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1 第三单元 小专题 写作 一事一议 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2
一事一议作文的写法训练目标:一、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把握一些大体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的写作。
二、分步训练,培育学生写一事一议作文的能力,并能写出大体符合要求的文章。
训练重点:表达与议论的结合训练难点:观点的提炼,精当的议论课前预备:提供一些记叙文和能够从多角度分析的简短事例课时建议:1——2课时训练进程:一.活动导入:师:初中生写议论文第一要学习“一事一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三年级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出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情形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论点明确,有根有据,有点分析。
那么什么是“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呢?生:“一事一议”,确实是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该事对自己的启发。
师: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
由此咱们明白,一事一议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是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引出议论,议论以叙事为基础。
因此写好这种文章,关键在于如何将叙议结合,也确实是考虑并处置好叙与议的关系二例文导学请医生云江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
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医生。
”不料,老人极为艰巨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确实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非常,厚重非常(简述“一事”)。
这位老人确实是夏衍。
谦恭是一种深刻的教养,它扎根于心灵(只一句评论)。
我不由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人物——老葛朗台(联想到一个反面的例子)。
老葛朗台就要死了,却怎么也舍不得他的万贯家财。
当神父将镀金的十字架切近他的嘴边,让他亲吻一下好让他的灵魂升天时,他的眼睛突然奇迹般地亮了,还极力做出一个想把那十字架抢过来的姿势,于是,这最后的尽力也就完全地断送他的性命。
夏衍走了,葛朗台也走了。
但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刹时的表现竟然有这么大的反差,一个绝美,一个绝丑(两相对照,归并议论,爱憎分明)。
再看一篇例文:罗汉也吸香烟吗程秋生春游季节,中外游客兴致勃勃地来苏州游览名胜古迹。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九年级是毕业班,学生的写作知识需要有一个系统化的梳理,以打通读写之间的断层,从而优化书面表达技能。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一又是一个午休。
我托着下巴看着教室窗外的树,它们枝叶繁茂,斑驳的树影将校园的水泥路点缀得好似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伴随着树叶随风飘动的窸窣声,忽见一片青绿的掌型树叶晃晃悠悠的落在了我面前的课桌上,它安静的躺在周围散着阳光透过窗的金色光斑里,像摊了一地的美梦,这片叶子因此闪烁出格外神秘而跃动的青春的随想。
我拾起这片叶子,它在阳光下显得异常耀眼。
春天的青叶子,这就是青春么?我望着周围的同学们,在这样昏昏沉沉的午休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散不了“疲倦”。
我们的翅膀在大人们不断填充羽毛的负重下,显得疲惫不堪。
青春,应是坦荡的,活力的,而不是没有生机的。
再看看手中的树叶,又突然觉得,它会不会也是因为别人给它的包袱太重了,而受不了重量才落下的。
我们的青春,难道就不能得到一个展现的机会吗?现在的我们,难道已被压力给禁锢了吗?青春,对我们来说是个美好的词,它包含了许多澄净如水的情感,朴实无华的美。
我们渴望青春是个自由的蓝天,没有压抑,唯有一颗平静而坦荡的心,在摆脱了万千的压力与无奈之后,放宽那颗禁锢在大网里的心,寻求属于自己无华的青春。
我们为青春写诗,我们为青春歌唱,字字间充满了我们对青春的理想。
然而,我们的青春刚刚开始的同时,也更快的走向结束。
有那么一刹那的时候,突然悲哀的觉得自己的青春那么的美好,然而又是那么的短暂,失去了青春,是那么的不留痕迹,就像大海上的小船,驶过的地方,同样是不留痕迹。
铃声蓦然响起,椅子的拖拉声伴随着同学们放松的感叹,就好像负重的羽毛刚刚得到释放。
校园,因同学们而热闹起来,将这幅水墨画点缀得更加耀眼。
我看了看手中那片属于青春的叶子,我想,青春,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丧失原本的光彩,它虽短暂,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朴实无华,激情四射的美。
采用点-析-例-理-结写段一句话目标:学会三种写议论文的论证模式。
一、课前活动:(阅读材料,引发思考)(3分钟)学校放了暑假,读高二的李明想到假期有两个月,天天在家里呆着又实在无聊,刚好他了解到父亲的单位大门口的冰柜需要承包出去,单位可提供一个冰柜并供应电力,每月只上缴400元人民币。
李明想到这个地方正处于繁华地段,冷饮生意一定红火,打算承包这个冰柜,既可利用空余时间完成假期作业,又能学到课本以外不少东西,还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于是他连忙去征询食品厂经理的意见,经理只说不太放心,不过还是要他问问家里的意见,李明回家后,兴冲冲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亲,没想到他们听后非常生气。
父亲认为家里又不缺钱花,不如多看点书;母亲觉得沿街哈喝,生怕儿子受了委屈,坚决不让去。
一腔热情得不到理解,李明越想越伤心,连夜写了一封信给父母就离家出走了。
二、第一轮探索(10分钟)一读范文:分析论证模式可以填平的鸿沟某校高二一学生暑假想承包一个冰柜,既可学到课本外的知识又可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但良好的想法、一腔的热情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因而伤心已极,离家出走。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与孩子之间思想上已出现了一道鸿沟。
由此我们不得不发出呼吁:两代人之间应互相理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年轻的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
他们的想法、做法都与上一代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这时父母不应该一概否定他们甚至责骂他们。
时代不同了,我们怎能要求孩子一成不变呢?作为父母,应与孩子多接触,多了解,不要让彼此的距离越拉越远,形成一道真正不可逾越的鸿沟。
同样,作为孩子,也应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也许他们是有点守旧,不大能接受全新的东西,但他们是出于一片关心。
记得报载一初中女学生成绩不好,常受父母责打,终因厌世而自杀,她死后,父母哭得死去活来。
着她的父母真的不关心她,又怎会如此之伤心呢?)因此,多与父母沟通,多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两代人的思想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600字有一个美好如画的季节,它如烟似水,令过来的人回味,叫现在的人心情澎湃。
它,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青春……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部编版九年级的语文单元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语文第三单元作文1青春,多么美丽的字眼;青春,多么令人赞美的岁月;青春,是出初露的晨曦;青春,是天边最灿烂的微笑;青春,是一首激昂的歌;青春是一支飞扬的舞。
从前,我并未读懂青春这本沉重而轻松的书。
我总是觉得,青春就意味着长大,青春就意味着跨入成人的世界,青春是无拘无束的,青春是自由快乐的。
可是当真正拥有青春是才发现,青春不仅仅是这样,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青春虽短暂,但是要合理的运用生命力最旺盛的时间,要利用有效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才是真正体味到青春的内涵。
青春是仅属于你一次的花季,让你幸福的时候,要倍加珍惜,苦难的时候,要倍加坚韧,悉心地采每一种花的标本,留住那永恒的生命的芬芳......但是,我们要明白,青春容不得挥霍,青春并不仅仅属于你一个人。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只有用心去经营,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追寻那么你会真正的发现青春的奥妙。
我们的青春需要理解,但并不是要求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只有我们自己理解了属于自己的这短暂的青春,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别人,理解生活,理解世界。
在我们这样的一个青春的时代:沉默时像太平阳海底的块石子,愤怒时像圣海伦爆发的火山,热情时像撒哈拉上空的烈火日,冷酷时又像珠穆朗玛峰顶的冰雪......我们的有青春的迷惘;也有青春激情;有青春的泪水;也有青春的笑容。
我们遗忘了过去的种.种,又在面对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唯一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还拥有属于自己的青春理解青春是种享乐。
我们能够在孤独时不孤独,悲伤时不悲伤,带着觉重的铁镣舞蹈,挥动折损的翅膀依旧飞翔。
如今的我们,若是真的理解青春,那么就应该一种淡泊的态度,不过于计较,也不一味的抱怨,有种宁静的心境,不会狂躁,更不要放纵。
小专题写作一事一议
【写作导航】
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问题、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
这类习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叙议结合,以叙述为辅,以议论为主,借某个事实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并展开合理的论述。
如何写好这类作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精选“叙”的材料。
生活中触发我们思考的事有很多,我们应该选取那些自己感受最深、最能激发我们思考的事来写。
这样的事可以是弘扬正气宣扬真善美的事例,如:“最美丽军嫂”樊君将嫁妆捐建西部希望小学;最美护士何遥以德报怨舍身忘死救患者等;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以为教训,值得警醒的反面事例,如生活中浪费粮食、虐待老人等。
从选择事例的范围上说,我们可以选取发生在身边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例来写,如创建和谐家庭、共建平安社区等;也可以选择国事、天下事来写,如中菲南海领土争端、伦敦奥运会、钓鱼岛问题等。
二是找准“议”的触发点。
对于一则材料来说,有多个角度的解读,提炼出多个论述的中心,所以我们在提炼观点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最佳角度,找准“议”的触发点。
要找准这个触发点,一要深入挖掘这则材料体现的独特价值所在。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作者鲁迅针对某些人“中国人失掉自信了”这一荒谬论调,深挖其实质,批驳其反动性和危害性,并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高声赞美了中国的脊梁。
二是切入议论的点要小,这样既有针对性,又容易展开。
三是议论深入独到。
这次习作的重心在于“议”。
那就要求我们不要人云亦云,要对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启迪性。
那么我们在论述的时候就要跳出就事论事的误区,要学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联想和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论述,用事实来教育人,用真心来打动人,用道理来说服人。
【例文引路】
咀嚼生活的真味
济南一考生
生命是一曲旋律激荡的交响曲,有高潮、有低谷,欢乐犹如泉水叮咚,痛苦亦如乌云蔽日。
当聆听这支曲子时,我们不妨学会品味,品味生活真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厚重!
欢乐是一股清泉,滋润我们干涸的心。
它如甘霖,可贵而不可遇,品味欢乐,品味人生中最美丽的百合,让生命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他一生躲进了深山野林,他一生不娶不仕不烦忧,梅妻鹤子美名传,他为何活得如此潇洒?因为他懂得品味人生的欢乐。
他收藏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恬淡,收藏起与清风为友、与日月为朋的快感。
他,林逋,便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她一生辗转多艰,命运如浮萍般不定,当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她悲惨吗?不,因为她懂得品味,她品味“惊起一滩鸥鹭”的欢愉,品味“却把青梅嗅”的天真,品味与丈夫一起生活的温馨。
纵然易安一生波折,但她也可以品味人生的欢乐,为自己的心灵洒满阳光。
欢乐虽好,但犹如镜中花、水中月,当人生的痛苦降临时,不屈的灵魂若能品味痛苦,那便是真正的伟人。
陆游的一生是那样的坎坷与失意。
他爱唐婉,却被无情拆散;他满怀爱国热忱,却被小人中伤。
有志难酬,但确实令人钦佩,因为他收藏起痛苦,把痛苦化作诗歌,吐露心声。
无论是《钗头凤》,还是《示儿》,他将痛苦收藏,品味真味,继续前行,向前不屈前进。
品味欢乐的人可爱,品味痛苦的人可敬!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如是品味人生的欢乐与忧愁;“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东坡如是品味人生的失意与希望。
而我认为,既然生命馈赠给我们无数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们何不做一个品味家——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学会品味,用心体悟生活,用爱包容一切。
品味人生的欢乐,让生命充满沉甸甸喜悦;品味人生的痛苦,在痛苦中前行,再创人生的辉煌。
只有将人生百味品味于心,才能锻造厚重富有内涵的人生!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文章开篇运用两个比喻,说明人生有欢乐和痛苦,需要用心品味。
接着作者援引林逋、李清照、陆游的事例,旁征博引,展开论证。
这篇文章还善于引用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结尾联系实际,提出号召,对全篇进行了有力的补充。
纵观此文,讲究章法布局,注重论点、论据、论证的整合,说理到位,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