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 一个新的思想家阶层
他们有的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担任卿相 之职;有的虽一度出仕,但以授徒讲学、 著书立说为主;有的则终身为“处士”、 客卿。
他们以从感性经验中抽象升华出理性原 则为己务,其活动富有高层次的思想文 化特色。
后代习惯尊称他们为诸子。
先秦诸子的共同特点是: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授徒讲学之风。一 生发愤忘食,乐人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主要精力用在思想文化方面,目的是希图在 总结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寻求出理想的政治、 道德、伦理规范,确立一个能体现这些规范的 理想人格模式,并由此确定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的方案和途径。
●《论语》语言艺术之一
孔子向别人表达自己的 思想观点时,不是干巴巴 地直白训诫,而是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显示了对语 言无穷丰富的潜在功能的 熟练掌握。
《论语》是以语录形式简要记载孔子言 行的一部书。以记述孔子的言论为主, 约略涉及孔子的一些行迹,同时也穿插 记载了其弟子的一些言行事迹。
该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汉代以来,长 期被列入经书范围;南宋以后,又作为 《四书》之一,成为士人学子必读的教 科书。
《论语》:孔子其人其事
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昌平乡陬邑人,是中国古代思 想家和教育家,《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 事。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有《论语 集释》,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老子》
《老子》在散文史的贡献之一
开创了一种与《论语》不同的思维表达 方式:
–《论语》是对形而下的实践经验的提 炼和归纳,《老子》是对形而上的抽象 哲理的思辨和体悟;
–《论语》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对经验性 的结论作陈述,《老子》是用思辨性的 语言对抽象性的哲理体验作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