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导学案第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骨和关节一、教学目标: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能识图说出关节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4.知道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骨的成分和特性。
难点: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
三、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主备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检测题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就生活经验聊聊平时吃鸡腿时看到的骨头样、煲汤的骨头样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1.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为主,认识骨的成分。
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
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护骨膜。
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保健知识。
讨—抗压和抗扭曲力强,骨松质——坚固性;骨髓,红骨髓——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特性?、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能够溶解于盐酸。
2.3、本课小结在屏幕上展示本节知识点,再次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节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
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4、巩固练习课件展示堂上练习题,激励学生以竞答的形式完成,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5、5分钟检测题及时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板书设计: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一、运动的结构基础——运动系统(一)骨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长骨的结构骨膜结缔组织膜(保护)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营养、接受刺激)有成骨细胞(长粗、再生)骨质骨密质:致密坚硬骨松质:疏松,排列有规律骨髓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贮存营养***既轻便又坚固,适于完成运动3.骨的成分与特性无机物(2/3)——使骨脆硬有机物(1/3)——使骨柔韧(二)骨连结1.骨连结的类型不活动的骨连结半活动的骨连结2.关节的结构关节囊:致密的结缔组织膜,保护作用,内表面分泌滑液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有关节软骨,减小摩擦,减缓震动关节腔:有少量滑液,减少摩擦**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适于完成运动。
编写人:涂华艺 审稿人: 定稿日:2014.09.03 使用人:八年级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课型与课时: 陈述性知识课, 3课时一、【学习目标】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主要结构;2、说明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二、【教学重难点】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骨的成分和特性等;2、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3、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三、【学习新知识】第1课时(一)、长骨的结构、功能:(1)在右图中找到骨膜、骨质[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髓[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腔。
(2)用解剖针从新鲜长骨的表面局部分离出一层膜,这就是图中的[ ] ,仔细观察,骨膜上有许多红色的血管,对骨有作用,其上还有白色的神经和 ,后者具有 作用,与骨的 和 有关。
(3)仔细观察纵剖开的长骨,在骨干的外周部,骨质致密,称为[ ] ,它使骨变得坚硬;骨干内侧和骨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称为[ ] ;与骨长长有关的结构是 ,因此人在幼年阶段能不断长高。
(4)儿童的长骨中,结构4内全为红骨髓,而成年人的长骨中,结构4则变为黄骨髓,严重失血时,4内的物质转化为 ,而恢复 功能。
(二)、骨的成分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和 组成。
2、骨是一种器官,成分:无机物分为 和 。
无机物使骨 ;有机物主要是 ,使骨具有 性。
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实验中,能燃烧编号SW802的物质是,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它使骨有性;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能溶解在稀盐酸中的物质是使骨有特性;3.成人骨有机物占,无机物占,所以骨有的特性;青少年骨中有机物,无机物,所以骨有的特性;老年人骨中有机物,无机物,所以骨有的特性;【当堂巩固】1.无论对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钙对人体的作用都是重要的。
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 A.小肠B.骨C.皮肤D.肌肉2、将一根鱼骨侵入稀盐酸中二十四小时后,骨将()A.变重、变硬B.变重、变软C.变轻、变硬D.变轻、变软3.将一根猪的腿骨纵剖开,观察到骨端内和骨髓腔内的骨髓均为红色,这只猪是:()A.老母猪 B.幼年猪 C.大公猪D.成年猪4.质地致密坚硬的骨质大部分位于()A.长骨的两端 B.长骨骨干的中央 C.长骨骨干的周围 D.短骨和扁骨中5.下列各项中与长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密切相关的是( )A.骨膜B.骨松质C.骨骺端软骨层D.骨密质6.骨的基本结构包括( )A.骨膜、骨髓、关节软骨三部分B.骨膜、骨质、骨髓腔三部分C.骨质、骨膜、骨髓三部分D.骨膜、骨质、骨髓、关节软骨四部分7.进食时,不小心被鱼刺卡住喉咙时,喝一点醋往往能让鱼骨较容易咽下,其原因是()A.醋能刺激咽喉张开B.醋能消化鱼刺C.醋能是鱼骨变脆D.醋能使鱼骨变软8.小明常背单肩包形成双肩发育的不平衡,这是因为小明此时骨的特点是()A.有机物含量超过三分之一B.有机物含量不到三分之一C.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D.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第2课时(一)、骨连接和关节的结构与功能1、骨连结有三种形式:(如)、(如)、(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第1课时)一、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本节教学中,以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究、交流和讨论以为主,以教师适时的启发和点拨为辅,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在学习动物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探讨动物运动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骨骼、骨骼肌组成的。
人体的每块骨都是一个器官。
教材中以长骨为例阐述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适应性。
通过实验探究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物质组成的,这两大类物质的比例决定着骨的硬度和韧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1)观察辨认长骨的主要结构(2)解释骨的结构如何与功能相适应(3)说明骨的特性与骨成分之间的关系2.能力(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交流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和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2)关注骨健康,预防骨疾病四、教学重点1.长骨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2.骨的成分和特性五、教学难点1.骨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2.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活动六、教学准备1.准备新鲜的羊长骨、鱼肋骨、鸡的下肢骨以及其他形状的骨。
2.准备实验中可能用到的药品和器材。
七、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学生观察、探究、交流和讨论与教师的启发点拨相结合2.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前瞻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作为组织者,教师应该有效地创设丰富的问题串,引发学生的质疑,进而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寻求实验的结果,而是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九、教学过程十、问题探讨1.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骼呈现中空疏松、脆弱易骨折等。
骨质疏松是一个缓慢而持续多年的过程,大夫或患者本人对它尚未察觉时,可能发生意外的骨折。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
4、、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
5、了解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之间的关系.
6、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7、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8、培养学生探究生物问题共同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
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2、骨的成分和特性;
3、躯体运动的形成。
三、课时:2课时
四、自读文本,基础自清:(15分钟)
1、运动系统的组成:由、和组成。
2、骨是一种器官,根据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和
等。
并举例说明。
3、长骨的表面覆盖着,鼓膜内有和,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
4、鼓膜内的,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
5、填出下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和含量.
、骨连结有三种形式、、。
其中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7、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人体的主要关节来。
8、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五、深层探究,合作交流:(10分钟)
1、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1)、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
(2)、为什么说长骨既坚固又轻便?
2、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
(3)、骨有什么特性?
3、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
六、运动的实现:
1、请你做一个屈肘和伸肘的动作,观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屈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伸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2、由以上的情况,你想一想运动是怎样产生的
七、反馈检测:
1、骨膜中含有().()和()等,其中
()为骨提供营养,()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也
可以与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2
2、填出下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和含量.
3、将一根羊骨浸入稀盐酸中24小时后,风干,骨将()
A.变重、变硬B.变重、变软C.变轻、变硬D.变轻、变软
4、哺乳动物骨的成分与人类近似,现在取某种哺乳动物的骨2.4克,放在酒精灯上煅烧,
煅烧至只留下灰白色粉末,称其重量为1.6克,该动物约处于()
A.老年期
B.幼年期
C.成年期
D.不可确定
5、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A、滑液
B、关节软骨
C、韧带
D、关节囊
6、、下列各项中,对骨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膜是一层位于骨表面的由上皮组织构成的膜B.骨膜是一层位于
骨表面的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C.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D.骨膜内血管中的
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7、关节腔内有滑液,它的作用是[ ]
A.减轻关节的重量B.有利于骨与骨之间的物质交换
C.增强关节头与关节面的联系D.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6、小明常背单肩书包形成双肩发育的不平衡,这是因为小明此时骨的特点是
( )
A、有机物含量超过三分之一 B.有机物含量不到三分之一
C.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 D、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
7、老年人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这是因为老年人骨( )
A.有机物不到1/3 B.有机物超过1/3 C.红骨髓减少 D.骨密质减少
8 将一根猪的腿骨纵剖开,观察到骨端内和骨髓腔内的骨髓均为红色,这只猪是:()
A、老母猪
B、幼年猪
C、大公猪
D、成年猪
9 质地致密坚硬的骨质大部分位于()
A、长骨的两端
B、长骨骨干的中央
C、长骨骨干的周围
D、短骨和扁骨中
左图是一个长骨的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下列标号的结构名称:
①﹍﹍③﹍﹍④﹍﹍⑤﹍﹍⑥﹍﹍⑦﹍﹍
⑵对骨的生长和再生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中的﹍﹍
⑶顏色和功能都会随着生理过程不同而发生改变的是图
中的___________.
10
(1)附着在关节面的周缘,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连
接在一起。
(2)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有一层光滑的,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骨之间的撞击。
(3) 内有滑液,可滋润关节软骨,减少运动时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
的运动更加灵活。
八、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