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山米与白鹤》精品教案 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山米与白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体会本文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初一学过的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巨人和孩子》的主题―――爱心能给世界也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快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步行和痛苦。
然后导入:其实,“爱不仅使人与人互相理解,互相体贴,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山米与白鹤》这篇小说“不以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以深沉动人的至情见长”正是讲述了这个道理。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1.你知道本文作者吗?明确:贝特西•贝尔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1928年生于北卡罗来纳。
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天鹅的夏天》《山米与白鹤》《宾戈•布朗的难题》等。
2.你知道本文的写作背景吗?明确:本文发表于1972年,受当时美国社会进步思潮影响,作者将当时社会运动口号“爱与和平”巧妙地揉入小说,且能得其精髓,这恰是本文最引人动容之处.1.知道本文题目的含义吗?答:外祖父对白鹤的由衷关切,对生命真挚的爱深深感动了山米,使山米的感情世界发生了变化,理解并爱上了外祖父,学会了珍惜生命。
三、难点领悟:1.对字词句理解的点拨。
为什么山米看见外祖父发现猎物时,“不由得吹了一声口哨”?表现山米看到鹤时不由自主地惊讶、兴奋的心情。
(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它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间接写出人物的心理,阅读时要仔细领会。
)2.对课文理解的点拨。
怎样理解外祖父的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善良而又倔强的老人。
外祖父已老态龙钟,连女儿都认不清了,然而能从上千只的鸟中认出自己养过的那一只。
他家里没有象样的的房子,连家具也是不成样子,但他却养许多小动物。
他爱鸟就象爱自己的孩子,他的喜和忧完全和这些小生命联系在一起。
他不仅爱小动物,也爱一切生命。
同时,他也希望别人也学会爱,。
16、山米与白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小说三个基本要素;2、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爱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朗读欣赏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感受爱,表达爱,让学生能满怀爱心的去处理与他人及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解读人物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分析山米和外祖父的人物形象。
2、理解文中真挚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
【导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新课:音乐欣赏。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感人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播放MV《一个真实的故事》,由学生谈谈感受。
二、走进作者:贝特西•贝尔斯(1928-),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北卡罗来纳。
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1968年)、《天鹅的夏天》(1970年,获1971年纽伯利奖)、《山米与白鹤》(1972年)、《宾戈•布朗的难题》(1988年)等。
三、预习检测:找出生字,理解新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提示:捉住相关要素,可以“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概括。
)五、合作探究:1、请大家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两天里,山米对待白鹤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按先后顺序寻找)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山米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山米由之前的倔强任性漠视生命,成长为一个富有爱心、有同情心、热爱生命的孩子。
3、在山米变化的同时,我们看到那只鹤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白鹤由最初的不食不逃消极等死到主动觅食获得新生。
4、于是,当鹤的生命时钟重新开始走动时,山米也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山米对外祖父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我们把它理出来。
明确:开始迁怒、怨恨,之后接近、共鸣,理解,深爱。
5、此时我们发现一夜之间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白鹤获得了新生,山米从漠视生命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热爱生命的孩子,山米也从与外祖父敌对的状态中走出来,想要与外祖父相亲相爱,是什么促成了这种种变化呢?(这种种变化的根源在哪里呢?)六、精读品析:1、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外祖父的语句,品一品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外祖父爱鸟、爱动物、爱生命、爱自然,内心有大爱。
《山米与白鹤》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中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体会真实细腻的心理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进一步掌握小说三个基本要素;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朗读欣赏小说的能力。
4、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感受爱,表达爱,让学生能满怀爱心的去处理与他人及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德国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爱根植于生命之中,无条件地与生命等同,所以爱是历史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一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山米”是一个孩子,“白鹤”是一只受伤的大鸟,标题交代了小说描写的两个对象;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故事情节。
2、贝特西•贝尔斯,1928年生,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北卡罗来纳。
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1968年)、《天鹅的夏天》(1970年,获1971年纽伯利奖)、《山米与白鹤》(1972年)、《宾戈•布朗的难题》(1988年)等。
3、鹤类一向以体态优美、行动潇洒而著称于世。
全世界的鹤类家族共有15种,我国有记录的达9种,有丹顶鹤、黑颈鹤、白鹤、赤颈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沙丘鹤,几乎占鹤类种树的三分之二,是鹤类种树最多的国家。
白鹤,根据记录,繁殖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及黑龙省中部,越冬地为江西省鄱阳湖。
4、学习生字:瞥.(piē)尴尬..(ɡān ɡà) 气喘吁.吁(xū) 诡.计(guǐ) 栖.息(qī) 诅.咒(zǔ)倔强..(jué jiànɡ) 浩瀚..(hàn)咄咄.逼人(duō) 乳酪.(lào) 掺.和(chān) 阿庾.(yú) 汤匙.(chí) 屏.住(bǐng) 豢.养(huàn) 滑稽.(jī)5、理解生词。
16、山米与白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小说三个基本要素;2、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爱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朗读欣赏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感受爱,表达爱,让学生能满怀爱心的去处理与他人及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解读人物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分析山米和外祖父的人物形象。
2、理解文中真挚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
【导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新课:音乐欣赏。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感人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播放MV《一个真实的故事》,由学生谈谈感受。
二、走进作者:贝特西•贝尔斯(1928-),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北卡罗来纳。
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1968年)、《天鹅的夏天》(1970年,获1971年纽伯利奖)、《山米与白鹤》(1972年)、《宾戈•布朗的难题》(1988年)等。
三、预习检测:找出生字,理解新词。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提示:捉住相关要素,可以“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概括。
)五、合作探究:1、请大家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两天里,山米对待白鹤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按先后顺序寻找)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山米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明确:山米由之前的倔强任性漠视生命,成长为一个富有爱心、有同情心、热爱生命的孩子。
3、在山米变化的同时,我们看到那只鹤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白鹤由最初的不食不逃消极等死到主动觅食获得新生。
4、于是,当鹤的生命时钟重新开始走动时,山米也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山米对外祖父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我们把它理出来。
明确:开始迁怒、怨恨,之后接近、共鸣,理解,深爱。
5、此时我们发现一夜之间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白鹤获得了新生,山米从漠视生命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热爱生命的孩子,山米也从与外祖父敌对的状态中走出来,想要与外祖父相亲相爱,是什么促成了这种种变化呢?(这种种变化的根源在哪里呢?)六、精读品析:1、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外祖父的语句,品一品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外祖父爱鸟、爱动物、爱生命、爱自然,内心有大爱。
山米与白鹤(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了解“爱”不仅使人与人互相理解,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相互沟通。
3、体会“爱的力量”。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2、了解“爱”不仅使人与人互相理解,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相互沟通。
3、体会“爱的力量”。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2、体会“爱的力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归纳法、情感感染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谈谈自己最有感情的亲人,包括外祖父、外祖母、爷爷、奶奶,老师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引导他们理解并珍惜人世间最可贵的亲情。
“子欲养而亲不待。
”二、正课1、默读课文,看看山米和外祖父在一起的这段时间里,他的感情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促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起初,山米并不在意白鹤的死活,甚至它死掉,还用石头砸它,遭到外祖父的怒斥。
后来逐渐缓和了与外祖父的对立情绪,帮助外祖父抓到了鹤。
返回途中,外祖父细述养鸟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鸣。
这是山米情感发生变化的开始。
他开始理解外祖父,也开始喜欢起白鹤来,将受伤的白鹤带回家后,外祖父精心地照顾它,向山米讲述生命的可贵,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触动,开始理解外貌祖父并真正喜欢和关心起白鹤来。
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帮助白鹤捕食,在这期间,他更加理解外祖父,渴望能得到外祖父的谅解,他深深地爱上了外祖父。
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飞跃。
2、讨论山米的心理及性格的转变。
前:对外祖父不信任、狡黠、好奇心强、天真顽皮、固执倔强、叛逆性强。
后:理解并热爱外祖父、真正关心白鹤、有爱心、希望外祖父也能重新认识他,把他当作一个值得疼爱的孩子。
3、结合实际,谈谈对“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4、小结:通过山米对外祖父感情的变化,说明了爱不仅使人与人互理解,相互贴近,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相互沟通。
山米与白鹤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贝特西·贝尔斯,美国儿童文学翻译家。
生于北卡罗来纳。
大多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天鹅的夏天》、《山米与白鹤》(1972年)、《宾戈布朗的难题》等。
以下是整理的上列山米与白鹤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广泛支持大家借鉴与参考!《山米与白鹤》教案一、教学目标(一)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二) 体会“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贴切,甚至也能并使人和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的道理。
(三) 能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的效果。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在讲授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巨人和孩子》时,我们先后曾引用过这样的歌词和诗句:“只要有心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看起来更美好。
”“把爱拿走,我们的宇宙就变成一座坟墓。
”因为《巨人和孩子》的主题是“能给世界也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伤痛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其实,“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贴切,甚至也能或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
美国文学评论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山米与白鹤》这篇“不以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以深沉动人的至情俱佳”的作品正是阐述了这文学作品一主题。
二、设置问题,分组讨论1、关于动人的故事,山米情感世界的变化,可以用下列问题带动同学。
① 山米为什么要逃走?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说的相关情节。
② 山米又为什么挪动了脚步?③ 爷爷通过什么方法唤起了山米对白鹤的亲近之感?④ 哪些因素促使山米深深地爱上了那只白鹤,真诚地坏希望它能尽快好起来?2、关于本文的立意,可以从“思考与练习”入手。
“思考与练习”一:作品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山米与外祖父相处的一段经历,这段不纯洁的这段经历使山米的情感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伯父对动物的挚爱之情,深深地感动了孩子,而使他由无知到成熟,由仇恨一切到极富爱心,跨入人生的一个新高度。
他终于懂得了如何去爱别人,爱小动物,爱生命,爱一切值得爱的东西。
《山米与白鹤》教案「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分析山米与白鹤的情感变化,培养同理心。
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白鹤吗?知道白鹤有什么特点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山米和白鹤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湿地。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白鹤的相关知识。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以及对山米和白鹤的看法。
a.山米为什么喜欢白鹤?b.白鹤为什么选择在湿地生活?c.山米与白鹤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四、课堂小结2.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山米与白鹤的故事。
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解。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2.分析山米与白鹤的情感变化,引导同学们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作业布置2.家长签字确认,下周一带回。
第三课时一、作业展示1.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点评作文,给予鼓励和指导。
2.�希望建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信念。
三、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继续关注环保问题,搜集有关环保的资料,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2.家长签字确认,下周一带回。
四、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保护环境,关爱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环保的内容,希望大家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细节体会山米对白鹤的情感以及白鹤对环境的需求。
《山米与白鹤》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认识主要角色山米和白鹤。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插图,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故事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绘画活动,发挥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学生培养勇敢、坚持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山米与白鹤》是一本描绘人与自然、动物之间感人故事的绘本。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山米与一只受伤的白鹤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与陪伴。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认识主要角色。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白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丽动物。
3.2 故事朗读:教师有声有色地朗读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的魅力。
3.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4.1 绘画活动: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画出自己喜欢的场景或角色。
4.2 家庭作业: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家长协助孩子用动词和形容词描述故事情节。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绘画活动和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6.2 情境创设:教师利用故事情节,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6.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七、教学方法7.1 直观展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山米与白鹤》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山米与白鹤之间深厚的友谊。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识字量和词汇量。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山米与白鹤之间的友谊。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简要介绍喜欢的原因。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山米和白鹤,激发阅读兴趣。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故事脉络。
三、学习课文1.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讲解重点字词。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山米与白鹤之间的友谊。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山米与白鹤友谊的认识。
2.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故事。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和原因。
二、深入阅读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关注白鹤与山米之间的情感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白鹤的心理变化,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三、写作训练1.以“我和我的朋友”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心理描写等。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为保护大自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山米与白鹤之间的友谊,培养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第 16 课《山米与白鹤》教案(语文版初二上) 1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把握小讲三个差不多要素;明白得本文的要紧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朗读观赏小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感受爱,表达爱, 让学 生能满怀爱心的去处理与他人及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白得课文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一辈子哲理,分析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描写 难点:明白得文章的主题和文章深刻的人一辈子哲理【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理论依据,组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层层深入地 对话, 辅之以朗读, 采纳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 通过品味小讲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解读文 本、拓展文本,在解读中,不断提示学生如何圈点、批注,以那个设想为基础,教给学生感 悟小讲丰富内涵的方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德国雅斯贝尔斯曾经讲过: 爱根植于生命之中, 无条件地与生命等同, 因此爱是历史 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 ?贝尔斯的一篇小讲。
二、作者简介贝特西 ?贝尔斯〔 1928-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北卡罗来纳。
要紧作品有儿童小 讲?午夜的狐狸 ?〔1968 年〕、?天鹅的夏天 ?〔 1970 年,获 1971年纽伯利奖〕 、?山米与白鹤 ? 〔1972 年〕、?宾戈?布朗的难题 ?〔1988 年〕等。
三、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讲明词语 瞥:专门快地看一下。
尴尬:处境困难,不行处理。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的模样。
龙钟,行动不灵活的模样。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形了解得专门清晰。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对情况不在意。
漫,随便。
风范:风度。
鬼使神差:鬼神在背地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一到的事。
诅咒:咒骂。
倔强:坚强不屈。
咄咄逼人:形容气概汹汹,不可一世。
阿谀:迎合不人的意思,讲好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