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介入治疗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91.23 KB
- 文档页数:3
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直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
传统的手术方式包括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然而,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通过在腹部建立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机器人辅助手术则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精度和灵活性,尤其对于复杂的手术操作具有优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生育需求等因素。
对于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如宫颈锥切术、宫颈广泛切除术等。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也是宫颈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
外照射主要用于治疗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旁浸润,内照射则主要针对宫颈原发灶。
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度和效果,同时减少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质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放射治疗技术,也在宫颈癌治疗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质子治疗能够更精准地将辐射剂量集中在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副作用。
三、化学治疗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治疗,也可以作为手术和放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紫杉醇、5-氟尿嘧啶等。
新的化疗方案和药物组合不断被研究和应用。
例如,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此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四、靶向治疗随着对宫颈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逐渐成为宫颈癌治疗的新方向。
介入化疗治疗48例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郜智慧;刘国燕;张英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3(008)013
【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以下简称介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
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临床分期ⅡB期及以上宫颈癌患者.进行介入化疗1-2次后观察临床症状及肿瘤大小.结果介入化疗后31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总缓解率95.8%;肿瘤大小:CR5例,PR37例,SD6例,近期有效率87.5%;13例降期后行手术,余行根治性放疗.结论介入化疗
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增加手术切除率,提高近期疗效.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郜智慧;刘国燕;张英
【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介入化疗与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89例临床观察 [J], 郑志莲
2.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疗与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J], 郭成安
3.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评价 [J], 戴钰辉;李小娟
4.血管介入性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观察 [J], 甘平
5.术前动脉栓塞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J], 王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介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Ⅱb以上及手术和放疗后复发的32例宫颈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经皮行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1~3次,观察临床症状及肿瘤缓解情况。
结果:经介入治疗后26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1例中度缓解,症状缓解率为90.6%。
肿瘤缓解情况,CR 4例,PR 25例,总有效率为90.6%。
27例分期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2例患者降期后行手术切除。
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进行介入化疗,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肿瘤的根治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标签: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目前采用盆腔动脉灌注化疗、手术及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已成为治疗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使疗效得到明显提高[1]。
现对本院2005年8月~2009年4月介入化疗的32例中晚期宫颈癌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09年4月,接受介入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共32例,年龄35~69岁,平均52岁。
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分期Ⅱb 21例,Ⅲb 1例,Ⅳa 1例,术后及放疗后复发者9例。
病理类型:鳞癌29例,鳞腺癌1例,腺癌2例。
合并阴道出血者5例,合并子宫肌瘤者2例。
32例患者中行1次介入治疗者6例,2次者22例,3次者4例。
每次介入治疗间隔3~4周。
1.2方法常规行血液分析,无严重出血倾向,作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及碘过敏试验。
腹股沟区备皮。
术前2 h禁食禁水,并放置导尿管。
采用Seldinger技術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将导管分别插入对侧和同侧髂内动脉造影,再选择插入双侧子宫动脉造影,造影后经导管分别在双侧子宫动脉内联合抗癌药物灌注+碘化油栓塞治疗。
抗癌药物选用以CDDP 80~120 mg为基础,联合Fu、12ADM、50~80 mg或MMC10~16 mg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联合化疗方案经导管灌注化疗,之后用平阳霉素(PYM)16 mg+碘化油乳化后经子宫动脉行肿瘤栓塞,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主干。
宫颈癌前病变如何进行治疗引言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在宫颈黏膜上出现异常的细胞变化,但尚未发展成为宫颈癌的病变。
宫颈癌是全球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宫颈癌前病变的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篇文章将介绍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1. 手术治疗1.冷冻疗法(冷冻刀):冷冻疗法是将液氮直接喷洒到宫颈病变部位,使病变组织冻结坏死。
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较浅表或局限的患者。
2.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利用激光器发射出的高能光束,作用于宫颈病变组织,使其受热坏死。
激光治疗可以精确控制切割深度,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伤害,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较深或广泛的患者。
3.电凝治疗:电凝治疗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宫颈病变组织发生凝固坏死。
电凝治疗简便、安全,但切割深度较难控制,适合于浅表或局限病变的患者。
2. 物理治疗1.微波治疗:微波治疗是利用微波产生的热效应,将热能导入宫颈病变组织中,使其坏死。
微波治疗对组织深部作用较好,可以达到更深的病变组织,但对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热损伤。
2.射频治疗:射频治疗是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高频振荡,将能量传导到宫颈病变组织中,使其发生坏死。
射频治疗可以精确控制切割深度,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3.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抗癌药物、放射性药物或生物治疗药物直接输送到宫颈病变部位,以达到杀灭异常细胞的目的。
介入治疗可以更精确地作用于病变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3. 药物治疗1.局部化学冻疗:局部化学冻疗是将化学药物直接涂抹到宫颈病变部位,使病变组织坏死。
局部化学冻疗适用于浅表或局限病变的患者,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等优点。
2.抗癌药物治疗:抗癌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化疗药物,杀死病变组织中的异常细胞。
抗癌药物治疗适用于宫颈癌前病变进展较快或广泛的患者。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对异常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宫颈癌的介入化疗进展
浦红;董若凡
【期刊名称】《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07(13)2
【摘要】介入化疗在巨块型和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疗效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
该文就介入化疗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案选择、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进行探讨。
【总页数】4页(P113-116)
【关键词】宫颈肿瘤;介入化疗;疗效
【作者】浦红;董若凡
【作者单位】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相关文献】
1.经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对进展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 [J], 周慷;王志伟;李晓光;金征宇;杨宁;刘巍;潘杰;张晓波;石海峰;孙昊
2.子宫动脉介入栓塞与PICC静脉用药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J], 佟锐;王纯雁
3.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进展 [J], 韩庆玲;南云泽
4.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行静脉滴注化疗和动脉灌注介入化疗的效果比较
[J], 章志勇;高春玲;欧阳玲;林丽芳
5.进展型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疗效观察 [J], 周玉明;冯骁;邱娜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作者:林娴冯梅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38例中晚期宫颈癌病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平均2疗程,观察其近期疗效。
结果:本组有效率IIb期84.6%,IIIa期71.4%,IIIb期66.7%,本组总有效率为73.6%。
结论:介入治疗宫颈癌可以缩小肿瘤,提高疗效,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病人的手术切除率。
【关键词】宫颈癌介入治疗化疗近几年来,超选择性血管介入化疗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它可以降低化疗副作用,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宫颈癌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月行介入化疗的38例宫颈癌患者,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2岁,均为初治病人,其中IIb期13例,IIIa期7例,IIIb期18例。
6例患者因大出血,介入化疗后行动脉栓塞,32例患者仅行介入化疗。
1.2方法插管:在DSA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插入对侧髂内动脉,经造影剂证实后注入化疗药总量的一半或加栓塞,然后再将导管插入同侧髂内动脉,经造影证实后注入另一半化疗药或加栓塞。
术后病人均应在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4小时,定时观察下肢血运,测足背动脉搏动。
药物的选择及用量:鳞癌用顺铂80mg/m2或卡铂200-300mg/m2,博来霉素30mg/m2,腺癌用阿霉素50-70mg/m2,一次性动脉灌注,静脉用环鳞酰胺600-800mg/m2或紫杉醇135mg/m2,间隔21天为1疗程,共1-4疗程,平均化疗2疗程。
2 结果2.1近期疗效:症状缓解情况:38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下腹痛减轻或消失,阴道流血或排液减少或停止,6例大出血患者经栓塞后1-7天出血完全控制。
肿物消退情况:据WHO评定标准[1]:完全缓解(CR):肿物完全消失并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物缩小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SD):肿物体积缩小或增大不超过25%,且无新病灶出现;进展(PD):肿物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介入化疗后CR或PR为有效,SD或PD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