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利益分析——基于有限理性利益人的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580.84 KB
- 文档页数:7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研究视角与特征分析一、多维的研究视角1.历史视角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由来已久,从师范院校教育伊始,师范生的培养就被定位为免费。
学者魏峰等在其《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历史考察:1897~1949》一文中回顾了清末至建国前这段历史进程中,我国师范教育免费政策的变迁历程。
胡娇的《我国师范生免费制度考略(1902~1949)》更是对清末、民国期间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详加铺述。
秦克铸在其文《“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回归:新时期教师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同样简述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史,尤其是建国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取消。
同时,分析了免费政策的取消给我国教育事业造成的冲击。
2.现实视角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回归”已为众望所归,更多的研究是基于这种政策“回归”的事实。
肯定了师范生免费政策“回归”的意义,有利于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尊重”,同时又“振兴师范教育,促进师范院校发展”,也体现了教育公平,更是促进了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王璐、王根顺也认为师范生免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师生源,能提高欠发达地区的教师素质,同时也保障了这部分师范生的就业。
但同时也衍生了不少问题,如有志于成为教师的学生可能就此而丧失机会。
政策本身也缺乏灵活性,在学生的个体差异上缺乏考虑,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3.经济视角于江认为,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的市场不平衡,“城市教师局部超编”,而“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缺编”,师范生追求私利的机会主义会导致教师供给市场的萎缩,教师供给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来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这种交易成本,并通过订立契约式合同来保障免费师范生就业。
从交易理论视角分析,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为“教师资源的交易提供了一种新的用以降低交易费用的治理机制”。
4.价值视角叶飞认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价值在于:促进教育均衡和教师教育发展,保障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引导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
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探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高质量的优秀师资的需求量也必将快速增长,教师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为了深入的了解该政策的实施效果,特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之一的华中师范大学组织了此次专门针对免费师范生的问卷调查活动。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政策; 华中师范大学; 效果分析一、师范生免费政策解读按照温总理指出的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新政策,今后考入这6所大学的师范生四年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领取生活费补助;但入学前须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
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
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2007年5月21日,华中师范大学正式公布了该校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方案,其核心内容概括为”提前录取,免费教育,精心培养,确保就业、带薪读研”。
在配套制度方面,华中师大出台了《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细则》,为师范生免费教育在该校的全面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二、调查结果分析此次问卷调查覆盖全校的10个师范专业,问卷均由各学院免费师范生填写,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
我们将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汇总如下:1. 基本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享受师范生免费政策的学生的家庭年净收入中有61%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间甚至不足5000元,有21%在10000元到15000元之间,10%在15000元到20000元之间,有8%在20000元以上。
此次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得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有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而且大大减轻了其家庭的负担。
但是在被问及为什么接受该政策时只有21%的人表示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有志长期从教;37%的人表示是由于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22%的人表示是因为该政策很有吸引力,20%的人表示有其他原因。
“免费师范生”政策调整的进步与纠结作者:马静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2018年第30期3月28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今后我国“免费师范生”将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由10年缩至6年,此举有望提高公费师范生吸引力。
2007年,我国实施免费师范生计划,当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
免费师范生在高招提前批次录取,读书期间学费、住宿费全免并享受生活补贴,毕业后须回生源所在省份任教十年以上。
(《北京日报》3月29日)从“免费师范生”到“公费师范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毫无疑问,“免费”二字确实有不妥之处,用“公费”替代之是概念上的巨大进步。
一是“免费”并不确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不过这些师范生的费用被国家承担了;二是“免费”容易让人产生廉价或是歧视的感觉,学生无法在身份的称谓上獲得应有的自豪与尊严。
更受人关注的是服务期限从之前的10年缩短到现在的6年,“公费师范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人力资源频繁流动的社会,虽然这一类的师范生选择了“免费”或“公费”就必须要履行契约,但实际上以“四年免费”的前置条件也不应该换来10年甚至是终身的支教。
毫无疑问,6年服务期大大增强了政策的吸引力。
但是“公费师范生”的问题远远不只这些。
之前,只有6所部属重点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这难免会出现一个这样的问题:来自我国最知名的6所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要到偏远地区或是农村任教,名校出身与卑微的工作岗位出现巨大的反差。
如果在农村或乡镇学校的待遇过低,10年的服务期就会变成一种强势的政策绑架,尤其是在与身边其他同学的待遇对比后,身份与地位上的落差,会直接导致这些师范毕业生违约。
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不应该由“公费师范生”来买单。
笔者认为,国家有义务让一部分师范生接受免费的教育,但是,也有义务和责任让“公费师范生”享受到合理的、公平的待遇。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推荐文章浅谈成人高等教育的毕业论文热度:高等教育论文投稿热度: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热度:浅谈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热度:浅析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初探及教育对策热度:[摘要] 部属六所师范大学免费教育政策的实行,对于促进和谐教育,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基础性和建设性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现状,着重分析了现行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利弊,进而提出目前完善这一政策的对策。
[关键词] 免费教育;利弊;对策一、师范教育的现状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出台(一)农村地区及偏远山区,教师严重匮乏实行新课程教学后,缺少教师的现象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加上农村税费改革,一些农村学校经费紧张,无力提高教师待遇,也无力组织培训,骨干教师留不住,优秀教师又调不来。
尽管长期以来,国家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师资,近年来又通过实施西部计划、支教计划、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高素质师资匮乏,农村教师严重流失等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仍不容忽视。
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成为当务之急。
(二)免费教育政策的出台针对我国目前师范教育的现状,国务院温家宝2007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两项重大措施,其中的一件大事就是从2007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教育部直属的六所U币范大学实行免费教育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
这一政策初衷?艮好,但是要想使它得以有效的实施还面临很多问题。
社会文化探析免费师范生政策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段月霞1曹莹'【摘要】时至今日,免费师范生政策已经实施了十年,有所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合理分析当下免费师范生政策,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对于完善免费师范生的政策、造就优质教育教学人才,为社会提供优秀教师资源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政策就业_、免费师范生政策2007年5月教育部规定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
这项政策大体可以概括为“两免一补助”,即师范生的学费免收学费、住宿津贴和生活费的月津贴。
其他具体政策在所遇问题章节中详细阐述。
二、 免费师范生政策所遇到的问题(一) “有编有岗”致使不求上进免费师范生的政策中“有编有岗”规定初衷是为国家中小学阶段培养更优秀的教师资源,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优质人才选择教师岗位。
然而,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下,免费师范生的整体素质呈下降的趋势。
与之对应的,自进人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日益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断增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与日增多。
但是免费师范生却由于政策的扶持成了大部分学校的“宠儿”,那些学历更高、能力更高的人却被拒之门外。
(二) 服务年限过长免费师范生协议书中规定:师范生在毕业后回生源地所在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生涯不少于十年。
通常来说,一 个人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教育后年龄应该在22岁左右。
免费师范生在基层学校工作十年,其恋爱、结婚、生育等个人问题,均在这段时间里解决。
如果待在发达地区的话还愿意,如果待在欠发达的甚至是偏远地区会有很多人难以 受。
(三) 免费师范生继续深造困难首先,成本问题。
刚刚毕业的收人难以担负两年的研究生教育。
其次,时间和经历不足。
专心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潜心研究学习难以兼顾;最后,在职硕士学位的认可度。
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几点思考物理学院邓国瑞 222010315210263 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我国执行已将近四年之久,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执行时间短,相关配套的措施没有出台,因此这项政策也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对免费师范生政策进行了一些思考,主要包括免费师范生的报考动机具有多样性、免费师范生政策需要激励机制与退出机制、免费师范生应在录取前增加筛选机制、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培养高校的影响、免费师范生政策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深远影响、免费师范生毁约的可能性、免费师范生政策如何做到宽严相济等方面。
近年来,教育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差异等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公平问题成为牵动社会神经的重要问题之一。
教育可以改变个人的职业和社会地位,没有了教育的公平,不同社会群体的流动将被阻断,社会公平因此难以实现。
因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扭转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诸多不公平现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按照规定,接受了免费教育的师范生,毕业后必须先回到农村中小学从事两年的教学工作。
这个政策就是免费师范生政策。
免费师范生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三年时间,第一届免费师范生目前已经面临毕业,他们将何去何从,他们是否可以继续深造,以怎样的方式深造,他们的就业去是否一定是生源地的农村,可否自由择业等问题成为困扰免费师范生和六大部属师范大学管理者的重要问题。
我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对免费师范生政策做了一些思考,具体如下:一、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的多样性由于免费师范生政策,为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类学生实行免除学费、住宿费、给予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
因此吸引了大批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特别是广大贫困家庭的学生。
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看重的是“免费”而不是“师范生”,这些学生入学后可能会对所学师范专业失去学习兴趣,对将来从事教师行业失去信心。
免费师范生政策论文重大意义论文: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反思和建议【摘要】2007年9月,随着首批10933名免费师范生进入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就读,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落实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于解决贫困师范生的就学问题、保障基础教育师资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需要完善的地方:非部属师范院校无法实施政策,真正热爱教育的学生不一定能享受该政策;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等。
对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政策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政策重大意义完善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免费师范生政策对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重大现实意义第一,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有志青年从事教育工作,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国家对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青年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实现免费教育,对其志愿和追求是一种精神及物质上的肯定和鼓励,可以使他们在校期间解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学习,全身心投入实践,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有利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降低了贫困生入学的门槛,解决弱势群体子女上大学的问题。
实施该政策,一部分优秀学生特别是成绩好但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弱势群体的子女吸引到师范院校来,不仅可以帮助弱势群体子女减轻经济负担,完成学业,同时因为子女毕业后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弱势群体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会得到逐步改善。
第三,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有利于面向农村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
该政策实施后,从国家层面对师范院校给予支持,稳定、优化农村师资队伍,使各地区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为改变落后地区的教育,最大地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可能。
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思考[摘要]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国家对师范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针对当前教育问题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解决贫困师范生上学问题、保障基础教育师资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关键词]师范生;免费教育;教育政策[中图分类号]G40-0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4-0119-022007年5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实施,确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10年以上。
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这一新举措使我国的师范教育出现了历史性转折,结束了自1997年以来大学招生并轨后师范生收费教育的历史,恢复了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实施过的师范生补助教育政策。
这一应时之举,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制度安排。
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即出现:免费师范生教育将给师范教育带来哪些影响?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又面临哪些不足和挑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重大意义(一)吸引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充实和完善了教师队伍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教师的高度尊重。
许多高中毕业生在报考志愿时,一般都不情愿报考师范院校,很多男生更是觉得教师是没有前途的职业,不愿意做教师,以致现在许多师范院校男女生比例失调。
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所以,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出,让众多优秀青年看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教师地位的尊重与提高,这样就会大大坚定他们报考师范院校的决心,从而更好地充实教师队伍。
(二)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平衡地区差异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其中师资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是其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