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消融治疗(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59 KB
- 文档页数:2
摘要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较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消融术已成为治疗早期肝癌的重要手段。
术后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肝癌消融术后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康复锻炼等方面。
一、药物治疗1. 抗肿瘤药物(1)靶向治疗:针对肝癌特异性分子靶点,如EGFR、VEGF、MST1等,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常用药物有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2)化疗:针对肝癌细胞,通过抑制其增殖和分化。
常用化疗药物有替吉奥、卡培他滨、吉西他滨等。
2.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常用药物有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3.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肝癌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常用中药有茵陈蒿汤、四君子汤、血府逐瘀汤等。
二、营养支持1. 蛋白质摄入肝癌患者术后易出现营养不良,因此应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可选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豆制品等。
2. 能量摄入术后患者能量消耗较大,应适当增加能量摄入。
可选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土豆等。
3. 脂肪摄入适量摄入脂肪,以提供能量。
可选用植物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 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可选用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食物。
三、心理护理1. 心理疏导术后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增强社会支持。
四、康复锻炼1. 被动活动术后早期,患者应进行被动活动,如关节屈伸、肌肉按摩等,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 活动量逐渐增加随着病情好转,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注意安全康复锻炼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跌倒、扭伤等意外。
肝癌射频消融实施方案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已经在肝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肝癌射频消融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患者选择。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肝功能、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等。
只有在患者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二、术前准备。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术前检查、患者的心肺功能评估、准备消融设备以及术中可能需要使用的辅助设备等。
三、手术操作。
1. 麻醉,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 定位,利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肿瘤进行定位,确定消融的位置和范围。
3. 穿刺,在确定消融位置后,进行穿刺,将消融探头精确地放置在肿瘤组织内。
4. 消融,通过高频电流作用于肿瘤组织,产生热能进行消融,直至肿瘤组织完全被破坏。
5. 术中监测,在消融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四、术后处理。
1. 观察,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 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工作,包括伤口的换药、疼痛的缓解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3. 随访,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等。
五、注意事项。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患者,对患者的全面评估非常重要。
2. 术前准备工作要充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中需要严格控制消融的范围和温度,避免对健康组织造成损伤。
4. 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肝癌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1. 介绍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消融治疗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是一套用于评估肝癌消融治疗效果的标准,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评估体系,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的背景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化疗和消融治疗等。
消融治疗是一种以热或冷凝固的方式破坏肿瘤细胞的方法,可用于治疗早期肝癌、局部进展的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然而,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但这些方法无法准确评估消融区域内肿瘤细胞的死亡情况。
因此,需要一个更准确、可重复性好的评估标准来指导临床实践。
3. 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的内容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是由国际消融学会(Internation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Study Group)制定的。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消融区域评估消融区域评估是评估消融治疗效果的关键步骤。
根据米兰标准,消融区域应该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椭圆形或椭球形,且边界清晰。
消融区域的直径和体积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3.2 残留肿瘤评估残留肿瘤是指在消融治疗后仍然存在的肿瘤组织。
根据米兰标准,残留肿瘤的直径和体积应该被准确测量,并与消融区域进行比较。
如果残留肿瘤的直径超过消融区域的30%,则被认为治疗效果不佳。
3.3 边缘增强区评估边缘增强区是指消融区域周围的一圈增强区域,可能是由于周围的肿瘤细胞未被完全消融所致。
根据米兰标准,边缘增强区的直径和体积也应该被准确测量,并与消融区域进行比较。
3.4 术后复发评估术后复发是指消融治疗后肿瘤再次出现的情况。
根据米兰标准,术后复发应该被准确记录,并评估复发的数量、位置和大小。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4. 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的应用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肝癌消融治疗的效果,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是一种用于判断肝癌消融治疗效果的标准。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一标准。
一、什么是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是2000年由意大利米兰大学胆道和胰腺外科研究所开发的一种肝癌消融治疗效果评估标准。
它可以对肝内瘤直径小于3厘米、数量不超过3个的肝癌进行消融治疗,并通过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随访来判断治疗效果。
二、评估标准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的评估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疗效评估,二是预后评估。
疗效评估:消融治疗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如果病灶没有复发、新发,或复发病灶直径小于3厘米、数量不超过3个,则判定消融治疗有效;如果复发病灶直径大于3厘米或数量超过3个,则判定消融治疗无效。
预后评估:消融治疗后,随访24个月,如果没有任何病灶,或病灶小于3厘米,或病灶数量不超过3个,则判定预后良好;否则判定预后不良。
三、使用范围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 肝癌直径小于3厘米、数量不超过3个;2. 患者肝功能不良,不能进行手术切除;3. 治疗目的是为了缓解症状和控制肿瘤的进展。
四、优点与手术切除相比,肝癌消融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 低创伤:肝癌消融治疗不需要进行开腹手术,仅需在肝脏表面进行微小切口治疗。
因此,伤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2. 高安全性:肝癌消融治疗可以完全掌握消融范围,相对手术切除来说,安全性更高。
3. 高治愈率:消融治疗可以实现肝内全部肿瘤消失,治愈率相对较高。
五、结论米兰标准肝癌消融标准是一种既安全性又较高治愈率的肝癌消融治疗评估标准。
它可以对肝内瘤直径小于3厘米、数量不超过3个的肝癌进行评估,并借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值得我们在肝癌的治疗中引起重视。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肝癌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
但是,该方法的并发症不可忽视,如出血、感染、肝裂孔等。
本文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探讨。
一、射频消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 出血: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轻者仅有微量出血,重者则会引起腹腔内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出血的原因可能是消融引起小动脉、静脉破裂或电极穿刺时刺破血管。
2. 肝裂孔: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裂孔,主要是由于电极操作错误造成肝脏损伤。
肝裂孔的严重程度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较小的裂孔可以通过手术缝合、引流和抗感染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但较大的裂孔需要行肝切除术。
3. 感染:手术创口污染、操作不规范、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发生,常见的感染包括皮下感染、胆道感染和胸膜炎等。
4. 膈肌痉挛:由于手术时膈肌运动失衡或刺激,可引起膈肌痉挛,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较轻的痉挛可以通过镇静剂、肌松剂和呼吸道支持等治疗方法缓解,但严重的痉挛可能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
1. 术后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创口情况、疼痛程度、恶心呕吐、尿量及颜色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处理。
2. 有效止痛:手术后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为避免疼痛加重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要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
3. 饮食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糖、高蛋白为主,同时注意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维持患者的生理平衡。
4. 防治感染:抗感染是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要注重手术创口的消毒、创口护理、预防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5. 心理护理: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后要与患者密切配合,及时安抚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三、结语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在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技巧、观察并发症和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同时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要做到周密细致,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肝癌的消融治疗近年来,肝癌的患病率日趋身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消融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较好。
1.肝癌消融治疗的种类针对肝癌患者实施消融治疗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化学治疗,二是温度治疗。
化学消融主要是利用乙醇、醋酸等化学物质在作用下产生肿瘤细胞坏死现象,从而实现消融肿瘤的效果。
温度消融主要是在患者肿瘤组织内通过光、电、声等实施冰冻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射频消融以及高强度超声聚焦等,促使患者细胞脱水,产生冰晶,从而导致肿瘤坏死现象。
患者肿瘤组织凝固型坏死后,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现如今,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诸多消融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构成了肝癌综合治疗体系。
通过新型的消融设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1.肝癌消融治疗的优势一般情况下,通过影像学方法实施肝癌消融治疗,首先靶向定位患者肿瘤。
通过针对性的方法将患者的肿瘤组织杀灭。
消融治疗的操作比较简便,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多次施行该治疗方案。
通过物理手段杀灭肿瘤组织叫做瘤内注射治疗,通过化学手段杀灭肿瘤组织较多间质毁损治疗,在肝癌患者无严重出血倾向时,可实施消融治疗方法。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消融治疗的影响引导技术主要分为:CT、超声及MRI等。
治疗途径主要包括:经腹腔镜手术、经皮、经开腹手术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经皮消融。
在肝癌患者中实施局部消融质量,充分发挥其微创优势,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针对肝癌患者实施消融治疗,不但可以完全缓解预期,还能够作为辅助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1.肝癌消融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一般情况下,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包括:单发肿瘤的直径≤5cm,可实施消融治疗,多发结节转移直径在3cm内可以使用消融治疗方案。
倘若患者远处转移、无血管或者早期肝癌患者都可实施消融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效果。
如果患者为单发肿瘤,且直径<3cm通过消融治疗可获得根治性效果。
肝癌的消融治疗(一)
【摘要】随着超声定位技术的提高和新一代消融设备、剂型的问世,各种消融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同肝癌的手术治疗、区域治疗一同构成了肝癌的综合治疗体系。
但各种消融治疗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掌握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科学地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技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不足,方能提高肝癌疗效。
【关键词】肝肿瘤·消融治疗
肝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移植等。
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就已经属于中晚期且常常伴有明显的肝硬化,真正能够手术切除者约占总数的20%〔1〕。
而供体短缺和肝移植后极高的复发率又限制了肝癌肝移植的应用。
自1983年行超声引导经皮无水乙醇注射开拓肝癌消融治疗的先河以来,各种消融技术相继出现并不断完善,同肝癌的手术治疗、区域治疗一起构成了肝癌的综合治疗体系。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超声定位技术提高,新一代消融设备、剂型的问世和区域治疗的联合应用,大大改善了无法耐受手术、复发及转移性肝癌患者的预后〔2〕。
就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作一综述。
1肝癌消融治疗的种类
消融治疗可分为温度治疗和化学治疗2种。
温度消融是利用光、电、声等导入肿瘤组织内制造冷场(冰冻消融)或热场(微波消融、射频消融、激光消融和高强度超声聚焦),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热场)或促使细胞脱水、形成冰晶而致肿瘤组织坏死。
化学消融的原理是通过化学物质(乙醇、醋酸等)导致肿瘤细胞坏死,达到肿瘤消融的目的。
2肝癌消融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根据2009年《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消融治疗的适应证为:直径≤5cm的单发肿瘤或最大直径3cm的多发结节转移(3个以上),无血管、胆管侵犯或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PughA或B级的早期肝癌患者,射频或微波消融是外科手术以外的最好选择;对于单发肿瘤直径≤3cm的小肝癌可获得根治性消融,乙醇消融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对于无严重肝、肾、心、脑等器官功能障碍且凝血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肝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小肝癌以及深部或中心型小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或中晚期癌等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肝脏转移性肿瘤化疗后、等待肝移植前控制肿瘤生长以及移植后复发转移等患者均可采用消融治疗。
消融治疗的禁忌证有:1)位于肝脏脏面,其中1/3以上外裸的肿瘤;2)肝功能Child-PughC 级,TNMIV期或肿瘤呈浸润状;3)肝脏显著萎缩,肿瘤过大,需消融范围达1/3肝脏体积者;4)近期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弥漫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至二级分支癌栓或肝静脉癌栓;6)主要脏器严重功能衰竭;7)活动性感染尤其是胆系炎症等;8)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及血象严重异常的血液病;9)顽固性大量腹水;10)意识障碍或恶病质。
3各种消融技术的疗效
3.1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属于高温治疗,射频针针尖发出的集束电极发出中高频率的射频波,激发组织细胞等离子震荡,离子相互撞击产生80~100℃的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可有效杀死局部肿瘤细胞。
目前单极射频消融的有效治疗半径是3~5cm,而双针射频消融在12min左右可以产生8.4cm的消融范围〔3〕。
消融前注射脂质体、砷等可以有效提高毁损范围。
射频消融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被认为是首选的消融术〔4〕。
在许多医学中心,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已取代手术成为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
对于小肝癌单一射频治疗5年存活率达33%~40%〔5〕,而小肝癌自然病程的5年存活率不到7%。
新近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于≤5cm单发肿瘤射频消融的无瘤生存期和手术效果相似〔6〕。
杜锡林等〔7〕对1200例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进行射频消融,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7.48%、54.63%、35.82%,总有效率为87.08%。
对于肿瘤位于左右半肝无法耐受左右半肝切除且单
独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以联合介入治疗等达到完全清除肿瘤的目的。
直径>8cm的病灶,联合介入性栓塞化疗也能取得较好疗效〔8〕。
对于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定位困难的患者或肿瘤靠近胆囊、胃、结肠或位于膈顶者可行腹腔镜下消融,结合腹腔镜超声,定位更准确,治疗更安全,同时可以发现可能遗留的病灶。
3.2微波消融
自1994年用超声引导经皮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并取得明显疗效以来,微波消融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展迅速,并逐渐成为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由于其不受电流传导、组织干燥或炭化的影响,消融时间更长、更彻底,消融区域更大。
对于≤3cm的小肝癌,微波消融治疗已经取得和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对于直径较大的肿瘤,可以通过双针治疗或多次进针、多点治疗达到一次整体灭活的目的,并可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提高疗效。
有报道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2cm的46个结节用单电极,>2cm的用多电极消融治疗,技术性成功率分别为98%和92%,1、2及3年存活率为96%、83%和73%〔9〕。
董宝玮等〔10〕对216例直径≤5.0cm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共275个结节进行了经皮微波消融治疗,随访6~127个月,95.64%(263/275)的肿瘤呈完全灭活,患者1、2、3、4和5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4.87%、88.81%、80.44%、74.97%和68.63%。
微波消融后1、2、3、4和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0.01%、32.04%、39.57%、44.97%和52.90%,效果满意。
新的水冷式微波治疗针单次能量输出能够在体内产生3.6cm×4.5cm大小的消融灶,扩大了消融范围并可避免高温引起的局部皮肤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