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铁路专用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钦州市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铁路专用线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建设项目概述

1.1工程概况

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的南北高速与在建的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和钦州至犀牛脚公路交汇的区域内,西北方向距钦州市区约15.0km,南距钦州港港区约14.0km。专用线拟在钦州港至大榄坪支线的大榄坪车站接轨,延伸至资源加工区,线路长约10km。

专用线从大榄坪车站K7+070.62引出,向东转向北,在高速公路西侧与其并行,至CIIK9+000设置资源加工区站,终点CIIK9+801.59,专用线全长9.802km。

本线包括大榄坪、资源加工区两站,均为办理货运业务的中间站。其中大榄坪站进行改建,新建资源加工区站。

工程建设必要性:(1)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发展的需要。(2)是促进钦州港临海工业园开发的需要。(3)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保护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总投资为43489.55万元。

2沿线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

工程所在地为丘陵地貌。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0.5~58.5m,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10~30m,丘包低矮,山体自然坡度15°~25°,丘坡上植被较发育,为松林及少量果林;丘间洼地窄长,多呈沟槽状,多开垦为水田,局部有鱼塘分布;主要河流为大风江支流思令江,在测区冶金工业园站东南侧距冶金工业园站约1.6km自西南向北东呈蛇形蜿蜒流动,河水流速较大,冬夏季水量变化较大。

工程所在区域位于南华准地台华夏褶断带的粤西隆起西南端与右江褶断区越北隆起北缘褶断束南端的接壤地区,相当于南岭纬向构造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西南端的复合地带。测区位于北东南西向的那丽复背斜南东翼,在冶金工业园站东南侧约1km为北东~南西向的那丁正断层通过,测区范围内构造较简单,岩层以单斜构造为主,局部发育小褶曲,岩层产状稍有变化。总的来说,构造对工程地质条件影响不大。

工程所在区域地表水不发育,仅见少量沟水及鱼塘,由于大气降雨补给,随地表沟槽流走。地下水的分布受地貌、岩性及构造的控制,一般沟谷中地下水埋藏浅,山坡上一般无地下水。

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2.2社会环境

铁路专用线位于钦州市,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现辖二县四区,面积1.08万平方公里,人口356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0人;实现GDP总量303.9亿元;人均GDP13150元。钦州港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目前,己建有万吨级码头3个,正在建3000吨至万吨级码头11个;己建成仓储(库)11个,总投资24.25亿元。

2.3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为钦州市进口资源加工区铁路专用线,根据《钦州市进口资源加工区(钦南片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可知该区域环境质量为:

2.3.1环境空气状况

该区域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水平。

2.3.2水环境状况

本铁路项目没有跨越河流,与本项目距离最近的河流为烟通河、

思令江及大风江。

烟通河及思令江:铁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饮用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制。其余监测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

大风江调水工程水闸断面: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悬浮物监测值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铁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制,其它各项指标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Ⅱ类标准。

2.3.3声环境状况

根据监测结果,本工程评价范围内共3处声环境敏感点,现状监测值昼间为47.3~49.3dB(A),夜间为39.7~41.2dB(A)。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声环境现状达标。

3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

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植物资源以及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

(1)本工程建设共占用土地95.66hm2,其中永久占地74.98hm2,临时占地20.68hm2。工程建设占用土地类型以草地、荒地、林地为主,分别占总占地面积的40.65%、15.16%、和15.04%;而占用梯地、坡耕地、水田、园地面积相对较少,分别占总占地面积的10.61%、7.47%、3.63%和2.15%;还占用少量的河流、坑塘水面、公路用地和农村道路,合计占总占地面积的5.28%。路线不占用基本农田。

项目建设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45.23万m3(含表土),回填总量为90.86万m3,外借总量为26.40万m3,永久弃渣为71.55万m3,共利用73.68万m3(含表土),土石方利用率达50.73%,土石方利用调配基本合理。

(2)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为95.66hm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70.84hm2,弃渣量为80.77万m3(永久弃渣71.55万m3,临时堆土9.22万m3)。工程建设期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11426t,其中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10200t。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远大于自然恢复期,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护时段;新增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路基工程和弃碴场、取土场工程等,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路基工程和弃碴场、取土场区水土流失的控制和防治。

(3)桥涵设计中已考虑了工程对沿线沟渠排洪、灌溉的影响,不会对沿线排洪、灌溉产生不良影响,对水体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如果加强施工期管理,这种影响是有限和短暂的。

(4)主体工程和临时工程均设置了生态防护和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措施,总投资为2173.73万元。

3.2声环境影响分析

3.2.1现状评价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共3处声环境敏感点,共设置3个监测点,现状监测值昼间为47.3~49.3dB(A),夜间为39.7~41.2dB(A)。昼夜监测声级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良好。

3.2.2预测结果与评价

(1)铁路边界

本项目专用线3处敏感点中,近期昼间等效声级为50.6~59.2dB (A),由于项目夜间无列车运行,对夜间等效声级不作评价分析。根据预测,昼间铁路边界处噪声预测值能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正方案)昼间70dB的标准要求。

(2)居民住宅

沿线1类区内3个敏感目标,共设预测点9个,近期昼间等效声级为48.2~54.4dB(A),较现状增加0.3~5.5dB(A),所有预测点均能满足声功能区1类区要求。

总体来看,工程实施后,由于新建了铁路,各预测点设计近期预测等效声级较现状均有所增加,但均能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