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精选版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56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作者:杨艳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18期摘要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8年1-6月收治感冒后咳嗽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
对照组采用复方氨酚美沙糖浆治疗;观察组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临床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苏黄止咳胶囊;感冒后咳嗽;临床效果咳嗽是感冒后的常见症状,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受病毒侵袭,呼吸道发生变态反应、气道高反应等,可出现持续咳嗽。
咳嗽同时伴有咯痰、咽痒等症状,部分患者夜间咳嗽不断,难以人眠,精神状态欠佳,食欲不振。
临床常使用西药治疗感冒后咳嗽,但效果不尽理想,咳嗽症状容易反复发作,不过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并无明显异常"。
中医认为咳嗽病因复杂,属肺之病也,患者肺气不足,久咳不愈,脾胃虚弱,故治疗应以宣肺、止咳、化痰为主要方向,在缓解咳嗽的基础上,调理体质,从而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本研究使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1-6月收治感冒后咳嗽患者13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
观察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26~68岁,平均(47.62±5.38)岁。
对照组男31例,女34例,年龄24~69岁,平均(48.19±5.63)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根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的标准,患者近期呼吸道感染、外感与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后咳嗽仍有持续,临床表现为干咳或带有白色黏液痰。
临床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肺部纹理增粗。
②中医诊断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患者感冒后主症为咳嗽,次症为咯痰、咽痒、气急、苔薄白、脉弦、脉浮等。
9第22卷 第12期 2020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 No. 12 Dec .,2020基于网络药理学百部治疗咳嗽作用机制研究朱华1,2,何瑞婷1,2,徐文华1,黄飘玲1,2,张淼1,2,陈龙1,2(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20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620,81460587);广西壮瑶药重点实验室项目(桂科基字[2014]32号);广西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桂教科研[2013]20号) ;广西一流学科中药学(民族药学)项目(桂教科研[2018]12号) ;广西重点学科(壮药学)项目(桂 教科研[2013]16号);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聘专家项目(桂人才通字〔2019〕13号);第一批“港澳台英才”入桂计划项目(桂科 智字[2019]4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第二卷)》质量评价与标准研究项目(YJJ17008);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计划项目(20183046-1);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CSY20190038)作者简介:朱华(1957-),男,广西柳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及民族药的鉴定与开发研究。
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百部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等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为条件预测及筛选百部活性成分和治疗咳嗽的作用靶点,构建成分-靶点、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图,并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
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28个化合物,作用于23个与咳嗽相关的靶点,这些靶点涉及到27条信号通路,包括百日咳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
2024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完整版)咳嗽是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占1/3以上[1]。
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明确诊断需结合多项检查。
很多患者常因诊断不明确,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2,3, 4]。
2018年,中华医学会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组织制定了«咳嗽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并刊千«中华全科医师杂志〉〉[5,6], 是国内第一部由全科医学专家参与制定的面向基层的咳嗽诊治指南,获得了广大基层及全科医生的关注,为基层咳嗽诊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6年来,关千咳嗽诊治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已进行更新与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基层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及时反馈相关研究进展,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组织领导下,来自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等的专家开展了指南的修订工作,形成«中国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
本次修订基本保持原有的架构,同时充分结合基层诊疗的实际环境、条件及基层诊疗的关注点,强化咳嗽的经验性治疗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关注诊治误区,是一部更贴近基层诊疗需求的实用性指南。
本指南目标人群为成人咳嗽患者。
使用者为基层全科、内科、中医科医师及其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
指南制订工作组由呼吸病学、全科医学、指南制定方法学专家和医学编辑组成。
指南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以贴合基层诊疗实际、基层临床适用性强为目标,对部分主要的诊疗意见进行了推荐,推荐意见的证据主要基千«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7],同时新增了部分新近发表的高质量文献证据。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40例疗效观察王蓓蓓;罗光伟【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门诊收集的8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中医辨证分析下口服加减后的止嗽散,两组在连续治疗14d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好,临床上可用于本病的治疗.【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31)001【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止嗽散;感染后咳嗽;临床疗效【作者】王蓓蓓;罗光伟【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1感染后咳嗽也称为感冒后咳,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除呼吸道病毒外,其他病原体如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均可能引起,咳嗽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粘液痰,通常持续3~8周,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是亚急性咳嗽主要病因[1]。
我院对40例患者采取止嗽散加减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9~67岁,平均(44.09±13.09)岁;病程21~54d,平均(34.08±9.70)d。
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8~66岁,平均(44.5±13.11)岁;病程22~55d,平均(34.05±10.07)d。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1]中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要点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占三分之一以上。
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诊断不易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
一、指南制订方法学二、咳嗽的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咳嗽是机体的防御性神经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
成人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建议以每天痰量>10 ml作为湿咳的标准。
不同类型的咳嗽具有不同的病因分布特点。
由于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慢性咳嗽患病率不尽相同。
频繁剧烈的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咳嗽对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三、发病机制咳嗽高敏感性是慢性咳嗽重要的临床与病理生理学特征,其机制与瞬时受体电位(TRP)通路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亚型1(TRPA1)激活、气道炎症、神经通路及咳嗽中枢的易化有关。
四、病史与实验室检查1. 询问病史:2. 体格检查:3. 诊断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肺通气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检查、FeNO检测、食管反流监测、变应原检测等。
(1)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进一步选择相关检查。
X线胸片如无明显病变,则按慢性咳嗽诊断流程进行检查。
对于初诊慢性咳嗽患者,不建议将胸部CT检查作为首选检查(2C)。
对于既往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针对常见病因治疗无效,或怀疑支气管扩张、肺癌或异物等少见病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建议进行胸部CT检查(2C)。
(2)肺功能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条件者应作为慢性咳嗽诊治的首选检测项目。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国内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约占三分之一以上。
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因诊断不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5]。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于2005年制定了中国“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6]并于2009年进行了修订[7]。
我国咳嗽指南的制定主要根据国内咳嗽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同时参考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欧洲呼吸协会(ERS)、日本、澳大利亚等发布的咳嗽指南[8-11],在结构和内容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指南制定以来,对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显著提高了国内的咳嗽诊治水平。
近年来,国内外对咳嗽发病机制、病因分布、诊断与治疗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进一步完善指南,及时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14年启动了2009年版“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修订工作。
为适应指南发展的要求,本次指南修订首次采用了循证医学方法,检索了大量文献,形成了众多的推荐意见。
新版指南主要增加和修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指南制定方法和循证方法的介绍。
(2)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更新和扩展。
(3)增加了咳嗽的评估。
(4)增加了咳嗽的中医中药治疗。
(5)增加了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与治疗原则。
(6)增加了慢性咳嗽的少见病因。
(7)介绍了不明原因咳嗽(难治性咳嗽,咳嗽高敏综合征)等相关问题。
一、方法学介绍1. “指南”目标人群:咳嗽患者。
2. “指南”目标用户:任何等级医院的呼吸专科医生、内科医生、中医科医生、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及其他相关科室人员。
万方数据主垡缱蕉塑壁亟苤查垫!!生i旦筮!!鲞筮!塑垦b垫』!!!壁垦竺P堑堕!:丛盟垫!鱼z!垫:!!t塑!:i推荐、弱推荐和没有明确推荐意见”3个级别,分别用1、2和3表示。
证据群(evidencebody)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GRADE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开始被定为高质量证据,观察性研究被定为低质量证据,然后根据是否存在研究缺陷、不一致性、间接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5种降级因素,或是否存在效应量大、剂量反应和所有合理的混杂偏倚增加对估计效应的把握度3种升级因素,综合评价后由关键结局对应的证据质量来确定最后证据质量等级。
如果纳人证据是已发表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则其质量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进行评价,在11项条目中满足9条者确定为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推荐方向和强度根据综合证据质量、利弊平衡、患者价值观和意愿,以及资源花费来确定¨引。
指南制定小组召开多次全体共识会议,对每个具体问题和干预措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最后通过修改后的德尔菲法和GRADE表格进行投票表决。
投票需遵守以下规则¨4I:第一,对持续存在分歧的部分,推荐或反对某一干预措施至少需要获得50%的参与者认可,且持相反意见的参与者比例需低于20%,未满足此项标准将不产生推荐意见。
第二,一个推荐意见被列为强推荐而非弱推荐,则需要得到至少70%的参与者认可。
6.利益关系与冲突的声明:本指南制定过程中,所有参与本指南专家研讨会的专家、指南工作组成员均已签署书面声明,与医药企业不存在指南相关的利益冲突。
7.指南实施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估计:(1)有利因素:①随着循证医学的思想在中国呼吸科医生中的普及和深入,对高质量的循证指南的客观需求日益提高;②咳嗽是临床上患者求诊最常见的症状,大量患者得不到有效诊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咳嗽循证诊治指南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需求;③前两版咳嗽指南的推广应用为本次指南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恋肺证32例临床观察作者:秦卜飞姚红艳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0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感染后咳嗽风邪恋肺证患者应用中西医疗法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64例感染后咳嗽风邪恋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止嗽散,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情况来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疗效【中图分类号】R256.11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7-0104-04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patients with post-infectious cough wind pathogen adhering lung.Methods We first selected 64 PIC patients as a sample and then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ound methoxyphenamine capsul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JiaweiZhisou Powder except for routine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84.38%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overalleffective rate of thes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Keywords:Post-infectious cough;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1],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患者已脱离感染急性期,但咳嗽症状未完全好转,呈现持续不缓解状态,咳嗽性质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偶见咯白色粘痰,量少难咯,可伴有咽喉瘙痒、咽痛,多于刺激性因素作用下成阵发性发作。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加减用于咳嗽患者的止咳效果及安全性【摘要】目的:本文观察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加减用于感冒后咳嗽患者的止咳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6月收治因感冒引起的咳嗽患者共67例,将患者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n=33)给予复方甘草口服液治疗,观察组(n=34)实施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止咳效果、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2个疗程后,两组咳嗽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表现更低(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咳嗽消失时间观察组更短,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但口干、精神倦怠等不良情况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更少,(P<0.05)结果有统计意义。
结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风邪恋肺证),止咳效果较好,未引起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实践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感冒后咳嗽;止嗽散;止咳效果;不良反应咳嗽的病因很多,常见由感冒引起的咳嗽及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吸入性肺炎等肺部或呼吸道相关疾病引起的咳嗽。
咳嗽病因较多,病情复杂,自古就有“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之说。
感冒后咳嗽常见有呼吸道病毒、细菌或支原体等感染后急性症状如头痛\鼻塞\流涕消失后,多数患者出现的刺激性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特点呈挛急性、突发性、阵发性呛咳,伴咽部干痒难忍或少量白色黏痰,甚时干呕、小便自遗,笑或说话、油烟粉尘及冷热刺激均会导致咳嗽不止,一般持续3~8周时间,属于常见亚急性咳嗽。
持续性感冒咳嗽直接影响患者学习生活,西医常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咳嗽,效果随使用次数增加而打折扣。
在中医中咳嗽属于“顽咳”、“咳嗽病”、“久咳”,有研究认为感冒后咳嗽乃表证消失、邪气滞于少阳,引起少阳枢机不利所致,外邪治机失误,导致余邪未尽,风邪恋肺证。
小柴胡汤自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主治少阳证及妇人伤寒,可扶正祛邪、和解少阳,而止嗽散可润肺止咳、调畅气机,使三焦之气上升下降,宣通内外表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