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学习目标:1、了解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内涵。
2、知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懂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培养崇尚科学的价值取向。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独立勾画课本基础知识,并做好问题标注。
2、小组长要做好对成员的督促和指导,保证按时高质量完成导学案。
情景引入:教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今天首先学生学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知识结构:①1.“三个代表”重要性:②③①2.“三个代表”的含义:②代表先进③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①原因:3.“代表先进生产力②含义的发展要求”③我国在这方面的努力: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和决定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要求。
1.“先进文化”指的是:代表先进文化2.“代表先进文化①含义的前进方向的前进方向”②原因:③我国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1.含义:代表最广大人民2.原因:群众的根本利益3.做法:①②4.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分块引学: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_______,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_______,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_______。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_______。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知道“三个代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提高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
以实际行动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重难点1、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教师: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为指导,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大家知道这一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第十五课。
2、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教师:那么,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做到“三个代表”,又是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呢?让我们逐一来进行探究。
二、板块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过去没有的东西,现在有了,曾经缺少的东西,现在多了。
我们最平常的生活在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改变着,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先进生产力。
1、感受先进生产力的神奇力量。
教师总结:回顾历史,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9页的第一段正文后回答问题。
即: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称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十五课“三个代表”
教学要求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知识要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1)“三个代表”指的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当代科学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
党和国家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3.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
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中国的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发展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4.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发展史深刻地表明: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
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中,践行着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誓言。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具体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动中。