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第4章时域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66
第四章 根轨迹法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 正确理解开环零、极点和闭环零、极点以及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
2. 正确理解和熟记根轨迹方程(模方程及相角方程)。
熟练运用模方程计算根轨迹上任一点的根轨迹增益和开环增益。
3. 正确理解根轨迹法则,法则的证明只需一般了解,熟练运用根轨迹法则按步骤绘制反馈系统K 从零变化到正无穷时的闭环根轨迹。
4. 正确理解闭环零极点分布和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根轨迹分析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能熟练运用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将系统近似为一、二阶系统给出定量估算。
5. 了解绘制广义根轨迹的思路、要点和方法。
教学重点: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系统闭环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关系、系统阶跃响应的根轨迹分析。
教学难点:根轨迹基本法则及其应用。
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主要有闭环系统极点在复平面的位置决定,因此,分析或设计系统时确定出闭环极点位置是十分有意义的。
根轨迹法根据反馈控制系统的开、闭环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直接由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求出闭环极点(闭环特征根)。
这给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4-1 根轨迹与根轨迹方程一、根轨迹定义:根轨迹是指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个参数(如开环增益K )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特征根在s 平面上移动的轨迹。
当闭环系统为正反馈时,对应的轨迹为零度根轨迹;而负反馈系统的轨迹为180︒根轨迹。
例子 如图所示二阶系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51)K G s s s =+图4-1 二阶系统结构图开环传递函数有两个极点120,2p p ==-。
没有零点,开环增益为K 。
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C s K s R s s s K φ==++闭环特征方程为: 2()220D s s s K =++= 闭环特征根为:1211s s =-+=--从特征根的表达式中看出每个特征根都随K 的变化 而变化。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时域分析机械控制工程是研究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和控制原理的学科,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方面的研究。
时域分析是机械控制工程的基础,它通过分析系统的时域响应,来理解和优化机械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从时域分析的基本概念、应用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时域分析是指通过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性能。
在机械控制工程中,常见的时域分析方法有时域响应分析、稳态分析和瞬态分析等。
时域响应分析是指分析系统在给定输入条件下的输出响应特性。
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采样和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时滞特性等。
时域响应分析是机械控制工程设计和调试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等。
稳态分析是指分析系统在稳定状态下的响应特性。
在机械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稳态分析方法有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等。
频率响应法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来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从而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特性。
根轨迹法是通过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的根的运动轨迹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情况,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系统的控制效果。
瞬态分析是指分析系统在短时间内的响应特性。
在机械控制系统中,常见的瞬态分析方法有单位脉冲响应法和阶跃响应法等。
单位脉冲响应法是通过输入单位脉冲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来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
阶跃响应法是通过输入阶跃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来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时域分析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机械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如幅度裕度法、帕斯卡尔等效法等。
这些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缺点,工程师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时域分析是机械控制工程的基础,它在机械系统的设计、调试和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机械系统的时域响应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性能,并提供改进系统控制效果的依据。
第四章 分析自动控制系统性能常用的方法(10 学时)目的、教学要求: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法(由时域响应及传递函 数出发去进行分析)、根轨迹分析法和频率特性分析法。
本章主要介绍其中的两种分析方法, 即: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因此在本章中主要掌握:² 时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² 频域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及幅值穿越频率的求取, 控制系统的对数稳定性判据,系统频域性能分析及与时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本章的难点是:自动控制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及幅值穿越频率的求取、控制系 统的频域性能分析及与时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²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² 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法² 典型环节的 Bode 图² 自动控制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² 习题² 实验教学方式:该部分内容较难理解,应采用 PPT+《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工具箱》教学软件 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习题课采用课堂教学, 但至少应用一次课堂练习用来让学生学习绘制伯 德图。
教学设计:① 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软件《自动控制原理频域分析工具箱》生动说明频率响应的概 念,引导学生对实验演示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引出占有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② 通过一个案例(一阶 RC 电路)及多媒体教学演示软件来讲解:输出信号的幅值与相 位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及频率特性与系统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简要介绍,用 PPT+媒体教学 演示软件来讲)。
③ 采用课堂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按步骤进行伯德图的绘制,学习绘制前要求学生准 备好二张以上的三级半对数坐标纸(从校园网上下载)。
教学内容:一、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 频率响应与频率特性频率响应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响应称为频率响应。
线性系统的 频域分析的出发点仍然是它的传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