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58.52 KB
- 文档页数:3
中晚期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解国清,敖国昆,乔丽亚,廖国清,王红梅,李 雷,马太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北京100091)摘要:目的 术前应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及血管栓塞疗法的介入治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手术切除率。
方法 治疗组22例,给予顺铂和氟尿嘧啶髂内动脉介入并血管栓塞治疗,并于介入后第2d,静脉给予紫杉醇240m g。
对照组23例,静脉给予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化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8%,其中50%经双路化疗后手术切除病灶。
对照组总有效率3418%,其中有1713%的患者手术切除。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101)。
结论 中晚期宫颈癌术前的双路化疗,提高了手术切除率,使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宫颈癌;介入治疗;顺铂;紫杉醇学科分类代码:320167 中图分类号:R7371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775(2009)02-0128-03Clinical A nalysis o f Inter ventional Chemothera py i n Adv anced Cer vical Car ci nomaXIE G uo-qing,A O G uo-kun,QI AO Li-ya,et al1(The Department o f O nc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A ffiliated of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100091,China)Abstract:Object ive T o apply the interventional chem otherapy and chem o-emb olization t hrough internal iliac ar tery be fore the operation,i 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e of surgical exci sion of advanced cervical carci n oma1Methods There w ere22cases accepted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using DDP,5-Fu1And in the second day,PTX(240mg)w as giv2 en by vein1Als o there w ere23cases for the control gr oup which had treatment i n t he vein(DDP+5-Fu+PTX)1R e2 sults The total e ffective rate of the i nterventional therapy gr oup i s8118%,in which50%patients succeeded in surgi2 cal excision1The total ef fective rate of t he control group is3418%,in w hich1713%patient s succeeded in surgical ex2 cision1The e 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al therapy group surpass the c ontr ol gr oup(P<0101)1Conclusion T w o-w ay chem otherapy of advanced cervical carcinoma be fore the operation can increase the exairesis rate of operation1I t is an e f2 ficient method of increasing the survival rate and lessen side e ffect1K ey w or ds:Cer vical carcinoma;I nterventional therapy;C isplatin;Paclitaxel 宫颈癌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居女性癌死亡的第2位〔1〕。
介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介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Ⅱb以上及手术和放疗后复发的3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经皮行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1~3次,观察临床症状及肿瘤缓解情况。
结果:经介入治疗后26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1例中度缓解,症状缓解率为90.6%。
肿瘤缓解情况,CR 4例,PR 25例,总有效率为90.6%。
27例分期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2例患者降期后行手术切除。
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进行介入化疗,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肿瘤的根治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标签: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目前采用盆腔动脉灌注化疗、手术及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已成为治疗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使疗效得到明显提高[1]。
现对本院2005年8月~2009年4月介入化疗的32例中晚期宫颈癌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09年4月,接受介入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共32例,年龄35~69岁,平均52岁。
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分期Ⅱb 21例,Ⅲb 1例,Ⅳa 1例,术后及放疗后复发者9例。
病理类型:鳞癌29例,鳞腺癌1例,腺癌2例。
合并阴道出血者5例,合并子宫肌瘤者2例。
32例患者中行1次介入治疗者6例,2次者22例,3次者4例。
每次介入治疗间隔3~4周。
1.2方法常规行血液分析,无严重出血倾向,作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及碘过敏试验。
腹股沟区备皮。
术前2 h禁食禁水,并放置导尿管。
采用Seldinger技術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导管分别插入对侧和同侧髂内动脉造影,再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造影后经导管分别在双侧子宫动脉内联合抗癌药物灌注+碘化油栓塞治疗。
抗癌药物选用以CDDP 80~120 mg为基础,联合Fu、12ADM、50~80 mg或MMC10~16 mg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联合化疗方案经导管灌注化疗,之后用平阳霉素(PYM)16 mg+碘化油乳化后经子宫动脉行肿瘤栓塞,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主干。
巨块型宫颈癌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的开题
报告
【研究背景】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生育期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依据人类乳头
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癌的发病主要是由高危型HPV的感染引起的。
对于早期病例,手术根治是主要治疗方法。
但是,在晚期病例中,传统
的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式的效果不佳,生存期明显受限。
新辅助化疗是
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在手术或放疗前减少肿瘤体积,从而提高治
疗效果。
然而,巨块型宫颈癌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
安全性的影响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在处理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中的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对40名确诊巨块型宫颈癌患者进行观察研究,这些患者将接受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两种化疗药物:顺铂和紫杉醇,每个周期21天,共3个周期)。
患者将于化疗结束后接受手术治疗。
我们将比较前
后两次手术之间巨块型宫颈癌的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化疗前后的症
状和体征等指标。
【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计可以评估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对于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对患者安全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策略,缩短治疗
时间和提高治疗成功率。
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宫颈癌在全球女性发病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目前治疗宫颈癌的传统方法主要是手术、放射治疗(放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和中医药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热疗、介入、生物治疗等相继问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性治疗也成为宫颈癌治疗的一种新型战略。
本文将就宫颈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宫颈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宫颈癌在中国每年约有13万新发患者,且每年的宫颈癌病例占到全球的28%以上,已成为15~44岁女性中的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并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
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分钟就会发现1例新发病例,每2 min即有1名女性因宫颈癌而死。
因此合理有效的宫颈癌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日受青睐。
以下对上述方法进行逐一综述。
1 手术目前手术仍是治疗早期宫颈癌(Ⅰa~Ⅱa)的首选方法。
Ⅰa1期的患者选用全子宫切除术;Ⅰa2期和Ⅰb~Ⅱa期适用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未生育的年轻患者在Ⅰa1期可行宫颈锥切术;Ⅰa2~Ⅰb1期且瘤体直径1 cm图2 A、B导管分别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图3 镜下示肿瘤细胞完全变性、坏死(HE×400)图 4 介入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累及生存曲线(Kaplan-Meier法,Log rank P=0.000),+代表患者失訪或仍存活8 展望宫颈癌的治疗应从患者的FIGO分期、年龄、身体状况、自身意愿以及医疗设备条件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等全面考虑,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原则是Ⅰa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Ⅰb1和4 cm的Ⅱa期患者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Ⅱb~Ⅳa期患者采用同期放化疗,放化疗后部分患者可再进行手术治疗;Ⅳb期患者选择姑息治疗。
总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其目的是提高盆腔局部控制率,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增加5年生存率。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辛悦1,朴龙一2,孙抒3(1.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延吉133002;2.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肿瘤介入科,吉林吉林132011;3.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法医学教研室,吉林延吉133002)[关键词]宫颈癌;介入治疗;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化疗基金项目: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GH11031]通讯作者:孙抒辛悦为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在读研究生。
宫颈癌是最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且8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人数约占世界1/3[1]。
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表明介入化疗具有抑制淋巴结转移,缩小肿瘤体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作用。
宫颈癌病因尚未明了,常与性行为、分娩次数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虽然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手术切除的难度大,且复发或者转移率高,这也是宫颈癌治疗的难点。
传统的放疗法容易严重破坏患者的卵巢和阴道功能,所以不被众多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所接受[2]。
随着介入放射诊断学和治疗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也逐步的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中。
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介入化疗有着缩小瘤体[3-7],抑制淋巴结转移[4-7],为手术治疗提供机会,提高生存率[6-7]的优点。
本文将对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优势及研究作简要综述。
1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优势1.120世纪80年代末,介入治疗已在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阶段开始应用。
介入治疗与传统的静脉化疗相比,其主要具有以下四大优势:①局部作用于瘤体,不仅提高了药物作用于肿瘤的浓度,还延长了肿瘤细胞暴露于化疗药物中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②动脉给药定位准确,药物直接作用于瘤体,减少循环至全身组织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8]。
③介入治疗不仅能够降分期,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还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活力,消灭微小转移灶,从而降低术中播散及术后转移复发的机率。
④介入治疗还能增强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达到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效果的目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患者更显重要[9]。
随着30余年的研究,介入治疗已形成了三大体系,即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和动脉栓塞化疗。
其中的血管介入化疗和栓塞为宫颈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10]。
子宫内的血管分布为宫颈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了理想的血管解剖学基础,因为子宫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前干,主要为子宫供血,所以灌注时首选髂内动脉前干[11]。
近年还有研究指出,在做髂内—子宫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术时,如发现卵巢动脉参与供血,补充做卵巢动脉栓塞术是有价值的[12]。
由于化疗药物的抗癌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其浓度成正比,且局部高浓度用药比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更加重要。
在一定范围内局部浓度提高1倍,杀灭癌细胞的数量可提高10 100倍[13]。
而通过介入技术经子宫动脉局部应用大剂量、高浓度化疗药物,既增加了在肿瘤组织及邻近器官组织内抗癌药物作用的浓度,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还减少了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几率,同时也避免了药物代谢的首过效应,以及减少淋巴结转移和亚临床播散[14]。
另外,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机制还包括:①灌注化疗及栓塞使肿瘤细胞的膜通透性增加,便于抗癌药物进入到细胞内,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坏死。
②术前进行供血动脉栓塞,便于手术时分离宫旁组织,减少手术损伤;同时,也便于减少术中出血。
③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可使原发灶缩小或坏死,利于术中切除瘤体或降低手术难度。
2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相关研究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因其可缩小瘤体,减轻肿块与周围组织的浸润,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所以多用于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且效果明显。
该方法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症状总缓解率为88.2%,近期有效率为82.4%,76.5%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提高了生活质量[10]。
新辅助化疗(NACT ),又称先期化疗或术前化疗,是指癌症手术前或放疗前先行数个疗程化疗后再行手术或放疗,以期提高疗效。
Ferrandina 等试验证明术前辅助性放化疗可抑制宫旁浸润[15],降低淋巴结转移等肿瘤病理学风险发生率。
术前介入化疗能早期消灭肿瘤,能减少因术中对瘤体的翻动、挤压或血管阻断等因素造成的肿瘤细胞脱落、游离及复发或转移的风险[16-17],所以此法近年来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
李娟以9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为试验对象[18],分别设观察组52例术前行动脉灌注介入先期化疗,对照组40例行常规化疗。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所见组织病理结果对照显示,切缘未见癌细胞者61.5%,宫旁单侧见癌细胞者19.2%,宫旁双侧见癌细胞者、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各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0%、30.0%、15.0%及15.0%(P <0.05),且与对照组比较,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P >0.05),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景淑真等对50例Ib -Ⅱb 期宫颈癌,给予1 2疗程新NACT 后,有效率58.0%[19],其中完全缓解8.0%,部分缓解250.0%,无变化42.0%。
化疗后手术切除率92.0%。
化疗后瘤体缩小或消失,瘤细胞变性、坏死、出血。
试验证明宫颈癌1 2个疗程NACT 临床疗效明显,能使原发及转移灶肿瘤细胞坏死,肿瘤生长受抑制,改善分期和利于手术治疗。
李涛等分析61例手术治疗的Ⅱ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20],根据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方法分为动脉化疗栓塞组和静脉化疗组,比较两组结果显示,观察组33例患者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9%,试验证明了Ⅱ期宫颈癌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减少淋巴结转移,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是有效的术前辅助治疗手段。
周慷等对72例初治原发性进展期宫颈癌患者行经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21],经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官旁组织或阴道浸润消退,总有效率为77.8%,ⅠB2期有效率92.9%,ⅡA期有效率83.3%,ⅡB期有效率62.5%,试验证实经双侧子宫动脉术前介入化疗在近期内能安全有效的缩小病灶范围,抑制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为手术创造条件并有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
3讨论瘤体直径>4cm的宫颈癌患者中远期生存率下降,是因为肿瘤体积逐渐增大、盆腔淋巴结易向远处转移、脉管癌栓等术后复发高危因素引起的[22]。
由于子宫颈支为宫颈癌癌栓提供血供,所以局部应用大剂量、高浓度化疗药物栓塞子宫动脉后,使癌栓缺血、缺氧,并且被大剂量、高浓度的药物包裹,从而增加了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局部灌注栓塞还可以减少淋巴结转移,同时又可以起到减少全身化疗的毒性反应、不良反应及亚临床转移灶的作用。
另外,化疗药物经过全身二次循环还可有效地杀灭体内微小转移灶[23]。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配合根治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在宫颈癌的介入治疗方面新辅助化疗应用较多,大量研究证明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缩小宫颈癌肿瘤的体积,还能消灭癌灶周围的微小转移灶和淋巴结亚临床转移灶,而且在控制术中、术后医源性转移,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肿瘤的分期等方面,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尤为重要的是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手术治疗是提高宫颈癌生存率的较理想方式。
宫颈癌术前进行动脉化疗是一种有效地辅助治疗方法[24]。
但介入治疗对恶性肿瘤的消退和缓解作用是短效的,且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宫颈癌介入动脉化疗的方案、疗程、化疗间隔期等还有待完善,介入治疗与放疗或手术治疗如何更好地配合,以达到提高宫颈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提高远期生存率的目的,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4参考文献[1]姚志敏,佟小强,宋莉,等.宫颈癌术前动脉化疗栓塞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3):189.[2]陈春林,刘萍.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6.[3]Eifel PJ,Winter K,Morris M,et al.Pelvic irradiation with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versus pelvic and para-aortic irra-diation for high-risk cervical cancer:an update of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trial(RTOG)90-01[J].J Clin Oncol,2004,22(5):872.[4]Sardi JE,Boixadera MA,Sardi JJ.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cervical cancer:a new trend[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5,17(1):43.[5]Yamakawa Y,Fujimura M,Hidaka T,et al.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 B2-ⅢB cervical cancer[J].Gyneeol Oncol,2000,77(2):264.[6]Motoyama S,Hamana S,Ku Y,et al.Neoadjuvant high-do-seintra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under percutaneous pel-vicperfusion with extracorporeal chemofiltration in patients with-stages m a-1v a cervical cancer[J].Gynecol Oncol,2004,95(3):576.[7]陈有平,陈学强,徐霖,等.晚期子宫癌的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1):27.[8]米建锋,迟博.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3):1977.[9]王月凤,温春燕.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宫颈癌43例的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6)53.[10]李瑞雄,王俊.中晚期宫颈癌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34例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5):789.[11]党之俊,温树伟,畅俊,等.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I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5):457.[12]陈凯,王茂强,刘凤勇,等.宫颈癌的卵巢动脉供血及介入诊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2):136.[13]Strecker EP,Heber R,Boos I,et al.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locoregional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of uterine cervical or endometrial cancer using the peripheral implantable port system (PIPS):a feasibility study[J].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2003,26(2):118.[14]Wright JD,Grigsby PW,Brooks R.Utility of paran elrector my for early stage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with radical hysterectomy [J].Cancer,2007,110(6):1281.[15]Ferrandina G,Fanfani F,Ludovisi M,et a1.Is frozen sec-tion analysis of peluic lymph nodes accurate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administered preoperative chemuradiation [J].Gynecol Dncol,2008,108(1):220.[16]Pachmann K,Camara O,Kavallaris A,et al.Monitoring the response of circulating epithelial tumor cells to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allows detection of patients at-sk of early I-e.1apse[J].J Clin Oncol,2008,26(8):1208.[17]Bear HD.Measur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a surrogate end point for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what do they mean and what should we do about them?[J].J Clin Oncol,2008,26(8):1195.[18]李娟.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行动脉灌注介入先期化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173.[19]景淑真,史惠蓉,闫光辉,等.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病理改变[J].JOURNAL OF BASIC ANDCLINICAL ONCOLOGY,2009,22(3):262.[20]李涛,禹正杨,唐德秋,等.术前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Ⅱ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29.[21]周慷,李晓光,金征宇,等.经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对进展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6):482.[22]程晓东,吕卫国,叶枫,等.局部晚期子宫颈癌辅助化疗价值的评估[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95.[23]吴沛宏,黄金华,罗鹏飞,等.肿瘤介入诊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70.[24]李振平,李真慧,刘自强,等.中晚期宫颈癌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42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3):151.[收稿日期:2012-10-11编校:费越/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