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鸡妈妈和鸡宝宝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游戏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教案名称:《鸡妈妈和鸡宝宝》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理解并体验“妈妈”和“宝宝”的角色职责。
2.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母爱的伟大和责任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角色扮演游戏“鸡妈妈和鸡宝宝”,让幼儿在扮演中理解和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头饰或服装。
2. 准备一些鸡蛋模型或者画有鸡蛋的卡片。
3. 准备一个安全的游戏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鸡妈妈和鸡宝宝的角色,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角色分配:幼儿自愿选择扮演鸡妈妈或鸡宝宝,教师协助分配角色。
3. 游戏规则说明:鸡妈妈需要保护和照顾鸡宝宝,鸡宝宝要听从鸡妈妈的指导,大家一起寻找和保护鸡蛋。
4. 游戏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角色扮演游戏。
5. 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强调母爱的伟大和责任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在课后,可以组织幼儿画出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和经历,或者编写一个小故事,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角色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角色扮演能力,也让他们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游戏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环节也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角色扮演情况,包括他们的行为表现、语言表达等。
2. 分享反馈:在游戏结束后,通过幼儿的分享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和感受。
3. 作品评价: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或小故事,教师可以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此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小班游戏儿歌教案详案《鸡妈妈和鸡宝宝》教案详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小班游戏儿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朗读出《鸡妈妈和鸡宝宝》儿歌。
2. 能够模仿鸡的叫声和动作。
3. 能够通过游戏提高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鸡妈妈和鸡宝宝》儿歌歌词卡片。
2. 鸡妈妈和鸡宝宝的面具。
3. 教学媒体:音响。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孩子们回忆并复述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儿歌《小鱼游泳》,并鼓励他们边复述边做相应的动作。
2. 歌谣教学:教师出示《鸡妈妈和鸡宝宝》儿歌歌词卡片,给孩子们看,并指着卡片边读歌词边解释。
然后播放这首儿歌的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唱歌。
多次反复学唱,直到孩子们能够自如、流畅地唱出这首儿歌。
3. 鸡妈妈和鸡宝宝游戏:教师让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扮演鸡妈妈,一组扮演鸡宝宝。
鸡妈妈们戴上面具,鸡宝宝们蹲在地上,模仿鸡的叫声和动作。
教师模拟游戏,示范一遍,然后让孩子们边唱边模仿。
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孩子们能够理解并完成游戏。
4. 游戏总结: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游戏的过程,鼓励孩子们陈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然后教师可以简单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并表扬孩子们的参与和表现。
四、教学延伸:1. 练习鸡的叫声: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模仿鸡的“咯咯咯”的叫声,通过唱歌和游戏的方式练习。
2. 制作鸡妈妈和鸡宝宝的面具: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鸡妈妈和鸡宝宝的面具,引导孩子们动手制作,并在游戏中使用。
3.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换角色扮演鸡妈妈和鸡宝宝,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儿歌和游戏的形式,教授了《鸡妈妈和鸡宝宝》这首儿歌,孩子们在唱歌和游戏的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到鸡的叫声和动作,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
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孩子们保持纪律和秩序,避免过于嘈杂。
幼儿园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并模仿《鸡妈妈和鸡宝宝》的相关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2.能够通过手指动作和肢体语言配合表现鸡妈妈和鸡宝宝的细节形象;3.培养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官和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1.讲述《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2.通过手指动作和肢体语言配合,帮助幼儿理解鸡妈妈和鸡宝宝的细节形象和情感表达;3.通过训练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帮助幼儿模仿并表达身边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4.给幼儿进行简单的识字和认字训练,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和阅读兴趣;5.通过手工制作、贴画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官和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故事书;2.手指、木偶、布娃娃等教具;3.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4.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制作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手指木偶1.教师先制作一组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手指木偶,并向幼儿展示;2.教师简单介绍手指木偶的制作方法,鼓励幼儿一起动手制作自己的手指木偶。
1.2 介绍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1.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并借助手指木偶配合模拟故事内容和情感表达;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对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感受和理解。
2. 讲述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1.教师利用故事书讲述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动态配合手指木偶和肢体语言模拟场景和情感表达;2.教师鼓励幼儿跟读和模仿,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理解和印象。
3. 参与互动活动3.1 认识字卡片游戏1.教师出示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字卡片,鼓励幼儿参与认字游戏,并把字卡片贴在正确的位置上;2.教师加强课堂教育故事中的关键词,让幼儿认识更多的汉字。
3.2 手工制作鸡妈妈和鸡宝宝1.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工材料,并简单介绍制作方法;2.分组让幼儿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鸡妈妈和鸡宝宝。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教学目标1.学习鸡的基本知识,如鸡的习性、生长发育等;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4.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5.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故事讲解•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故事教师向幼儿讲述《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鸡的基本特征及生存条件要求。
同时,通过故事中鸡妈妈保护和守护鸡宝宝的行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课堂实践•鸡蛋游戏:将几个鸡蛋放入盛满水的盆子中,孩子们轮流拿出鸡蛋,注意不要将鸡蛋破裂。
•咕咕叫游戏:教师和孩子一起模仿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咕咕叫声。
•画鸡宝宝:教师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鸡宝宝,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三、练习环节1.读一读:鸡妈妈咕咕咕鸡宝宝咕咕咕飞蛋到处都是宝宝们一齐欢叫2.朗读练习:小鸡咕咕叫,鸡妈妈带着宝宝,一起找吃的,小花园,放养场,开心过每一天。
3.书写练习:孩子们在事先准备的习字本中,按照字母笔画规范,认真书写以下字母和单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鸡宝宝,鸡妈妈,鸡蛋。
教学方法•运用故事、游戏、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法,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兴趣;•以小组活动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幼儿的参与主体性和个性特点。
教学评估•打卡练习;•课堂表现;•互动回答。
其他注意事项•在安排课程实践过程中,应当遵循安全第一,减少竞争和攀比,以温馨和睦的氛围为主;•学生跟随老师读故事的同时,可以带上图书或录制背景音乐,更加引人入胜;•实践过程中,以示范引导的方式,确保孩子能够正确掌握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
小班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教学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方式描述鸡妈妈和鸡宝宝的生活习惯和形态特征。
2.能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可爱,学会尊重生命,爱护动物。
3.提升幼儿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园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
教学内容1.鸡妈妈和鸡宝宝的由来。
可以从“生命的奥秘”、“生命的愿望”、“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介绍。
2.鸡妈妈和鸡宝宝的习性和特征。
可以利用故事、图画、实物等方式介绍。
3.鸡妈妈和鸡宝宝的互动和关系。
可以引导幼儿亲手喂养小鸟,观察鸟妈妈与小鸟之间的互动,感受互帮互助的社会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幼儿了解鸡妈妈和鸡宝宝1.通过图片、卡通形象和故事让幼儿认识鸡妈妈和鸡宝宝。
2.充分挖掘幼儿对小鸟的观察经验,引导幼儿从一些形态特征和个性上了解小鸟。
第二步:引导幼儿感受生命的价值1.着重介绍生命的美好和可爱,从生命的起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向幼儿传递珍爱生命的信息。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直观的生命教育,引导幼儿在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之情。
第三步:组织亲手喂养小鸟1.利用园内鸡妈妈和鸡宝宝或喂养小乌龟等实物展示,鼓励幼儿进行亲自触摸、抚摸、喂食等活动。
2.利用游戏、竞赛等途径,提高幼儿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幼儿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学习成果及教育效果的检验和评估。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评价:1.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方式描述鸡妈妈和鸡宝宝。
2.能否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3.能否展示出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体意识。
4.能否用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之情。
总结本次小班教案通过引导幼儿认识鸡妈妈和鸡宝宝,感受生命的可爱和珍贵,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意识,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促进了班级和谐氛围的形成。
同时,本教案也应当重视教学评价,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小班游戏儿歌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教学目标:1.学习并熟记儿歌《鸡妈妈和鸡宝宝》。
2.能够在游戏中模拟鸡妈妈和鸡宝宝的角色,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促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对大小、形状等感官信息的认识。
教学时间:本次教学时间预计为30分钟。
教学准备:1.教室内部需要适量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身体活动。
2.播放儿歌的音响设备。
3.符合小班幼儿身体尺寸的道具,如小鸡毛绒玩具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欢迎和导入(5分钟)老师在班级门口给孩子们一个热情的拥抱,引导学生一同开始这个游戏儿歌的学习之旅。
步骤二:唱歌儿歌(5分钟)老师播放《鸡妈妈和鸡宝宝》的音频,带领孩子们一起唱歌。
步骤三:介绍游戏规则和角色分配(5分钟)让学生自由分成两组,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鸡宝宝。
老师解释游戏规则:鸡妈妈带领鸡宝宝在农场里面玩耍,鸡妈妈会发出声音呼唤鸡宝宝,鸡宝宝要迅速跑到鸡妈妈身边。
游戏开始前,老师会将小鸡毛绒玩具放在教室不同的位置上,让学生寻找。
当鸡妈妈和鸡宝宝聚集到玩具周围的时候,鸡宝宝要顺手拾取毛绒玩具。
步骤四:模拟游戏(15分钟)老师根据儿歌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节,模拟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在农场里面玩耍。
学生们跟老师一起跑来跑去,寻找小鸡毛绒玩具。
游戏结束后,老师让每组鸡妈妈和鸡宝宝,依次介绍和展示他们所寻找到的毛绒玩具。
步骤五:总结和结束(5分钟)通过唱歌和游戏,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对于《鸡妈妈和鸡宝宝》歌曲和游戏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游戏背后的故事和信息。
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也可以通过这首儿歌和游戏,互相联系和沟通,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朋友。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从游戏、音乐和角色扮演三个方面,全面参与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自然地学习了《鸡妈妈和鸡宝宝》这首儿歌,并且通过对鸡妈妈和鸡宝宝的角色扮演和沟通,提高了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通过寻找小鸡毛绒玩具的游戏,学生也进一步认识了自身身体大小、形状等感官信息。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和描述母鸡和小鸡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2.学习主动观察、发现、探究,养成初步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探究意识。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享意愿。
教学准备1.《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图片故事书及其它鸡相关的图片资料。
2.包含鸡的玩具、鸡蛋、饲料等生活用品。
3.课程计划、教案、教具清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母鸡和小鸡1.活动前准备:当幼儿进入教室时,让他们看到一只笼子或者一个小假山。
启发幼儿自己想象一下假山或者笼子里面有什么,然后揭开笼子或假山让幼儿看到里面的东西。
将其中的一只玩具鸡带到幼儿面前,询问幼儿看到这是什么动物。
先记下幼儿的回答,促进他们自由表达,然后教师进行一些补充描述。
2.玩具鸡自由翱翔:将玩具鸡放到室内的某一角落,引导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去找它,让幼儿自由趴在地上,在跑步场和其他区域寻找玩具鸡。
引导幼儿找到玩具鸡后,将玩具鸡放到一个较大的空地上,观察幼儿对其行为的反应。
3.观察图片解释鸡的生活习性:通过呈现图片,展示鸡的生活习性。
然后幼儿家长(或教师)根据所提供的的提问进行讲解解释。
第二课时:从鸡蛋到小鸡1.上课前准备:提前向农民或者运市场询问能否提供一些稳定供应的鸡蛋,并为鸡蛋专门配备容器等。
2.鸡蛋观察:让幼儿挑选接收到的鸡蛋,观察鸡蛋的形态和颜色,询问幼儿砰开鸡蛋的方法,然后分配工具(如农村婆婆用的茶匙)让他们一起砰开鸡蛋。
3.孵化小鸡:将砰好的鸡蛋放入孵化器中,让幼儿能够观察到从鸡蛋到小鸡的全过程。
老师可以询问幼儿“如果你成为小鸡,你会做些什么?” 引导幼儿理解小鸡的生活习性和行为。
课后活动1.制作鸡模型:告诉幼儿要在家里制作一个自己的小鸡模型,幼儿在家里可以利用纸张和其他材料制作。
在下一节课时,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鸡模型来到教室,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作品。
2.观察小鸡:上一节课中的小鸡在本节课上已经孵出,学校可以安排其中一些科学班级到养鸡场进行参观。
幼儿园游戏:鸡妈妈和鸡宝宝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并体验母爱的伟大和保护的重要性。
3. 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教学内容:本游戏名为“鸡妈妈和鸡宝宝”,主要模拟鸡妈妈保护鸡宝宝的情景。
幼儿将被分为两组,一组扮演鸡妈妈,另一组扮演鸡宝宝。
教学准备:1. 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头饰或标记物。
2. 安全的游戏场地。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鸡妈妈需要保护鸡宝宝不被“狐狸”(可以由教师扮演)抓走,鸡宝宝则需要跟随鸡妈妈的引导行动。
2. 分配角色,幼儿佩戴相应的头饰或标记物。
3. 播放音乐,游戏开始。
鸡妈妈引导鸡宝宝在场地内自由活动,当音乐停止时,“狐狸”开始尝试抓鸡宝宝,鸡妈妈需要保护鸡宝宝不被抓住。
4. 游戏进行几轮后,角色互换,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鸡妈妈和鸡宝宝的角色。
教学延伸:在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例如鸡妈妈如何保护鸡宝宝,鸡宝宝对鸡妈妈的信任感等。
还可以引导幼儿画出他们在游戏中的情景,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学总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保护的重要性。
无论我们是鸡妈妈还是鸡宝宝,我们都需要学会关心和保护他人。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例如,鸡妈妈是否能有效地保护鸡宝宝,鸡宝宝是否能听从鸡妈妈的指导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幼儿的分享和绘画作品来了解他们对游戏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幼儿小班课堂游戏教案】小班游戏鸡妈妈和鸡宝宝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知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形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教学内容:1. 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故事情节介绍。
2. 角色扮演游戏:鸡妈妈和鸡宝宝。
3. 游戏规则及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认知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形象,参与角色扮演游戏。
2. 难点: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手偶道具,相关图片,音乐播放设备。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
2. 故事环节(10分钟):a. 教师讲述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形象特点。
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角色扮演游戏(10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鸡妈妈和鸡宝宝手偶道具。
b.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示范游戏过程。
c. 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环节(5分钟):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
b.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团队协作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家庭延伸):a.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经历。
b. 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制作: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家庭亲子互动。
2. 故事表演: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表演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故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幼儿园游戏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教案标题: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游戏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
2. 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和家庭的重要性。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和理解母爱以及家庭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头饰若干。
2. 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3. 音乐《小鸡小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音乐《小鸡小鸡》,引导幼儿模仿小鸡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2. 角色分配: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鸡妈妈”,其余幼儿为“鸡宝宝”。
3. 游戏规则介绍:鸡妈妈需要保护鸡宝宝,防止“狐狸”(由教师扮演)抓走。
鸡宝宝要在鸡妈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动作模仿。
4. 游戏进行:教师扮演“狐狸”尝试抓鸡宝宝,鸡妈妈需用身体阻挡并保护鸡宝宝。
5. 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分享在游戏中感受到的母爱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在课后,可以让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分享这个游戏,并尝试在家进行角色扮演,进一步理解和体验家庭关系。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游戏,让幼儿体验了母爱的伟大和家庭的重要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投入程度,评估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母爱和家庭关系的理解是否加深。
3. 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估,看是否有所提高。
4. 对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进行观察和评估,看是否通过游戏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小班游戏:鸡妈妈和鸡宝宝
上海田林六幼:朱健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我发现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
因此,设计了这一有趣的游戏思维教学活动。
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
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以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感知“1”和“许多”。
2、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老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学习儿歌《母鸡生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许多许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3、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每个幼儿找回1只鸡蛋,找到的鸡蛋放进箩筐。
2、师:你们找回了多少鸡蛋?(许多)。
3、问个别小鸡:你找回了几只鸡蛋?(1只)
4、鸡妈妈有许多孩子,1只小鸡找回1只鸡蛋,1只1只合起来是多少?(许多)
5、继续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师:这只蛋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是不是(鸡)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6、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7、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
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
(幼儿每人拿一只蛋,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回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
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附:儿歌《母鸡生蛋》
老母鸡,真能干。
会捉虫,会生蛋。
数一数,几个蛋?
一二三,三个蛋。
老母鸡,把歌唱。
咯咯咯,咯咯咯。
咯哒咯哒咯咯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