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937.00 KB
- 文档页数: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一、引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危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讨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原则,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护理患者。
二、诊断2.1 临床表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低氧血症、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且有肺部病变的风险因素存在。
此外,可能还伴有以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等为主要特点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医务人员需仔细观察患者体征和病史,如有必要可进行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或CT扫描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2 诊断标准目前最常用的评估ARDS程度和确立诊断的标准是柏金森总分(P/F比值),即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
P/F比值小于300mmHg可能是ARDS的重要指标。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和低氧血症。
三、治疗原则3.1 支持性疗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基本且重要的治疗是机械通气辅助,以增加患者肺泡通气量和改善低氧血症。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可能使用呼吸机低潮气压(Vt)策略,以减少肺伤害风险。
同时,还需监测患者呼吸动力学和通气功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气参数。
3.2 液体管理液体管理在ARDS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保持有效的循环量对维持组织灌注至关重要。
早期积极而适当的液体复苏可提高预后。
然而,在过度负荷和充血状态下应避免过多输液,以防止影响呼吸功能并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3.3 炎症调控ARDS患者体内存在强烈的炎症反应,因此抑制过度炎症反应是治疗的关键。
可使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广谱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以预防或控制感染。
对于严重的ARDS患者,可能需要采用血液净化或体外膜肺氧合等手段来清除体内的促炎因子和毒素。
3.4 支持性治疗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还需针对ARDS患者的其他并发症提供支持性治疗。
例如,对于伴有休克的患者,可能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对于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需进行适当的肾脏替代治疗。
ards的名词解释ARDS是一种病理状况的缩写,全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它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通常由病原体感染、外伤或创伤引起,并导致肺组织受损,影响呼吸功能。
ARDS在临床上具有高死亡率和复杂的病程进展,因此对其进行深入了解非常重要。
ARDS最早在1967年由Ashbaugh等首次提出,用于描述一组患者表现出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肺浸润的特征。
目前,ARDS的诊断依据是通过检查患者的呼吸状况、血气分析和影像学结果。
通常,患者必须满足以下诊断标准:具有急性起病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需要辅助通气支持,并且影像学显示肺部浸润。
尽管ARDS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它通常是由一个复杂的炎症级联反应所引起。
当机体遭受感染、创伤或其他损伤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炎症反应。
这些细胞因子刺激肺部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并引发肺间质水肿和纤维化。
炎症反应还会导致肺泡壁的破损,破坏了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ARDS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急促、气促、咳嗽和低氧血症等。
患者常常需要依赖呼吸机来维持肺功能,并可能出现合并症,如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由于ARDS的病程进展迅速且病情严重,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目前,ARDS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病因治疗、通气支持、体液管理和支持性治疗。
病因治疗旨在针对病因,如感染或外伤,进行相应的治疗。
通气支持包括使用呼吸机、调整呼气末正压和氧疗等,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
体液管理的目标是维持体液平衡,避免液体过多或过少。
支持性治疗包括营养支持、防止并发症和积极预防感染等。
除了临床治疗外,ARDS的预后也是值得关注的。
根据研究,ARDS的死亡率在30%至40%之间,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存活下来的患者可能会面临长期的肺功能障碍和心理问题,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
为了改善ARDS的治疗和预后,科学家和医生们正在进行各种研究和临床试验。
ARDS诊断标准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除规定PaO/FiO≤26.7kPa(200mmHg)外,其余指标与ALI相同。
1995年全国危重急救学学术会议(庐山)仿照上述标准提出我国ARDS分期诊断标准如下:1.有诱发ARDS的原发病因。
2.先兆期ARDS的诊断应具备下述5项中的三项:⑴呼吸频率20~25次/分。
⑵(FiO20.21)PaO2≤9.31kPa(≤70mmHg),>7.8kPa(60mmHg)⑶PaO2/FiO2≥39.9kPa(≥300mmHg)⑷PA-aO2(FiO20.21)3.32~6.65kPa(25~50mmHg)⑸胸片正常。
3.早期ARDS的诊断应具备6项中3项。
⑴呼吸频率>28次/分。
⑵(FiO20.21)PaO2≤7.90kPa(60mmHg)>6.60kPa(50mmHg)⑶PaCO2<4.65kPa(35mmHg)⑷PaO2/FiO2≤39.90kPa(≤300mmHg)>26.60kPa(>200mmHg)⑸(FiO21.0)PA-aO2>13.30kPa(>100mmHg)<26.60kPa(<200mmHg)⑹胸片示肺泡无实变或实变≤1/2肺野。
4.晚期ARDS的诊断应具备下述6项中3项:⑴呼吸窘迫,频率>28次/分。
⑵(FiO20.21)PaO2≤6.60kPa(≤50mmHg)⑶PaCO2>5.98kPa(>45mmHg)⑷PaO2/FiO2≤26.6kPa(≤200mmHg)⑸(FiO21.0)PA-aO2>26.6kPa(>200mmHg)⑹胸片示肺泡实变≥1/2肺野。
【治疗措施】ARDS治疗的关键在于原发病及其病因,如处理好创伤,迟早找到感染灶,针对病的菌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制止炎症反应进一步对肺的损作;更紧迫的是要及时纠正患者严重缺氧,赢得治疗基础疾病的宝贵时间。
在呼吸支持治疗中,要防止拟压伤,呼吸道继发感染和氧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药理治疗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急性肺损伤 /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及治疗常规一、疾病名称: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二、概述ALI /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 ,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 ,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 ,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 ,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 ARDS 是临床常见危重症。
[1]诱发ARDS的原发病或基础疾病或始动致病因子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休克各种类型休克,如感染性、出血性心源性和过敏性等,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所致的感染性休克。
2.创伤多发性创伤,肺挫伤,颅脑外伤烧伤、电击伤、脂肪栓塞等3.感染肺脏或全身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的严重感染。
4.吸入有毒气体如高浓度氧、臭氧、氨氟、氯、二氧化氮光气、醛类、烟雾等5.误吸胃液(特别是pH值<2.5溺水、羊水等。
6.药物过量巴比妥类、水杨酸、氢氯噻嗪秋水仙碱、阿糖胞昔、海洛因美沙酮、硫酸镁、特布他林链激酶、荧光素等。
毒麻药品中毒所致的ADRS在我国已有报道,值得注意7.代谢紊乱肝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急性胰腺炎2%-18%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血液系统疾病大量输人库存血和错误血型输血、DIC等。
9.其他子痫或先兆子痫、肺淋巴管癌。
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肺复苏后,放射治疗器官移植等。
综上所述创伤、感染、休克是发生ADRS的三大诱因占70%-85%,多种致病因子或直接作用于肺,或作用于远离肺的组织造成肺组织的急性损伤,而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
直接作用于肺的致病因子如胸部创伤、误吸、吸人有毒气体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和放射性肺损伤等;间接的因素有败血症。
休克、肺外创伤药物中毒、输血、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体外循环等。
喘脱(ARDS)诊疗常规概念:ARDS 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当属祖国医学“喘脱”、“暴喘”范围。
诊断标准: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提出:1.急性起病;2. 氧合指数(PaO/FiO)≤26.7kPa(200mmHg);3.正位胸部CR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4.肺动脉嵌顿压≦18mmHg,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
治疗:(一)呼吸支持治疗: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二)维持适宜的血容量:创伤出血过多,必须输血。
输血切忌过量,滴速不宜过快,最好输入新鲜血。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四)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五)中医治疗方法凉膈散属清热解毒之类的方剂,具有泄火通便,清上泄下的功效。
主治表现为胸膈烦热、口舌生疮、便秘溲赤等证属热炽盛证。
我科用凉膈散加减治疗ARDS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方药:大黄9g,朴硝(溶化)6g,连翘20g,薄荷(后下)9g,黄芩12g,山栀子9g,竹叶5g,黄芪9g,丹参9g,白芥子9g,苏子9g,生甘草6g。
水煎2次,共约500ml,分次胃管注入或缓慢保留灌肠,一日2剂。
本病中医辨证属于痰热壅盛,热郁化火,火瘀互结,肺失肃降。
究其病因与火、毒、痰、瘀有密切关系,亦与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失司有关。
肺与大肠相表里,治疗主要是从大肠入手,泻下与清上并行,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
亦即所谓“以泻代清”之法。
方中重用连翘以清热解毒,大黄、芒硝导热下行,芒硝溶化,取其大寒质重,泻下峻猛,荡涤邪热。
“火之在里,如挟有行之物,结而不散者,非祛其结,则病终不痊”。
薄荷、竹叶外疏内清,黄芩清泄肺中郁热,山栀通泄三焦之火,引火下行,苏子、白芥子、天竺黄降气化痰,水蛭活血化瘀,取血行水亦行之意。
纵观本方,泻下、清上、解毒、化痰、降气、散瘀并存。
如是则有形、无形、上下表里诸邪,悉从解散。
本方采用导热下行,泻火解毒,降气化痰,脏腑并治的原则,用于治疗ARDS有较好的效果。
总结:我们认为用凉膈散加减治疗ARDS,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退热作用,减少高热对机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