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32
颈动脉海绵窦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颈动脉海绵窦瘘是颈总动脉的任何分支,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出的细小血管与海绵窦的直接或间接交通都可称为颈动脉海绵窦瘘。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成功病例进行交流,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
(2)给患者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增强机体手术耐受力,同时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便秘。
(3)眼部护理:白天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夜间用红霉素眼膏涂眼,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室内光线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
(4)用药的护理:遵医嘱应用波立维、拜阿司匹林,严密观察患者牙龈、皮下有无出血现象,注射后延长按压时间。
2.术后(1)术后体位:麻醉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清醒或病情平稳后垫枕头。
(2)氧气吸人:给予面罩吸氧,指导患者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6h,严格卧床24h,卧床期间需加强生活护理、皮肤护理。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肢体活动及语言情况并与术前比较。
观察患者治疗后波动性眼球突出、睑下垂、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的改善情况,并给予氯霉素点眼,外翻的球结膜涂眼膏,并外敷凡士林油纱布,及时更换,防止干燥。
(4)伤口护理: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及有无肿胀等情况。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过度灌注综合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语言功能、肢体活动、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对高血流瘘闭塞后可能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者,给予控制性低血压,防止血压在较大范围内波动。
②球囊移位、脱落、早期泄漏:注意观察患者颅内轰鸣声、患侧眼眶杂音是否复发及眼突出度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③血管痉挛:遵医嘱使用尼莫地平等药物,预防血管痉挛。
(6)心理护理:加强沟通,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颈动脉海绵窦瘘术健康教育
一、概述
脑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指DSA数字血管机引导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递送特殊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部位,治疗各种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海绵窦瘘及其他脑血管病。
二、术前、术后指导
1、向病人简单解释手术的目的、意义、手术方法、手术环境。
介入手术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2、手术当日更换宽松、舒适的衣服,女性病人不穿带钢圈的文胸,手术前一天指导练习床上排便,因为术后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
3、手术前禁食、禁水4~6h、术前排空膀胱,病区护士发的降压和抗凝的药物要按时服用,因为手术中需要平稳血压、抗血凝。
4、进入手术室前,须摘除手镯、戒指、手表等。
5、手术开始后,整个造影过程中头部一定要保持眼睛向上看的正确姿势,不要乱动,否则影像不清晰,影像诊断。
6、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绝对卧床12~24h,肢体制动6~8h,伤口沙袋压迫6~8h。
穿刺下肢不要屈曲,不要做抬头的动作,尽量不要用力咳嗽,以免增加穿刺部位的压力,防止发生出血。
7、叮嘱患者多饮温开水,有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加强力所能及的运动。
8、指导病人戒烟、戒酒,避免情绪紧张、激动,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参考文献:《介入治疗护理学》第二版拟定人:钟**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的护理摘要】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和体会。
介入治疗是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颈动脉压迫实验,术后精心护理和防治并发症,为患者顺利康复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317-02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指海绵窦段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
少数颈动脉海绵窦瘘主要或完全由颈外动脉供血,称为颈外动脉海绵窦瘘。
颈动脉海绵窦瘘曾是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成为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我院2013~2014年收治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15例 ,经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手术顺利,恢复良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CCF患者15例,18~45岁,(平均36岁)。
男性13例,女性2例。
单侧CCF13例,双侧CCF2例。
均有外伤史,外伤后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眼部肿胀,视物模糊。
持续性颅内血管杂音,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
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及影像学检查,经介入治疗,最后再造影证实完全达到了栓塞目的,双侧CCF的病人一周后同法行另一侧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术后均行常规支持治疗及护理,病人恢复良好,术后一周出院。
2.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的护理2.1术前护理:2.1.1 CCF病人常有眼部肿胀,视物模糊,持续性颅内血管杂音,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加之对手术的恐惧,病人术前会感到不安和焦躁,因此术前做好耐心的疏导工作,交代有关注意事项,解释治疗过程和术后疗效,对帮助病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惧怕手术的心理,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非常重要。
本组病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术前心理开导,均能够理智面对手术,配合介入医师很好的完成手术过程。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体会目的总结可脱性球囊介入治疗创作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1999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2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行可脱性球囊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
结果23例均成功栓塞,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确诊后,尽早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且微创、经济,目前仍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做好细致周密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标签: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外伤性:血管栓塞术:护理颅脑外伤可引起一系列血管病变。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OCF),就是由外伤引起的颈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该段的分支破裂,导致其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
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血管内介入治疗,该方法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不必开颅,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我院从1999年10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23例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16~57岁,平均28.5岁,患者均有头颈部外伤史,发病时间为外伤后1周至3月。
外伤类型:21例为车祸伤,均伴有颅底骨折;1例拳击伤:1例眼眶颅腔铁丝穿通伤。
主要症状为搏动性突眼,眼胀痛,眼结膜充血水肿,进行性视力下降,头痛,颅内血管杂音22例。
眼球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19例,1例颅底骨折治疗1个月出院,又骑车颠簸后眼胀痛,无杂音,疑诊青光眼治疗无好转,发病第15天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TCCF,并成功介入治疗,仍遗留右眼单眼失明。
1.2治疗方法我们选择可脱球囊栓塞治疗TCCF,对能合作者采用神经安定镇痛加局部麻醉,不合作者采用全身麻醉。
穿刺前静脉滴入10mg地塞米松,穿刺后给予全身肝素化。
经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置入8F动脉鞘,在导丝导引下插8F指引导管到患侧颈内动脉后,根据造影所显示瘘口位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球束,同时行造影,如果瘘口消失,同时颈内动脉保持通畅,可以解脱球囊,直至瘘口被完全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