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济变化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东盟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作者:廖宏瑞罗圣荣来源:《东南亚纵横》2024年第03期[摘要]作为2023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以“东盟举足轻重:增长中心”为东盟峰会主题,从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全面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
年内,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朝着预期方向稳步推进,延续“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以维护东盟的中心地位与地区和平稳定。
其中,柬埔寨和泰国两国成功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但缅甸和平进程依旧任重而道远。
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卓有成效,各国通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地区合作等举措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转型,但各国经济复苏普遍低于预期。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上并未取得突出成就,跨境烟霾问题依旧突出,网络安全等问题热度上升。
此外,东盟继续通过“平衡”和“借势”,成功斡旋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与中国的政治互信和经贸人文往来进一步提升,与美国积极推进“印太经济框架”及开展联合演习,与日韩在安全防务合作领域成绩突出,与欧盟聚焦经贸领域合作,积极扩展与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有力维护了东盟中心地位。
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接棒者老挝以“东盟:增强互联互通与韧性”为主题,期望老挝在解决缅甸和平进程、合作制度化程度低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有一定难度,但老挝在促进互联互通、推动南海局势降温及维护东盟中心地位上仍会有较大作为空间。
[关键词]东盟共同体;东盟政治安全;东盟经济;东盟社会文化;东盟外交[中图分类号] D8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2479(2024)03-044-112023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以“东盟举足轻重:增长中心”为东盟峰会主题,显示出印度尼西亚对推动东盟经济发展的雄心。
年内,印度尼西亚从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全面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
同时,东盟通过“平衡”和“借势”,成功斡旋于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积极扩展与日本、韩国、欧盟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力维护了东盟中心地位。
《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译文)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年,东盟共同体将会成为一个拥有22亿人口、合计国内生产总值达3.2万亿美元的经济体。
东盟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活力的地区,以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我们对东盟共同体未来的愿景:1. 经济繁荣2025年,东盟共同体将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之一。
我们将建立一个稳定、公正和透明的商业环境,以吸引外资,加强区域内海外投资的合作。
此外,我们将努力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我们的贸易伙伴将更多元化,不仅限于中国和美国等大国。
我们将继续推进东盟互联互通计划,提高基础设施和交通的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和时间。
2. 政治和地区安全2025年,东盟共同体将维持和平、繁荣和稳定的地区安全。
我们将继续扩大东盟区域论坛,增强地区间的信任和合作。
我们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分歧和争端,以避免争端升级成战争。
我们将积极应对跨国犯罪、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问题,以维护地区安全和社会稳定。
3. 教育和文化2025年,东盟共同体将成为一个兼容并包、多元文化的社会。
我们将加强教育合作,为我们的年轻人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技能认证体系,以适应未来的就业需求。
我们将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4. 环境和气候变化2025年,东盟共同体将努力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进展。
我们将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动植物物种,保护我们的森林、海洋和水资源。
我们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寻找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总之,2025年是东盟共同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相信在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实现这些愿景,为我们的未来谱写一个更加美好的篇章。
5. 卫生和医疗保健2025年,东盟共同体将致力于提高卫生和医疗保健水平。
我们将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并提升医疗保健质量和普及度。
我们将建立更强大的健康系统,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和分配。
东盟发展现状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成立于1967年,是一个由10个东南亚国家组成的政治和经济组织。
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东盟的目标是通过经济合作、政治协商和文化交流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在经济发展方面,东盟取得了显著成就。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东盟国家共同市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也大幅增加,从2000年的1,20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3,000亿美元。
东盟还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如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
这些合作为东盟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此外,东盟还加强了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努力。
在2015年,东盟国家正式实施了东盟共同市场和生产基地(AEC)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实现劳动力、资金、技术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并促进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
虽然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但AEC计划为东盟国家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和潜力,使得区域内的企业和人员能够更加便利地开展业务活动和跨境交流。
在政治和安全方面,东盟致力于推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的成立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冲突和战争,并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东盟在1997年成立了东盟共同体,在共同体框架下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对话。
东盟还与其他大国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如与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建立了对话关系。
这些合作有助于增加地区的对话和信任,缓解紧张局势,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东盟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国家仍然面临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此外,东盟国家也面临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口问题等挑战,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东盟在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十国投资环境分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东盟十国成为了中国企业投资的热门目标。
这些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政府对外资投资的态度也趋于开放,同时各国政府也在加强对外商投资的监管力度。
本文将分别从东盟十国的经济形势、投资环境和政府监管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企业投资提供参考。
一、经济形势1.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国家中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国家,经济总量位居东盟国家之首。
2019年GDP增速为5.02%,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1.1%。
印尼政府主张采取“公私合作”模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资投资态度开放。
2.菲律宾:菲律宾是东盟国家中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服务业、海产品、农业和采矿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
2019年GDP增速为5.9%,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3.4%。
菲律宾政府积极推进“菲律宾2020”计划,将在交通、能源、水利和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3.泰国:泰国是东盟经济中心之一。
其对外贸易的关键部门包括汽车、电子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同时旅游业也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GDP增速为2.4%,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5.3%。
泰国政府积极推进“第一条路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预计2020年投资额将达1400亿美元。
5.缅甸:缅甸是东盟国家中最新的开放市场之一。
该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采矿业和木材加工行业。
2019年GDP增速为6.8%,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6%。
缅甸政府积极鼓励外资投资,特别是在制造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6.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制造业、电力和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2019年GDP增速为4.3%,预计2020年将同比下降3.5%。
马来西亚政府推出了“第十一大马经济计划”,旨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制造业和5G 网络等。
7.新加坡:新加坡是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服务业占据了GDP的70%左右的份额。
中国和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现状首先,中国和东盟在贸易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约40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约6500亿美元,增长了16倍之多。
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则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双方在区域合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果。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双方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东亚合作进程,包括东亚峰会、东亚自贸区等重要机制,推动了东盟内部和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四,中国和东盟在区域互联互通方面加强了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推动了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
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加强了基础设施和经济走廊建设的合作,并加强了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2024年至2024年,中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在东盟地区翻了一番,从1465亿美元增长到3005亿美元。
而东盟对华投资存量也自2024年的684亿美元升至1966亿美元。
然而,在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双方的贸易逆差问题比较突出。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这导致东盟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其次,一些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了双方贸易的自由化。
此外,中小企业的参与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总体而言,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带动了双方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然而,双方在贸易平衡、区域合作和贸易壁垒等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经济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区域合作的加强,相信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双方带来更多机遇和共同发展。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现状与展望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逐渐成为紧密合作的合作伙伴,双方在经济上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东盟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
本文将从当前中东合作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现状1. 贸易额日益增长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自2004年以来每年逐渐递增,2019年,双方的贸易额达到了6493.1亿美元。
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钢材等,而东盟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橡胶、黑色金属、矿物油等原材料,同时也包括一些农副产品。
2. 投资方面不断加深除了贸易合作,双方在投资领域也不断加强合作。
据统计,2019年,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累计直接投资达到了198.6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22.3%。
而东盟国家也成为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3. 双方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在10年前建立了自由贸易区,这对于双方的贸易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中国对东盟大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同时也逐步取消了对东盟部分产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双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也为更多的中国企业提供了走出国门的道路。
企业可以将制造环节下放到东盟国家,然后再将产成品卖回中国市场。
二、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展望1. 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在未来仍将继续增长。
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范围和领域,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农业等领域。
随着贸易合作的加强,一些东盟国家可能会加强保护主义,并提出逐渐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
但是相对的,中国企业也可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品牌和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竞争。
2. 战略合作将更加紧密中国和东盟是互补性很强的经济体,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
除了经贸方面,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将得到更紧密的联系。
分析东盟在地区发展中的影响。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在地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分析:1.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东盟国家之间通过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努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开放。
东盟的经济合作框架如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和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跨境投资和增强区域内市场的一体性,为成员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福祉。
2.政治稳定和地区合作:东盟在推动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盟成员国通过对话、协商和互信机制,促进了地区间的政治稳定,帮助解决争议和冲突。
东盟还通过在地区安全、反恐、海上合作、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增强了地区的合作意愿和能力。
3.社会文化交流和共同价值观:东盟为成员国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通过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交流、旅游推广等,东盟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人民之间的友好互动。
东盟成员国之间也有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如尊重多样性、推动互联互通和人民中心的发展等,这有助于增进地区的凝聚力和团结。
4.区域合作和问题解决:东盟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机制为成员国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平台。
例如,在环境保护和灾害管理方面,东盟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
东盟还积极参与解决地区性问题,如南海争议、恐怖主义威胁等,并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和平解决途径。
总体而言,东盟在地区发展中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政治稳定、社会文化交流和区域合作的重要影响。
通过推动贸易自由化、加强政治对话与安全合作、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解决共同问题,东盟为成员国创造了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地区的凝聚力和地区一体化进程。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及趋势21 世纪之前,欧洲、美洲、非洲区域一体化已取得一定成就。
进入 21 世纪以来,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更受关注,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合作架构加速形成,“东盟 + X”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合作程度日益加深,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全球金融危机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TPP) 、“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 TTIP) 等“大区域”经济整合势不可挡,东盟对自身战略地位下滑的忧虑上升,为大国博弈所累的担心日盛。
在此背景下,东盟积极推进经济共同体建设,对内可增强凝聚力,对外可提升地缘战略地位。
一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 成立于 1967 年,当时的成员只有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五国。
东南亚国家素以政经、文化多样性为突出特点,它们之间的联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东盟的宗旨最初是抱团防御外部安全威胁,以及与西方保持战略联系。
在之后的逐步扩容过程中,由于国家间差异,东盟成员国曾对一体化产生过怀疑甚至抵触情绪。
冷战结束是个重要时间节点,东盟关注重点回归自身,开始转向其组织建设、成员国长远发展以及对外发挥作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国家真正认识到,在当今和平、发展的国际大势下,只有加强一体化、联合对外,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发展机遇,在国际上发挥应有作用。
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由此从设想进入实践,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阶段( 1991 -1997 年) : “东盟经济共同体”概念产生。
冷战结束打破了两个阵营的藩篱,原先受意识形态差异束缚的东盟得以大展拳脚。
一方面,东盟吸纳文莱、越南、老挝、缅甸等“专制国家”加入,提升了整体实力和影响力,而且更加显现出多样性特征。
另一方面,东盟借冷战冰雪消融之机,创设了与中、日、韩等国的“东盟 +1”合作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之前难以想象的“东盟 + 中日韩合作”( 即“10+3”) 机制。
从此东盟开始灵活“卡位”,以四两拨千斤之灵活性在区域乃至更广泛的国际范围内谋求更大利益,使东盟国家尝到了“1 +1 >2”的合作甜头。
东盟经济变化趋势
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0-3班
姓名:王晓敏 201008021107
张艳飞 201008021098
刘慧荣 201008021090
肖瑶 201008021104
吴聪 201008021095
姜雨欣 201008021100
赵翠翠 201008021092
东盟经济变化趋势
东盟,即东南亚国家联盟,它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成立初期时,成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其宗旨是以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取得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以及和平与稳定。
1984年1月接纳文莱达鲁萨兰国,1994年5月30日马尼拉非正式会议后,越南、老挝和缅甸先后加入,柬埔寨在1998年12月15日第6届东盟首脑会议上成为第10个成员国。
就在欧元区因为深陷欧债危机而滑入解体边缘之时,东盟区域共同体的构建却释放出了浓烈的乐观信号。
无论是从第19届东盟峰会打出的“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的鲜明主题,还是从东盟领导人在会上签署的《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巴厘宣言》,国际社会和舆论普遍认为,已推进7年之久的“东盟共同体”建设很可能提速。
截至2010年底,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之间99.11%的商品关税已取消,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98.86%的商品关税已经降至5%以下。
与此同时,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其中仅2010年增幅就高达132%。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为了更有成效推动经济一体化步伐,东盟各国共同制定了《东盟互联
互通总体规划》,该《规划》囊括700多项工程和计划,投资规模约达3800万美元。
据东盟秘书处的消息,东盟各国目前已完成经济共同体蓝图规划73%以上的目标。
在贸易方面,东盟10国经济部长就东盟商品贸易协定的实施签署了多项行动计划,包括关税削减时间表、东盟国家进口许可程序指针等。
另外,东盟经济部长会议还就制定货物原产地和原产地证明规则、加强海关协作、简化贸易手续,以及建立标准化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
2010年,东盟区内贸易额达到519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1.2%。
东盟经济部长会议指出,以上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建设一体化、具有更强竞争力的经济共同体。
由于东盟各国多为出口导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外部需求和资金,而今年以来包括欧盟、美国、中国和日本在内的东盟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速均因欧美债务危机而不同程度地放缓,东盟经济增速只能达到4.8%左右,明年可能继续放慢。
不仅如此,出口增长乏力使东盟各国国内债务不断攀升,一些原本财政盈余的国家政府收入减少,甚至出现赤字。
在这种情况下,东盟国家强烈感受到了加速落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性。
目前东盟10国之间的贸易占到总贸易量的24%至25%,维持在5000亿美元,而欧盟27个成员国内部贸易总额达到68%,北美地区内部贸易量也达到了48%。
因此,如果按照2015年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要求,除了每年增加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之外,东盟还要将内部贸易量每年提高30%至35%,同时,在打通本地市场,方便域内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自由流动方面,东盟还大有潜力可挖。
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在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单位:%
上表显示了1990年以来不同时期东盟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份额。
从中可以看出,在出口贸易方面,与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相比,东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有明显上升,无论是商品、服务还是贸易总额。
而东盟在世界进口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不大。
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显示,东盟十国平均的贸易自由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1995年为58.0,2000年为67.7,2009年为71.3。
该指标的上升说明,东盟国家的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贸易政策日趋公开和透明,关税水平持续下降。
同时,中、印经济的增长既使东盟感到了竞争压力,也给其带来了发展机遇;而随着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成,也将给中、印等其他国家同时带来压力和新的机遇,最终获益的是一个开放、共赢的东亚乃至更广范围自贸区中的各个经济体。
更何况,如今任何经济共同体或
自贸区在建设过程中都再不可能“独行”。
正如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小康所言,中国与东盟建设自贸区在客观上大大加速了东盟自身一体化进程,同样《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也并未忘记把“推动本地区与国际经济体系的融合”作为一大目标。
从这个意义讲,东盟决心实现经济一体化对中、印乃至整个地区都是利好消息,关键在于东盟自身如何把握好这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