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27 古诗二首 敕勒歌
- 格式:pptx
- 大小:1016.41 KB
- 文档页数:20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和《敕勒歌》基础知识整理我会写:危wēi(危险、安危、危难)敢gǎn(勇敢、不敢、敢作敢当)惊jīng(惊动、惊讶、吃惊)阴yīn(阴天、阴雨、阴险)似sì(相似、类似、似乎)野yě(田野、野兔、野地)苍cāng(苍白、苍天、苍茫)茫máng(白茫茫、茫然、渺茫)我会认:宿sù(住宿、宿舍、留宿)寺sì(山寺、寺庙、寺院)辰chén(星辰、时辰、辰光)恐kǒng(恐怕、惊恐、恐龙)庐lú(庐山、庐江、茅庐)笼lǒng(笼罩、笼络、笼统)盖gài(盖住、盖房、掩盖)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和《敕勒歌》基础知识整理多音字:宿sù(宿舍)xiù(星宿)似sì(相似)shì(似的)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近义词:危——险惊——吓反义词:阴——阳低——高理解词语:危楼:高耸的楼房。
星辰:星的总称。
敕勒川:敕勒族祖先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古一带。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古诗理解:1.《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2.《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和《敕勒歌》基础知识整理问题归纳: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夜宿山寺和敕勒歌一、夜宿山寺1、古代诗人孟浩然在《夜宿山寺》中描述了自己在山寺过夜的情景,表现了对自然和宗教的感悟与敬畏。
2、夜幕降临,孟浩然独自一人来到山寺,寺庙静谧,寂静的夜晚笼罩着大地,星空下的山寺更显得庄严肃穆。
3、孟浩然在诗中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这句诗表现了他对高楼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人力所不能及的自然之伟大的感慨。
4、在诗中,孟浩然还有着对佛教的虔诚,他在寺庙中凝望佛像,感叹佛祖之大,表现了对信仰的敬畏和向往。
5、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表达了孟浩然对自然和宗教的感悟与敬畏,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恢弘和神秘。
二、敕勒歌1、《敕勒歌》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的一首传统史诗歌曲,其词义丰富,情感澎湃,向往自由与狂放,反映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意识。
2、在这首歌中,歌颂了鲜卑人勇敢、豪迈、不服从奴役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歌中提到的神秘的“敕勒川”,象征着鲜卑民族的疆土和家园,从歌曲中可以感受到鲜卑人民对故土的眷恋和热爱。
4、歌曲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气质,歌颂了鲜卑人的英勇和狂放,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
5、《敕勒歌》代表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古老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三、结语1、《夜宿山寺》和《敕勒歌》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宗教感悟和民族情感,诗句朴实无华,意境丰富,让人领略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信仰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这两首古诗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仰的虔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3、通过对这两首古诗的解读和理解,我们能更好地领略古代诗人对人生、自然和信仰的深刻思考,也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传统。
4、今天,这两首古诗仍然被人们传诵和赞美,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于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并背诵。
1.2 理解诗意,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2 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2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教学资源•《敕勒歌》诗文及注释•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古诗朗读音频•教学课件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创设情境:展示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画面,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敕勒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意,并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诗意,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美景,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敕勒歌》第一课时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板书古诗全文,标注重点词语和节奏)七、课后反思课后,我应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我也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