪幾個生字寶寶(課件出示“廬、瀑、疑、爐”,比較“廬——爐”字型)。
然後指名朗讀古詩。
4、讀古詩、悟詩意、體會詩境。
再讀古詩,可以一個人也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各種方法(聯繫上下文、查閱工具書、與已經學過的古詩對照等方法)自學古詩,說說自己學懂的詩句意思,並想像古詩描繪的畫面。
5、彙報:學生彙報哪句說哪句,借助課件引導學生想像理解“生、川、三千尺、落九天”,教師相機點撥,並結合課件中的畫面,做朗讀指導。
6、整體彙報古詩的大概意思。
7、整體朗讀感悟:要求有感情地練讀全詩,讀出瀑布的氣勢雄偉。
可採用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朗讀競賽。
8、配樂朗讀體會詩境。
(三)瞭解詩人:(過渡語)李白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些有關於李白生平的知識呢?學生自由發言,課件展示李白生平。
(四)背誦積累自由練習背誦,指名背誦,齊背(五)課外積累展示:學生自由誦讀自己所知道的課外的李白的古詩。
(力爭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
)(六)拓展:學唱古詩《望天門山》過渡語:同學們,古詩不僅能讀、能誦,還能唱呢!聽——教師範唱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配樂),學生學唱古詩。
2、學生自由背誦或唱詩,鼓勵有困難的同學課後繼續背誦,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提高自己的誦讀能力。
第二課時絕句一、教學目標:1、初步瞭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杜甫簡單生平以及他的幾篇著作。
2、初步讀懂詩歌的含義,理解詩句中“鳴”、“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悅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難點: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的理解。
三、教學準備: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去尋找春天,並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
四、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1、在音樂聲中,老師讓學生彙報尋找春天的收穫。
2、揭題: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看看古人是怎樣用詩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第一章:快快樂樂學古詩1、聽錄音,瞭解詩人。
(1)課件播放《絕句》錄音,學生談談聽後的感受,體會詩歌歡快的意境。
(2)請學生簡單介紹對詩人的瞭解(課件出示詩人簡介)。
師質疑:誰知道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詩的?(教師簡介歷史背景: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了,天下太平,詩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
課件出示古詩及課文插圖)2、初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要求:(1)自由讀古詩,遇到生字或不認識的字多讀幾次,爭取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
3、(課件出示)我會認:鷺、含、嶺、泊、吳(指名認讀、齊讀,並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4、指名朗讀古詩(檢查讀通情況,結合糾音)5、讀古詩、悟詩意。
自由通讀古詩,可以一個人也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利用各種方法(聯繫上下文、查閱工具書、與已經學過的古詩對照等方法),說說自己學懂的詩句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教師巡迴參與學習活動,瞭解學習情況)6、提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問題集體討論釋疑。
7、結合課件理解古詩: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選擇自己學懂的詩句說說意思,然後嘗試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8、配樂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課件播放音樂),說說古詩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並說說理由。
(師生賞析詩中寫得好的地方,師歸納:“有聲有色”,“有遠有近”)9、朗讀、背誦古詩(課件配樂)。
(三)第二章:輕輕鬆松賞詩歌導:杜甫的作品中還有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絕句——課件出示絕句——《遲日》朗讀,借助注釋思考詩句的大意。
2、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釋詩句的大意。
3、背、積累古詩。
4、欣賞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
(四)第三章:開開心心唱古詩1、課件出示——《前出塞》,教師示範吟唱古詩。
2、學生鏗鏘有力地跟唱一遍。
3、學生自由吟唱古詩,男女生比賽。
(要求能唱的唱,不能唱的朗讀。
)(五)總結:學習了這兩首詩,你有什麼發現?(對比詩句,引導怎樣寫景的美。
)(六)課外延伸:班隊課舉辦“古詩朗誦會”。
18、雷雨一、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4個生字,會寫12個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漸漸”“掛”造句。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能產生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初步學會寫觀察日記。
4、通過學習,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學生認識自然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課文圖片,聯繫文本,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特點的。
教學難點:知道景象描寫是作者觀察了事物現象概括成的。
三、課前準備教師:1、《18、雷雨》課件。
實物投影儀。
2、畫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3、生字詞卡片。
學生:1、生字詞卡片。
2、課前預習。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認識“壓、亂、垂、虹”4個生字,理解帶生字的詞語及所出現的景物。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書寫“垂、亂、壓、逃、彩虹、蜘蛛、蟬、沉”10個生字。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正確書寫“垂、亂”等10個字。
教學難點:書寫“垂、亂、逃、蜘蛛、沉”等字。
教學流程:一、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去年拯救小樹的情景嗎?誰來說說?(課件出示)在夏天,有時候天陰得很快,電閃雷鳴,大雨下了一陣,天一會兒又出太陽了,這樣的雨就叫雷雨。
(課件演示)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雷雨前後,都會出現什麼景象。
(板書:18、雷雨)(課件出示課題)二、初讀課文。
1、老師範讀,同學們邊看書邊想像情景。
2、看看書上的兩幅圖畫,你有什麼發現。
——發現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感受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出示課件)3、自讀課文,整體感知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要求讀准字音,劃出生字詞。
三、教學字詞。
1、出示彩虹生字寶寶2、你讀懂了哪個生字寶寶?認識了哪個生字寶寶?說說吧(出示課件,並演示)(1、點擊“蟬”,鏈接到蟬的畫面,理解蟬就是知了,點擊此畫面任何一方,即可出現“知了”,再點擊,便出現田字格,接著點擊,出現楷書“蟬”,並教學書寫生字“蟬”。
最後點擊樹幹中的“蟬”,返回到彩虹橋。
2、點擊“蜘蛛”,鏈接到蜘蛛畫面,再點擊,於蜘蛛二字上呈現相應的田字格,教學書寫“蜘蛛”二字。
點擊蜘蛛圖片,即可返回到彩虹橋。
3、點擊“垂”,鏈接到蜘蛛垂絲的圖片,再點擊,於“垂”上出現田字格,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筆劃與位置,教學書寫“垂”,點擊圖片返回彩虹橋。
4、點擊“掛”鏈接到句子訓練,點擊圖片,返回彩虹橋。
5、點擊“彩虹”,鏈接到彩虹圖,點擊彩虹圖,返回到彩虹橋。
)蟬:俗名叫什麼?觀察觀察,怎麼記住它,怎麼寫好它。
書寫蟬蜘蛛:課文中,還寫到一種動物,也是生字寶寶,你們能寫好這兩個字嗎?彩虹:大雨過後天空中出現的弧形彩帶。
由外圈至內圈呈紅、橙、黃、綠、靛、藍、紫七種顏色。
出現在和太陽相對的方向。
(出示課件)彩虹的虹為什麼也是蟲子旁呢?這裏面還有個故事呢!(古人以為虹是天上一種巨大的、神秘的兩頭蛇,雨後想把頭伸到地面吸水。
)垂:翹舌音,“睡”字右邊。
原指東西的一頭向下,如垂柳。
你瞧,蜘蛛逃走時吊在細絲上的樣子也用垂字表示。
垂字可難寫了,寫的時候,你覺得哪里要特別注意?中間一橫特別長,最後一橫最短。
中間寬,兩頭窄。
師範寫,要求注意筆順,學生練寫。
壓:半包圍結構,左上廠字旁,裏面是個土字加一點。
誰知道壓是什麼意思?你能做出來給小朋友看嗎?網:韻母是後鼻音。
半包圍結構,上包下,同字框裏面是兩個“乂”。
看看,這個網是怎麼來的。
(出示網字的演變過程)掛:誰來做做掛的動作?那書上是怎麼說的?“一條彩虹掛在天空。
”彩虹怎麼會“掛”在天上呢?你能把這些句子補充完整嗎?我把_______掛在________________。
牆上掛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掛在___________________。
(使學生在運用中體會到“掛”所描繪的事物的共同點是在高處。
)漸漸:一點兒一點兒地,慢慢地。
例如:小樹漸漸地長大了。
黑沉沉:什麼是黑沉沉?在課文中,是指烏雲很厚,雲層很低,天色很暗。
你再看看(出示課件圖片)誰來記住沉字?怎樣寫好它?寫寫這個字。
四、默讀課文,分一分1、你認為課文寫了幾種景象?(板書: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2、你能把課文分一分嗎?五、學生輪讀雷雨前、中、後三個部分六、鞏固生字1、走彩虹,鞏固生字(課件演示,適用於2003版powerpoint)2、抄寫生字,並給生字組組詞3、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或詞語,寫一句話。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感受雷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感知動詞的特點及用詞的準確。
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增強認識自然的能力,從而產生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初步學會寫觀察日記。
教學重難點:理解動詞運用的特點。
教學流程:一、鞏固識字過渡:上一節課,我們交了許多生字朋友,現在都還記得嗎?那老師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課件)二、學習課文(一)學習1-3自然段。
1、指名分讀1-3自然段,思考:雷雨前的景色是什麼樣的?2、自由讀,用“△”畫畫雷雨前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3、檢查提問,填表。
時間:雷雨前景物:烏雲葉子大風樹枝閃電蜘蛛雷聲特點:滿天不動吹亂擺亮垂下來響4、賞析句子,並練讀。
(出示課件隨機出現句子)這三個自然段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它?(根據學生不同的回答,相機提問“這句話讓你感受到了什麼?”或者“這個詞讓你感受到了什麼?”,從而理解句子及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