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街区升级改造项目环评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286.18 KB
- 文档页数:37
XXX国道XXX至XXX(XXX)路段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XXX国道XXX至XXX(XXX)路段改造工程建设单位:XXX县XXXXXX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 年12 月15 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X国道XXX至XXX(XXX)路段改造工程建设单位XXX县XXXXXX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XXX省XXX市XXX县XXX经济开发试验区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XXX省XXX市XXX县XXX经济开发区XXX国道XXX至XXX路段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道路建筑E4721 占地面积(平方米)10512 绿化面积(平方米)1314总投资(万元)123.31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9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背景XXX国道XXX至XXX(XXX)路段道路改造工程项目位于XXX镇XXX村委会北侧,起点位于交XXX国道XXX点,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位于交旧XXX 国道点,终点桩号为k0+657,项目区地理位置见附图1。
城市土地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背景城市土地整治项目一直是推动城市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某城市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得到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
二、项目概况该土地整治项目位于某市XX区域,总占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XX公里水系治理、XX公里道路疏解和XX个生态公园建设等内容。
项目旨在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环境评价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了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考察、资料调查、专家访谈和数字模拟等。
通过对项目涉及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项目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
四、环境影响及风险评估1. 水系治理方面:- 水环境质量改善,减少水体污染风险;- 需要对河道进行改造,对部分水生生物和湿地生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2. 道路疏解方面:- 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降低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 建设过程中会对周边土地、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暂时干扰。
3. 生态公园建设方面:- 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场所,改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避免过度干扰。
五、环境影响管理措施为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具体的环境影响管理措施包括:1. 水系治理阶段:- 河道改造应与生态保护相协调,采用生物复育技术恢复水生生物和湿地生境;- 施工期间控制施工污水排放,做好施工现场垃圾处理。
2. 道路疏解阶段:- 选择低噪音路面材料和建设噪音屏障,减少交通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采用湿地绿化和生态廊道等方式,保持生态连通性,促进野生动物迁徙。
3. 生态公园建设阶段:- 引入生态专家参与方案设计,确保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兼顾;- 合理规划绿地和植被,保持生态多样性。
六、环境监测与评估为确保项目实施后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
包括:1. 定期对水质、空气质量和噪音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2. 及时发现环境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城市道路改造环评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由于道路的承载能力、交通流量和城市规划的不匹配,许多城市道路出现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市决定对部分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提高交通效率,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计划对市中心的主干道进行整体改造,包括拓宽道路、增设交通信号灯、完善公交站点与人行道等。
改造范围涵盖A街、B路和C巷。
预计改造工期为12个月,总工程投资为1000万元。
其中,道路拓宽工程占60%,信号灯和公交站点等设施改造占40%。
三、环境影响评价1. 空气质量评价根据相关环保标准和监测数据分析,道路改造项目不会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改造工程将采用低污染设备和材料,减少施工期间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改造后的道路将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从而减少汽车排放产生的空气污染。
2. 噪声影响评价根据噪声测量和分析结果,改造工程将对周边居民的噪声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减少噪声影响,我们将在施工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低噪音设备和施工技术、设置隔音屏障等。
改造后,道路交通拥堵减少,噪声水平也将相应降低。
3. 生态环境评价改造工程将涉及部分绿地和树木的移植或砍伐。
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将在改造前制定详细的绿化方案,并在改造后进行相应的绿化补植工作,保证绿化覆盖率不降低。
此外,改造后的道路设计将考虑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确保道路改造工程对环境的最小影响,我们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施工期间控制扬尘。
使用湿式喷淋等技术,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2. 控制噪音污染。
采用低噪音设备和工艺,设置隔音屏障,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绿化补植和生态恢复。
对于需要移植或砍伐的植物,计划进行合理的绿化补植,并在改造后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的名称、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嘉峪关市大众街区、惠民街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嘉峪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法人代表侯金森联系人卫迪通讯地址嘉峪关市迎宾西路9号联系电话3777邮政编码735100建设地点嘉峪关市大众街区、惠民街区立项审批部门嘉峪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嘉发改投资发[2019]53号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E4852管道工程建筑占地面积39800m2建筑面积12960m2绿化面积3840m2总投资(万元)2276.00环保投资(万元)36.7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62%评价经费/投产日期2020年10月1.项目背景及任务由来嘉峪关市大众街区、惠民街区的居民楼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密度大,居民户数多。
受中心城区后期开发成本和建设难度不断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建设和改造的步伐相对滞后,各个时期的楼院交织并存,大部分老旧楼院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简陋陈旧,卫生和环境状况差,不仅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也严重制约着城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概况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旨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设施瓶颈问题,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本项目涵盖了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排水、污水处理等方面,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大,该市现有的市政公用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为了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市民服务,该市政府决定启动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为了评估该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采用了综合性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该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以及专家评审等。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道路建设对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和交通状况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
它将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压力,并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
2. 桥梁建设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和河流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设措施,可以减少其不良影响。
3. 供水和供电设施的建设将显著改善市民的用水和用电状况,提高供水和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排水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有效处理市区内的降水,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并改善水环境质量。
5.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将大大减少市区内的污水排放量,有利于水体的保护和环境的改善。
综上所述,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的环境污染。
五、环境保护措施为确保该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设立监测站点,并定期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项目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源,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和废气得到有效处理。
3. 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设施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4.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老旧小区改造环评报告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大量老旧小区,这些小区存在着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
为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本报告针对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
2. 背景该老旧小区位于某市市中心,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总占地面积约100亩,共有20栋住宅楼。
由于历经多年的使用,该小区存在以下问题:2.1 环境脏乱差:小区内存在大量垃圾堆放、绿化不良等问题,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2.2 基础设施老化:小区内部分楼栋的电线、供水管道等设施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2.3 外部交通不畅:小区附近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居民出行不便。
3. 环境影响评价为了保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改造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噪声改造项目可能引起施工噪声。
为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在施工期间采取相应的隔音措施,避免夜间施工,保障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
3.2 扬尘改造项目可能产生大量扬尘。
为预防扬尘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单位应配备洒水车辆进行路面洒水,采取覆盖等措施控制扬尘。
3.3 废弃物处理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妥善处理。
施工单位应指定专门的区域进行废弃物收集,并定期委托合法单位进行处理,确保废弃物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 改造方案为解决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改造方案如下:4.1 环境改善4.1.1 清理垃圾:对小区内的垃圾进行清理,设置分类垃圾桶并张贴相关宣传标语,提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
4.1.2 绿化美化:增加小区内的绿化面积,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
4.1.3 涂料更新:对外墙面和楼道进行粉刷,使用环保型涂料,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4.2 基础设施更新4.2.1 电线更新:对老化严重的电线进行更新,确保供电安全稳定。
淇县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建设单位:淇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环评单位:中环联新(北京)环境保护有限公司2016年10月前言.1项目背景及特点自2011年起,淇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开始接手市政道路建设(此前为交通局分管)。
2016年和2017年拟在淇县城区内新建太和路、淇河东路、淇水西路、人民北路、高铁西路、人民路东段、永达路南延等7条市政道路,新建太行路跨赵家渠桥,对太行路、同济大道、红旗路、云梦大道进行升级改造,并且对淇水路及太行路进行绿化工程的建设。
本项目总投资2.5亿元。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大战略下,也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职责。
淇县政府非常重视交通、市政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1年以来,淇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加大对市政道路建设、市政设施维护、供水管网和燃气管网改造等投资力度,稳步推进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本项目作为鹤壁市淇县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地区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鹤壁市淇县的城镇形象和城镇品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道路已由淇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向淇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请备案,并获得了批复,详见附件1。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本项目属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编号为E48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淇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附件2)中环联新(北京)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T城市交通设施138城市道路“新建、扩建快速路、主干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新建、扩建次干路”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含新建、扩建主干路,故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成立了由相关环境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组,对涉及到的线路进行实地调查,对涉及道路的声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收集整理了有关规划和设计资料、当地社会经济资料以及其它相关资料。
公园改造环评报告一、概述公园改造环评报告旨在对公园改造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面了解公园改造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项目背景、环评范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背景本次公园改造项目计划对现有公园进行全面改造,以提升其景观价值和游客体验。
项目将包括植被疏导、景观亮化、道路改建等多项工程,预计施工周期为12个月。
公园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并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公共空间。
三、环评范围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水环境影响、空气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土壤污染和噪声影响。
3.1 水环境影响公园改造项目对附近水体的水质可能产生影响。
改造期间,施工排放物和填方、挖掘工程可能会导致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因此,在施工期间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理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3.2 空气环境影响公园改造工程所产生的扬尘、施工噪声、挖掘废气等可能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降低空气环境对周边居民的不利影响,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扬尘控制、噪声控制和废气净化等方面的管理。
3.3 生物多样性影响公园改造项目将对原有生物群落造成一定影响。
为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需要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生态评估,并在改造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植被和生物种群。
3.4 土壤污染公园改造期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土壤污染风险。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化学物质可能对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3.5 噪声影响公园改造项目对周边居民的噪声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为确保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在施工期间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对公园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施工期间的排放物浓度均在国家排放标准之内,对周边水体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城市环卫设施改造工程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况城市环卫设施改造工程是针对现有城市环卫设施不完善、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改造和升级,旨在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本报告旨在对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以便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
二、工程内容1. 城市环卫设施改造工程包括城市公厕改建、垃圾处理设施优化、道路清扫设备更新等多个子项目。
2. 城市公厕改建:计划在核心商业区和人流密集区域建设新的无障碍公厕,并对现有公厕进行改造,提高设施的卫生状况和使用舒适度。
3. 垃圾处理设施优化:对城市的垃圾收集、垃圾转运、垃圾处理等环节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
4. 道路清扫设备更新:采购新型环保道路清扫设备,提高道路清扫效率,减少清扫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三、环境影响评价1. 噪声污染:改造工程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和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可能对周边居民和商业区的安宁和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减少噪音污染,将采取降噪措施,如使用低噪音设备、限制施工时间。
2. 水污染:工程期间可能产生一定量的垃圾和污水,为防止污水直接排放至水体,将配置临时污水处理设备,并实施严格的废水处理和排放控制措施。
3. 空气污染: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扬尘和尾气排放。
为减少空气污染,将实施尘源控制措施,并对施工车辆进行尾气排放监管和控制。
4. 废弃物处理:改造工程将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旧设备、建筑废弃物等,将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确保废弃物处理符合环保标准。
四、环境保护措施1. 噪音控制:选用低噪音设备,并采取声屏障、噪声反射板等措施,限制施工时间,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和商业区的影响。
2. 污水处理: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备,对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3. 空气污染控制: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防尘措施,控制施工现场扬尘;对施工车辆进行尾气排放监管和控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要求。
临街门面环评报告范文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一个临街门面的建设,位于城市新区某商业街区。
本项目旨在提供一个便利的商业空间,满足市民的购物和休闲需求。
本报告将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而达到合理规划、科学建设的目的。
二、项目背景该商业街区是城市新区的主要商业中心,具有较高的客流量和商业繁荣度。
目前,大部分店铺已经建设完成,但还有一部分临街门面需要进行整修和拓展,以满足市场需求。
该项目的建设对于提升商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环境评价1. 建筑设计本项目将对现有临街门面进行整修和拓展,主要改变包括外墙、照明和室内布局等。
设计方案将严格遵守建筑设计规范,确保强调商业美观和环保要求的平衡。
外墙将采用环保材料,照明将使用节能灯具,室内布局将兼顾舒适度和空间利用率。
2. 噪音控制商业中心通常伴随着较高的噪音水平,包括机动车辆、人声和音乐等。
本项目在门面设计中,将合理考虑噪音控制的要求,采用隔音材料进行门窗隔音处理,以减少噪音向室内传播的干扰。
3. 空气质量管理临街门面建设离不开客流量,而客流量增加会带来更多的废气排放。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本项目将在门面设计中,加强通风设施和空气净化技术的应用。
同时,在室内施工过程中,将采取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散播。
4. 文化遗产保护商业街区所处的城市新区,可能存在着一些文化遗产,如历史建筑、文化景点等。
在门面设计和施工中,本项目将遵循相关规定,保护和尊重文化遗产,做到不对其造成损害。
5. 社会稳定商业中心的建设活动可能对周边社区和居民的生活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门面建设过程中,本项目将尽量减少噪音、灰尘和交通堵塞等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
四、环保措施为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环保措施:1. 严格管理施工噪音,采用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
2. 控制施工粉尘,实行密闭施工,加强清洁管理。
3. 保持现场秩序,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减少交通拥堵。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年12月)。
本区平均降水量562.8mm,年际降水变化大,多雨年曾达到806.2mm,少雨年仅235.3mm,每年降水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中,4个月的平均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74.4%,其中7、8月份降水为最多,月平均降水都在130mm左右,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5.6%。
冬季降水为最少,仅占年均降水量的2.6%。
年平均蒸发量为1880.1mm,是年均降水量的3.34倍。
本区除静风外,风向多集中在W风向上,风向频率为24.13%,全年的静风频率为17.48%,8、9月份的静风频率最高,4、5月份静风频率最小。
本区年平均风速2.58m/s,4、5月份风速较大,夏、秋季风速较小。
平均出现8级以上大风日数为19.3天。
本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8%,一年中8月份的相对湿度最高为79%。
最大积雪深度为18cm,最大冻土深度为88cm,初霜期出现在9月下旬,终霜期出现在4月下旬,有霜期长达216天。
根据中国《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值为0.05g,地震烈度为6度,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4、地表水系
***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沁河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西北太岳山东麓的二郎神沟,向南经安泽、**、阳城、**市郊区,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省济源县,在武陟县汇入黄河。
全长458公里,流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河、杨河、梅河、杏河、固县河、县河、土沃河、龙渠河。
**河是汾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关门岭西麓关帝沟,向西流经张马入降县西冶村境内汇入汾河,流域总面积101km2,流域平均宽度为9.2km,形状系数为0.84,主河道长11km,河道平均纵坡为1%,河道落差110m,且河道摆动较小,河床相对稳定,淤积较大。
**河流域为夏季雨型河流,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300万m3,地下径流为700万m3,年径流深度为128mm,年平均清水流量为0.1m3/s,枯水期流量为0.0020.1m3/s,水质较好,年输沙量15万吨。
本项目包括***镇区段**河的河道改造,详见附图5地表水系图。
5、水文地质
播、电视覆盖率近80%。
***共有医疗单位43个,卫生技术人员808人。
**人民医院拥有床位14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2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有35人。
5、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文物等
本项目周围1km无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以及国家或省级保护的文物古迹。
6、水源规划
***城规划远期城区用水量可达4万m3/d。
时变化系数取2.0,则高峰日高峰小时给水总管设计流量为930L/s,规划建议城市用水采用张峰水库地表水,地下水作为补充水源。
沁河流域的张峰水库总库容3.94亿m3,平均每年可向***城供水500万m3,向端氏嘉峰特色城镇供水500万m3。
根据《**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技术评估技术报告》,***水源地为“***涧河截潜流水源地”,位于北涧河村西南2km,历山自然保护区内,服务于***、周边居民及驻镇单位,服务人口14000人,设计取水量1200t/d,实际取水量17.5万t/a。
本项目南距***涧河截潜流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边界 6.7km,距离一级保护区边界7.2km。
7、城市发展规划
根据《***城总体规划》(2011-2030),***城镇体系规划形成“双中心、十字轴、四片区”的总体空间结构,远期2030年**将形成“一城一区、一轴一带、一圈一片”的县域产业布局。
***位于规划四片区的生态旅游区和产业结构的“一圈”内,即以县域西南部的***为中心的历山生态旅游圈,******中心街区的升级改造项目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