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乐派的主要音乐家及其作品
- 格式:pdf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
浪漫主义音乐的乐派代表人物——弗朗茨·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经济学院保险专业邹璐莹00125148 在西方传统音乐的诸多乐派中,一直最钟情于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乐派的作曲家们音乐中的张扬的个性、情绪表达的放纵淋漓、乐曲中所流淌出的丰富而深刻的情感,都让我着迷。
总觉得从浪漫主义开始,音乐家们才真正抛开一切桎梏,写“自己的”音乐。
这么说也并非否定之前的艺术家,贝多芬、莫扎特的伟大自然是不容抹杀的,但似乎就算是想他们这样一代宗师的创作也脱离不开某种既定的模式,他们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宫廷、教堂或贵族的需要服务的。
包括贝多芬充满痛苦与抗争的一生,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
他们思想中跳跃的火花和炽烈的情感似乎只能在作品的缝隙中得以宣泄和表达。
直到晚年贝多芬的作品才闪现出更多的放纵的火花,有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而莫扎特更是在最后的作品《安魂曲》中才真正表达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波澜。
而到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作曲家们成了自己的主人,他们做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
舒伯特短暂而辛酸的一生,他一直不懈的创作,以及他音乐中潺潺而出的伤感、忧郁、细腻和深沉的情感一直打动着我。
喜爱舒伯特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我曾经在交响乐团中演奏过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有人说欣赏交响乐的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也是最深的是创作者,他们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往往能感到最深的心灵的激荡;第二层是演奏者,一个作品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演奏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创作,但程度就不如真正的创作者来的深了;第三种自然就是纯粹的欣赏者。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经过在乐团中一次次的磨合、排练,开头那深沉的大提琴声一次次盘桓在排练室上空,一次次撞击我的耳膜时,我的心也随着旋律而跌宕,对整个乐曲和作曲家情感的理解似乎更加深入。
由于这种特殊原因,在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中,我对舒伯特比对其他作曲家更多了某种关注,应该是那首“未完成”让我和他有了某种特殊的联系吧。
较为重要的中外音乐家及作品一、中国音乐家及作品1、郑律成:(生于朝鲜)作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延安颂》、《绿色的祖国》、《我们多么幸福》。
2、瞿希贤:作曲家。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3、任光:作曲家。
《彩云追月》、《渔光曲》。
4、刘炽:《我的祖国》(《上甘岭》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5、张文纲:《我们的田野》、《牧羊女》、《忆江南》。
6、冼星海:《到敌人后方去》、《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7、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8、黄自:《旗正飘飘》。
9、刘天华: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病中吟》等。
10、阿炳(华彦均):三首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三首琵琶作品《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11、马可:《白毛女》、《南泥湾》。
12、蔡元培: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院。
13、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外国音乐家及作品二、巴罗克时期1、巴赫1685—1750 (德)音乐之父,复调大师,创作领域、风琴曲、钢琴曲、大小提琴曲、长笛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
作有两卷本《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G弦上的咏叹调》。
《马太受难曲》《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B 小调弥撒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赋格艺术》等2、亨德尔1685—1759 (德)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音乐风格最突出的是宏伟性和戏剧性。
浪漫主义⾳乐·名家·名曲:拉威尔浪漫主义⾳乐·名家·名曲:拉威尔法国作曲家:莫⾥斯·拉威尔(1875-1937)题外话:请注意拉威尔琴房⾥的⼀尊磁罐,上⾯好像还画有⼀条龙。
拉威尔在法国曾经的故居浪漫主义⾳乐时期(1790-1910年):浪漫主义⾳乐时期18世纪末⾄20世纪初,从韦伯到拉赫玛尼诺夫等⼀批欧洲作曲家的作品风格被定义为浪漫主义⾳乐。
浪漫主义⾳乐风格为:丰富的想象、⼤胆的夸张、强烈的抒情、形式的多样、强烈的民族性、重视标题⾳乐。
贝多芬作为横跨古典和浪漫两个时期的⼈物,其后期的创作已表现出向浪漫主义过渡的趋向。
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莫⾥斯·拉威尔⼀. 关于拉威尔莫⾥斯·拉威尔⽣于法国南部的⼩城西布勒。
⼩拉威尔出⽣才三个⽉,全家就迁往了巴黎。
拉威尔7岁开始学钢琴,进步很快,14岁考⼈巴黎⾳乐院钢琴预科,两年后升⼊贝⾥奥⽼师的钢琴班并向佩萨尔学习和声。
刚进⾳乐院不久,拉威尔就受到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喜爱波特莱尔、马拉美的诗歌和爱伦·坡的作品。
1889年在巴黎举⾏的国际博览会上,演出的⾥姆斯基·科萨柯夫绚丽的管弦乐作品、和⽖哇加美朗乐队演奏的东⽅⾳乐,深深吸引了这位⼗四五岁的⾳乐院学⽣。
后来,他⼜接触到法国作曲家夏勃⾥埃尔⾊彩性的和声、以及艾⽴克·萨蒂的新奇怪诞的⾳乐。
在他⾃⼰的习作中,也开始探索⼀些新的⾳乐语⾔和表现⽅法。
佩萨尔是位良师,他总是⿎励拉威尔和他的学⽣们的创造性;福莱也充分认识到拉威尔不同凡响的创作才能;即使是这两位开明的教师,都感到他的⾳乐思想太放肆,他所运⽤的和声⼿法也过于新奇。
1901年,拉威尔决定参加罗马奖,拉威尔仅获第⼆名。
1902、03年再次落选,福莱⼤为震惊。
到了1905年,拉威尔已快超过罗马奖竞赛者的年龄限制,决定再做⼀次尝试。
此时,他已发表过《古风⼩步舞曲》、《为悼念⼀位夭折的公主⽽写的帕凡舞曲》、《⽔的嬉戏》、《F⼤调弦乐四重奏》和《⼩奏鸣曲》等作品,已是个名扬全国甚⾄欧洲⼤陆的青年作曲家,但在预选中就被淘汰了。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艺术歌曲是以诗为歌词,根据诗的内容创作的歌曲。
1.代表作品(1)声乐作品最著名:《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2)室内乐:《“鳟鱼”钢琴五重奏》《d小调“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3)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即兴曲》《音乐瞬间》(4)交响曲:《第八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未完成)2 . 艺术成就(1)在艺术歌曲方面,创作了一批具有划时代影响的艺术歌曲。
(2)在交响曲方面,作品完整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由于受到舒伯特打破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结构模式的启迪,人们开始走出制约,步入到浪漫主义交响乐发展的新天地。
(3)在钢琴音乐和室内乐方面的创作散发着其艺术歌曲中体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特征。
(4)是自由音乐家的楷模,以演奏和出版作品为生,是从社会底层最早走出的音乐家之一。
瓦格纳“歌剧宗师”,德国作曲家,剧作家,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1:主要作品: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2:艺术成就:①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
②创作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③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④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柏辽兹1:代表作品:《幻想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马狂欢节》。
《浮士德沉沦》《切里尼》《特洛伊人》清唱剧《基督的童年》《安魂曲》《感恩颂》声乐套曲《夏夜》理论著作方面:《配器法》2:艺术成就:(1)对标题交响乐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浪漫主义时期标题交响乐的创造者,他力图把音乐文学化,用音乐语言来表达文学中生动具体的形象,他在《幻想交响曲》的每个乐章前面都加上了标题和详细的说明。
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
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情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文学引发的幻想、想象。
于是,标题音乐盛行起来。
他们也应用古典传统的形式或曲体名称,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处理。
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
例如“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随兴之所至,表现某种情趣、心境、感触的小曲。
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
他们抒发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
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
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
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专门以演奏为职业的钢琴家。
在这以前,作曲家与演奏家是合而为一的。
就是说,钢琴曲大都是由写作乐曲的作曲家自己演奏。
职业钢琴家的出现,意味着作曲与演奏的分工。
分工的结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
那种令人耳晕目眩的超级技巧,是音乐会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适应这种需要,这时期出现许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钢琴曲,与此同时,大量目的只是为练习技术的钢琴练习曲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
那位“折磨”了几代钢琴家的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1791—1858)的没完没了的练习曲,就写于这时期。
除他外,克列门蒂(1752—1857、克拉玛(1771—1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写下了有价值的技术练习曲。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十九世纪的音乐鬼才法国的贝多芬代表作:《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
管弦乐:《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
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
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 ⾳乐史上所谓的 “浪漫主义”,通常都被当作“古典主义”的相对概念使⽤。
德语的“Romantik”或英语的“romanticism”,即相当于此意,但其含意则有⼴义与狭义之别。
形容词的“罗曼蒂克”(romantic英,Romantisch德,romantique法),原和“罗马式的”(romanesque)同义,具有传奇的、空想的、奇突的、杜撰的等义。
所谓“浪漫主义”(romanticism),并不是只出现在⾳乐上的现象,⽽是先在⽂学上出现,再影响到绘画和⾳乐。
最后成为笼罩⼗九世纪巨⼤的艺术潮流。
在艺术天地中却有⼀些共同的特性。
那就是和古典主义采取对⽴。
古典主义重视形式和规则,这是重视秩序的封建社会的产物。
在⾳乐⽅⾯,“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为中⼼,写作曲式优美、端正的作品,重视和声学的合理化。
浪漫主义则和这样的想法彻底地对⽴。
和理性相⽐较时,它更为珍惜感受性和想象⼒,打破所有的形式、规则和秩序。
认为要顺应⾃⼰的个性,⾃由奔放地从事创作,必须把⼈类再以⾎⾁之躯的模样,栩栩如⽣地把握出来。
这就是浪漫主义者的共同想法。
舒伯特(F.P.schubert,1797~1828)把因通俗歌剧⽽发达起来的德国歌曲,推进到更⾼的艺术境界中。
他的作品并不全部舍弃古典的形态,但曲式相当⾃由化,使感情的澎湃与外来的刺激,充分在乐曲中表现出来,创造了崭新的⾳乐。
门德尔松(F.Mendelssohn.1809~1847),出⽣于巨富之家。
他虽然遵循古典的形式,但内容则是以浪漫精神为根基的,在作品中植⼊⾃由的抒情味和幻想⽓氛,有时也有优美的⾃然描写。
舒曼(R.A.Schumann,1810~1856)、门德尔松同⼀时期定居在莱⽐锡.有着亲密交情,作风却⼤相径庭。
舒曼是⼀位热情似⽕、个性表现突进的优秀作曲家,和门德尔松温厚典雅的正统⼿法,正好迥异其趣。
舒曼堪称为推动浪漫乐派的精神⼒量,具有浓厚的诗⼈⽓质与渊博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