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
- 格式:pptx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40
古诗二首的意思
古诗二首的意思:
1、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意思: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2)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2、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古诗意思: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2)注释:
《敕勒歌》: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
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苍苍:青色。
苍,青。
天苍苍:天蓝蓝的。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显露。
二年级的全部古诗和古诗二首
二年级上册的古诗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敕勒歌》。
1.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年级下册的古诗是《村居》和《咏柳》。
1.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些就是二年级的全部古诗和古诗二首。
《敕勒歌》古诗背诵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出自部编版二年级上《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译文注释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相关内容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
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敕勒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编两首诗歌。
充满夸张、想象的《夜宿山寺》,在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入云,在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不言自明。
北朝民歌《敕勒歌》,简洁优美的诗句,将大草原的苍茫辽阔、壮丽富饶跃然纸上,天野相接,云高草原阔,动静结合,草盛牛羊壮。
两首诗歌都配有插图,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山寺之高耸,夜晚之清幽;茫茫大草原,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情景,让学生想象草原水草之丰美,牛羊之壮硕。
二、教学目标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原辽阔。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2.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四、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诗歌、想象诗歌、表达诗歌,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根据资料,了解李白。
(1)看图猜诗,回顾古诗。
了解他喜爱浏览祖国名山大川,一路走来一路写诗,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诗风,被后人称为“诗仙”。
(2)了解李白酷爱饮酒作诗,知悉他洒脱豪爽的性格特点。
我们也称他为“酒仙”。
(3)讲述故事,初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这天,喜欢游玩的李白来到了一座大山前,可是这座山太高了,当他爬上山顶的时候,天都黑了。
于是,正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他看到山上有一座寺庙,于是他便敲了敲寺庙的门,开门的是一位老和尚,善良的和尚收留了今晚想要借宿在寺庙里的李白,那么在这个夜晚,李白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夜宿山寺》(板书课题)(4)读课题,读准前后鼻音及平翘舌音。
夜宿山寺和敕勒歌的字词和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它们代表着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类悠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下面,我将分别针对夜宿山寺和敕勒歌展开深入的探讨和解读。
一、夜宿山寺夜宿山寺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宁静气息的诗歌,作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诗人在山寺中的感慨和思考。
夜宿山寺一诗,立意高远,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诗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写意境,境界高远,富含哲理,通过对夜宿山寺的仔细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对人生、对岁月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的情怀。
在夜宿山寺中,诗人表现出对自然、对宇宙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生、对命运的思索和感悟。
通过对夜宿山寺的深度解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寥寥几笔之间所包含的无尽哲理和感悟,这其中蕴含的是对人生、对宇宙的深邃诠释,透过作者的墨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宇宙中微不足道的灵魂逐渐升华,化作一颗颗闪烁的星辰,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启迪。
二、敕勒歌敕勒歌,作为蒙古族的传统民歌,其凝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敕勒歌以豪迈、激昂的音乐和情感展现了蒙古族民族精神和风貌,歌词中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展现了广袤辽阔的大草原和不可征服的民族气质。
通过对敕勒歌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坚毅和不屈的精神。
敕勒歌中所体现的对自然、对生存环境的依赖和敬畏,以及对民族、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都是一种深刻的民族情感和文化精神。
通过对敕勒歌的理解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内涵,感受到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对生命和自然的崇敬和感恩,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总结与展望夜宿山寺和敕勒歌,一首是诗歌,一首是民歌,但它们都是对人类历史、文化和情感的珍贵呈现。
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深度解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这种感受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还可以激发我们对生命、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热爱。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3篇《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全诗仅 20 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敕勒歌》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一、教学效果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课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
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1.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
第8课《古诗二首》《夜宿山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
(重点)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板书课题:1.谈话导入:李白爱游览名山大川。
他在深山中的古寺借宿时,诗兴大发,于是就写下了《夜宿山寺》。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千言万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二、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
(出示音频)提出要求: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诗词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sù sì wēi宿寺危chén kǒng jīng辰恐惊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sù sì wēi住宿寺庙危险chén kǒng jīng星辰恐怕吃惊(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重点认读:多音字“宿”并分别用不同的读音给多音字组词.宿:xiǔ(一宿两宿)sù(住宿宿舍)二、生字书写出示生字楼:指导写字:(1)师范写,重点指导“危敢惊”并讲述,组词、造句、指导:出示生字:危 wēi书写指导:右下角的横折钩要小,竖弯钩的弯要大些。
结构:半包围部首:㔾组词:危险危楼造句:这座危楼已经不能住人了。
敢 gǎn书写指导:上面的横钩要短小些,右边是攵,横与撇是两笔,不要写成夂。
结构:左右部首:攵组词:勇敢不敢造句:我吓得不敢往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