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
- 格式:ppt
- 大小:7.59 MB
- 文档页数:49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白杨》课文原文及赏析
《白杨》课文原文:
车厢里,孩子们正在玩耍。
父亲忽然看见窗外远处有几棵白杨树,就对孩子说:“你看,那边的白杨树多高啊!”孩子望着窗外,随口应道:“是啊,真高!”父亲接着说:“这白杨树就像北方的农民,坚韧不拔,不怕困难。
”孩子点点头,似乎明白了。
父亲又说:“白杨树的叶子也很特别,它们密密麻麻,向上生长,无论风吹雨打,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杨树,若有所思。
父亲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希望你们也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
赏析:
《白杨》这篇课文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杨树的特性,同时也寓含了深沉的人生哲理。
首先,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高度和叶子的特性的描述,展现了白杨树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品质。
这种品质象征着北方农民的坚韧精神,也寓意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有的坚韧和毅力。
其次,父亲希望通过让孩子观察和理解白杨树的特性,引导他们学习和借鉴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是对孩子们进行人生教育的一种方式,旨在培养他们的坚韧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课文以父亲深情的话语结尾,强调了希望孩子们能够像白杨树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这是对孩子们未来人生的期待和鼓励,也是对所有读者的激励和启示。
总的来说,《白杨》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白杨树的特性,寓言式地传达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快快拿去用吧!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年级五学科语文教学内容:3《白杨》教材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与他的孩子们的对话,父亲望着窗外的白杨,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祖国边疆的建设者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篇文章首先从孩子们对白杨树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树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然后爸爸借助白杨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同时也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够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设计理念:整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写非常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刻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
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
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远的人物展现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 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
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稿1一、说教材《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这一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及爸爸的心愿。
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学方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白杨的品格。
(2)运用朗读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引读,品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等,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三、说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法,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旨;运用朗读法、讨论法,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本课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的心愿,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多音字1. 将的多音字(jiāng、jiàng)2. 要的多音字(yào、yāo)1将的多音字(jiāng、jiàng)一、(jiāng)将来1.我们将来的计划尚难预料。
2.雄鸡报晓,黎明即将来到。
3.不能只顾现在,不管将来。
4.我为什么要去预料将来呢?5.草率结婚定会将来悔恨。
二、(jiāng)将要 1.您将要离开安全的Internet连接。
2.暴风雨将要来临。
3.股票将要继续在市场上抛售。
4.她施展抱负的机会将要来临。
5.你将要受到感化与改造。
三、(jiàng)将领1.他死后,部下将领彼此争权。
2.总的说来,你还是一个忠诚的将领。
3.西线大多数德军将领认为大势已去。
4.他心目中的英雄是过去伟大的将领们。
5.盛行的西风助了英国海军将领们的一臂之力。
2要的多音字(yào、yāo)一、(yào)需要1.当政客你需要一张厚脸皮。
2.需要为细菌创造别的方法。
3.我们非常需要迈开第一步。
4.需要一个着手工作的计划。
5.我是否需要征得你的同意?二、(yào)重要 1.最重要的是细胞间的联系。
2.不太重要的足球队观众少。
3.这两个结果都是很重要的。
4.他说他善于作重要的决定。
5.你可以删掉不重要的细节。
三、(yāo)要求1.此产品要求8MB或更多内存。
2.他完全有权要求进行调查。
3.此终态为所要求的混合态。
4.他的工作成绩达不到要求。
5.可是她不敢对他提出要求。
四、(yāo)要挟 1.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不想要挟你 2.他常以辞职相要挟,我们终于让他另谋高就。
3.有人以你从委员会手里买下公用事业为由要挟他们。
4.从那以后,你一直要挟她,逼着她继续同你干那种事。
5.我的继父要挟我和我妈一起生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杨》的教学案例与反思设计理念: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人物描写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描写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言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深度。
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
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
教师板书:白杨【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在课文中找出:①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②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白杨》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树木的情感,懂得做人要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白杨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结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大自然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种特殊的树木,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白杨。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握课文大意。
3.检查生字、词语师:请同学们合上课本,我抽查几个生字和词语,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4.课堂讨论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认为白杨的特点是什么?生1:白杨树高大挺拔。
生2:白杨树叶子的颜色碧绿。
生3:白杨树皮光滑。
生4:白杨树生命力顽强。
5.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白杨特点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生1:“白杨树高大挺拔,像一位巨人。
”我觉得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白杨树的高大。
生2:“白杨树叶子的颜色碧绿,像一块绿色的宝石。
”我觉得这句话表达了白杨树叶子的美丽。
生3:“白杨树皮光滑,像少女的秀发。
”我觉得这句话形容了白杨树的柔美。
生4:“白杨树生命力顽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我觉得这句话赞美了白杨树的坚强。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课文通过这些语句,生动地描绘了白杨的特点。
6.感悟课文结尾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结尾的含义是什么?生1:我觉得课文结尾告诉我们,做人要像白杨一样坚强,不怕困难。
生2:我觉得课文结尾表达了对白杨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课文结尾的确有这样的寓意。
7.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也懂得了做人要像白杨一样坚强。
《白杨》说课稿一、说教材《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书写课文要求会写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
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