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81.13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将其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后效。
结果研究组痊愈35例(81.40%),有效5例(11.63%),总有效40例(93.02%);对照组痊愈32例(74.42%),有效4例(9.30%),总有效36例(83.72%),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心率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心律跳动缓慢,心律跳动次数少于60次/min,病情严重的患者心律跳动次数甚至少于40次/min。
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头晕、失眠、行动迟缓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本文为了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
将其按照入院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
研究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49.4±2.6)岁,病程0.6~11年,平均病程(5.8±1.3)年;对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16~8 3岁,平均年龄(52.1±1.9)岁,病程0.9~12年,平均病程(6.7±1.5)年。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申琳;甘井山【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中医药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上有独到之处,且效果良好,中药治疗包括经方、经验方和中成药等方式。
本文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及其他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对于本病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ibits an exclus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slow arrhythmia.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progress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in recent years,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s.【总页数】3页(P51-53)【作者】申琳;甘井山【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2【相关文献】1.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J], 赵厚熙2.浅析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证治特点 [J], 赵晓敏;李夏;贾波;马维琪3.名老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的varclus聚类分析 [J], 庞庆荣;陈守强;徐亮;毕文霞;侯建辉4.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J], 于瑶5.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J], 李晓娜;史晓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王宝宝1,曹宇1,崔爱超1,王晓峰2*(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以有效心搏低于每分钟60次为特征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
西医治疗本病以安装起搏器为主要手段,其费用昂贵,不利于普及应用。
西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心率,但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防治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就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cardiac Arrhythmia,BA)是由于心脏起搏和(或)传导功能异常导致的以心率低于60次/min为特征的心律失常。
BA病因复杂,例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脏手术相关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且本病能诱发其他系统疾病,重者可危及生命[2]。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上注册资料统计数据可知,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B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类疾病负担日渐加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3]。
最新公布的《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专家共识》[4]指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以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多以阿托品、肾上腺素、氨茶碱等为主,这些西药仅在紧急情况下或无起搏条件时使用,且存在副作用大、不能长期应用等不足之处。
对于临床症状严重且达到起搏器安装指征的病人可通过安装起搏器进行治疗,对于临床有胸闷、头晕症状、心率偏慢、尚无起搏器植入术指征的患者而言,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其疗效可观且不良反应小,彰显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5]。
现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药治疗等角度,进行如下综述。
通信作者:张荣峰,E mail:zhangrongfeng@dmu.edu.cn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王国昊 张荣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00)【摘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其主要发生机制不明,常被认为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变有关。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现已证实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大量调控心脏功能的基因有关。
现从原发性心动过缓和继发性心动过缓两个层面详细阐述与之相关基因的最新进展,全面了解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遗传学机制。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遗传性进展性房室传导功能障碍;遗传学;基因突变【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2 11 004GeneticsofBradyarrhythmiasWANGGuohao,ZHANGRongfeng(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00,Liaoning,China)【Abstract】Bradyarrhythmiasisakindofcommonclinicalarrhythmiawhosemainmechanismisunknownandareoftenthoughttoberelatedtoage relateddegeneration.Withtheadvancementofmolecularbiologyresearch,ithasbeenconfirmedthattheoccurrenceofbradyarrhythmiasisrelatedtoalargenumberofgenesthatregulateheartfunction.Inthisreview,thelatestprogressofrelatedgenesiselaboratedfromthetwolevelsofprimarybradycardiaandsecondarybradycardia,andthegeneticmechanismoftheoccurrenceofbradyarrhythmiasisfullyunderstood.【Keywords】Bradyarrhythmias;Sinusbradycardia;Sicksinussyndrome;Hereditaryprogressiveatrioventricularconductiondysfunction;Genetics;Geneticvariation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其临床诊断主要是以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率<60次/min为标准。
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王爱萍;汪秀娟;崔心美;常彦彬;王岩【摘要】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临床病死率高,西医尚无疗效持久的特效药物,主要以安装起搏器为主要治疗手段,但费用昂贵不能普及应用,且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研究不断深入,现就中医药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7(034)001【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中医药;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作者】王爱萍;汪秀娟;崔心美;常彦彬;王岩【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目前西医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尚无效果持久的特效药物,主要以安装起搏器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是起搏器费用昂贵不能普及应用并且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中医药在防治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经济实惠、疗效确切等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邹旭教授[1]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病因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损,标实为痰、饮、火、瘀。
气血阴阳亏损则心神失养,心主不安;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故发为心悸、怔忡。
杨颙主任医师[2]根据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心肾阳虚,血脉瘀阻,多见于中老年人。
其病位在心,根本在肾。
如果心阳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则心悸怔忡,面色苍白,脉虚弱迟缓或结代。
如肾阳虚衰,不能上济心阳,则心阳不振,日久则导致血瘀,故脉来迟涩无力。
程丑夫教授[3]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多由气血亏虚,心阳不振引起;而所谓“宗气者,贯心脉而行气血”,故凡气血的运行、心搏的强弱及节律等,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