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教案

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教案

课题: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教材中根据不同的空间表现法列举了《车从图》与《水乡》,具体反应了二位空间和三维空间的不同是觉得效果,还有部分多视点空间表现,便于同学们理解空间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是一种艺术创造,让学生认知“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差异。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来表现作品,并体现出二维空间的装饰美感;三维空间的真实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指导中国绘画具有宽广博大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美感。

教学难点:维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教材解读、范画欣赏、演示。

2.学法:仔细阅读理解教材、临摹。

教具准备:教材、透视图范画、演示工具。

学具准备:教材、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同学们教材和绘画工具是否准备齐全。(1分钟)

二:引入新课:展示教材中的两幅作品《车从图》与《水乡》,让同学们观察并分组讨论他们在视觉感受上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2分钟)

三:讲授新课:(35分钟)

(一):二维空间

1:把花放在光下,让学生观察花的投影。

2:出示范画,并提问,桌椅的四条腿在一条水平线上时,是如何排列前后的纵深关系的。

3:带学生欣赏课本作品《车从图》、《牛郎》。引导学生体会画家的视点。(二)三维空间

带领学生欣赏《醉翁亭图》、《水乡》,分析它们是如何表现前后深度状态的;物象由近到远是怎样变化的。

(三). 多视点空间

以《庐山高图》为例讲解。

(四)、指导学生写生实践

四:课堂总结: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空间表现的方法和形式;掌握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差异,相信同学们对装饰美感和真实美感的不同表现手法有所掌握了。(2分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运用二维空间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张具有装饰美感的作业

第三节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一、二维空间:没有体积感,没有深度。

1.俯视空间

2.平视空间

二、三维空间:物体具有长宽高。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1. 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

三、多视点空间:画面视点不固定,有多个视点。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绘画中的透视 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原理》教案 彭富江08345820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透视原理并且能够基本正确的运用到今后的各种绘画中 教学重点: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把透视原理基本正确运用到绘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线看看这张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铁路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不同呢?旁边这个电线架子随着距离的变化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再想,(示意图)公路是属于哪一个属性呢?(近宽远短窄 公路旁边的树呢?(近高远低 这同学们,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二,具体理解 现在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可以画成这样的样子

(平行透视)在我们这幅一点透视中就能够基本涵盖刚才所讲的透视关系 我们观察相等的横线近处与远处的横线由长到短的关系。 相等竖线由距离的变化的由高到低的关系 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再这么旋转一下,就可以画成这样的成角透视

同样的能够发现大小高低的变化 我们再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相同大小的船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变化?能够得出哪样的透视关系呢?(近大远小) 我们同样可以想到生活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公路上的小汽车等近处和远处的大小变化

但是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透视原理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先看这张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脸随着距离的变化出现,近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的五官,但随着距离的变化,五官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个影子我们用简笔画就可以这样变现出来(简笔画 为什么我们说这个关系很重要呢?是因为在我们绘画的过程中,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素描水粉等绘画中,空间层次的前后关系的区别拉开这个关系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同学们今后的作画中能够切身体会到 比如下面这幅画 综上所述,我们在绘画中用线和面表现出物体空间位置,轮廊和投影的绘画原理就叫透视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对透视这个基本概念有所了解,那么我们怎么

(完整版)中职公共美术《第二单元第2节空间表现》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抛出课题,引导讨论 谈话导入 大家外出旅游时,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这个地方的 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对学生说出的名胜古迹进行补充并总结分类,揭示 课题:空间表现---雕塑、建筑、景观、工艺品等 一、图片赏析,认识雕塑 (一)学生按教师口令做出指定动作,初步认识 雕塑 (二)欣赏几件中外优秀雕塑作品,明确雕塑 畅所欲言 了解课题 教师指令 学做动作 合作探究的两种表现形式 圆雕浮雕 导游是怎样为你介绍旅游地的雕塑的? 欣赏图片 思考回答 学习新知 (三)出示两例中西优秀的雕塑 作品,感受中西雕塑之美,初步掌握 雕塑欣赏角度 (《卢舍那大佛》唐)(《掷铁饼者》古希腊?米 隆) 总结:◎雕塑材料◎雕塑题材 ◎塑像刻画◎雕塑本身的形象和神态之美 二、再次谈论 在旅游中你印象最深的雕塑作品是什么? 对比欣赏 掌握角度 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 自身所见明确 学习内容,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通过欣赏、讨 论、讲述、比 较中西代表性 雕塑作品,了 解中西雕塑的 差异,感受中 西雕塑艺术的 艺术魅力,落 实知 1

识目标和情感 目标。 落实能力目 标 拓展 雕塑的发展 种类名 称,如 宫殿建 ?思考:如何来欣赏建筑艺术?建筑的人文内涵 带着问题 欣赏讨论 又如何理解? 、分组欣赏讨论 1、将本班学生分成宫殿建筑组、陵墓建筑组、 小组讨论 对比欣赏 欣赏感受 雕塑发展 、欣赏世界著名建筑,明确建筑种类 连一连 建筑名 称,如 故宫、 连一连 分一分 三、出示现代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时代的 发展,领略现代艺术气息 2

庙堂建筑组、民居建筑组四个组,根据分发的资料, 分别针对资料中两处中西经典代表建筑进行 采取连线的 第 站 建筑欣赏讨论,并从旁指导。 ◎宫殿建筑组:故宫与凡尔赛宫 ◎陵墓建筑组:十三陵、金字塔 ◎庙堂建筑组:天坛、帕特农神庙 ◎民居建筑组:中国民居(不同地域) 2、小组展示,教师作补充,感受中西建筑异同, 共同总结建筑的欣赏角度 ◎从历史角度:历史价值 ◎从视觉角度:正立面、侧立面、建筑结构、视觉美感 ◎从建筑细节:技术的先进性 ◎从人文角度:东西方的欣赏角度 、欣赏不同国家、地域的图例,认识景观艺术 对比欣赏,了解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差异: 高度人工化 二、以《上海新天地》城市景观为例,讲解城市 景观的自然生态与文化内涵 感受差异 总结方法 欣赏景观 聆听感受 文化内涵 选一选 说一说 扩展想像 形式认识建 筑的不同分 类 采取小组讨论 的形式,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在 轻松自由的氛 3

素描绘画中空间透视的表现方法

素描绘画中空间透视的表现方法 接触美术第一个词便是透视,另一个则是,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等。另外还要知道视平线以上的叫仰视,以下的是俯视。这应该是对透视最基本的理解方式。说到透视几个重要的方面不得不提,在任何情况下它都是根本。 简单的说透视有几种类型: 1、单点透视(平行透视),因为在透视中,画面内只有一个消失点,因而叫做单点透视。 2、两点透视,因为在透视的中,画面内有两个透视消失点。

3、三点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三点透视就和空间联系起来了,它的第三个点是在水平线的上方或者下方,不能在水平线上。另外要注意的是高度先不完全垂直于画面。景物的每一条边缘线都不与画面所平行,对于画面来说,你的景物是倾斜着的。 根本的是把透视图原理理解清楚,在作图考试中不犯原则性错误,根基打好,透视准确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掌握好基本的构图乃是考试中的利器,全力打造出图纸上的第三空间! 附几个常见透视名词: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3、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课程内容通常分为: 少儿素描培训班、少儿国画培训班、少儿油画培训班、少儿水粉培训班、少儿漫画培训班、少儿创意美术培训班。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课程介绍: 按照教学总计划指定的课程内容包括:线描创作,水粉创作,油画基础,欣赏,及课外活动包含考级,户外写生,展览观摩等内容;通过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从而达到通过灵活生动有趣的绘画教学引导形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加深孩子对美术的热爱,扎实美术专业的功底,提升审美价值观,让孩子更加自信,在众孩子中脱颖而出。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适合人群:3-16岁少儿,零基础学美术、兴趣培养、艺术气质培养、增加才艺特长、演出集训等。 北京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班型设置与开课信息:

小学美术_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品拼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哪一个节日吗?还知道哪些传统的节日? 2、现代节日。这些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同学们非常喜欢。老师知道,同学们还很喜欢一些现代的节日,比如:六一儿童节。六一儿童节,你们家人是怎么带你庆祝的? 3、少数民族节日。其实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节日可有意思了,想不想一起看一看? 简介泼水节和那达慕。 二、讲授新课: 1、介绍陕西枣园。 (1)假期里,老师出门旅游了。我去了陕西省的延安,在延安,我去了枣园。(出示地图)在那里,我看到了什么景色? 简介窑洞、延安农民传统服饰、喜庆庆祝方式等。 (2)简介枣园毛泽东主席的旧居。让学生简要了解大生产运动。 三、小组合作,分析作品: 1、老师在枣园买了一副画,这幅图画的是许多人在庆祝一个节日的场景,根据这幅画,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那么我们怎么来解决黑板上的这些问题呢? 2、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学生用老师发放的作品局部图片及学习提示完成小组学习。老师到各组指导学生按学习提示交流学习。 第一组:扭秧歌

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探究

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探究摘要:数字绘画艺术是在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的进步。数字绘画艺术的出现对传统美术的观察方式、设计表现方式等都产生了影响,传统美术的观察方式和设计表现方式也给数字绘画艺术提供了帮助,在数字绘画艺术中随处可见传统美术设计的影子。该文主要从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的关系出发,对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的融合和冲突进行分析。我们必须明白数字绘画艺术主要是为传统的美术设计提供手段和表现形式,传统美术依然占据本体地位。 关键词:数字绘画艺术;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融合;冲突 社会始终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艺术也不例外。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艺术始终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吸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进行融合发展;其次是艺术受到其他因素发展的影响,如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要求以及科技的创新等。数字绘画艺术的出现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今,数字绘画艺术的生命力越来越强大,对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传统美术设计与数字绘画艺术设计的特点对比 其一,传统美术设计是从美术绘画技能开始学习,如素描、色彩、速写等课程的学习,训练绘画构图、造型、技法等能力;同时,结合美术理论,如美术史课程的学习,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最后,利用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完成对现实事物的艺术加工。

以上的过程就是传统美术设计,由此可见,其重点在于培养美术绘画基础能力和艺术修养。数字绘画虽然可以利用软件功能弥补美术绘画基础能力的不足,但是艺术修养仍然需要慢慢养成。其二,数字绘画艺术形式主要指利用手绘板通过绘画软件进行绘画,绘画软件主要包括Photoshop、Painter、Flash等软件。数字绘画软件提供了强大的设计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艺术设计,设计的数字化相对于传统纸质设计明显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支持多种设计软件的相互导入或输出,能直接生成预览效果。其三,在便捷性方面,数字绘画艺术作品的数字符号可变化,绘画软件提供了强大的编辑功能,如图层工具、笔刷工具、调色工具等,还有大量的特效效果,如滤镜特效工具。这些都极大方便了艺术家的创作,省略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创作效率明显提高,设计师可以把大量时间放在创意构思上,从而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此外,数字文件易保存,可以保存成多种格式;易传播,信息时代提供了便捷的传播途径,网络为数字绘画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总的来说,数字绘画艺术具有易操作、易修改、易复制、易传播的优势。 二、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关系的解读 数字绘画艺术的兴起与计算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科技是数字绘画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数字绘画艺术能否超越传统美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而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传统美术设计的因素和形式在数字绘画艺术中有没有用武之地?从这个方面思考,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美术设计表现方式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

五年级美术下册《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岭南版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 2、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的空间关系。 3、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 4、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透视的基本方法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课前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绘画工具、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怎样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呢?在我们初步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以后,就会有办法了。 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渐渐远去的铁轨……都使人感觉越远越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二、欣赏,体验 欣赏画家的静物画,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1.摸一摸香蕉、石榴或柚子的实物水果,感受实物的质感和体积,再结合《番石榴》作品赏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引导学生用纸做透视框,时间体验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加深透视的基本原理。 了解不同形状的几何体,帮助理解物体的立体感。 3.利用多媒体观看道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和渐渐远去的马路,以及成角的高楼,从实

景中,感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明暗法”、“投影法”等表现物体立体感的方法。 4.欣赏同龄人作品,学生发表见解。 三、表现 以小组合作形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参考教材中两幅学生作品的表现形式,可选择现代穿插、用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用成角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老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评价,延伸 学生自评和小组评,看看自己或他人是否学会了、了解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划出了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 课后反思: 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部分学生还要加强训练。

浅谈绘画时间于空间的表现

浅谈绘画的时间与空间表现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10-24 11:44:00 ] 作者:杨戈斌编辑:studa20 摘要东西方绘画采用不同的画幅形式表现出不同的作品风格,西方绘画多用立方画框,而中国画则以立轴与长卷的形式为主描绘物象、绘制作品。这一特殊的描绘方式和中国古人特有的观看方式和时空观念紧密相连,蕴含了中国绘画特殊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时空观长卷立轴观看方式移点透视 导言:宗白华在《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一文中说:“中画因系鸟瞰的远景,其仰眺俯视与物象之距离相等,故多爱写长方立轴以揽自上至下的全景。数层的明暗虚实构成全幅的气韵与节奏。西画因系对立的平视,故多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以幻现自近至远的真景。而光与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氛韵流动 [1] 。” 这是论及中西绘画画幅形式问题较早的看法之一。 绘画的形式,常因习惯,代代相袭,而中西绘画采用画幅形式的不同是否便如宗白华所说是由于对于视觉空间认识不同所使?中国画常采用立轴和长卷的形式展开画面,这形式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美学意义呢?便是本文关心探索的主题。 一、中西时空观的发展对画幅形式的影响 中国与西方对空间与时间的观念一开始就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这不同的发展过程隐含着不同文化体系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向。 西方人在客观的、科学的、逻辑的线索上构架他们理智的宇宙。文艺复兴以后,透视法成为西方绘画重要的基础。纯粹建立在视觉准确上的科学方法被提出,影响着西方绘画。西方绘画的形式,建立在客观的视觉基础上,要求人的眼睛与物象之间距离固定、视点固定,视线的上下左右便出现了一定的极限。例如,如果我们站定不动,眼睛视线投注在物象的一点作中心,我们视线所及,在上下左右各有一个极限的边界,把这四条边界线连接起来,大致就形成了一个画框的比例空间,而这个比例空间,也正是西方绘画形式构成的基础。在此一点透视的基础上,西方绘画以真实描摹再现自然为最高宗旨。以画框取景的形式,试图再现在固定视角所见的真实景象。 中国先哲却似乎有许多不安、矛盾,不时要提出更多的客观之外、科学之外、逻辑之外的询问。《楚辞,天问》便发出了这样的质疑:“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里有着对人类凭理智测定的时间与空间的彻底怀疑,“邃古之初”,是时间的开始吗?“上下未形”,空间的方向大小有如何测定呢?这是古人对无限宇宙发出的超科学、超逻辑的思考。它是彻底对人类分割、假设出来的时间与空间的怀疑与不满足,构成了中国此后艺术形式上一直对有限时空形式的叛逆,创建出完全不同于西方建立在透视法上的画框形式,发展出了世界美术上独一无二的长卷与立轴的形式。 二、移点透视的美学意义 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一点透视只提供一个从固定视角、单一视点看到的景象,这种透视法虽然可以满足西方人理性逻辑的头脑,对中国画家而言确是不够的。

三年级美术下册《快乐的节日》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表述或演示节日期间的有趣情景,画出节日的画面景象,讲述其中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双边活动,让学生了解运用主体、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节日画面的方法,运用绘画或剪贴等方法创作,传达快乐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节日中快乐场景的描绘,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珍视传统节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以绘画或手工制作方式表现有新意的节日景象,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在描绘中抓住节日的特点,用恰当地美术元素表现节日的丰富内涵,并从中体验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相关节日图片视频资料。 学具: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视频:民俗节日。 引导学生回忆节日欢乐喜庆的情景,说一说不同节日的特点。 (设计意图:中国民俗节日视频集锦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一)了解节日。 1.国庆节 课件展示一组欢庆“国庆节”的图片,伴有喜庆欢快的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以下问题开展小组活动。 师:这是什么节日?你从哪里看出的?场景是怎样布置的? (国庆节。从国旗、天安门、阅兵等元素中可以看出。) 2.儿童节

课件展示一组欢度儿童节的图片,伴有喜庆欢快的音乐《快乐的节日》。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以下问题开展小组活动。 师:说一说你们学校里庆祝六一儿童节有哪些活动? 学生回忆并讲述以前过节的情形。(唱歌:可以告诉老师是什么歌吗?能不能给大家唱几句?小品:那你一定非常善于表演!乐器独奏:你真多才多艺,有机会老师一定一睹风采!相声,口技、武术……) (二)欣赏了解名家表现快乐场景的作品。 (课件展示勃鲁盖尔作品《儿童游戏》和《农民的舞蹈》) 《儿童游戏》表现了儿童活泼好动、娱乐游戏丰富多彩的场景。出示视频:儿童游戏。 《农民的舞蹈》是一幅风俗画,描绘的是一群农民在乡村空地上跳着笨拙的舞蹈。人物形象天真、纯朴、憨厚,性格豪迈、乐观,是一群饱经风霜、受尽压迫的农民肖像画。人物装束富有鲜明民族性特征,画中环境有地方特色,是一幅写实风景画。 出示视频:农民的舞蹈。 (设计意图:欣赏了解名家表现快乐场景的作品,打开学生思维。) (三)教师总结表现快乐节日的方法。 1.构图:尝试多种角度构图的方法,可以以人物欢庆为主,注意加上可以表现节日特点的背景作衬托。 2.色彩处理:选择更能突出节日的气氛的颜色,可采用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表现。 3.作画步骤:构思、构图、着色、完善。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表现快乐节日的方法,为学生创作提供方法思路。) (四)学生创作 1.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和自己想要表现的方法。 2.用绘画或剪贴的形式把自己喜欢的节日表现出来。 师:听了同学们的构思,材料袋中的工具都等不及了!快快挥动我们的巧手,让我们的欢乐跃然纸上吧! (设计意图:学生创作,将自己喜欢的节日表现出来。) 三、课堂小结 (一)课堂小结 展示创意较强的作品,欣赏其新颖、独特的优点。 请全班同学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动手布置一个画展,并将各小组的作品展示出来。集体布置时,应提示学生思考如何从全局出发把作品摆放美观。 (二)课后拓展

修拉绘画色彩技巧浅析

P ublishing &Printing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是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注重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乔治·修拉是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由他掀起了一场关于绘画色彩技法的革新,创造了“点彩派”或“分割画派”。他以科学的理性从事绘画色彩研究,在绘画形式上将文艺复兴的古典精神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结合起来,用光线和色彩表现瞬间的印象,进入了极端又崭新的世界。修拉的绘画以及色彩运用技巧常常被看作是对他同时代流行的色彩理论的一种直接演示。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其他绘画流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光法体系的确立,为修拉油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修拉的“点彩分色”技法初步形成之后,尚未能大规模使用,只是作为补充性的创作手段。如修拉在其早期作品《阿尼埃的浴者》创作过程中,采用笔触横扫整幅画面,使得各种色彩交互错杂;然后运用点彩笔触进一步补充填充,从而使整幅画面产生一种丰富的色彩渲染效果。直到1886年巴黎画展,以修拉为代表的新印象主义才正式登上艺术殿堂,开始建立起一个崭新的艺术新秩序。在这次画展中,修拉第一次展现出他的油画《大碗岛上的星期日 下午》 。这幅巨作只用了三种颜色,整个画面全都采用点彩技法创作完成。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修拉已经完全熟练掌握了点彩分色这种油画技法,并且第一次系统地使用了分离、纯粹的固有色彩,用科学的点彩分色技法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象,从而达到用视觉调和取代色彩调和的艺术 效果。这幅油画的展出标志着修拉艺术风格的初 步形成,也宣告了新印象主义艺术风格的诞生。本文从点彩技法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来分析修拉的色彩艺术。 一、创造点彩派(Pointillism) 修拉在画面上将一些黑色块集中起来,而让一些空白的部位显出明显的形状。通过达到完美平衡效果的层次变化和黑白对比,把意想不到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他捕捉着光和色,将它们在黑色和白色中复活起来,创造出阴影有利于形体塑造,光亮充满神秘色彩,过渡的灰色显露强烈生命力的世界。和谐的曲线在相互制约着、平衡着,各种形状浮现着、明确着发出光的异彩。 自西涅克邀请修拉参加印象派,向他炫耀了纯色的优越性后,他们便在画布上堆起与环境、阳光、颜色的相互作用相符合的小圆点来。为了更好地平衡这些因素,并使它们互相渗透到只有极小的差异程度,他们采用了不在调色板上调色,而用小圆点和纯色色点进行点彩的办法。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所寻求的调色效果。从此以后,同时对比法则、点彩法、纯色和光学调色法便成为修拉艺术的主要成分。 二、《安涅尔浴场》———修拉对于点彩派的最初尝试 《安涅尔浴场》是修拉1883年开始画的第一张非常重要的油画作品,并参加了巴黎官方沙龙展览。第二年,他和其他年轻的画家组织了“独立艺术家群体”。作品以“点彩”为表现手法,描绘在巴黎塞纳河享受沐浴的人们(见图1)。 修拉绘画色彩技巧浅析 朱 伟 51

初中美术_《画“说”空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话说空间》学情分析:经过之前三年的美术课堂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对于绘画空间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临摹技能,只是缺少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他们将在这节课中得到锻炼,以此提升他们在画面空间方面的认识水平和绘画技能。 《话说空间》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了解绘画空间表现的基本知识为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单元共有三课时的教学任务,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立体空间的欣赏评述和造型能力。本课为第一课时,课堂以点、线、面等形体造型元素在表现画面纵深感中起到的作用为主要知识点,并列举解答空间构成的基本排列组合,归纳画面中点、线、面构成元素和方式,调动学生应用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感受形的大小、色彩变化及位置关系形成空间感受,探究构成绘画空间的基本道理。本课的学习为第二、三课时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技能基础。 根据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我设置本课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构成绘画空间的基本造型元素,掌握形体构成绘画空间的方式和道理。过程与方法:通过临摹学习能够利用形体和明暗表现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提高绘画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在赏析其它绘画作品时能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构成绘画空间的基本造型元素和方式。 教学难点:提高的绘画空间的能力。 《画“说”空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情景导入-知识新授-学生作业-课堂总结 ●情景导入: 1.赏析两幅小画,对比区别:a有空间立体感。B平面化。提问:什么是空间感,什么是立体感? 提示:空间感是我们能感受到的画面景物有远景、前后层次穿插关系的视觉感受。立体感是我们能感受到的物品占有上下左右里外三维空间的视觉体验。 2.师:我们为什么能从一幅平面的画面里感受到空间的存在,画面又是借助哪些元素向我们

美术《我们的节日》(经典教案)人教版小学

《我们的节日》教案 教学思路: 在让孩子们当主角的“六一”儿童节里,以“节日盛会”为主线“服装展示会”活动内 容。 要开“服装展示会”,首先要解决衣服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巧妙地将 手中的废旧材料变成能演奏出美妙音乐的乐器,并从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这样,不仅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孩子们将课堂上的美术活动延伸到日 常生活中去,用自己的双手去装扮生活、净化心灵。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合适的材料,通过折、剪、粘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小乐器。 2、能够分工或合作完成活动,并能够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各项能力的提高。 3、愿意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并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折、剪、粘等多种方法设计制作小乐器和服装。 教具、学具:教具为多媒体课件与实物展示相结合。学生自备彩纸、胶棒、圆头 剪刀及纸盒、饮料瓶、毛线等多种媒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上课前,将教室简单布置出一些节日气氛,让孩子们踏着《快乐的六一》的歌声进入 教室。给学生一个惊喜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欣赏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并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色彩上的作品借 助哪些因素烘托节日的热闹、欢乐的气氛?(气球、鲜花等) 师:什么时候才到儿童节?生: 6 月1 日是儿童节。 那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把每年的 6 月1 日作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吗? 让学生做简单猜测后,教师讲解儿童节的来历: 1942 年6 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 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 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 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最新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2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案

最新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第2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案——物象空间的表达》教案——物象空间的表达》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介绍,主要让学生掌握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并发现生活随处可见的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的基本认识,特别掌握透视的表达方法。 2、了解空间的表达方法的特点。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物象空 间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及运用;学生准确掌握物象透视表达和手绘能力。 教学方法: 1、教法:通过图片说明,让学生了解物象空间的基本表达方法,举例并说明关于 物象空间表达方法上的典型特征,表达时运用所需要解决的难点。 2、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以致用, 学会运用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在实践中需要教师指导。 教具准备: 课本、图片;学具准备:课本、A4纸、黑或蓝或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展示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充满美。【提问】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美呢?(线、空间、色彩)【讨论】如果让你来表现,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物象空间?空间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上下、左右、前后- ---三度空间。物象空间是指包含有具体事物的三维立体空间。上课的教室被称作室内空间;运动场、花园等称为室外空间。 2、为什么要运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空间呢?清晰、简洁、美观、实用性。表现 的方面:广告、设计、建筑、漫画、装潢等。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案

《快乐的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收集描写节目场景的图片,课前去商店观察各种有特色的布置。 2、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出富有新意的节日景象。 3、为学生自己的节日,设计制作新颖的头饰。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节目的喜庆。 2、指导学生为自己的节日献计献策,描绘富有特色的节日景象(头饰)。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及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提起节日,小朋友最开心了,春节里穿新衣戴新帽,大街小巷放鞭炮,其实每年除了春节还有很多节日,你知道还有哪能些节日吗?这些节日,你还记得是怎样度过的吗? (二)新授: 1、国际儿童节的由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理事会,意大利妇女联合会执委海伦在会上提出要保障世界所有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她代表国际妇联书记处提出建议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这个提议为大会一致通过。 各国儿童节:中国儿童节:从1931年至1949年,中国以4月4日为儿童节。由于旧社会暗无天日,儿童节名存实亡,也鲜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关心儿童成长,在1949年12月23日我国政府也规定6月1日为中国儿童节,和国际儿童节相一致。并给全国入学儿童放假一天,欢度节日。 日本儿童节:日本是儿童节最多的国家。3月3日为女孩节,女孩出生后的第一个3月3日父母要为女儿买一套玩偶,祝贺女儿将来得到幸福和快乐。5月5日为男孩节,有男孩的家庭要在室外挂“鲤鱼旗”,以鲤鱼逆水而上的精神激励男儿勇往直前。11月15日为七五三节,是三岁、五岁男孩和三岁、七岁女孩的节日。 瑞典儿童节:有小男孩节和小女儿节。8月7日是小男孩节,又叫“小龙虾”节。晚上,人们要为小男孩举行龙虾晚会,教育他们要坚韧不拔,努力学习。12月13日是小女儿节,又叫露西亚节,节日期间,有小女孩的家庭,要把小女儿打扮成美丽的露西亚女神,学校和国家还要为此开展庆祝活动。 土耳其儿童节:4月23日既是土耳其的儿童节,又是土耳其的国庆节,该国的儿童,这一天双喜临门。 美国儿童节:在10月31日这一天,儿童们要参加学校、家庭及社会为他们组织的节日晚会及娱乐活动。活动持续一夜。 印度儿童节:11月14日是印度儿童节,也是印度教师节。印度儿童福利委员会都在这一天向勇敢儿童颁发国家勇敢奖。 哥伦比亚儿童节:在7月4日这一天,商店大量出售玩具,戏院、露营地专为儿童开放,儿童可以到街上尽情玩耍。

数字绘画基础-课程标准

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数字绘画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校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数字绘画基础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作为动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动画专业学生掌握动画知识的重要课程。本学习领域由PHOTOSHOP基础模块,,创意插画模块共同组成项目化教学内容,作为动画专业课程的铺垫。 它的前期修习领域是素描、色彩,后续学习领域是角色造型、无纸动画制作、角色动画、毕业设计以及应用所掌握的能力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项目任务。 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掌握Photoshop的使用方法和数字插漫画制作技法,掌握手绘板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创作思想和传统的动画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为将来从事动画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建立一定的认识和基本技能。本学习领域由3个层次、3个学习情境和9项工作任务组成。3个层次是构思—设计—制作,完成由感性到理性乃至应用于项目实践的工作能力培养过程。9项工作是应用具备的能力在各个项目化教学单元中完成各方向的设计工作任务。 各项目模块的基本任务为:以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为基准,以对应的项目载体为对象,完成工学结合项目实践任务。认知过程分布贯穿于所有项目单元,工作任务集中于各个项目载体。通过立体交叉式的演练与实践,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数字绘画知识,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 数字绘画基础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创作思想和传统的动画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强调学生的造型绘画能力以及设计创意能力,能接受开放时代的各种图像信息,积累创意素材,为将来从事动画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建立一定的认识和基本技能。

《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的教学设计

2013年12月安徽省安庆石化一中、美术学科、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教案 《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 初中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3册第9课 跨市初中美术班班级辅导员金云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以学校艺术 节为载体,实施校园活动的策划,学习策划图的绘制方法,运用美 术设计与创作的手法进行策划方案的表现,是一节具有探究性、综 合性的美术活动的课程。本课为策划活动系列课程的第一课,统领 其后的《宣传品的设计》和《吉祥物的设计》等课,课程前后是总 与分的关系,重在调动学生对策划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进行 策划的愿望,明了艺术节活动全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设计,为之后的 课程知识和兴趣做出铺垫,是系列课的起始课,极为重要。 本课共有两个版面,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30页,涉及美术领 域的相关内容:面具、吉祥物、标志、节目单、舞台及黑板报等, 使学生体会到美术设计与校园艺术节的重要关系。第二板块31页, 选择设计中的四个项目“艺术节策划图表”、“策划书”、“舞台设计”、“黑板报”以美术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学生思考提供空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知如何进行校园活动的策划、学习运用美术的形式表现策划方案。 (2)、掌握活动策划图及相关内容的创作和表现方法。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策划艺术节活动,展示策划成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美术设计与校园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爱校的主人翁意识。 (2)、培养对活动策划的兴趣,提升对集体活动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知校园活动策划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学习用美术的形式 表现策划方案。 2、难点:相关设计方案比较多、相关美术设计和表达也比较复杂, 需加以选择,使教学调理清晰。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调查、讨论,确定艺术节策划的相关内容。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了解策划图及相关内容节表现形式,试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教案

课题:绘画中的空间表现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教材中根据不同的空间表现法列举了《车从图》与《水乡》,具体反应了二位空间和三维空间的不同是觉得效果,还有部分多视点空间表现,便于同学们理解空间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绘画中的空间表现是一种艺术创造,让学生认知“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差异。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来表现作品,并体现出二维空间的装饰美感;三维空间的真实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指导中国绘画具有宽广博大的精神世界。教学重点: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美感。 教学难点:维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教材解读、范画欣赏、演示。 2.学法:仔细阅读理解教材、临摹。 教具准备:教材、透视图范画、演示工具。 学具准备:教材、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同学们教材和绘画工具是否准备齐全。(1分钟) 二:引入新课:展示教材中的两幅作品《车从图》与《水乡》,让同学们观察

并分组讨论他们在视觉感受上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2分钟) 三:讲授新课:(35分钟) (一):二维空间 1:把花放在光下,让学生观察花的投影。 2:出示范画,并提问,桌椅的四条腿在一条水平线上时,是如何排列前后的纵深关系的。 3:带学生欣赏课本作品《车从图》、《牛郎》。引导学生体会画家的视点。(二)三维空间 带领学生欣赏《醉翁亭图》、《水乡》,分析它们是如何表现前后深度状态的;物象由近到远是怎样变化的。 (三). 多视点空间 以《庐山高图》为例讲解。 (四)、指导学生写生实践 四:课堂总结: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空间表现的方法和形式;掌握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表现差异,相信同学们对装饰美感和真实美感的不同表现手法有所掌握了。(2分钟)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运用二维空间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张具有装饰美感的作业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节日的徽标》教案浙美版(全汇总版)

第三课节日的徽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欣赏经典的节日徽标设计作品,了解节日文化,感知徽标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创意思路,探究和总结出徽标设计的创意方法和思维途径,学会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不同的徽标设计形式,从而提高设计能力。本课的学习将应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的密切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难点: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教师宣布学校体育节即将举行,要为体育节征集一个有意义的徽标,因此开展体育节徽标设计大赛。 (2)揭示课题:节日徽标。 2.新课。 (1)欣赏各类活动徽标设计,了解徽标设计的作用 (2)以“第9届亚洲艺术节”徽标设计为例,分析节日徽标的设计要素。(图案、文字等) (3)教师讲解徽标设计的主要原则:简、准、美。 (4)教师展示徽标设计稿,分析徽标图案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5)分小组讨论,徽标有哪些不同的版式设计?请同学们画出简单的设计稿(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 (6)教师总结徽标设计常用排版形式,鼓励创新。 (7)欣赏各类徽标设计。 (8)提出设计问题:如何使你设计的徽标引人注目且有内涵? (9)布置作业:为学校体育节设计徽标。 3.展示评价。 (1)自主展示、自主评选出最佳徽标设计,颁发入围奖状。 (2)你会在学校体育节的哪些地方运用徽标设计? 4.小结延伸。 (1)徽标设计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徽标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它能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浅谈绘画空间

浅谈绘画空间 摘要:绘画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传统下具有不同的空间表现方式与价值追求,对画面空间表现方式的改变体现着对艺术价值追求的转变。如何将空间在画面中体现,成为各个时期艺术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绘画;空间;表达方式 1 绘画空间 绘画是以二维空间的形态存在并通过画面体现空间的视觉艺术,由形体、线条、色彩、空间等元素构成。绘画既是一种造型艺术也是一种空间艺术。空间,在自然科学意义上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是人类视觉和知觉产生的物质基础。“绘画空间”指在画面中表现物体之间、物体与它所处环境之间的距离关系或是抽象的点、线、面、色之间的构成关系,也就是我们从一幅作品中感受到的由艺术家经过艺术加工所营造出来的视 觉艺术效果。绘画的空间也就是画面中各要素之间表现出来的空间关系。在平面的画布上,画家往往借助于透视、明暗、色彩等技巧来表现绘画的空间。绘画的空间在本质上是表现现实空间的假象。 2 绘画空间的特点有

(1)具有观念性。相对于自然空间而言,绘画空间的表达是观念性的,虽然绘画的空间是以画布、纸张、颜料等这些客观物质为依托来表现,但在它里面还注入了人的主观思维和观念。正是由于绘画中有人的主观思维,绘画的空间才有别于照片而具有艺术性。 (2)具有静态性。就存在方式而言,绘画艺术不像雕塑和建筑具有三维性,也不像音乐具有时间性流动性,绘画是通过平面表现立体的空间,表现视觉中的真实,但在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空间形象并不是真正的三维空间。三维的形体会根据我们所处具体位置的变动而产生形体的变化,在不同的视觉角度产生不同的形体,而绘画中的形体却是固定静态的。 (3)具有幻象性。绘画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绘画中的空间是画家经过加工虚拟的非真实的空间。当欣赏者在观赏一幅画时,不仅可以从画面中的点、线、面、色块等符号形式中直接感知画面的具体内容,还能感受画家的主体情感以及自己根据画面内容所产生的想象。 3 绘画空间的表达方式 绘画空间的发展是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画家们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从对自然物体的简单模仿到认知并掌握自然,对绘画空间的认知和处理手法得到逐步的发展和完善。绘画艺术空间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变革与

在美术教学中感受色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115510656.html, 在美术教学中感受色彩 作者:潘生弘 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2年第12期 美术学科是一门直观性强的学科。《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掌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中循序渐进地认识、感受色彩,独立思考色彩,综合运用色彩。 一、在欣赏中感受色彩 色彩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实际的色彩氛围中形成的色彩给人的印象是直观的。正是这样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印象给了学生最初的最恒久的印象。在美术课堂上,对于色彩的教学既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还要超越直观来感受色彩。 通过欣赏画作感受色彩 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仔细揣摩比较,从中认识色彩。我们欣赏的作品不仅仅是名家画作,还应该去欣赏我们的同龄人的美术作品,他们对于色彩的运用更接近于我们的认识水平。欣赏名家或他人的成功作品,自然要以一种谦虚学习的态度来看待,认真领会其中的长处,从中学有所得,但是我们也不可盲目盲从。只有保持着这样一种既谦虚学习的态度,又不失独立理解的精神,才能真正从他人的作品欣赏中有所收获。譬如水墨变体画一课中,名作《高更你早》深蓝色的背景色代表着怎样的心境,是实际的描绘,还是画家心境的体现?金黄色的庄稼是表示喜悦?如果我来绘画同样的主题会怎样应用色彩?如今网络的发达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欣赏到众多的美术作品,博采百家,从中汲取艺术的营养,从更独特的视角来认识感受色彩。 借助计算机技术画面欣赏感受色彩 让学生通过对电脑屏幕中的大量色彩信息的感性体验,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学生分析个别颜色特性时,可以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比较不同色彩之间的个性差异。现代教学技术的进步,使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欣赏大自然美景中感受色彩 一切艺术源于生活。现实世界是创作的源泉,学生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认识色彩、感受色彩、体验色彩、享受色彩。如《妞妞》这样一幅画,通过靠在磨盘边吃饭的小女孩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我国农村广大农民生活走向富足、安定这一主题,其中孩子身上服装的色彩与四周景物的色彩搭配和谐而悦目,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 二、在想象中感受色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