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ALPPS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40
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在肝恶性肿瘤治疗的应用肝恶性肿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表现隐匿、发病难以检测、病情晚期容易产生转移、预后不良等特点。
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是一种既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又能够保护肝功能的治疗方法。
而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作为现阶段治疗肝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是在传统肝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通过结扎门静脉、分期肝切除等操作,在手术中充分考虑了肝脏的血液供应和肝功能的保护,从而减少了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在肝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该手术方案充分考虑了肝功能的保护,同时又能够有效地切除病变组织,是目前治疗肝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案。
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门静脉结扎术、两步肝切除术。
门静脉结扎术是在门静脉干远离肿瘤处结扎,通过此操作来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小手术中肿瘤细胞的血源性转移的几率。
而两步肝切除术则是在结扎门静脉后分期进行肝切除,最大限度地减小手术对肝脏的创伤,保护了剩余的肝脏功能。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该手术方案在肝恶性肿瘤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发展,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据统计,相比传统的肝切除术,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的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非常显著。
尽管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在治疗肝恶性肿瘤中有诸多优势,但是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手术难度大,需要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结扎门静脉和分期肝切除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术中判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术后的恢复周期长,需要患者有着较好的自身康复能力。
尤其是在术后需要加强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在肝恶性肿瘤治疗的应用近年来,肝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难点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肝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
该手术通过结合肝脏离断技术和门静脉结扎术,既能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又能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从手术原理、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步骤和手术效果等方面对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在肝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手术原理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是一种将肝切除术与门静脉结扎术相结合的手术方式。
手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肝脏离断技术:肝脏离断技术是根据肝脏的解剖结构特点,将肝脏切除的范围明确划分并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
通过离断肝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组织,减少手术对肝脏的侵害,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组织,提高手术的彻底性和治疗效果。
2. 门静脉结扎术:门静脉是肝脏的主要供血血管,肝脏恶性肿瘤常常依赖门静脉内的血源供给,在肝切除术中结扎门静脉可以有效地遏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门静脉结扎术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 联合应用:联合肝脏离断技术和门静脉结扎术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既可以保留健康组织,又可以有效地切除肿瘤组织,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这种手术方式还可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二、手术适应症1. 肝脏多发性恶性肿瘤:对于肝脏存在多个独立的恶性肿瘤病例,传统的肝切除术由于在保留足够肝组织的同时切除所有肿瘤较为困难,而采用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可以更好地切除全部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
3. 肝脏肿瘤与肝门部病变合并症:对于肝脏肿瘤合并肝门部病变的病例,传统的手术方式难以同时处理两者,而采用联合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可以同时处理两种病变,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疗效。
·学术讲座·Academic Lecture·1联合肝脏分离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 )简介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式,肝切除术的最终目标是完整切除肿瘤,确保切缘阴性(R0切除),同时使死亡率为零。
能否行肝癌手术切除,很重要的一个评估指标是剩余肝(FLR )的体积和功能是否足够,因为肝切除后肝功能衰竭(PHLF )是导致扩大的肝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1]。
目前有多种增加FLR 的体积的方式应用于肝切除术前,包括门静脉栓塞(PVE )、门静脉结扎(PVL )和两期肝切除术(TSH ),其中PVE 和PVL 已广泛应用于诱导FLR 的增生,最大限度地降低PHLF 的发生风险,从而扩大肝肿瘤的切除指征[2]。
然而这些技术通常需要4~8周才能完成肝脏肿瘤负荷的清除,并且在此等待期间肿瘤恶性进展的风险进一步增加,特别是高侵袭性的肿瘤患者[3]。
2011年,Baumgart 及其同事报道了从镰状韧带右侧进行原位肝离断,同时结扎门静脉右支,发现可以诱导FLR 的快速增生,并在9d 后完成两阶段的肝右三叶切除术。
该手术方式虽有争议,但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全球瞩目。
此后,多家机构也开始开展ALPPS 的探索,其中包括25例肝癌患者,根据这些患者的术前评估,其肿瘤处于能够切除与不能切除的“交界性”位置[4]。
在第一阶段的手术中,术中进行手术探查,结扎门静脉右支,沿镰状韧带原位离断肝实质。
如果FLR 有肿瘤,则同时行FLR 肿瘤的局部楔形切除。
然后经过一定间隔时间的等待期(5~28d ),在第二阶段完成肝右三叶的切除。
虽然在两阶段之间的等待期中,肝左外叶的体积增加了大约74%(21%~192%),要远高于PVE 后FLR 在几周内增加的体积(10%~20%),然而,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68%,并有14%的患者在术后短期随访的180d (60~776d )内死亡。
相关疾病:∙肿瘤∙肝硬化本文是刚发表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很新的肝脏手术方式,复旦中山周检团队报道了亚洲第一例。
附件为文章全文及刘院士的述评。
希望对手术感兴趣的战友一阅!因有战友指出,华西也报道了一例。
故更改了标题。
对“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的述评刘允怡刘晓欣【摘要】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一个非常新的外科手术。
该手术主要针对因未来剩余肝脏体积较小而不能接受大范围肝切除术的T分期较晚的肝癌患者而设计的。
ALPPS第1步手术后,患者剩余肝脏对手术的反应非常强烈,使得肝脏体积急剧增生。
因而可在第1步手术后1周左右施行第2步手术以切除所有肝内肿瘤(R0 切除)。
本文追溯ALPPS的发展历史,描述该手术的传统步骤和手术的偏离等情况,分析该手术的短期疗效。
尽管ALPPS后零死亡已有报道,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ALPPS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
ALPPS后尚没有明确的长远治疗肿瘤效果的报道。
该手术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能否安全施行尚有疑问。
但是还是认为选择门脉介入栓塞这一微创的方法更好,且风险更小。
支持,外科的进步有些就是来源于一些意外发现及治疗过程中无法解释的现象。
减肥手术被发现能够治疗糖尿病也是这种情况。
这种方法为无法切除的肝脏肿瘤提供了一个治疗的途径,值得学习。
期待着能有中长期患者生存率的报道。
相关疾病:∙肝癌∙肿瘤相关疾病:肝癌肿瘤修改来源:中国新闻网7月18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了一种全新的肝癌切除手术,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这标志着我国晚期肝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取得新的进展。
据了解,这种手术于2012年在德国首创,正式名称为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简称ALPPS,是晚期肝肿瘤的根治性手术。
据院方介绍,49岁的男性患者刘应奎是全国第一个接受此术式的患者,他近日因右上腹胀痛,进行CT检查后发现肝脏有巨大肿瘤,肿瘤原发于右肝,并在左肝发现了转移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