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改善工具--直方图
- 格式:docx
- 大小:321.92 KB
- 文档页数:10
QC七种工具使用方法培训讲义QC七种工具是指七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包括散点图、柱状图、折线图、鱼骨图、直方图、检查表和流程图。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质量管理人员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下面是QC七种工具的详细使用方法培训讲义。
一、散点图:1.散点图的作用是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性。
2.收集两个变量的数据,其中一个作为X轴,另一个作为Y轴。
3.使用散点图表达数据,X轴代表第一个变量,Y轴代表第二个变量。
4.分析散点图的趋势,如果呈现直线状,表示存在直接线性关系;如果呈现曲线状,表示存在非线性关系。
二、柱状图:1.柱状图的作用是展示分类数据的频率或数量。
2.收集分类数据,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组。
3.使用柱状图表达数据,X轴代表不同的类别,Y轴代表频率或数量。
4.分析柱状图的高度和宽度,可以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找出问题所在。
三、折线图:1.折线图的作用是展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2.收集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可以是质量指标、销售数据等。
3.使用折线图表达数据,X轴代表时间,Y轴代表数据。
4.分析折线图的趋势,可以判断数据是否稳定、增长或下降,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鱼骨图:1.鱼骨图的作用是帮助团队找出问题根因。
2.确定问题,并将其写在鱼骨图的头部。
3.确定导致问题的各个方面或因素,将其写在鱼骨图的骨架上。
4.分析鱼骨图的每个方面或因素,找出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五、直方图:1.直方图的作用是展示连续数据的分布情况。
2.收集连续数据,并确定分组间隔。
3.使用直方图表达数据,X轴代表数据范围,Y轴代表频率。
4.分析直方图的形状和峰值,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六、检查表:1.检查表的作用是帮助记录和分析数据。
2.确定需要记录的数据和要求,编制检查表。
3.在检查过程中,根据要求进行记录和分析数据。
4.分析检查表的数据,找出问题和改进点。
七、流程图:1.流程图的作用是展示一个过程或流程的步骤和关系。
QC七大手法-直方图一、什么是QC七大手法QC(Quality Control)七大手法是一种常用于解决质量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
它包含了七种常用的统计学手法,分别是:直方图、控制图、散点图、因果图、帕累托图、箱线图和流程图。
这些手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以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一种手法——直方图。
二、直方图的基本概念直方图是一种用于显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它通过将数据划分为一系列间隔,然后统计每个间隔内数据出现的频率,最终通过矩形条来呈现数据的分布情况。
直方图通常用于展示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的频率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和集中趋势。
三、绘制直方图的步骤1. 数据收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产品的尺寸数据、质量数据或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数据。
2. 数据整理在绘制直方图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并记录每组数据的频数。
3. 确定间隔和组数在进行数据分组时,我们需要确定数据的间隔和组数。
间隔一般是根据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确定的,组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绘制直方图绘制直方图可以使用各类数据分析软件、编程语言或绘图工具。
在绘图时,我们需要将每组数据的频数表示为相应的矩形条,并将矩形条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
5. 添加标题和注解为了使直方图更具可读性,我们可以添加标题和注解。
标题可以简要描述直方图的目的和内容,注解可以解释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统计指标。
6. 分析直方图通过观察直方图,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集中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直方图来判断数据是正态分布、偏态分布还是离散分布。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直方图来确定数据的中位数、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四、直方图在QC中的应用直方图在QC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
以下是直方图在QC中的一些常见应用场景:1. 检测质量问题通过绘制产品尺寸、质量或其他相关数据的直方图,我们可以快速发现质量问题。
品质管理QC 七种(大)手法工具--直方图质量的偏差是无法回避的,判断质量的偏差是否由于偶然原因引起的,有必要对质量偏差状况进行实际测量和采集数据。
下表为某一制品的100个对象,测量其长度,得到以下数据:从如此罗列的数据表是不能知道制品长度的偏差状态的。
为了把握长度的偏差状态,有必要将其数据表换写成能读取偏差状态的频数表。
直方图是将数据存在的区域分成几个区间,各区间里分布的数据的出现次数做成频数表,以柱形的高度来表示各区间的所属次数,能够清楚地知道偏差的状态。
一、直方图的作法手顺1:收集数据作成直方图,采集数据的数是50—250,通常情况下100左右为佳。
手顺2:求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具体的作法:可以先找出各行(各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在这些值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行的最大值作记号 ●,最小值作记号▲,然后找出●记号中的最大值,▲记号中的最小值。
X max =199, Xmin =170手顺3: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即数据波动的范围)范围 R =Xmax-Xmin =199-170 =29手顺4:决定假定区间数假定区间数=n如果n 不为整数,则按四舍五入法计算手顺5:求出测定单位(测定值的最小刻度)即所有数据间差的最小值。
本例中测定单位为1mm 。
手顺6:决定区间的幅度区间的幅度h=nmaxmax 假定区间数数据最小值数据最大值X X因测定单位为1mm ,所以是1的整数倍,离2.9最近的值是3。
手顺7:求出区间的境界值区间的境界值规定在测定单位的1/2之处。
这是因为区间的境界值和数据值相同,就不清楚其数据值应放在上区间或下区间。
(1)由以下公式求出第一区间的下境界值: 第一区间的下侧界限值=数据最小值—2测定单位=170—21=169.5(2)因为级的幅度=3,所以:第一区间的上限境界值=第一区间的下限境界值+区间的幅度=169.5+3=172.5(3)以此类推,按照这样的顺序求出第二、三……区间的上下限境界值,直到最终区间的上限境界值超过数据最大值(199),即数据最大值被包括在最终区间内。
QC小组活动中常用工具及统计技术合集在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中,常用工具及统计技术是评估和改进质量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具和统计技术,包括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Pareto图、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以及根因分析等。
一、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图形表达方式,可以用于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QC小组活动中,直方图通常用于展示数据的频率分布,以便分析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确定异常值等。
二、散点图散点图用于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QC小组可以利用散点图观察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判断是否有异常数据点存在。
三、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过程稳定性和变异性的图表。
在QC小组活动中,常用的控制图有X-Bar和R图、X-Bar和S图,以及P图等。
通过控制图,QC小组可以及时发现过程变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Pareto图Pareto图是一种按照重要性降序排列的柱状图,用于展示问题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在QC小组活动中,Pareto图可以帮助团队确定改进的关键领域,并优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五、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简称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分析和评估潜在的故障模式以及其对产品或过程性能的影响。
QC小组通过FMEA可以预防和减少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六、根因分析根因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QC小组在活动中常用的根因分析工具包括5W1H、鱼骨图(因果图)和5Why等。
通过根因分析,QC小组能够深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除了上述提到的工具和技术,QC小组在活动中还可能运用其他统计方法和工具,如假设检验、回归分析、贝叶斯网络等,以实现对质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改进。
总结起来,QC小组活动中常用的工具及统计技术合集包括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Pareto图、FMEA以及根因分析等。
数据分析工具——QC七大手法数据分析是一种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解释和演绎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模式、趋势和关系。
在数据分析中,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QC(Quality Control)七大手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包括直方图、帕累托图、散点图、流程图、因果图、检查表和控制图七种手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分析人员进行数据的可视化、统计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案。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七大手法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场景。
1.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来表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形。
它将数据分成若干个等距的区间,并统计每个区间内数据的频数。
直方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形态,判断数据是否符合其中一种概率分布,并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值。
2.帕累托图:帕累托图是一种将问题按重要性排序的图形工具。
它将问题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并用累积百分比表示每个问题的贡献程度。
通过帕累托图,我们可以快速识别出最重要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它们。
3.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来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它通过在坐标平面上绘制数据点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取值,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并找出异常值和离群点。
4.流程图:流程图是一种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图形工具。
它将工作流程拆解成一系列节点和箭头,表示工作的先后和依赖关系。
通过绘制流程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工作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来提高生产效率。
5. 因果图:因果图(也称鱼骨图或Ishikawa图)是一种用来分析问题原因和效果之间关系的图形工具。
它将问题看作是鱼骨的骨架,将问题的各个方面作为骨头,将问题的可能原因作为骨架上的鱼刺。
通过绘制因果图,我们可以系统地对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用来记录数据的表格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收集、分类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中的异常和问题。
qc 小组活动中常用的简易工具
qc小组活动中常用的简易工具有排列图、因果图、流程图、核查表、直方图、控制图。
1、排列图:又称帕累托图,是一种特殊的垂直条形图,用于识别造成大多数问题的少数重要原因。
2、因果图:又称鱼骨图或石川馨图,以其创始人石川馨命名。
3、流程图:也称过程图,用来显示在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成一个或多个输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顺序和可能分支。
4、核查表:又称计数表,是用于收集数据的查对清单。
5、直方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条形图,用于描述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和统计分布形状。
6、控制图:是一张实时展示项目进展信息的图表。
拓展:QC小组特点
QC小组是指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等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自愿结合,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而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的有效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QC小组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
QC七工具之直方图直方图(Histogram)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
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直方图的作用是: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掌握过程的状况,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图一正常型直方图图一显示的就是一家电阻公司收集了一个批次的产品阻值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绘制而成的一张直方图。
观察和分析直方图时应着眼于整个图形的形状。
在正常型的直方图里,中部有一个山峰,左右两边逐渐降低,近似对称。
这时,可以大致判定流程处于稳定状态,图一所示的直方图就属于这种状态。
应用直方图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当出现非正常型直方图,如偏向型直方图、双峰型直方图、孤岛型直方图等时,往往提示流程存在着严重的变异源,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查原因。
2.即使直方图的形状呈正常形态,也不能马上断定工序合乎要求,还需要将此图与规格界限进行比较,以分析判断工序满足公差要求的程度。
3.不要孤立地分别使用直方图,如果能够将同一过程中多个变量的直方图整合到一起观察和分析,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接下来的三个小案例就是借助JMP软件对以上介绍的直方图原理的活学活用。
图二显示的就是一种双峰型直方图,之所以会出现两个山峰,是由于数据来自不同的总体,如把两个工人、两批原材料或两台设备生产的产品混在一起造成的。
JMP软件可以把这两个不同总体的分布拟合形状和分布参数(如Location参数“平均值”和Dispersion参数“标准差”)都辨别和估算出来。
图三显示的则是一张标记了上公差USL、下公差LSL和目标值Target的直方图,同时辅以包含Cp、Cpk、缺陷百分比Percent、百万分之缺陷数PPM和西格玛质量水平Sigma Quality等过程能力指数的表格,清楚地说明虽然该流程处于稳定状态,但是流程的能力还没有达到理想要求,应当设法采取措施,减少流程波动。
QC七种工具使用方法QC七种工具指的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七种工具,也称为“七个Q工具”(Seven Quality Tools),用于问题分析、数据采集和分析、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活动。
这七种工具分别是:排列图、因果图、控制图、直方图、散点图、流程图和帕累托图。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一、排列图(Pareto Chart)排列图是一种按照重要性降序排列的柱状图,用于帮助团队识别问题的原因的相对重要性。
使用排列图的步骤如下:1.确定需要分析的问题。
2.收集相关数据,并将其按照发生频率或重要性进行排序。
3.绘制柱状图,将问题的原因按照重要性从左到右排列。
4.添加累积百分比曲线,以显示每个原因对总问题的贡献。
5.分析柱状图和累积百分比曲线,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二、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因果图也称为鱼骨图或石川图,用于帮助团队识别问题的潜在原因。
使用因果图的步骤如下:1.确定需要分析的问题,并将其写在因果图的头部。
2.确定主要的因果类别,例如人员、设备、方法、材料、测量等。
3.在这些类别下,列出所有可能的潜在原因。
4.绘制一条横线,将潜在原因与主要类别连接起来。
5.分析因果图,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三、控制图(Control Chart)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和控制过程稳定性和能力的统计图表。
使用控制图的步骤如下:1.收集过程数据,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2.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确定控制限。
3.绘制控制图,将样本数据绘制在上下控制限内。
4.分析控制图,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中。
5.根据控制图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持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四、直方图(Histogram)直方图是一种用于显示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图表。
使用直方图的步骤如下:1.收集数据,并将其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分组。
2.绘制直方图,将每个组的频率或频率密度绘制在垂直轴上。
3.根据直方图的形状,分析数据的分布特征。
QC改善工具—直方图(Histogram)
精益推广办公室:叶华龙
学习目标
1、了解分配的形态
2、研究制程能力或计算制程能力
3、过程分析与控制
4、观察数据的真伪
5、计算产品的不合格率
6、求分配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7、用以制定规格界限
8、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
1、定义
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就是将生产过程中收集来的质量数据按其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频数为高若干长方形排列的直方矩形图,如图1-1所示
图
1-1直方图模型
2、绘制步骤
直方图绘制需要6个步骤,如图1-2所示,具体请参照第七节实例演练。
其中,组界宽度、各组组界、频数的计算方法及其说明如表1-3所示
计算内
容
公式或定义公式使用及说明
组数
K=或
K K表示组数,N表示数据个数,R表示全距,全距=数据最大值的数据-最小值
组距C表示组距,R表示全距,K表示组数,
为了便于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组距经常取2、5、或10的倍数
组界下组界=最小数据值-组界精度
上组界=前一组下组界+组距
组界精度=
频数各组频数=本组组界内德数据个数主要用来绘制直方图
表1-3 直方图法的计算公式
3、常见的直方图形态,如表1-4所示
编号形态说明
1
标准形态(常态)形状正常,表示制程能力正常图1-2 绘制直方图步骤
2
锯齿型通常是测定方法或者读数有问题,可能由于测量仪器不够精密,也可能有数据过少,分组过多。
3
左偏态型当杂质、缺陷数、不合格数等表示质量状况的数据接近于0,使得数据的下限收到控制时
4
右偏态型与左偏态的情况相反,当成品率、纯度、优秀品率等接近于极限值,使得数据的上限受到控制时
5
双峰型数据中混有两个以上不同群体,如将两批不同来源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检测的情况等
6
孤岛型表示制程上有某种异常状况发生,导致工序质量发生异变,如原材料突然发生变化,或者短期内由不熟练的工人进行操作、测量
7
平顶型生产过程中有某种因素发生缓慢变化,如设备、工具发生磨损,操作者出现疲劳或者操作环境发生缓慢变化时
8
峭壁型用剔除不合格品后的产品质量数据绘制的直方图,表示有假数据,在工序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寻找出足够的合格品而进行全数检验时,会出现此种情况
表1-4 常见的八种直方图形态
4、直方图的应用
4.1计算过程能力,作为改善制程的依据
从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经整理成为频数分配表,在绘制成直方图后,就可由其集中或分散的情形来看出过程的好坏。
直方图的重点在于平均值(x),经整理后的分布呈正态布,
则自拐点中引出一横轴的平行线,可得到表现差异性的标准差()。
良好的过程是平均数应接近规格中心,标准差则越小越好。
4.2 计算产品不合格率
在质量改善PDCA循环活动中,常需计算改善活动前、中、后不合格率,用以比较有无改善效果。
其不合格率可直接从频数分配表中求得,也可以从直方图中计算出来。
例如,冲压车间一次加工热水器Q11DW底壳的宽度直方图如图1-5所示,其规格为
(3302)mm,由图与规格界限比较,可知在规格下限以下的有1件,超出规格上限的有3件,合计4件,占总数230件的1.7%,即不合格率为1.7%。
图1-5 热水器底壳QS50W直方图
4.3 观察分布形态
由直方图的形状,得知过程是否异常(详见本章第四节的八种形态)。
4.4 用以制定规格界限的数据
在未定出规格界限之前,可依据所收集的数据编成的次数分配表,计算次数分配是否为正态分布。
如为正态分布时,则可根据计算得到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来定出规格界限。
一般而言,平均数减去3个标准差得规格下限,平均数加上3个标准差则得规格上限;或按实际需要制定。
4.5 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TL表示公差下限,TU表示公差上限)
要了解过程能力的好坏,必须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
一般而言,希望过程能力(直方图)在规格界限内,且最好过程的平均值与规格中心相一致。
1)、直方图符合公差要求,
○1理想型直方图,即过程能力在规格界限内,且平均指与规格中心一致,平均数加减4
个标准差为规格界限。
过程稍有变大或变小都不会超过规格值,是一种理想的直方图,表示产品良好,能力足够。
如图1-6所示:
地型直方图,即产品偏一边,则另一边还有很大余地,若过程再变大(或变小)很可能会有不合格品发生,必须设法是产品中心值与规格中心值吻合才好。
见图1-7:
○3两侧无余地型,即产品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均在规格内,但都在规格上下限两端,表
示其中心值与规格中心值吻合;虽没有不合格品发生,但过程稍有变动就会有不合格品产生的危险,要设法提高产品的精度才好,如图1-8所示:
2)、直方图不符合公差要求,详见表1-9:
表1-9不符合公差要求的直方图
4.5调查是否混合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
如果直方图呈现双峰型(见表1-4里的双峰型),可能混合了两种不同群体:比如两个不同班组、不同生产线、不同材料、不同操作人员、不同机器等生产出来的产品混合在一起。
此时,需将按不同班组、不同生产线、不同操作人员、不同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分开堆放,以便找出造成不合格的原因。
5、直方图使用是应注意事项
1)异常值应去除后再分组。
2)从样本测量值推测群体形态,直方图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应取得详细的数据资料(例如:时间、原料、测量者、设备、环境条件等)。
4)进行过程管理及分析改善时,利用层别法更容易找出问题的结症,对于质量的改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6、实例演练
新产品J6321A集烟罩的上盖板、左挡板、右挡板与前板焊接后,整体的宽度尺寸会变大,为了确定尺寸变大是否是上盖板的尺寸偏差引起,我们针对上盖板的长度做了直方图来分析原因。
1)J6321A集烟罩上盖板J6321A.2-8规格尺寸为439mm,收集上盖板长度尺寸60个样本数据,如表1-10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组号
第一组439.52439.62439.58 439.68 439.44 439.52 439.42 439.42 439.52 439.58 第二组439.42439.58439.56439.58439.52439.54439.48439.52439.52439.58第三组439.46439.52439.54439.58439.48439.62439.54439.58439.52439.58第四组439.52439.68439.48439.58439.54439.58439.48439.68439.32439.54第五组439.42439.58439.42439.54439.54439.68439.52439.62439.42439.64第六组439.54439.58439.48439.68439.54439.58439.52439.62439.54439.62
表1-10
2)确定分组组数K:K=8,所以分为八组(N表示样本数据个数)
3)计算组距宽度C: C=(C表示组距、K表示组数、R表示全距:全距=最大值(L=439.68)-最小值(S=439.32),为了便于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组距经常取2、5、或10的倍数)所以组距宽度C取0.05
4)计算各组组界:组界精度===0.005(mm)
第一组下组界=最小值(S=439.32)-组界精度(0.005)=439.315
第一组上组界=第一组下组界(439.315)+组距(C=0.05)=439.365
第二组下组界=第一组上组界=439.365
第二组上组界=第二组下组界(439.365)+组距(C=0.05)=439.415 第三组下组界=第二组上组界=439.415
第三组上组界=第二组下组界(439.415)+组距(C=0.05)=439.465 第四组下组界=第三组上组界=439.465
第四组上组界=第四组下组界(439.465)+组距(C=0.05)=439.515 第五组下组界=第四组上组界=439.515
第五上组界=第五组下组界(439.515)+组距(C=0.05)=439.565
第六组下组界=第五组上组界=439.565
第六组上组界=第六组下组界(439.565)+组距(C=0.05)=439.615 第七组下组界=第六组上组界=439.615
第七组上组界=第七组下组界(439.615)+组距(C=0.05)=439.665 第八组下组界=第七组上组界=439.665
第八组上组=第八组下组界(439.665)+组距(C=0.05)=439.715
5)制作频数分布表,如表1-11所示:
6)以组距为底边,以频数为高画直方图,如图1-12所示:
观察上盖板J6321A.2-8直方图,发现两侧余地太多,实际制程也在规格范围内,但两边距规格界限太远。
表明上盖板J6321A.2-8质量均匀,变异小,但并非好的现象,故考虑缩小规格界限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上图也呈现了规格内德离岛形态,从人机料法环去分析,发现导致这种结果产生的是两个员工都在生产上盖板J6321A.2-8,并把所有的成品混在了一起,对此类现象班组长已经采取,以每批都要求贴标示单的形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