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教育学(二)的总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学(二)的总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学(二)的总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学(二)的总复习资料

教育学(二)名词汇总

1、教育: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教育/一般

性定义)

2、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学的宏观定义:(作为教育学科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

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4、教育学的中观定义:(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

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5、教育的微观定义:(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

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6、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矛盾性的含义:

指人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的现有力量和社会发展的现有水平和未来的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矛盾。

7、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一致性:

从总体上上看,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社会发展决定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也决定社会的发展。

8、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

9、个体先天素质:

个体在出生前机体所具有的一切与生俱来的特质。

10、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意即教育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功用和效能。

11、教育结构:

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层次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12、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教育活动的实施要以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为前提,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特征之一。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的制约,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表现: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4、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15、教育的结构规律:是表征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的。

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16、教育功能的规律:表征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每一种要素、成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外,它还表征教育系统与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17、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

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教育的根本性原则。

18、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是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19、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

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20、教育的创造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

的主体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

21、教育的活动性原则: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

响和获得主动发展。

22、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

等。

23、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

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24、教育目的: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

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25、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26、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

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27、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

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28、人文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

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

29、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即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

利性教育目的观。

30、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即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

育目的观。

31、教育目的观:即人们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性看法,主要指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

规格质量的基本价值取向。

32、智育: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

智力的教育。

33、体育: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康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34、美育: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

素质的教育。

35、劳动技术教育: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

惯的教育。

36、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37、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38、教师的角色形象:

教师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由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不仅意味着充当教师的人应完成的有关行为,而且意味着社会对他们所抱有的期望;不仅是教师社会群体的基础,也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39、课程: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

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的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40、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

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劳动、各种活动等作全面安排。

41、课程标准: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字。

42、教科书:一般由下列部分构成:目录、本文、作业、图标与附录。

43、教学:在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

活动;

在狭义上,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44、统:实质上是由相互作用着的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空间结构性要素和目标、活动与评价等时间进程性要素构成的特殊复合体。

45、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间流程。

46教学过程动力:也就是教学动力,“是推动和维系教学系统运动的力量,它的产生和作用方式受到教学系统结构与逻辑联系的制约,教学动力的实体是教师与学生的动机联合体”。进一步看,“教学动力是由教学内外部各种相关因素产生的,促使教学主体从事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过程周而复始地运行和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无数分力融汇而成的合力。”

47教学过程本质:教学过程的本质是相对教学过程的现象而言的,后者是指教学过程外在的、可以为人感知的各种联系和各种形态,而前者则是指教学过程内在的、只能为人的思维把握的关系和属性。

48教学设计与开发:实质就是通过各种途径的创造性设计与开发,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的形态,其基本价值取向是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49 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基本途径:现代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现代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现

代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发。

50教学原则: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

要求。

51 教学中教师中心说:又被称为教师中心论,教师中心主义,是一种主张教师在教学

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

52. 教学中的学生中心说:又被称为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主义,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理

论的过程中,针对教师中心说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主张以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

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

53.教学中学科中心说:又被称为科目中心说,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课程改

革运动中。它主张,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幸福生活的

公民,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创新文化,教学促进甚至创造儿童的

智力发展,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科

学逻辑与心理逻辑应统一于学科逻辑。

54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55教学策略:广义的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被确定以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机动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

价技术、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

学方案的原理、原则和方式。

56教学模式: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直观性、完整性、稳定性,甚至还有一定的封闭性。57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它既可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是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而选择的有效学习的技能、技巧和方法。

58 教学评价:既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也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一般而言,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

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59个体内差异评价: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

60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些活动开始之前所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评价对象的基础和情况,为制定教学措施做准备,为因

材施教提供依据。

61学期备课:指对整个学期的全部内容与教学活动做准备。在教学工作中,每学期开始,学校要进行学科教学分工,当教师接受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后,对

该门课程做一个通盘的考虑、规划,并做好相应的学科科学准备工作。课时备课:指对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准备。

62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指教师常规的、周期性的和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课外辅导,考查与考试及

成绩评定等。

63.备课:教师为上课或组织具体教学活动而做的具体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

64.课的类型:一般简称课型,一般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按一节课主要采用的教

学方法来划分的课的种类,它集中地反映了每一类课的性质和面貌。

课的结构: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安排顺序和时间分配。

64 德育: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65德育目标: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66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67德育过程: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68德育方法:教育过程中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方法。

69班级:所谓班,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的划分往往与学年、学级相联系,因而通常被称为班级。

70班主任职责: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71班级个别指导: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发展性指导,以及旨在预防和矫治学生学业不良、品行不良乃至问题行为、罪错行为的防治性指导。

72操行评定: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最常用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是班主任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对学生在一学期(或一学年)内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变化进行的总体评价。

73成长记录袋:基于真实性评价思想而采用的学生评价策略之一,主要适用于对各科教学或者某种学习兴趣领域进行评价,以求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发展及其个体差异。

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的实施 是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实施的方式有两种: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37.(我国的)国家公务员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38.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39.上市公司 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40.条约 指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结缔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法律适用 2.国家机构 3.继承权 4.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5.外交机关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 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拘捕、限制、搜查、审问和侵害。广义的人身自由则除包括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与公民人身相联系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7.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38.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39.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0[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 当事人故意制造另一个连结点,以避开依有关冲突规范指定本应适用的国家的强制性法规,并取得自己所希望的准据法的适用,从而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法律关系的成立或确认的脱法行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意识 36 是统治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它包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任何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 37.行政处罚 37 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教育学原理》自考笔记 教育原理的学科性质: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理论学科。从研究领域看是研究教育活动的领域;从研究内容看介于普通教育学应用学科与形而上学层次之间;研究方法上更多的从宏观,整体上研究问题,力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过渡。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用性为主,兼顾其基础性。 高教研究对象:透过诸多高等教育现象表现出来的特殊矛盾与发展规律。教育遵循两大规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高教的特殊矛盾和基本规律是高教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和高教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两规律反应在两关系上,构成要素:高教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 两大研究轨道:注重高教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更加重视高教应用性研究。 高教发展历史:春秋,官学衰私学现,学术活跃;汉设太学,封建教育制度建立;东汉-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专门学校。科举隋朝建立唐发展;宋现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提举学事司。宋书院是私学演进的形式后官学化。 高校职能: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技术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直接的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职能之一。 研究教育理论的意义:学研他可以使我们认清教育现象的本质;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高教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本质四观点: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志说、本质规定说。本质: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概念:广义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和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即学校教育。 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遵循既定的教育目的,运用教育影响,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目的。 起源: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人和动物都有;心理起源说(孟禄)原始社会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劳动起源说: 历史阶段:原始状态简单;农业社会阶级性与劳动分离;工业社会现代学校,又与劳动结合;信息社会变革国际化本土化终身化全民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制约性:社会生产力水平(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领导权,教育目的,受教育的权力)人口因素(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地域分布)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自考-学前教育学章节重点0383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P5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活动. 2.教育者P5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P6在教育中承担学习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4.教育内容P7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5.终身教育P12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6.全民教育P12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二、简答题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12 (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终身教育;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现代化; (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P10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 (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10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 (2)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 (3)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 (4)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一、名词解释 1.物质环境P14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P15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 广义的文化P19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狭义的文化P19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5.个体社会化P25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P16 (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P17 (1)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2)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因素 3.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3)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4.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P18 (1)教育制度必须保持与政治制度的一致与相适应,教育制度往往随政治发展而改革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 5. 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P20 (1)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2)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 (3)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儿童的发展P28: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2.儿童观P44: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3.教育观P47: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4.人本位儿童观P45: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如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等;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 5.年龄特征P37: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年龄特征。 二、简答题 1.简述儿童发展的特征。P35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 第四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P90:即儿童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观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2.恩物P68: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3.情商P91: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法学概论(00040)自学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2年4月自考法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原始社会的规主要是C.习惯 2.我国宪法规定,休息权的享有者是A.劳动者 3.根据行政立法的容,可以把行政立法分为A.执行性立法和创制性立法 4.我国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的行政法规称为B.条例 5.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D.罚款 6.我国行政复议法的施行时间是B.1999年10月1日 7.我国票据法规定,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C.2个月 8.本票和支票的法定记载事项中相同的一项是D.确定的金额 9.下列属于票据法律关系中非基本当事人的是A.背书人 10.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下列不属于抽查对象的产品是D.一般日常用品 11.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于专门用于生产危害人身、财产安全和健康的产品的原辅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可以行使B.没收权 1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时限是自收到处罚决 定之日起C.15日

13.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下列属于经营者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是A.商品存在缺陷的 1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D.6个月 1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的核准机关是B.最高人民法院 16.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该在受理后A.20日审结 17.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颁布施行的时间是D.1991年4月9日 18.下列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原则的是C.辩论原则 19.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是B.对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 20.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的是A.鉴定人 21.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D.被告承担 22.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行政诉讼的起诉状,经审查,应当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的期限是B.7日 23.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机关在规定的期限不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可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以C.50元至100元的罚款 24.我国加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时间是A.1997年 25.下列属于联合国的发起国的是C.中国 26.国际法院必须由多少个不同国籍的独立法官组成? B.15 个

学前教育原理自考知识点整合

(0~6岁、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是以特定年龄的幼年儿童为对象的教育。 2.学前教育价值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个体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学前教育价值取向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4.狭义的家庭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5.托幼机构教育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目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 6.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7.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8.儿童观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等。 9.幼儿教育观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10.显概念显概念指教师从学校里学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 11.隐观念隐观念指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12.环境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13.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环境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历年真题答案

200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4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2.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拉伊B.狄尔泰、斯普朗格 C.杜戚、克伯屈D.瓦斯凯、乌里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观点是典型的【】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遗传环境辐合论D.教育万能论 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C.创造性特点D.复杂性特点 5.杜威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杜威是一位典型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者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者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者D.教育无目的论者 6.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 7.诱导学习动机一领会新教材_巩固知识一检查,这种教学模式是【】A.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B.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C.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8.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量力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9.由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B.范例教学法 C.非指导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10.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学者是【】 A.赖斯 B.泰勒 C.斯金纳 D.桑代青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_____、_____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2.我国教师聘任制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招聘、_____、_____、辞聘等形式。 13.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14.学校的管理方法主要有_____、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_____、学术方法等。 15.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教师是_____;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教师的职责是_____。 16.世界各国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 (1)分层教学;(2) _____;(3) _____。 17.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计划的编写上:(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2) _____;(3) _____。 18.从测验目的的角度区分,测验可分为安置性测验、_____、_____和总结性测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全国2019年10月自考00469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D019·00469(通卡)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6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 B.沛西·能 C.勒图尔诺 D.孟禄 2.教育内容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教育教学过程注重严格的纪律约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这是哪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在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是 A.中国的《学记》

B.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属于教育根本属性的是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性 D.民族性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生产力水平 C.受教育者的需求 D.教育的规模 6.在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 A.教学方法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育目的 D.教育手段 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湿,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活动 8.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后的第5个月到第10个月之间,大脑的发展最迅迷;其后大脑的发展又经历了两个加速期,一个是在五六岁左右,一个是在十三岁左右。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稳定性

自考法学概论章节考试重点4

自考法学概论章节考试重点四 第四章宪法 第一节宪法概述 1、宪法的性质: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特点:1))内容方面的特点2))效力方面的特点3))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的特点。 2)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宪法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2))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宪法内容的变化。 3)宪法是对民主制度的确认。 2、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第二节我国的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又称政权性质,或称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2、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 2)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结合。 4)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1))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标志。 2))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和最高原则。 3))从政权的职能来看,人民民主专政具有维护工作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民主地位,镇压和改造敌对分子,组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抵御外来侵略和保卫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的职能,与无产阶级专政是一致的。 4))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成社会主义,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任务,这也正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3、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 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4、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2018年4月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教育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398)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顶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 A.自然教育理论 B.学前公共教育的主张 C.实用主义教育主张 D.做中学的主张 2.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教育的结果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皮亚杰 D.凯米 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是 A.《大教学论》 B.(儿童心理之研究》 C.《童年的秘密》 D.《世界图解》4.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 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5.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称为 A.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6.关于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正确的说法是 A.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B.采用公养、公育形式 C.教育无阶级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7.“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肇革,女擎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这个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出自 A.《礼记》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8.欧洲中世纪认为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新生婴儿生下来就怀有嫉妒、贪婪之心,体罚儿童盛行。这种儿童观称为 A.预成论 B.小大人说 C.性恶论 D.性善论 9.被誉为“幼儿园之父”,推动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 洛克 C.福禄贝尔 D.蒙台梭利

7全国自考教育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4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出自于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于( )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学记》 3.强调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就是( ) A.教育生物起源说 B.教育心理起源说 C.教育劳动起源说 D.教育交往起源说 4.中小学学籍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 A.教师的任用、晋升、工资福利、退休、奖惩 B.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 C.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 D.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 5.明确提出儿童“发展的权利”的是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 A.《世界全民教育》 B.《德里宣言》 C.《儿童权利公约》 D.《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 6.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这是一种(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7.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 1

受,这体现了德育的( ) A.享用功能 B.社会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发展性功能 8.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最本质的争论点就在于(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分科与综合 C.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D.知识与能力 9.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 ) A.教师系统传授知识 B.学生从活动中学习 C.问题的解决 D.学生自学 10.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着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得知识,这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发现法 11.学生集体在形成的最初阶段,其主要任务是( ) A.使每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 B.使集体具有教育功能 C.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 D.组织和团结集体 12.心理咨询的直接目标是( ) A.解除学生心理困扰,顺利度过当前危机 B.使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处理 C.使学生承担起自己处理自己问题的责任 D.增长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自立自强 13.某个学生语文考试得了90分,这是一种( ) A.测量 B.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4.最早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立法出现在( ) A.经济法 B.土地法 C.工厂法 D.宗教法 15.《义务教育法》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属于( ) A.第一层次 B.第二层次 C.第三层次 D.第四层次 2

教育学原理之名词解释(全)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讲授法 22.教育制度 23.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4.教育目标 25.美育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现代教育的革命性 2.遗传素质 3.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4.教育方法 5.教师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一般发展 2.双轨制 3.讲授法 4.教育内容 5.实用主义教育学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 22.人的身心发展 23.学校教育制度 24.教育目的 25.陶冶法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的社会性 2.学校教育制度 3.教育美育 4.教育过程 5.批判教育学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学生中心论 22.教育的永恒性 23.人的可教育性 24.制度教育学 25.教育内容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学校体育 22.教育美 23.双轨制 24.对话法 25.教师中心论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公学 3.德育 4.讲授法 5.社会教育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教育目的 22.德育 23.讲授法 24.广义的教育 25.教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1922年学制 22.德育 23.教育目的 24.教育影响 25.陶冶法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教育制度 22.个人社会化 23.教育影响 24.德育

自考《法学概论》笔记_复习资料课程代码0040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1 (2010-03-03 17:09:44)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决定性因素: 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它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第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同国家同时产生。 第二: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第三:不断的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第四: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第五: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法律的特征: 第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 第三: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第四: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第五: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成文法定义: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行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5、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存在的时间不同。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第二: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第三:实施方法不同。法律借助国家强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实施却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 第四: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中,一般没有固定形式。 第五:在一国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体系。 6、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 第一: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确定契约自由。 第三: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确定法制原则。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第二: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第三: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从实际出发。 第二:群众路线与集中领导相结合。 第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第四: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时立、废、改相结合。 4、具有法律提案权的机构: 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一定数量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第二:国务院。 第三: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四:最高人民法院。 第五:最高人民检查院。 5、法律汇编:是指按照现行规范性文件所属的法律部门、颁布的年代或其他分类方法,分门别类的加以编排,并汇成书册,而不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 6、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由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法部门的现行规范所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7、法律部门:是指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那些法律规范的总和。 8、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各章要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古代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近代的学前教育 第三节现代的学前教育 第四节当代中国的学前教育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学前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三章掌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儿童与儿童发展 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 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 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 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二节社区学前教育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 第一节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目标与原则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容 第四节幼儿园教育组织与实施 第五节幼儿园教育评价 第七章幼儿园教师, 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第二节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三节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发展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合作 究对象。学前教育学与学前教育有区别,学前教育学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研究学前教育有哪些具体的法、有意义? 。学前”,顾名思义,即入小学之前,当儿童入学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就已经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需要。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对于儿童接受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它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

片段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此阶段,国外的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关注学前儿童教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应重视胎儿的保健、优生、忧育。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他提出未来雄辩家的培养和教育应从婴儿期开始。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同样散见于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如《大戴礼记·保傅》记载朝统治者注重胎教;《礼记‘则》篇中有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的记载;晋南北朝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 一些具有相对完整体系的学前教育著作相继出现。学前教育学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埋论的奠基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推动了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著作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他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的玩具——恩物;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美国教育家杜威著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主义与教育》等他认为教育应让儿童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2012 (60、 幼儿美育各(出现)4次(80%)(60%),环境创设、学前教育研究 ,儿董社会性发展、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认知教育课程、 ”。在晓萍、静主编的 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研究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 是学习学前教育原理必须阐明的容。

00429自考教育学笔记

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十分不开的,凝聚着好几代教育家的心血,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的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科学。 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 实验教育学:世纪末世纪初欧美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定量研究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陶冶”与“唤醒” 实用主义教育学:世纪末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制度教育学:世纪年代法国代表人物:.乌里、.瓦斯凯、.洛布罗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批判教育学:世纪年代之后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布厄迪尔 四、教育学的发展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应者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深入的时期,也就是教育学最活跃的时期。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 .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不同的教育学派在相同的教育问题上越来越难以取得共识,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科学声誉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00469)试题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46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A.教育影响 B.教育手段 C.教育材料 D.教育组织形式 2.英国教育家洛克撰写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我的教育信条》 3.强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这个观点所体现的教育思潮是() A.文化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4.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在不同方面发展的水平也各不相同,这个现象体现 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个体差异性 C.可变性 D.不均衡性 5.在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中,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 A.规模 B.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C.形式 D.方法 6.用教学的术语来说,教育制度是一种“隐性课程”,这说明教育制度的特征具有() A.客观性 B.强制性 C.价值性 D.教育性 7.在各种教育制度中,处于整个教育制度核心位置的是() A.高等教育制度 B.隐性教育制度 C.宏观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8.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天主教学校和() A.文艺学校 B.文法学校 C.教区学校 D.修辞学校 9.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主要有官学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和() A.职业教育系统 B.普通教育系统 C.书院教育系统 D.社会教育系统 10.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从形式方面看就是所谓的() A.教学 B.课程 C.智育 D.德育 12.体现德育社会性功能的中介作用是() A.政治功能 B.生态功能 C.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13.关于知识学习和智力增长的关系,教育界最主要的争论议题是() A.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争 B.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争 C.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之争 D.古典教育和现代教育之争 14.美育作为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的提出者是()

自学考试法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奴隶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4)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4.封建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5.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确认契约自由(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确认法制原则 6.法律的特征:(1)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就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就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7.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 8.法律的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根本法与普通法(3)实体法与程序法(4)一般法与特别法(5)国际法与国内法(6)公法与私法(7)法系 9.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统治阶级道德之间在根本的社会阶级属性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必须就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与互相渗透的。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存在时间不同(2)调整的范围不同(3)实施方法不同(4)表现形式不同(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就是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就是多元的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2)社会主义法律就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与特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活动之一(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要遵照一定的程序(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仅包括创制新法律,也包括修改与废止过时的法律(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其实质就是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4.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遵循宪法的原则(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尊严的原则(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4)科学与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5)依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立法的原则 5.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程序:(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