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5.55 MB
- 文档页数:42
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完整版)2019年底发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是我国医学工作者结合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国情制定的更新要点。
根据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对心肌梗死进行了更加全面、完善的阐述。
在再灌注策略的选择上,新指南强调PCI与溶栓并重。
对于发病时间<3h的STEMI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可以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
但必须严格把控院前溶栓指征,患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对于发病时间在3~12h的患者,直接PCI优于溶栓治疗,应优选直接PCI。
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在溶栓后60~90min内评估溶栓有效性,溶栓失败的患者应立即行紧急补救PCI,溶栓成功的患者应在溶栓后2~24h内常规行直接PCI策略。
对于初始溶栓成功后缺血症状再发或有证据证实再闭塞的患者,推荐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PCI。
根据EARLY-MYO研究结果,对于发病时间<6h、预计PCI延迟≥60min或FMC至导丝通过时间≥90min的STEMI患者,溶栓+侵入策略的完全再灌注成功率高于直接PCI。
因此,新指南新增推荐对这类患者应考虑给予半量阿替普酶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对IRA行PCI治疗,相比直接PCI可获得更好的心肌血流灌注。
此外,新指南降低了血栓抽吸级别。
根据2015年发表在Lancet的MATRIX研究,桡动脉入路对于ACS患者有显著的好处。
然而,同年发表在NEJM的TOTAL研究表明,对于STEMI患者,常规手动血栓抽吸并不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反而增加了卒中的风险。
因此,新的指南建议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进行PCI,并推荐使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
同时,血栓抽吸的推荐级别降低为Ⅱb,C。
针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新指南建议进行完全血运重建。
此外,对于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在IRA血运重建时进行非IRA急性血运重建并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一、心衰的定义和分类心衰是一组由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诊断心衰必须在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基础上有利钠肽水平升高和/或心原性肺淤血/体循环淤血的客观证据。
慢性心衰的分类主要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往的指南将LVEF≤40% 称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LVEF 40%~50% 称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LVEF≥50% 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
但越来越多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事后分析发现,HFmrEF患者在治疗获益方面与HFrEF 相似,提示HFmrEF 的病理生理特点与HFrEF更为相似。
在病因评估方面,心脏磁共振被推荐用于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并用于评价一些怀疑特殊类型的心肌病(如浸润性心肌病、淀粉样变等)患者的心肌组织特性。
新指南增加了右心导管检查的推荐,当怀疑由缩窄性心包炎、限制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高心输出量导致的心衰时,应该考虑右心导管检查以明确病因(Ⅱa,C)。
右心导管检查可协助评价肺动脉血流参数,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评估。
吸气和呼气相左右心室压力曲线面积比有助于鉴别缩窄性心包炎和限制性心肌病。
部分HFpEF患者可考虑右心导管检查以明确诊断(Ⅱb,C)。
对于验前概率为中至高且无创负荷试验证实存在心肌缺血的HFrEF 患者,新指南对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推荐级别从Ⅱa降为Ⅱb,此类患者血运重建治疗获益证据不足是原因之一,新指南对于血运重建改善预后推荐级别为Ⅱb;对于验前概率为低至中的患者,新指南对冠状动脉CT 的推荐级别从Ⅱb 升为Ⅱa,其对确定心衰和冠心病的关系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