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肝癌的微创消融治疗_杨武威
- 格式:pdf
- 大小:312.20 KB
- 文档页数:6
肝癌患者使用微波消融治疗仪(微波刀)切除肝癌术中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探讨刘永莲;刘艳萍;黄丽君;幸乐;田玲;唐美霞【摘要】目的研究微波消融治疗仪(微波刀)切除肝癌术中的护理方法要点.方法选取肝癌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全部患者均在本院接受微波消融治疗仪(微波刀)切除肝癌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中护理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中护理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0.93%,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6.05%(P<0.05).结论微波刀切除肝癌术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有助于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术者,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7(023)018【总页数】3页(P165-167)【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治疗仪;针对性护理;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作者】刘永莲;刘艳萍;黄丽君;幸乐;田玲;唐美霞【作者单位】赣州市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微波消融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具有创伤小、治疗彻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1]。
微波消融术就是利用高频交变微波促使肝组织内的离子、极性分子相互碰撞旋转,在短时间内产生65℃以上的温度,形成一条切除线,沿着切除线切除肿瘤[2-3]。
为提高微波刀切除肿瘤术的治疗效果,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最大程度减轻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4-5],本院将针对性护理用于微波消融治疗仪切除肝癌患者的术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肝癌微波消融案例话说老陈,一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特爱和朋友下象棋的大叔。
有一天,突然感觉肚子不太舒服,一开始还以为是吃坏了东西,没太当回事儿。
可这难受劲越来越厉害,整个人都没了精神,还老是觉得恶心。
家人赶紧带着老陈去医院做检查,这一查可不得了,居然是肝癌。
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炸弹,把老陈一家都给炸懵了。
老陈当时就想,这可咋整啊,难道就这么被这病给打败了?医生倒是很冷静,跟老陈和他的家人详细说了病情之后,就提到了一个叫微波消融的治疗方法。
医生说啊,这个就像是用一种特殊的微波武器去对付肝癌这个敌人。
老陈一听,眼睛就亮了,心想这还挺新鲜呢。
医生就接着解释,说在这个微波消融治疗的时候,就会把一根很细的针插到肝癌的肿瘤那里。
这根针可厉害啦,就像一个小小的微波发射器。
治疗那天,老陈还挺紧张的。
不过医生和护士都在旁边安慰他。
等开始治疗了,老陈就感觉肚子那块有点热乎乎的,就像冬天里抱着个暖水袋,不过稍微有点不一样的感觉。
那根针在肿瘤里发射着微波,就像在癌组织里面悄悄地放了一把小火,这把小火呢,专门烧那些癌细胞,而且是精准打击,对周围正常的组织损伤特别小。
过了一段时间,老陈的身体就开始慢慢有了变化。
他感觉自己的胃口变好了,也不那么恶心难受了。
再去复查的时候,发现那个肝癌肿瘤就像被太阳晒化的小冰块一样,在慢慢地变小呢。
老陈可高兴了,逢人就说:“你看,我这就像是跟癌症打了一场仗,这微波消融就是我的秘密武器,现在我可是把癌细胞打得节节败退啊。
”老陈的这个案例啊,让很多同样得了肝癌的病友也看到了希望。
这微波消融就像是在黑暗中的一道亮光,给肝癌患者们多了一种对抗病魔的好办法。
冷冻消融软组织肉瘤消融率的影响因素金龙;李静;李肖;杨武威【摘要】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治疗软组织肉瘤消融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接受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60例软组织肉瘤的资料,于冷冻消融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CT或MRI检查判断消融率,对冷冻消融软组织肉瘤消融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长径和肿瘤生长部位与软组织肉瘤冷冻消融术后消融率有关(x2=10.408,P=0.015;x2 =36.778,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生长部位是冷冻消融术后消融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冷冻消融治疗软组织肉瘤安全有效.软组织肉瘤生长部位是冷冻消融后消融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factors of the ablation rate after cryoablation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sarcomas.Methods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sarcomas who underwent cryoablation treatment were analyzed.One month after cryoablation,CT or MR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ablation rate.Then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impact factors on the ablation rate of cryoablation treatment.Results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argest diameter of tumor and tumor location were related to the ablation rate after cryoablation (x2 =10.408,P=0.015;x2 =36.778,P =0.006),while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umor location was the independent impact factor on ablation rate of cryoablation treatment for soft tissue sarcoma (P<0.05).Conclusion Cryoabla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sarcomas.Tumor location is an independent impact factor on ablation rate of cryoablation for soft tissue sarcomas.【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8(015)006【总页数】4页(P341-344)【关键词】冷冻消融术;软组织肉瘤;消融率;影响因素【作者】金龙;李静;李肖;杨武威【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北京 10002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微创治疗科,北京 10007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北京 10002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微创治疗科,北京 1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R730.5软组织肉瘤是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不同组织学类型具有不同临床和病理特征。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
佚名
【期刊名称】《肝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7(004)004
【摘要】为规范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总页数】2页(P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5
【相关文献】
1.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专家共识(2017年版) [J], 叶欣;李玉亮;杨坡;杨霞;杨武威;陈俊辉;张嵘;林征宇;孟志强;胡凯文;柳晨;范卫君;彭忠民;韩玥;靳勇;雷光焰;翟博;黄广慧;王徽;王俊杰;古善智;冯威健;庄一平;刘宝东;李晓光
2.国家限制类医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及临床r应用质量控制指标专家解读 [J], 范卫君
3.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年版) [J], 韩玥;叶欣;
4.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J],
5.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徐智锋;潘江华;胡逸人;童晓春;窦巩昊;尤孙武;金一帮;杨章威【摘要】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1例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并完成随访,统计生存率和肝病生存质量量表(LDQOL 1.0)评分。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FP与VEGF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FP与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26.8%和17.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2组患者的LDQOL 1.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QOL 1.0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大肝癌可取得更好的抑癌疗效,且对AFP和VEGF的控制效果好。
【期刊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7)011【总页数】5页(P810-814)【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腹腔镜微波消融大肝癌【作者】徐智锋;潘江华;胡逸人;童晓春;窦巩昊;尤孙武;金一帮;杨章威【作者单位】温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浙江温州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大肝癌是指肿瘤直径5~10 cm的原发性肝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病例,手术切除难度和风险较大[1]。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4月第20卷第4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3 April V ol.20 No.4[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04-0042-05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 on liver cancer and the influence of that on immune function and VEGF level/XU Y ang, XUE Meng-long, LU Chang-chun//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4):42-46.[Abstract] Objective: T 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ablation guided by ultrasound on liver cancer and the influence of that on immune function and the level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admitted to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6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8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rans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chemo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microwave ab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hanges in immune function of them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The changes in serum VEGF of patients concentration before and at the first d, the third d, the 7th d and the first month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85.4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0.34%), the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 (x 2=9.684, P <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T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 CD3+, CD4+, CD8+, CD4+/CD8+, as well as serum immunoglobulin A (IgA), IgG, IgM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Compared with those indicators befor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CD3+, CD4+, CD4+/CD8+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levels of CD3+, CD4+, CD4+/CD8+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them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t =5.530, t =9.117, t =3.122, P <0.05),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 serum CD8+ level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serum CD8+level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 =6.956, P <0.05).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serum IgA, IgG and IgM levels of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levels of them after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 =7.125, t =14.087, t =10.012, P <0.05), respectively. The serum VEGF concentr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ecreased sharply after 1 day of treatment, which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 =3.950, t =3.785, P <0.05), respectively. On the third day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VEGF concentration gradually increased. On the 7th day after treatment, the VEGF level continued to rise,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 serum VEGF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one month after treatment,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rum VEGF concent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each time point.[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DOI:10.3877/cma.j.issn.2095-3232.2012.02.014基金项目:CSCO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课题(Y-2009-027)作者单位:100071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微创治疗科(杨武威),普通外科(尉承泽)通讯作者:尉承泽,Email:yuchengze@ ·综述·肝细胞肝癌(肝癌)发病率在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中列第5位,位居常见肿瘤致死原因的第3位[1]。
手术切除和肝移植被认为是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5年存活率分别达到36%~70%和60%~70%[2 ̄5],但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只占10%~20%[6 ̄8]。
21世纪以来,随着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代表的肿瘤微创消融技术,被认为可以有效延长不可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因而也被称之为肝癌的第三大治疗技术[9 ̄10]。
常见肿瘤消融分为物理消融和化学消融。
物理消融包括热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激光消融)和冷冻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液氮冷冻消融)。
化学消融包括无水乙醇、乙酸、冰醋酸、盐酸肿瘤注射等。
本文就近年来消融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一、射频消融RFA是利用射频电流使人体组织中的电磁场发生快速变化,引起细胞内的正、负离子快速运动、摩擦升温,达到一定温度后,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RFA大多经皮穿刺实施,也可以在开腹手术、腹腔镜条件下开展,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消融效果[11 ̄12]。
目前,RFA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研究最深入的实体肿瘤消融治疗技术。
1.射频消融与肝切除手术疗效对比:Tiong 等[13]系统分析了近10年来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12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31个非RCT。
其中8个非RCT研究以米兰标准(单发病灶且肿瘤最大直径≤5cm或3个病灶以内且最大肿瘤直径≤3cm)作为入组依据。
按治疗方法分为RFA组和手术组,对两组治疗肝癌的疗效进行对比,选择RFA的主要因素:(1)患者意愿;(2)严重的合并症;(3)肝切除术后正常肝脏剩余不足。
RFA组中位肿瘤最大直径1.8~2.1cm,手术组中位肿瘤最大直径2.0~2.7cm。
两组的1、3、5年无瘤生存率,RFA组分别为78%~83%、36%~59%、17%~25%,手术组分别为80%~83%、47%~64%、22%~38%;两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RFA 组分别为96%~100%、53%~92%、41%~77%,手术组分别为91%~98%、57%~92%、54%~80%;两组的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肝内转移发生率,RFA组分别为7%~24%、28%~68%;手术组分别为0~10%、33%~51%。
虽然两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手术组的肿瘤局部复发率显著降低,无瘤生存率也显著高于RFA组。
另外在3个不符合米兰标准肝癌的非RCT研究发现,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和单发肿瘤直径>3cm的患者,手术组在1、3、5年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方面优于RFA组。
Cho等[14]及Chen等[15]研究小组在对单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5cm、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的RCT研究中发现,RFA组与手术组相比,累积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Montorsi等[16]报道,RFA组的肝癌肝内转移率升高。
Abu-Hilal等[17]研究显示,对于肿瘤最大直径≤5cm肝癌,手术组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35个月)较RFA组(10个月)明显延长(P=0.028),RFA组的局部复发率(30%)较手术组(4%)显著增肝细胞肝癌的微创消融治疗杨武威尉承泽高(P=0.001)。
RFA消融范围不同,治疗效果亦不同。
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RFA消融最小的安全边缘为4mm[14]。
Liang等[18]对术后复发可切除肝癌的研究发现,RFA组的完全消融率为98%,两组的累积生存率、无瘤生存时间以及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再次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较RFA组的3%明显增加(P<0.005)。
2.射频消融在不可切除肝癌中的疗效:RFA与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对比研究显示,RFA组的肿瘤进展率和复发率显著下降[19];两种治疗手段的1、2年累积生存率以及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
Morimoto等[21]的RCT研究表明,与单纯RFA治疗比较,RFA联合TACE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并在生存获益以及控制肿瘤复发、转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22 ̄24]。
在Tiong等[13]系列研究的5个RCT研究中,对RFA与经皮穿刺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治疗不可切除肝癌进行了比较,RFA 组在1、3年的总生存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方面显著优于PEI组。
该系列研究中另外一个RCT研究则显示,RFA联合PEI治疗组1~5年的总生存率以及局部肿瘤进展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独RFA组,特别是对于肿瘤直径为3.1~5.0cm的患者优势明显。
Ferrari等[25]进行了不可切除肝癌的RFA与激光诱导热疗(laser-induced thermotherapy,LITT)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局部复发、肝内转移、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以及1、3、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亚组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肿瘤直径≤2.5cm的患者,应用RFA有显著的生存获益。
Lu等[26]和Xu等[27]在RFA与微波消融对照研究中,均未发现两组在肿瘤复发和生存获益方面的差异,而Ohmoto等[28]的结果提示,RFA组在1、3、4年的生存率方面要显著高于微波消融组。
3.预后因素分析:Hsu等[29]对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进行了生存分析。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RFA组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包括年龄>69岁、血清甲胎蛋白水平>20μg/L、腹水、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评分≥1、肿瘤体积>8.2cm3和血管受侵犯。
对于肿瘤体积<11cm3的患者,RFA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显著优于TACE组。
Lin等[30]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术后局部复发不适合再次手术而行RFA治疗的患者,影响预后因素包括第1次手术时肿瘤大小、微小门静脉受侵犯、复发肿瘤的大小和RFA前的甲胎蛋白水平。
多因素分析显示,微小门静脉受侵犯是肝癌患者的惟一独立预后因素。
4.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Poggi等[31]对250例肝癌患者RFA治疗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未发现治疗相关死亡。
10例(4%)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肝脏被膜下出血、血性胸腔积液、巨大肝梗死、肝脓肿等;12例(4.8%)出现轻度并发症,包括肿瘤腹腔种植转移、腹水、胆管狭窄、胸腔积液、皮肤烧伤、胆道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
此外30%患者出现38℃以上发热。
Li等[32]报道,10例行开腹手术RFA治疗的患者,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其中1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死亡,需引起重视。
二、微波消融微波消融也称之为微波固化,其原理是由微波形成电磁场,极性分子(主要为水分子)在磁场内高速旋转,将动能转变为热能,肿瘤组织快速加热,引起凝固性坏死,是一种“自我加热”的过程。
微波消融与RFA不同的是,微波消融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选择多个探针同时治疗,通过针与针之间的协同作用,达到更大的消融范围。
在热消融的技术中,微波消融技术具有更高效的凝固血管能力和更快的消融速度[33]。
Wright等[34]和Kuang等[35]报道,微波消融可以完全消融直径8cm的肝癌,而局部复发率能够控制在5.3%~7.3%。
Ikeda等[36]认为,微波消融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消融范围,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的机会。
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位肿瘤直径3.0cm(0.6~6.0cm),中位肿瘤数目2个(1~18个),中位消融时间为13min(5~45min)[37]。
Ong等[38]对1996~2007年25个中心1598例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于直径在0.1~8.0cm间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0%~100%,局部复发率为10%~50%,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100%、14%~92%、0~78%。
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以及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其中995例患者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后出现并发症,94%的患者出现局部疼痛;70%的患者出现发热,大多数患者在1~2d后体温恢复正常;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平均为11.7%(0~25.6%);其他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气胸、肝脓肿、皮肤烧伤、肝衰竭、大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肿瘤穿刺针道种植转移等。
手术相关死亡率为0.002%。
微波消融被认为是安全、可靠的,适用于肝脏储备功能较差的肝硬化肝癌患者。
Boutros等[39]研究结果支持微波消融用于治疗肿瘤直径≥3cm的肝癌或转移性肝癌,对于肿瘤直径<3cm的病灶,由于局部复发率较RFA高而不建议使用。
Ohmoto等[28]的研究结果也认为,治疗肿瘤直径≤2cm的小肝癌,在消融范围、肿瘤复发率、累积生存率以及治疗并发症等方面,微波消融与RFA比较并无技术优势。
而Lu等[26]的研究则认为,微波消融在肿瘤完全消融率以及局部复发率方面与RFA相当。
目前,由于多种微波设备功效存在一定差异,也可能会导致临床效果有所不同[40]。
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是一种非侵入性局部热消融技术,其作用机制是利用超声波的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等物理特点,将体外低能量超声聚焦在体内肿瘤病灶处,使其瞬间升温,产生的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使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
HIFU消融的聚焦区域小,治疗过程是由点 ̄线 ̄面覆盖肿瘤,因而,消融精确度高。
我国是最早将HIFU消融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国家[41]。
Ng等[42]报道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49例,平均肿瘤直径2.2cm(0.9~8cm),单独进行1次HIFU消融治疗,近期完全消融率为82.4%,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